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世宗柴荣南征北伐、宵衣旰食,统一天下的大业能完成吗?(一)

周世宗柴荣南征北伐、宵衣旰食,统一天下的大业能完成吗?(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玺哥串串 访问量:4244 更新时间:2023/12/13 22:38:58

话说周世宗柴荣高平之战凯旋归来开封府,一个宏大的战略——统一天下浮现在他的眼前。统一天下的大业如何完成,周世宗柴荣下令群臣上《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二疏,以此来征求群臣对于为臣之道和结束当时五代时期十国割据、统一天下的方案和建议。

王朴呈《平边策》予柴荣

后周的重要谋士、比部郎中王朴向柴荣呈《平边策》一篇。王朴在《平边策》里向皇帝柴荣进言道:“面对四面強敌环伺的后周,应采取先弱后强,先南后北策略。即先向南唐发动多次讨伐,以此消耗南唐的国力,待南唐的国力消耗殆尽,再发兵一举攻占江北之地,这样平定南唐指日可待。待南唐平定,以平定江南,再图北进,如此方是良策。”

根据王朴的建议,柴荣最终确立了他的战略方针,即由南向北,一举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南唐所在的江淮地区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富庶之地。南唐财力雄厚,兵强马壮,还有让北方军队胆寒的水军,想一举成功谈何容易。

五代时期后周、南唐地图

柴荣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于后周显德二年(995年)十一月,令后周大将淮南行营前都部署李谷统领大军进攻南唐。后周军队首先在寿州城西南三十公里的淮河岸边的正阳关搭建浮桥,渡过淮河。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了淮河重镇——寿州城下。

寿州是南唐抵御北方势力的重要防线。只有拿下寿州,攻打南唐才能有希望。此时南唐寿州守将刘仁赡面对后周的来袭,迅速做出反击。同时南唐朝廷也派刘彦贞率两万大军火速增援寿州。刘彦贞利用南唐强大的水军想要拆除后周于正阳关辛苦搭建的浮桥,以困死围困寿州城的后周军队。面对这种局面,李谷决定立刻撤军。就在后周军队撤军的时候,刘仁赡带兵杀出了寿州城,后周的军队遭受重创,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后周军队南征南唐行军路线图

前方败退的军事情报传到开封府,周世宗柴荣大为震惊。显德三年(956年)春节刚过,36岁的柴荣决定亲征南唐。他先令李重进赶往正阳关保护浮桥,不被南唐军队拆除。李重进接到命令后火速赶到正阳关,彻底击败了南唐的军队。

据《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三》记载:

“辛亥,李重进奏,大破淮贼于正阳,斩首二万余级,伏尸三十里,临阵斩贼大将刘彦贞,生擒偏将咸师朗已下,获戎甲三十万事、马五百匹。”

此战一胜,后周士气高涨,等到柴荣赶到前线时,情况一片大好,后周军队在柴荣的带领下畅通无阻地来到寿州城下,决定倾尽全力迅速拿下寿州城。但是,在后周强兵进攻一个月后,寿州城依然还在南唐人手中。柴荣冷静思考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即一面围攻寿州城,一面派人在寿州城外四面出击,打击削弱南唐的兵力。接受这个打援任务的正是在高平大战时有勇有谋的赵匡胤

高平大战胜利后,赵匡胤受封为殿前都侯,成功跻身于禁军高级将领的行列,成为周世宗柴荣的亲信爱将。领命后,赵匡胤带着柴荣给他的五千兵马,立即开往寿州城东北方向攻打驻扎在涂山附近的南唐军队。而此时驻扎在涂山附近的南唐部队有兵力两万人之多,还有实力强劲的水军。双方兵力差距如此之大,满腹谋略的赵匡胤先带领一百骑兵前去南唐部队驻地诱敌,将南唐兵力引诱进入自己的埋伏圈。

正是因为南唐驻兵的轻敌,赵匡胤凭借区区五千兵力一举将涂山的南唐军队全部歼灭。赵匡胤第一次单独领兵打仗就充分展现了自已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涂山之战

涂山一战让后周军中所有人对赵匡胤刮目相看,也让柴荣大喜,随后柴荣又令赵匡胤带兵攻打滁州。滁州是南唐都城金陵的西北门户,也是极其险要之地。滁州以滁山和石驼山为门户,南唐在这两座山之间又设立了清流关。

赵匡胤依然带领五千军马来到清流关后,以大将皇甫晖带领的十万南唐军队,听闻赵匡胤涂山之战的凛凛威风,竟然吓破了胆,不敢轻举妄动。就在南唐军队等待作战时机之时,赵匡胤带领后周军队绕过了清流关的正面,第二天拂晓,后周军队从南唐军队的背面突袭。打了南唐军队一个措手不及,皇甫晖慌忙带领军队向滁州城撤退。

然而退守到滁州城的南唐军队依然没能抵档赵匡胤的进攻,皇甫晖大败,后周军队快速占领滁州城,柴荣下令赵匡胤驻守滁州。就在这时杨州的战事发生了不利于后周的急剧变化。

原来在赵匡胤领军攻打清流关期间,周世宗柴荣令大将韩令坤、何超等急行突袭扬州。韩令坤、何超等不负周世宗柴荣的期望,在顺利攻占扬州后还一并攻占了扬州附近的泰州。

就在战争形势对后周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南唐皇帝刘璟命令将领李景达带领两万精兵驰援扬州,并打败了韩令坤、何超的军队,收复了扬州和泰州。

就在这紧要关头,周世宗柴荣命令赵匡胤率领两千精兵火速赶去扬州支援,如遇撤退的后周军队立即斩杀。军令如山,接到命令的赵匡胤立即带领军队从滁州向扬州赶去。

就在赵匡胤率军赶到六合时,正好遇见韩令坤、何超的败退之军。赵匡胤传达周世宗柴荣的指示,令后周退军立即返回扬州攻打南唐军队,违令者定斩不绕。而南唐大将李景达率领的两万军队,打败韩令坤、何超后直接绕道向主战场寿州急驰。此时正好与赵匡胤率领的两千精兵相遇于六合。

面对实力相差如此巨大的两支军队,赵匡胤没有退缩,而是集中所有的兵力拖住南唐军队。几天后,赵匡胤率领的两千军队与南唐李景达率领的两万军队进行了决战,后周军队背水一战,终于打败了南唐军队,最后李景达两万精兵只剩下不到三千人。

时间到了显德三年(956年)夏初季节,江准地区的雨季来临。淮河与长江水位讯速升高,南唐的水军开始发挥作用,面对水战,后周军队一筹莫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柴荣无可耐何,只得令后周军队北返开封,同时令都虞侯赵匡胤随柴荣一起回开封府,留下李重进掌管江北事务。至此,周世宗柴荣结束了第一次南征。

柴荣自从称帝后,依仗着自己年轻,事事亲力亲为,宵衣旰食,可谓一代名君,然而这样整天劳累,也为他英年早逝埋下了隐患。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柴荣

    郭威,一个五代十国时期最牛的“创业者”,历经各种挫折,越挫越勇,最后成就后周大业。此人有勇有谋,调度有方,最重要的是能沉得住气。郭威曾经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最得力的助手,君臣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当刘知远去世后,刘承祐上位,这就是汉隐帝。无疑,汉隐帝是稚嫩的,同时又有点着急,有点暴躁,想夺了郭威的兵权

  • 这个后周重将,服了柴荣为什么不服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柴荣

    人在职场混,要时刻做个明智的人,善于看清形势;也要有自知之明,否则前景就会大大的不妙。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他在职场前期头脑清醒,过得风生水起;后期却昏了头,只好以凄惨收场。这个人就是李重进。李重进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外甥,他的母亲是郭威的姐姐福庆长公主。在郭威创建的后周这个家族企业里,李重进是元老级人

  • 五代乱世,为什么柴荣要把皇位传给七岁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柴荣

    幼主,隐患很大,更何况是乱世。本身不能治国理政,不是被垂帘听政就是辅政大臣辅佐。很多的小皇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任意废立诛杀,或取而代之。那么柴荣为什么临死前要把皇位传给七岁的儿子?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在那个年代,君不君、臣不臣,内乱频发,夺位篡位、儿子杀老子、下属

  • 陈桥兵变之后,柴荣的后裔都到哪里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柴荣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刚去世不久的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柴宗训手里夺得政权,建立宋朝。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为了确保政权的长治久安,确实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以往朝代的改革,这些改革大刀阔斧,包括“以文御武”、改革官职和科举等等。使得宋朝不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一样成为短命王朝。赵匡胤曾经在立了

  • 如果柴荣不死,后周会发展成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柴荣

    导读:大家之说以对柴荣抱有这么大的期望,是对赵匡胤篡夺皇权建立大宋后深深的怨念。历史上篡位的君王太多了,为何到赵匡胤这里就非议众多呢?那就是宋朝以文驭武的政策的施行,不但对辽、西夏、金都送岁币而且还因靖康之变两位帝王被耻辱掳走导致北宋的灭亡。这是自西晋以后中原王朝再一次被外来政权攻破国都,而续存的南

  • 立志统一版图造福百姓,无奈遗憾病逝,后周皇帝柴荣壮志未酬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柴荣

    全文共1988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不管用在什么时期好像都十分合适。特别是在古代政权交替时,一些前朝良好的制度会被一直沿用,继续造福百姓。在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在第二任皇帝柴荣登基后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可是随着柴荣的病逝,后周的政权不稳,被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 柴荣的后代究竟在大宋的生活有多幸福,让柴进告诉你向你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柴荣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也是被金圣叹推崇备至,更是被誉为“六才子书”与《庄子》《史记》这种文人传统的最爱书籍并列,足见金圣叹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水浒传》可以说是做到了雅俗共赏,尤其是里面的108将,天罡地煞之数,真是个个不重样,人人有性格,这也给后世茶余饭后留下了非

  • 在位仅五年,周世宗柴荣如何打造千古伟业?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柴荣

    各位朋友大家好。后周世宗柴荣,被人们称为是五代十国最英明的君主,人们提到他的时候都难免扼腕痛惜:如果柴荣再多活十年,哪有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事?可惜天不假年,这位皇帝在位仅仅五年时间,可他在位期间南征唐国,北伐契丹,西攻川蜀,选贤任能,改革禁军,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大开科举。一改中原百年颓势。自五代十国

  •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历史标签:柴荣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而且是被誉为最为善良的皇帝,而他的善良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第一他没有和汉高祖,明太祖两人一样,国家刚刚安定就开始屠杀大臣,而是选择了非常和善的方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第二就是对柴

  • 从柴荣到柴宗训,父子都忌惮赵匡胤,为何还是给了他最高军权?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柴荣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随后建立了大宋。看上去,赵匡胤这个皇位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实际上,赵匡胤称帝的难度也不亚于李渊的太原起兵。在历史的洪流中把握崛起的机会赵匡胤生逢乱世,乱到什么程度,五代十国恐怕至今也有不少人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赵匡胤就成长在五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