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任世麒 访问量:4004 更新时间:2023/12/9 23:37:48

郭威,一个五代十国时期最牛的“创业者”,历经各种挫折,越挫越勇,最后成就后周大业。

此人有勇有谋,调度有方,最重要的是能沉得住气。郭威曾经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最得力的助手,君臣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当刘知远去世后,刘承祐上位,这就是汉隐帝。

无疑,汉隐帝是稚嫩的,同时又有点着急,有点暴躁,想夺了郭威的兵权,杀了这个有威胁的人。于是乎,郭威在合适的时机,造反了,而且成功了。

郭威建后周,在位三年后,一命呜呼。在弥留之际,郭威把皇位传给了柴荣。柴荣不是郭威的义子,是郭威的养子,是郭威的内侄。

自古传皇位,要么就是儿子,没有儿子传侄子,那郭威没有儿子和侄子吗?

郭威其实是有儿子的。说起郭威的儿子,那是够倒霉的。

汉隐帝想诛杀郭威,因为郭威有点功高震主。可是,汉隐帝手段不够,被郭威起兵反抗,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带着大军向都城开来。

郭威反的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别人要杀你,难道脑袋直接给别人?一个有血性的男人,就应该暴起反抗,伸头挨宰不是爷们干的事。

郭威反抗了,可郭威在都城的家属遭殃了,全被被杀,包括郭威的两个亲生儿子,有一个还在襁褓之中(《新五代史》:“婴孺无免者。”)。这是不共戴天之仇,这事不能忍。干他娘的,欺人太甚。

汉隐帝被杀上门来的郭威,逼得四处逃窜,最后被人所杀。郭威拜见了太后,然后立了个傀儡皇帝。仿佛事情就这样了,郭威继续当他的第一号功臣。

但郭威手下人不愿意了,都已经造反了,有案底了,现在刘家迫于形势,不算旧账,但翻过这一页,特别是新皇帝崛起后,谁难保人家不算旧账?

于是,大家拿了个黄旗,逼着郭威当了皇帝。当然,不排除一切都是郭威演的戏。

郭威建立后周,上位当了三年的皇帝,国家发展蒸蒸日上,而郭威身体却不行了,这就面临一个问题,谁来继承皇位。

此时的郭威没有亲生儿子,总不至于让女儿当吧!不仅没有亲生儿子,郭威还没有侄子。这时候,皇位的继承人就有三个选择了:一是柴荣,这是郭威的内侄(老婆的侄子),也是自己的养子;二是李重进,这是郭威的外甥,论起血缘关系,李重进更近;三是张永德,这是女婿。

郭威最后的选择是柴荣,难道柴荣远远强于另两位?

李重进,这是郭威四姐的儿子,这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特别是战场上的能力不错,打仗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但是此人审时度势的能力很一般,俗话说得好“知子莫若父”,引申一下,也可以说是“知甥莫若舅”。李重进是郭威看着长大的,李重进的战场能力无需质疑,但胸怀和气度略微差了点,因此郭威对李重进的定位就是将军,没有其它。为了害怕李重进胸怀太小,在自己死后闹事,郭威让李重进在自己病床前拜了柴荣。

说实话,郭威看人确实非常准,在柴荣上位后,李重进配合度就有点差,心中带着气。

《宋史李重进传》写道: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

啥意思呢?张永德每次宴请大家时,都指出重进的短处,有次醉酒后还说重进有奸谋,周边人吓个半死,那是要掉脑袋的。之后,张永德又亲自给柴荣写信,让多注意李重进,这小子有图谋不轨的意思。柴荣心大,并不介意。

这段话说明一个问题,李重进牢骚肯定是有的,否则张永德不会无端指责。张永德可是后周到北宋初期最实在可靠的一个人,此人声名相当好。

在柴荣死了后,李重进也一度造赵匡胤的反,只是实力相差悬殊,最后兵败自焚。这是条汉子,也是个纯粹的武人,胸中沟壑还是少了点,胸怀和眼光还是缺了点。

郭威没有选他当继承人,还是有道理的。

张永德,是郭威第二个女儿的丈夫,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稳健,大方向看得非常准。几乎不走废棋。

但他仅是郭威的女婿,女婿上位那几乎没有可能,一是没有任何血缘,二是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三是传统习俗的影响。如此,这就关上了张永德上位的大门。

张永德如果上位,只有一种可能:柴荣、李重进等人根本不存在,他是唯一的候选人,这可以。否则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另外,张永德从性格上来说,更适合做二把手或者三把手,没有掌控大局的魄力,事事追求稳健。柴荣上位时,忠心辅佐柴荣。柴荣死了,赵匡胤黄袍加身上位,张永德又尽兴辅佐赵匡胤。他很稳健,也很忠诚,当然不是那种“愚忠”,否则后来也不会辅佐赵匡胤了。

总之,张永德女婿的身份,以及稳健的性格,基本没有能进入郭威的继承人序列。

柴荣,这个人很厉害,郭威选柴荣当继承人没有错。

虽然最后摘了桃子的是赵匡胤,是大宋。但是,大多数底子,是柴荣打下来的。

柴荣的胸怀和眼界,还有顽强的意志,都不是李重进等人能比的。

郭威刚上位时,把柴荣分到了澶州当地方官,啥意思?看看这个养子能力如何。结果让郭威很惊讶。他没有看错自己这个养子,在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吏民赖之。”(《新五代史·卷十二·周本纪》 。

看到养子的这番表现,郭威非常高兴。实际上,自己儿子死后,郭威就将柴荣看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这儿子表现很优秀。于是,在广顺三年(953年)三月,柴荣被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

从这个时候开始,后来的北宋就有了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被封为开封府尹的皇子,那几乎就是准天子了。

公元954年,郭威挂了,柴荣上位了。上位之初,柴荣就宣布了自己的三个十年计划: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计划是这样制定的,柴荣也是这样做的,在他上位期间,整顿军队,训练将士;发展经济,减少赋税;开疆拓土,立志统一。

成绩是璀璨的,把后蜀秦、凤、成、阶四州收入囊中,南唐淮南十四州先后拿下,北破契丹攻克二州三关。

从结果上看,柴荣比郭威做得还要好,还要出色。无疑,郭威选人选对了。

但是,遗憾的是,柴荣因为太拼,在公元959年去世了,上位仅仅5年多时间。如果上天再给柴荣时间,燕云十六州会一一收回,但人算不如天算。

柴荣死后,好朋友、好兄弟赵匡胤在各种原因下,建立了宋朝。

而赵匡胤富有人情味的是,没有杀害柴氏子孙,而是选择世代照顾。只要不是犯了滔天罪行,柴氏一族就能安心舒服地活着。赵匡胤把照顾柴氏家族的事情,还立成了碑,这意味着赵家子孙要永远铭记。

言归正传,郭威没有侄子,儿子们早被汉隐帝杀光了,面对柴荣、李重进、张永德,郭威选择了柴荣,因为从能力、胸怀、眼光上,柴荣都胜一筹,至于血缘关系,重要吗?

郭威用行动说明,血缘不重要。郭威是个牛人,也是个很牛的皇帝,眼光很毒,佩服!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这个后周重将,服了柴荣为什么不服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柴荣

    人在职场混,要时刻做个明智的人,善于看清形势;也要有自知之明,否则前景就会大大的不妙。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他在职场前期头脑清醒,过得风生水起;后期却昏了头,只好以凄惨收场。这个人就是李重进。李重进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外甥,他的母亲是郭威的姐姐福庆长公主。在郭威创建的后周这个家族企业里,李重进是元老级人

  • 五代乱世,为什么柴荣要把皇位传给七岁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柴荣

    幼主,隐患很大,更何况是乱世。本身不能治国理政,不是被垂帘听政就是辅政大臣辅佐。很多的小皇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任意废立诛杀,或取而代之。那么柴荣为什么临死前要把皇位传给七岁的儿子?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在那个年代,君不君、臣不臣,内乱频发,夺位篡位、儿子杀老子、下属

  • 陈桥兵变之后,柴荣的后裔都到哪里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柴荣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刚去世不久的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柴宗训手里夺得政权,建立宋朝。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为了确保政权的长治久安,确实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以往朝代的改革,这些改革大刀阔斧,包括“以文御武”、改革官职和科举等等。使得宋朝不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一样成为短命王朝。赵匡胤曾经在立了

  • 如果柴荣不死,后周会发展成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柴荣

    导读:大家之说以对柴荣抱有这么大的期望,是对赵匡胤篡夺皇权建立大宋后深深的怨念。历史上篡位的君王太多了,为何到赵匡胤这里就非议众多呢?那就是宋朝以文驭武的政策的施行,不但对辽、西夏、金都送岁币而且还因靖康之变两位帝王被耻辱掳走导致北宋的灭亡。这是自西晋以后中原王朝再一次被外来政权攻破国都,而续存的南

  • 立志统一版图造福百姓,无奈遗憾病逝,后周皇帝柴荣壮志未酬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柴荣

    全文共1988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不管用在什么时期好像都十分合适。特别是在古代政权交替时,一些前朝良好的制度会被一直沿用,继续造福百姓。在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在第二任皇帝柴荣登基后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可是随着柴荣的病逝,后周的政权不稳,被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 柴荣的后代究竟在大宋的生活有多幸福,让柴进告诉你向你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柴荣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也是被金圣叹推崇备至,更是被誉为“六才子书”与《庄子》《史记》这种文人传统的最爱书籍并列,足见金圣叹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水浒传》可以说是做到了雅俗共赏,尤其是里面的108将,天罡地煞之数,真是个个不重样,人人有性格,这也给后世茶余饭后留下了非

  • 在位仅五年,周世宗柴荣如何打造千古伟业?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柴荣

    各位朋友大家好。后周世宗柴荣,被人们称为是五代十国最英明的君主,人们提到他的时候都难免扼腕痛惜:如果柴荣再多活十年,哪有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事?可惜天不假年,这位皇帝在位仅仅五年时间,可他在位期间南征唐国,北伐契丹,西攻川蜀,选贤任能,改革禁军,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大开科举。一改中原百年颓势。自五代十国

  •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历史标签:柴荣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而且是被誉为最为善良的皇帝,而他的善良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第一他没有和汉高祖,明太祖两人一样,国家刚刚安定就开始屠杀大臣,而是选择了非常和善的方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第二就是对柴

  • 从柴荣到柴宗训,父子都忌惮赵匡胤,为何还是给了他最高军权?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柴荣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随后建立了大宋。看上去,赵匡胤这个皇位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实际上,赵匡胤称帝的难度也不亚于李渊的太原起兵。在历史的洪流中把握崛起的机会赵匡胤生逢乱世,乱到什么程度,五代十国恐怕至今也有不少人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赵匡胤就成长在五代十

  • 柴荣先北后南,赵匡胤先南后北,谁对谁错?背后有啥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夏夜琉璃标签:柴荣

    有读者问我:五代北宋那个年代,柴荣选择是先北的策略,即先痛打契丹,再回头搞定南方,即所谓先难后易。而赵匡胤却先挑简单的搞定,这背后有啥玄机呢?是啊!说起来,这和两个方面有关系。一是时局。二是个人性格。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讲后面的两点。在这种情况下,柴荣北伐,希望夺回幽云十六州,但是却途中病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