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一个五代十国时期最牛的“创业者”,历经各种挫折,越挫越勇,最后成就后周大业。
此人有勇有谋,调度有方,最重要的是能沉得住气。郭威曾经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最得力的助手,君臣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当刘知远去世后,刘承祐上位,这就是汉隐帝。
无疑,汉隐帝是稚嫩的,同时又有点着急,有点暴躁,想夺了郭威的兵权,杀了这个有威胁的人。于是乎,郭威在合适的时机,造反了,而且成功了。
郭威建后周,在位三年后,一命呜呼。在弥留之际,郭威把皇位传给了柴荣。柴荣不是郭威的义子,是郭威的养子,是郭威的内侄。
自古传皇位,要么就是儿子,没有儿子传侄子,那郭威没有儿子和侄子吗?
郭威其实是有儿子的。说起郭威的儿子,那是够倒霉的。
汉隐帝想诛杀郭威,因为郭威有点功高震主。可是,汉隐帝手段不够,被郭威起兵反抗,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带着大军向都城开来。
郭威反的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别人要杀你,难道脑袋直接给别人?一个有血性的男人,就应该暴起反抗,伸头挨宰不是爷们干的事。
郭威反抗了,可郭威在都城的家属遭殃了,全被被杀,包括郭威的两个亲生儿子,有一个还在襁褓之中(《新五代史》:“婴孺无免者。”)。这是不共戴天之仇,这事不能忍。干他娘的,欺人太甚。
汉隐帝被杀上门来的郭威,逼得四处逃窜,最后被人所杀。郭威拜见了太后,然后立了个傀儡皇帝。仿佛事情就这样了,郭威继续当他的第一号功臣。
但郭威手下人不愿意了,都已经造反了,有案底了,现在刘家迫于形势,不算旧账,但翻过这一页,特别是新皇帝崛起后,谁难保人家不算旧账?
于是,大家拿了个黄旗,逼着郭威当了皇帝。当然,不排除一切都是郭威演的戏。
郭威建立后周,上位当了三年的皇帝,国家发展蒸蒸日上,而郭威身体却不行了,这就面临一个问题,谁来继承皇位。
此时的郭威没有亲生儿子,总不至于让女儿当吧!不仅没有亲生儿子,郭威还没有侄子。这时候,皇位的继承人就有三个选择了:一是柴荣,这是郭威的内侄(老婆的侄子),也是自己的养子;二是李重进,这是郭威的外甥,论起血缘关系,李重进更近;三是张永德,这是女婿。
郭威最后的选择是柴荣,难道柴荣远远强于另两位?
李重进,这是郭威四姐的儿子,这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特别是战场上的能力不错,打仗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但是此人审时度势的能力很一般,俗话说得好“知子莫若父”,引申一下,也可以说是“知甥莫若舅”。李重进是郭威看着长大的,李重进的战场能力无需质疑,但胸怀和气度略微差了点,因此郭威对李重进的定位就是将军,没有其它。为了害怕李重进胸怀太小,在自己死后闹事,郭威让李重进在自己病床前拜了柴荣。
说实话,郭威看人确实非常准,在柴荣上位后,李重进配合度就有点差,心中带着气。
《宋史李重进传》写道: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
啥意思呢?张永德每次宴请大家时,都指出重进的短处,有次醉酒后还说重进有奸谋,周边人吓个半死,那是要掉脑袋的。之后,张永德又亲自给柴荣写信,让多注意李重进,这小子有图谋不轨的意思。柴荣心大,并不介意。
这段话说明一个问题,李重进牢骚肯定是有的,否则张永德不会无端指责。张永德可是后周到北宋初期最实在可靠的一个人,此人声名相当好。
在柴荣死了后,李重进也一度造赵匡胤的反,只是实力相差悬殊,最后兵败自焚。这是条汉子,也是个纯粹的武人,胸中沟壑还是少了点,胸怀和眼光还是缺了点。
郭威没有选他当继承人,还是有道理的。
张永德,是郭威第二个女儿的丈夫,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稳健,大方向看得非常准。几乎不走废棋。
但他仅是郭威的女婿,女婿上位那几乎没有可能,一是没有任何血缘,二是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三是传统习俗的影响。如此,这就关上了张永德上位的大门。
张永德如果上位,只有一种可能:柴荣、李重进等人根本不存在,他是唯一的候选人,这可以。否则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另外,张永德从性格上来说,更适合做二把手或者三把手,没有掌控大局的魄力,事事追求稳健。柴荣上位时,忠心辅佐柴荣。柴荣死了,赵匡胤黄袍加身上位,张永德又尽兴辅佐赵匡胤。他很稳健,也很忠诚,当然不是那种“愚忠”,否则后来也不会辅佐赵匡胤了。
总之,张永德女婿的身份,以及稳健的性格,基本没有能进入郭威的继承人序列。
柴荣,这个人很厉害,郭威选柴荣当继承人没有错。
虽然最后摘了桃子的是赵匡胤,是大宋。但是,大多数底子,是柴荣打下来的。
柴荣的胸怀和眼界,还有顽强的意志,都不是李重进等人能比的。
郭威刚上位时,把柴荣分到了澶州当地方官,啥意思?看看这个养子能力如何。结果让郭威很惊讶。他没有看错自己这个养子,在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吏民赖之。”(《新五代史·卷十二·周本纪》 。
看到养子的这番表现,郭威非常高兴。实际上,自己儿子死后,郭威就将柴荣看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这儿子表现很优秀。于是,在广顺三年(953年)三月,柴荣被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
从这个时候开始,后来的北宋就有了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被封为开封府尹的皇子,那几乎就是准天子了。
公元954年,郭威挂了,柴荣上位了。上位之初,柴荣就宣布了自己的三个十年计划: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计划是这样制定的,柴荣也是这样做的,在他上位期间,整顿军队,训练将士;发展经济,减少赋税;开疆拓土,立志统一。
成绩是璀璨的,把后蜀秦、凤、成、阶四州收入囊中,南唐淮南十四州先后拿下,北破契丹攻克二州三关。
从结果上看,柴荣比郭威做得还要好,还要出色。无疑,郭威选人选对了。
但是,遗憾的是,柴荣因为太拼,在公元959年去世了,上位仅仅5年多时间。如果上天再给柴荣时间,燕云十六州会一一收回,但人算不如天算。
柴荣死后,好朋友、好兄弟赵匡胤在各种原因下,建立了宋朝。
而赵匡胤富有人情味的是,没有杀害柴氏子孙,而是选择世代照顾。只要不是犯了滔天罪行,柴氏一族就能安心舒服地活着。赵匡胤把照顾柴氏家族的事情,还立成了碑,这意味着赵家子孙要永远铭记。
言归正传,郭威没有侄子,儿子们早被汉隐帝杀光了,面对柴荣、李重进、张永德,郭威选择了柴荣,因为从能力、胸怀、眼光上,柴荣都胜一筹,至于血缘关系,重要吗?
郭威用行动说明,血缘不重要。郭威是个牛人,也是个很牛的皇帝,眼光很毒,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