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个后周重将,服了柴荣为什么不服赵匡胤?

这个后周重将,服了柴荣为什么不服赵匡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卜彩霞 访问量:4276 更新时间:2023/12/9 23:36:31

人在职场混,要时刻做个明智的人,善于看清形势;也要有自知之明,否则前景就会大大的不妙。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他在职场前期头脑清醒,过得风生水起;后期却昏了头,只好以凄惨收场。这个人就是李重进

李重进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外甥,他的母亲是郭威的姐姐福庆长公主。在郭威创建的后周这个家族企业里,李重进是元老级人物,也是跟随郭威南征北战的高管。

郭威做皇帝的时候,李重进最高做到殿前都指挥使,是负责郭威人身安全的安保部经理,郭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他,是看重他作为外甥的这层关系,也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李重进对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识:郭威这个舅舅重用他,在别人眼中,可能仅仅因为郭威和他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

如果只是借助这层关系混个闲差、吃吃喝喝、舒服享受,问题也不大。如果要跻身高管团队,还要有职有权,和老大是亲戚有时候反而是个拖累,要得到老大和他人的认可,堵住悠悠之口,就得比普通员工付出更多、做得更好。

李重进深刻领悟了这其中的道道,也把这种领悟落实到行动中,所以并不以皇帝外甥自居,甚至让外人看不出他是皇帝的外甥,郭威打哪儿他就跟着打哪儿,郭威指哪儿他就打哪儿,也从来不咋咋呼呼,就是一门心思埋头干活。

可以说,后周这个集团公司的创建,这份沉甸甸的军功章,有郭威的一多半,至少也有李重进的一小份儿功劳。

本来一直是岁月静好,可是突生变故。有雄才大略、勃勃野心的郭威突然病重去世。后周这艘大船走到了十字路口,李重进也面临着严峻的职场和人生考验。

郭威自己面对死亡时,一个天大的难题是选择接班人。

郭威还在后汉王朝打工时,皇帝刘承祐担心他对自己不利,竟然把他全家杀个精光。等到郭威要把后周这个家族企业往下传承时,他竟然没有亲生儿子可以接班。

这时候,对郭威最亲近的人只有三个。

一个是外甥李重进,这是唯一还有血缘关系的后代。

还有一个是女婿张永德,他的妻子,是郭威唯一逃脱刘承祐血光之灾的女儿寿安公主,从理论上说,他可以为郭威生下有血缘关系的后代。

再有一个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是郭威被杀夫人柴氏的侄子柴荣

郭威给张永德的职务是殿前都虞候,和李重进一样都是最为倚重的禁军头领。可是后周不是欧洲王室,张永德根本就没有进入郭威的继承人排序。也许在郭威看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张永德这个女婿和他生下的外孙,都是外人。

李重进可能也没有进入郭威的考察范围。但是郭威担心李重进自己有这个想法,就在宣布柴荣做后周集团的新任老大时,特地要李重进在柴荣面前行君臣之礼,生生掐死了李重进可能的非分之想。

郭威最终选择的是毫无血缘关系的柴荣。他先是收柴荣为养子,在中国古代的宗法关系中,养子的法律地位几乎等同于儿子;又任命柴荣为开封府尹,在五代时期,这是把柴荣立为储君的明确信号,后来宋朝也是这样操作的。

郭威的选择是正确的。李重进和张永德只是能打能杀的战场武夫,也就是说只是能开辟市场的部门经理;而柴荣是能贯彻落实郭威意图的政治家。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果活得长久一点,也许柴荣的后周早早就完成了全国统一。

历史称赞柴荣是五代没有一丝丝污点的皇帝。

不过,柴进的上位,对李重进来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如果柴进把李重进曾经潜在的皇位继承人身份记在心里,把李重进战斗力强的特点记在心里,李重进就时刻会有被解雇、甚至被除掉的风险。

其实在柴荣和很多其他后周集团高管来说,如果李重进愿意,随时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地替代柴荣成为新老大的可能性,柴荣也可以以这一点为借口搞掉他。

李重进这时候要做的,是证明自己对柴荣、对新的后周集团确实是有用的,而且是无害的。

李重进要找到他和柴荣之间的利益共同点,证明他们是目标一致的命运共同体。

他们很快找到了。柴荣不但要继承郭威的位子,还要光大郭威的事业,那就是统一全国。而李重进可以帮助柴荣实现这个目标。

柴荣先打盘踞太原的北汉。不想出师不利,后周和北汉在高平一接战就很快失利。危急时刻,李重进和赵匡胤不惧生死,联手出击;柴荣也亲自到前线督战,高平之战后周反败为胜,并一直乘胜追击到北汉的老巢太原。

请注意,李重进在这里第一次实打实地见识了他后来的对手赵匡胤。当然这时候他们还是战友。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李重进这次因功升任归德军节度使兼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个职务是实至名归;而且他以扎实的战功告诉后周所有的员工,也告诉柴荣,他是有用的。

高平之战是青年天子柴荣上任后的首秀,柴荣太需要这样一次胜利来树立自己的威望。李重进的敢打善战也证明柴荣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是柴荣的面子,也是柴荣的里子。

这样的人自然是须臾不可离的好下属。

接下来是柴荣对南唐的战争。这样的战争有两次。

第一次是李重进和赵匡胤的爸爸赵弘殷合作,不仅大败唐军,还俘获大量敌军和武器。

第二次又是李重进和赵匡胤联手,在其他后周军队准备撤退的时候,他们一鼓作气击败了唐军。

几次恶战下来,唐军对李重进的名字闻风丧胆,因为李重进面色黝黑,都畏惧地称呼他为“黑大王”。

后来,李重进还连续多次取得对南唐和北汉的军事胜利。

李重进用铁的事实,给自己贴上了能打硬战、善打恶战、惯于打逆袭战的标签,也在柴荣心目中留下了同样的美好印象。

这时候需要请出另一个重要角色,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他通过自己的low反过来衬托出了李重进的高大形象。

李重进和张永德的老婆是表兄妹,张永德是李重进的表妹夫,他们之间是关系较近的亲戚。在家族企业里,亲戚能不能合作从来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在后周这个家族企业里,张永德和李重进长期不和,也可以说,是张永德一直对李重进不和,也许是嫉妒李重进的能力和待遇。

张永德不喜欢李重进,在员工中到处散布李重进的坏话。和普通人的传闲话不同,张永德说的话对李重进都是致命的,他说李重进其实没什么能力,只是运气好;他说李重进看起来老老实实的,暗地里一直在准备图谋不轨。

他对员工们说、对高管们也说,甚至跑到柴荣面前去说。这是要置李重进于死地,但凡柴荣是个猜忌的老大,加上李重进的特殊身份,李重进不死也得脱层皮。

对于张永德和李重进的不和,后周军队将士不知道该听谁的;南唐也觉得有空子可钻,竟然派人来劝降李重进。

在团队一片思想混乱、危机重重之际,李重进主动找到张永德,和他促膝长谈,给他做思想工作。

李重进说,你和我,都是太祖郭威最亲近的人,对不?

张永德不吭声。

李重进又说,你和我,都是后周集团最重要的人,对不?

张永德还不吭声。

李重进接着说,你和我,团结一致,就会让敌人害怕;互相仇视,就会给敌人可趁之机,对不?

一番话说下来,张永德惭愧地低下了高昂的头,从此和李重进协力同心。

试想,像李重进这样的高管,既有非常强的业务能力,又有非常高的思想境界,哪个老大不喜欢?

反正柴荣是非常喜欢他,喜欢得基本上忘记了他曾经是、可能现在也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把他当作优秀高管的典范。

柴荣不断给他加封、提职,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驻地是风花雪月的江南花花世界扬州;又加封他同中书平章事的待遇,李重进成为当时官员中的极品“使相”,节度使加宰相。

李重进通过自己的努力,稳住了自己在集团内部的地位。截至目前,李重进都是一个明智的人。

但是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李重进也在发生变化。

环境的变化是柴荣这个梦想有所作为的年轻君王早早地死了,他少不更事的儿子柴宗训懵懵懂懂地接手了庞大而又危机四伏的后周集团,他能征惯战的部下赵匡胤如同一匹黑马杀出、一日之间把后周集团变成了大宋集团。

这一切来得太快太突然,李重进眼花缭乱,一时间无法理清一团乱麻的思绪,也难以消化纷纷扰扰的信息。

他搞不懂他供职的后周集团,在从郭威的家族企业变成了柴荣的准家族企业后,又突然变成了赵匡胤的企业,这是别人的企业。也可以说,李重进从身有所属一下子成了失业人员。

但是有一点非常清晰的是,从来聪明睿智、长于成事、善于自保的李重进变得糊涂起来,一招接着一招,出的招招都是昏招。

第一招,沉默不语、态度暧昧。

赵匡胤的大宋全盘接收了后周的基业,从理论上说,也是接收了李重进这个员工和高管,不管他乐意不乐意、答应不答应。

就像李重进对赵匡胤充满着怀疑、担心一样,赵匡胤也对李重进怀有深深的疑惧,因为李重进能力强,又身处高位、占据着重要的地盘,如果不听话、不服管,不但李重进是个强大的敌对势力,他还会对其他高管和员工起到恶劣的示范效应。

所以赵匡胤非常期待着李重进这个举足轻重的大佬能够态度鲜明地选边站,能够大张旗鼓地支持他,可是李重进一直没有吭声,这使得赵匡胤对他的不信任与日俱增。

第二招,不听调遣、按兵不动。

李重进不对赵匡胤重组公司、坐上老大位置发来贺电、表示祝贺,赵匡胤可是等不及了,他可不愿李重进这个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演变成尾大不掉之势。

他主动采取措施,授予李重进一个中书令的虚衔,同时把他由淮南节度使调任淄青节度使,分公司总部由扬州变为青州。

中书令这个虚职,赵匡胤还给过昭义节度使李筠,没有任何实惠。

李重进当然不干。对地方实力派来说,这番操作自然是因为老大不相信自己,要把他长久经营的基础挖掉,接下来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赵匡胤是只老狐狸,早就猜到了李重进的心理,就叫宣诏使者陈思诲同时带去了一份免死铁券。这表明赵匡胤只是单纯要调动他的职务,并不想真正要他的命。

但是李重进也深知,这个免死铁券并不能真正保护他不死,如果老大真想杀人,这人就是有一百张免死铁券也没用,他总能找出充足的理由来。

李重进就在扬州迟迟疑疑、犹犹豫豫、磨磨蹭蹭,目的是拖延时间,他的借口是在做准备。

不能自圆其说的是,李重进扣留了赵匡胤的使者陈思诲,不让他回京复命。

李重进要想活命,甚至还想在新集团混个一官半职,最管用的做法是服软、听命,赵匡胤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三招,扯旗搞事、却无目标。

李重进和赵匡胤有过合作,知道赵匡胤的手段和为人。现在自己拥兵自重、不服调动,接下来只能是和赵匡胤撕破脸皮。

心惊肉跳之下,他决定和赵匡胤对着干,但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

他派亲信翟守珣去联络北方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李筠也想起兵反对赵匡胤。但是翟守珣北上的途中却拐了个弯,到开封找赵匡胤把李重进的计划和盘托出。

这个翟守珣还替赵匡胤出点子,说陛下您不能南北两边用兵,我去帮您稳住李重进,您只管去收拾李筠。

果然,翟守珣回到扬州时,在李重进面前大肆贬低李筠,说李筠是个废物,成不了大事,咱们千万不能轻易出兵。

李重进踏踏实实听从了翟守珣这个叛徒的劝告,也稳稳当当地看着赵匡胤收拾了李筠。

这说明连他最亲近的人也看出来他大势已去。

当然,这期间他还去找过南唐国主李璟。可他忘了的是,以前他已经和赵匡胤把李璟打得心惊胆战,李璟乖乖地对赵匡胤说,我不做皇帝了,我就是您的部下。李璟转过头就把李重进的阴谋报告给了赵匡胤。

于是李重进只好孤军奋战,也给了赵匡胤收拾他的理由。

赵匡胤灭了李筠之后,终于腾出手来专心对付李重进。他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在前线拼命,赵匡胤在后面督战。李重进哪里是对手,只好投火自焚,扬州城被赵匡胤一举占领。

李重进连出昏招害死了自己,那么对他来说什么是高招呢?

就像翟守珣和李璟看明白的那样,赵匡胤不但要接手后周这个地方集团,还要东扩西展发展成为全国性集团。

也就是说,李重进再怎么能干,也无法另起炉灶、再建立一个和大宋抗衡的集团,他唯一能做的是,低调再低调,服从再服从,让赵匡胤看不出他的野心,也感受不到他的威胁。

赵匡胤扫平群雄之后,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和平解除了好哥儿们的兵权,他连自己一起打拼的兄弟都不放心,怎么会信任一个曾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李重进呢?

不过大宋以怀柔治国,也许会放李重进一条生路。但是李重进愣是没有等到这一天。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五代乱世,为什么柴荣要把皇位传给七岁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柴荣

    幼主,隐患很大,更何况是乱世。本身不能治国理政,不是被垂帘听政就是辅政大臣辅佐。很多的小皇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任意废立诛杀,或取而代之。那么柴荣为什么临死前要把皇位传给七岁的儿子?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在那个年代,君不君、臣不臣,内乱频发,夺位篡位、儿子杀老子、下属

  • 陈桥兵变之后,柴荣的后裔都到哪里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柴荣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刚去世不久的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柴宗训手里夺得政权,建立宋朝。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为了确保政权的长治久安,确实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以往朝代的改革,这些改革大刀阔斧,包括“以文御武”、改革官职和科举等等。使得宋朝不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一样成为短命王朝。赵匡胤曾经在立了

  • 如果柴荣不死,后周会发展成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柴荣

    导读:大家之说以对柴荣抱有这么大的期望,是对赵匡胤篡夺皇权建立大宋后深深的怨念。历史上篡位的君王太多了,为何到赵匡胤这里就非议众多呢?那就是宋朝以文驭武的政策的施行,不但对辽、西夏、金都送岁币而且还因靖康之变两位帝王被耻辱掳走导致北宋的灭亡。这是自西晋以后中原王朝再一次被外来政权攻破国都,而续存的南

  • 立志统一版图造福百姓,无奈遗憾病逝,后周皇帝柴荣壮志未酬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柴荣

    全文共1988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不管用在什么时期好像都十分合适。特别是在古代政权交替时,一些前朝良好的制度会被一直沿用,继续造福百姓。在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在第二任皇帝柴荣登基后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可是随着柴荣的病逝,后周的政权不稳,被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 柴荣的后代究竟在大宋的生活有多幸福,让柴进告诉你向你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柴荣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也是被金圣叹推崇备至,更是被誉为“六才子书”与《庄子》《史记》这种文人传统的最爱书籍并列,足见金圣叹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水浒传》可以说是做到了雅俗共赏,尤其是里面的108将,天罡地煞之数,真是个个不重样,人人有性格,这也给后世茶余饭后留下了非

  • 在位仅五年,周世宗柴荣如何打造千古伟业?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柴荣

    各位朋友大家好。后周世宗柴荣,被人们称为是五代十国最英明的君主,人们提到他的时候都难免扼腕痛惜:如果柴荣再多活十年,哪有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事?可惜天不假年,这位皇帝在位仅仅五年时间,可他在位期间南征唐国,北伐契丹,西攻川蜀,选贤任能,改革禁军,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大开科举。一改中原百年颓势。自五代十国

  •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历史标签:柴荣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而且是被誉为最为善良的皇帝,而他的善良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第一他没有和汉高祖,明太祖两人一样,国家刚刚安定就开始屠杀大臣,而是选择了非常和善的方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第二就是对柴

  • 从柴荣到柴宗训,父子都忌惮赵匡胤,为何还是给了他最高军权?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柴荣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随后建立了大宋。看上去,赵匡胤这个皇位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实际上,赵匡胤称帝的难度也不亚于李渊的太原起兵。在历史的洪流中把握崛起的机会赵匡胤生逢乱世,乱到什么程度,五代十国恐怕至今也有不少人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赵匡胤就成长在五代十

  • 柴荣先北后南,赵匡胤先南后北,谁对谁错?背后有啥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夏夜琉璃标签:柴荣

    有读者问我:五代北宋那个年代,柴荣选择是先北的策略,即先痛打契丹,再回头搞定南方,即所谓先难后易。而赵匡胤却先挑简单的搞定,这背后有啥玄机呢?是啊!说起来,这和两个方面有关系。一是时局。二是个人性格。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讲后面的两点。在这种情况下,柴荣北伐,希望夺回幽云十六州,但是却途中病危,不

  • 赵匡胤跟柴荣关系有多好?他建立北宋后,对柴荣后人为何这么狠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柴荣

    说赵匡胤厚道的,我真的不知道咋说了。把人家江山抢了,因为没杀掉他们家的人,所以就说他厚道?要知道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柴荣把赵匡胤当成亲兄弟一样提拔,可以说赵匡胤是柴荣最信任的人,就冲这份情谊,赵匡胤也不能做这种事情。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诸葛亮,大多数人都是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懿和曹家皇族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