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柴荣不死,后周会发展成什么样?

如果柴荣不死,后周会发展成什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赵旭莉 访问量:2534 更新时间:2023/12/9 23:56:10

导读:大家之说以对柴荣抱有这么大的期望,是对赵匡胤篡夺皇权建立大宋后深深的怨念。历史上篡位的君王太多了,为何到赵匡胤这里就非议众多呢?那就是宋朝以文驭武的政策的施行,不但对辽、西夏、金都送岁币而且还因靖康之变两位帝王被耻辱掳走导致北宋的灭亡。这是自西晋以后中原王朝再一次被外来政权攻破国都,而续存的南宋只能偏安一隅。所以大家怀念英年早逝的后周雄主柴荣,总想展望如果柴荣能长寿是否可以完成一统并延续国祚数百年呢?个人觉得这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即使柴荣长寿历史也可能走出两种形态。

历史背景:

五代时期,是一个流水线生产皇帝的时代。政权频繁更迭,政变、仇杀、对皇权的觊觎,都导致掌握大权的武将起兵争夺天下。其中后周君主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文韬武略都是上上之选。他治理内政、发展经济、对外扩张,是个非常贤明的君主。他曾立下宏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可以说从天时地利人和都已与了后周一统天下的历史时机。但是天不佑人,柴荣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

历史便宜了赵匡胤,其实这是宋太祖站在柴荣的肩膀上登上了历史的巅峰。如同几百年前的隋文帝杨坚踏着雄才大略后周武帝宇文扈的肩膀一样。在后周兵临一统的时刻,杨坚摘了果子。历史上强盛一时的隋唐时代如同旭日东升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切都是在前朝雄厚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说隋文帝杨坚开创的隋朝还能让我们满意的话,那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宋则让无数人诟病。也许这也是人们怀念柴荣的原因。

柴荣亮眼的表现绝对有一统天下帝王之相

后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无论是眼光格局还是谋略手段都不缺乏。柴荣自小生活在民间,虽然小时候家里也算殷实但是家道中落不得不投奔姑父郭威。他一边替姑父打理家族商业,一边习文练武很快就成长起来。因姑姑柴氏没孩子,所以姑父郭威收柴荣为义子。这个时候天下大乱,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家人还出了两位帝王。

后汉建立后不久,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去世。郭威作为辅政大臣被继位刘承祐猜忌。刘承祐为了“夺回”所谓流失的大权对几个辅政大臣痛下杀手,郭威虽然因在外出征幸免但是家人都不幸罹难。因此郭威带兵杀回京城称帝,建立后周。因为后继无人,所以在去世前把皇位传给了义子柴荣。

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所以在柴荣时期一改后汉以来的弊政,内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济开始复苏发展。对外北挫北汉、西败后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从这些割据政权中夺得大量的领土,一时间各国震动。如下图所示:

以后周的强大,和世宗柴荣的悍勇即使被辽国占据的幽云十六州的被拿回三个州。如果柴荣能够长寿,循序渐进类似大宋一样统一南方肯定没有问题。依照柴荣的坚决,先北后南的方针肯定是要收复幽云把北部边界推到长城一线。在西北部也绝对不会让党项有单独建国的机会,所以后周最有可能变成一个骨头比大宋硬;版图比大宋广最类似隋朝的国度。(主要说的是版图范围和隋朝像,具体原因下文详述)

如果说后周的大一统王朝和大宋有什么区别,个人认同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观点。他的话是这么说的一支部队的气质和组建他的首任长官气质往往是一样的,正因为李云龙在所以独立团才变得和李云龙一样勇猛顽强、有情有义。

同样一个王朝也类似:如果开国帝王通过自己的言行给这个王朝注入了灵魂和相关的体制,那么这个王朝就一定会在国祚绵延的时刻按照这样的灵魂散发着盛世的味道。从这一点说后周注定和花钱买平安的大宋截然不同。如同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无论国力怎么样大臣如何但是帝王始终遵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尽力周旋。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无奈之下也没有选择投降,刚烈的选择了自杀殉国。

强悍如世宗柴荣的后周,如果柴荣长寿的话历史的走向也有可能有两个

第一、后周在柴荣时期统一全国,建立符合历史周期的大一统王朝。大周再次作为统一的政权延续300年的国祚。

只要柴荣没有膨胀,他必然可以看出契丹政权处于上升期。所以他不会和契丹死磕,他的目的就是收回幽云十六州把边疆推进到长城一线。这样北部边界可以依靠长城驻守。当然北汉小政权是必须干掉的,这是最现实的结果。契丹也相对可以接受。

对于西北部,此时的党项定难军还轮不到李继迁做主(李元昊的太爷爷)。依照后周柴荣的手腕,绝对可以以时间换空间慢慢蚕食同化这部分势力。其实不要把党项想象的那么可怕,那是大宋无能的结果。在党项成长起来,后周在国势最强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手段同化蚕食绝对可行。因为定难军和后周境内其他手握兵权的节度使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这些节度使不一起造反那只能和历史上的李重进一样的结局。

至于南方的南唐、后蜀、南汉、吴越等政权都不是问题。无论是赵匡胤还是李重进等都可以独当一面,只要干掉了几个强国其余的都会不战而降(比如历史上的吴越国)。那么依照这种形式后周的版图大概如下:

至于说是否可以保证统一后柴荣的后人是否能够坐稳江山,这个其实不用太担心。虽然历史上也不乏熊包帝二代(秦二世胡亥等),但是不要忘了如果柴荣长寿的话绝对可以在三十年的帝王生涯中扶持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只要有两三代帝王能够休养生息,那么就会人心思周彻底稳定了江山。

第二种、世宗柴荣死心眼,死磕契丹,那么强盛的后周很有可能昙花一现

后周面临的问题和五代的前几个是一样的:藩镇节度使问题和契丹问题。藩镇问题时内部长期存在的,比如李重进、赵匡胤等人。如果天下稳定,柴荣足够压制他们这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柴荣死心眼打算对契丹连续用兵,就像隋炀帝征伐高句骊一样就麻烦了(当然,这种情况很小。因为柴荣是个爱惜民力的君主)。

长时间的对契丹用兵必然导致国力空虚,加上手握重兵的藩镇如果蠢蠢欲动的话后周就会昙花一现。历史的车轮就会因惯性回到老路上来,赵匡胤建立大宋。但是小编以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非常小,柴荣不是隋炀帝不是滥用军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人。但是凡事都有可能,我们也不是千年前柴进肚子里的蛔虫。所以我们需要把这种可能分享给读者。

小结:

后周世宗柴荣在恰当的历史十字路口都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历史也给了他这个机会。但是就如同现代的一句俗语:你不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个先来。结果柴荣在北征契丹的时候病重身亡,良好的开局便宜了赵匡胤。奠定了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的局面。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立志统一版图造福百姓,无奈遗憾病逝,后周皇帝柴荣壮志未酬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柴荣

    全文共1988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不管用在什么时期好像都十分合适。特别是在古代政权交替时,一些前朝良好的制度会被一直沿用,继续造福百姓。在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在第二任皇帝柴荣登基后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可是随着柴荣的病逝,后周的政权不稳,被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 柴荣的后代究竟在大宋的生活有多幸福,让柴进告诉你向你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柴荣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也是被金圣叹推崇备至,更是被誉为“六才子书”与《庄子》《史记》这种文人传统的最爱书籍并列,足见金圣叹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水浒传》可以说是做到了雅俗共赏,尤其是里面的108将,天罡地煞之数,真是个个不重样,人人有性格,这也给后世茶余饭后留下了非

  • 在位仅五年,周世宗柴荣如何打造千古伟业?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柴荣

    各位朋友大家好。后周世宗柴荣,被人们称为是五代十国最英明的君主,人们提到他的时候都难免扼腕痛惜:如果柴荣再多活十年,哪有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事?可惜天不假年,这位皇帝在位仅仅五年时间,可他在位期间南征唐国,北伐契丹,西攻川蜀,选贤任能,改革禁军,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大开科举。一改中原百年颓势。自五代十国

  •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历史标签:柴荣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而且是被誉为最为善良的皇帝,而他的善良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第一他没有和汉高祖,明太祖两人一样,国家刚刚安定就开始屠杀大臣,而是选择了非常和善的方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第二就是对柴

  • 从柴荣到柴宗训,父子都忌惮赵匡胤,为何还是给了他最高军权?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柴荣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随后建立了大宋。看上去,赵匡胤这个皇位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实际上,赵匡胤称帝的难度也不亚于李渊的太原起兵。在历史的洪流中把握崛起的机会赵匡胤生逢乱世,乱到什么程度,五代十国恐怕至今也有不少人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赵匡胤就成长在五代十

  • 柴荣先北后南,赵匡胤先南后北,谁对谁错?背后有啥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夏夜琉璃标签:柴荣

    有读者问我:五代北宋那个年代,柴荣选择是先北的策略,即先痛打契丹,再回头搞定南方,即所谓先难后易。而赵匡胤却先挑简单的搞定,这背后有啥玄机呢?是啊!说起来,这和两个方面有关系。一是时局。二是个人性格。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讲后面的两点。在这种情况下,柴荣北伐,希望夺回幽云十六州,但是却途中病危,不

  • 赵匡胤跟柴荣关系有多好?他建立北宋后,对柴荣后人为何这么狠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柴荣

    说赵匡胤厚道的,我真的不知道咋说了。把人家江山抢了,因为没杀掉他们家的人,所以就说他厚道?要知道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柴荣把赵匡胤当成亲兄弟一样提拔,可以说赵匡胤是柴荣最信任的人,就冲这份情谊,赵匡胤也不能做这种事情。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诸葛亮,大多数人都是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懿和曹家皇族的关

  • 乱世之下,英年早逝的柴荣为什么选择年幼的儿子做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华标签:柴荣

    柴荣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五代十国少有的英明之主。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可惜,柴荣英年早逝了,然而在他死的时候,却选择了只有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结果我们都清楚,最终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了柴宗训的皇位

  • 周世宗柴荣外出打仗,大臣:河边有一个三岁小孩,柴荣:天亡我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柴荣

    导读:王朴,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后周大臣。《五代史》记载,王朴从小聪明伶俐,熟读经史,擅长写文章,被十里八乡称为“小神童”。五代十国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王朴直到44岁才出世为官,在后汉担任秘书郎,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后来,王朴见后汉政权日渐混乱,为躲避战乱就回乡隐居,直到周世宗柴荣登基,才重新征召他做

  • 柴荣英年早逝,7岁儿子被迫禅位,赵匡胤如何对待柴荣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柴荣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不得不说确实是占了柴家的便宜,或者说是摘了柴荣的桃子。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代雄主,只可惜英年早逝,才活了38岁,他的人生在他的事业即将达到鼎盛的时候戛然而止。对于柴荣在位时期的成就,《新五代史》如是评价:“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