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立志统一版图造福百姓,无奈遗憾病逝,后周皇帝柴荣壮志未酬

立志统一版图造福百姓,无奈遗憾病逝,后周皇帝柴荣壮志未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玮哥讲史 访问量:4036 更新时间:2023/12/9 23:58:56

全文共1988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不管用在什么时期好像都十分合适。特别是在古代政权交替时,一些前朝良好的制度会被一直沿用,继续造福百姓。在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在第二任皇帝柴荣登基后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可是随着柴荣的病逝,后周的政权不稳,被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夺了权,一场陈桥兵变导致了后周的灭亡,五代时期正式结束。其实早在柴荣在位时,许多制度的设立就已经在位结束割据时代奠定了基础。

一、身为养子继位,致力于统一大业

1、被姑父收养,体验百姓生活

后周的开国君主郭威起兵立国,两个亲生儿子都在后汉末年遇害身亡,身边就只剩下和发妻柴氏一起收养的儿子柴荣。

柴荣是柴氏的侄子,因为柴氏无子,郭威的两个儿子也不是她所生,加之柴荣生性谨慎敦厚,帮郭威处理起事务来仔细负责,所以两人才决定将柴荣收为养子。

郭家本来并不富裕,全靠着柴荣做生意贩茶才一步步崛起。贩茶需要晚饭江陵等地,这样的机会让柴荣能够四处游走,体验百姓们的生活,观察社会制度的利弊,为日后他的卓越政绩奠定了基础。

2、弃商从戎,辅佐郭威建立后周

柴荣本就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贩茶期间还学习了骑射,熟读史书,于是在成年以后便不再继续从商,而是跟随着郭威一起建功立业。

因为后汉隐帝的猜忌,郭家和柴家留于都城的亲眷全部被诛杀。郭威便发起清君侧,当时柴荣则留在邺都,处理着一切大小事务。

后周建立后,这位唯一的皇子被委以重任,封为太原郡侯。这段期间,柴荣的政绩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因此柴荣备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之后的战事平乱,柴荣也是屡获战功,在郭威病逝的前一年被封为了晋

二、御驾亲征,“以十年开拓天下”

1、决战高平,西败后蜀

每当政权交替时,争夺的场面必不可少。趁着后周国丧,北汉世祖率兵入侵。可不曾想已经高坐皇位的柴荣力排众议,带兵亲征。

但其实周世宗荣威这一战打的并不顺利。大战之前两位将领带着士兵临阵脱逃,使得柴荣孤立无援,最后背水一战,才击杀了北汉的将领张元徽,重创北汉。

显德二年,柴荣准备收复秦、凤、成、阶四州,于是派出向训和王景西征。此战开始没多久,向训就被困在了凤州,不仅战事进入了僵局,连军需都供应不上。

朝廷大臣们执意停战,但柴荣不愿。这时赵匡胤起到了很大作用。作为特使前往前线的他认定这场战还能打,这大大增加了柴荣的决心。显德二年十一月,四州终于收复。

2、征南唐,北伐幽燕

四州刚刚收复还没满一个月,柴荣就开始为亲征南唐做着准备。从显德二年到显德五年,柴荣带着十二位将军三次出征,将南唐活活打怕。

最后还是南唐献上贡品和领土,才结束了这场战争。从此以后,南唐的国君不再称帝,只能称自己为江南国主。可见当时后周的军事实力。

柴荣三征南唐不仅让南唐俯首称臣,还震慑了其他蠢蠢欲动的政权,也为自己的北伐扫除了障碍。第二年,柴荣就马不停蹄的剑指北方辽国。

这一次征战可以说是柴荣打过最顺利的一次了。四十二天,不费一兵一卒,宁州、益津关、瓦桥关等守将纷纷投降。柴荣就这样收复了十七个县。如果不是因为疾病,或许还能收复的更多。

三、“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1、关心民间疾苦,奖励农耕恢复经济生产

从继位之初,柴荣就一心为民,一方面严整贪官污吏,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也有多番举措,例如均定天赋,兴修水利等。

五代十国时期,漕运已经发展起来并成为一条重要经济举措,兴修水利不仅可以疏通漕运水利,还有利于农田灌溉和沿岸的经济发展。

除了水路,柴荣还扩建了原本道路逼仄拥挤的开封城,新建了罗城,总共用地面积是原来的四倍。虽然扩建看起来劳民伤财,但同时给予了百姓们相当大的自由。

在公用设施选址完以后,多余的土地都归民用,不仅可以自行建造,连河边两岸都可以自行种植树木。

2、整顿禁军,打造精锐之师

显德元年,也就是柴荣当上皇帝以后,一直陪伴柴荣四处征战的赵匡胤掌管了禁军,后来当上了殿前司的副长官。殿前司是禁军最高指挥机构之一,此次柴荣对于禁军的整顿,赵匡胤就一直参与其中。

柴荣觉得士兵们良莠不齐,于是决定把优秀的留下,老弱病残的淘汰,同时让赵匡胤广招壮士,将禁军打造成一支精锐部队。

从这次整顿之后,赵匡胤成为了柴荣亲信将领之一,继续为他开疆扩土。直到柴荣病逝,年仅七岁的儿子登基,曾经的宏愿都未能实现。

后周在柴荣的管理之下,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是一个十分辉煌的时代。特别是在军事上,后周军队可以说是战无不胜。除了军事,在文化方面柴荣也深深影响着赵匡胤。

柴荣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国家藏书,赵匡胤亦是如此。从建国之初就命人收集遗留的图画书籍,连周边各国的都不错过。

有人说,柴荣是五代十国最可惜的皇帝。也有人说柴荣是给他人做了嫁衣。如果柴荣没有病逝,按照他原本的计划继续发展,说不定后周真的能够成为强国统一天下。但现实就是如此,最后是亲信赵匡胤登基建立了宋朝,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宏愿。

参考文献:《五代十国史》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柴荣的后代究竟在大宋的生活有多幸福,让柴进告诉你向你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柴荣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也是被金圣叹推崇备至,更是被誉为“六才子书”与《庄子》《史记》这种文人传统的最爱书籍并列,足见金圣叹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水浒传》可以说是做到了雅俗共赏,尤其是里面的108将,天罡地煞之数,真是个个不重样,人人有性格,这也给后世茶余饭后留下了非

  • 在位仅五年,周世宗柴荣如何打造千古伟业?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柴荣

    各位朋友大家好。后周世宗柴荣,被人们称为是五代十国最英明的君主,人们提到他的时候都难免扼腕痛惜:如果柴荣再多活十年,哪有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事?可惜天不假年,这位皇帝在位仅仅五年时间,可他在位期间南征唐国,北伐契丹,西攻川蜀,选贤任能,改革禁军,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大开科举。一改中原百年颓势。自五代十国

  •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历史标签:柴荣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而且是被誉为最为善良的皇帝,而他的善良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第一他没有和汉高祖,明太祖两人一样,国家刚刚安定就开始屠杀大臣,而是选择了非常和善的方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第二就是对柴

  • 从柴荣到柴宗训,父子都忌惮赵匡胤,为何还是给了他最高军权?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柴荣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随后建立了大宋。看上去,赵匡胤这个皇位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实际上,赵匡胤称帝的难度也不亚于李渊的太原起兵。在历史的洪流中把握崛起的机会赵匡胤生逢乱世,乱到什么程度,五代十国恐怕至今也有不少人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赵匡胤就成长在五代十

  • 柴荣先北后南,赵匡胤先南后北,谁对谁错?背后有啥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夏夜琉璃标签:柴荣

    有读者问我:五代北宋那个年代,柴荣选择是先北的策略,即先痛打契丹,再回头搞定南方,即所谓先难后易。而赵匡胤却先挑简单的搞定,这背后有啥玄机呢?是啊!说起来,这和两个方面有关系。一是时局。二是个人性格。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讲后面的两点。在这种情况下,柴荣北伐,希望夺回幽云十六州,但是却途中病危,不

  • 赵匡胤跟柴荣关系有多好?他建立北宋后,对柴荣后人为何这么狠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柴荣

    说赵匡胤厚道的,我真的不知道咋说了。把人家江山抢了,因为没杀掉他们家的人,所以就说他厚道?要知道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柴荣把赵匡胤当成亲兄弟一样提拔,可以说赵匡胤是柴荣最信任的人,就冲这份情谊,赵匡胤也不能做这种事情。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诸葛亮,大多数人都是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懿和曹家皇族的关

  • 乱世之下,英年早逝的柴荣为什么选择年幼的儿子做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华标签:柴荣

    柴荣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五代十国少有的英明之主。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可惜,柴荣英年早逝了,然而在他死的时候,却选择了只有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结果我们都清楚,最终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了柴宗训的皇位

  • 周世宗柴荣外出打仗,大臣:河边有一个三岁小孩,柴荣:天亡我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柴荣

    导读:王朴,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后周大臣。《五代史》记载,王朴从小聪明伶俐,熟读经史,擅长写文章,被十里八乡称为“小神童”。五代十国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王朴直到44岁才出世为官,在后汉担任秘书郎,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后来,王朴见后汉政权日渐混乱,为躲避战乱就回乡隐居,直到周世宗柴荣登基,才重新征召他做

  • 柴荣英年早逝,7岁儿子被迫禅位,赵匡胤如何对待柴荣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柴荣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不得不说确实是占了柴家的便宜,或者说是摘了柴荣的桃子。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代雄主,只可惜英年早逝,才活了38岁,他的人生在他的事业即将达到鼎盛的时候戛然而止。对于柴荣在位时期的成就,《新五代史》如是评价:“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

  • 赵匡胤的眼光,离开新登基的皇帝身边,甘愿烧冷灶跟随柴荣

    历史人物编辑:时夏的光影标签:柴荣

    (16)做皇帝的代价刘承佑昏了头,杀掉了郭威和柴荣的全家,最终郭威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了开封城,而在此之前,这个皇帝早就如同丧家犬一样,逃走了。都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被赶下台的皇帝,恐怕连个丧家犬都不如,丧家犬还有流浪和生存的权力,但刘承佑逃走之后,没两天就被人原来的部下逮住杀了,在此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