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也是被金圣叹推崇备至,更是被誉为“六才子书”与《庄子》《史记》这种文人传统的最爱书籍并列,足见金圣叹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
《水浒传》可以说是做到了雅俗共赏,尤其是里面的108将,天罡地煞之数,真是个个不重样,人人有性格,这也给后世茶余饭后留下了非常精彩的谈论话题。
水浒人物大多出身不高,甚至大部分都算出身卑微,但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是个特列,他就是小旋风柴进,他是皇族嫡系后裔,如果算上平均数的话恐怕整个梁山都要被拉进中产出身的行列了。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柴进在宋朝究竟过着怎样一种幸福的生活。
(1)天上掉下的皇位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之后更是给了唐王朝最后的致命一击,从此中国就陷入了一个混乱的武将当权的时代,所谓的五代十国王朝更走马灯一样轮换,武将推翻自己的皇帝,让后亲信武将又推翻自己,各路武将夺权的戏码在这个时代轮番上演,完全就是一副无法根治的死循环的状态。
平地惊雷一声响,五代时期最最厉害的君王诞生了,他就是郭威,当然这个五代时期肯定是没有把赵匡胤算在内的。郭威当皇帝的过程跟陈桥兵变一模一样,叫做澶州兵变,也是旧皇帝死了孤儿寡母临朝,契丹入侵大将帅军出击,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而当年澶州兵变,赵匡胤作为郭威的亲兵,是目睹了整个兵变的全过程的,所有后来太祖皇帝照猫画虎弄了个一模一样的陈桥兵变,只不过太祖皇帝更没有耐心,郭威起码走到了澶州,赵匡胤直接走出开封没多远,在陈桥就兵变了。
所以后来很多史书上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根本不知情,这话显然是在粉饰这次兵变,根本不足信,两次一模一样的行动,你说事先没计划,估计连你自己都不信。
不过郭威比较倒霉,一般武将出征都有家属留下来做人质,结果郭威兵变,小皇帝真的就把郭威一家子全部杀了,是斩草除根的那种杀,从此郭家这一支就绝了后了。
古代是个非常看重子嗣的时代,这种是在没有儿子的情况如果出现,也是有办法解决的,但是我们这个五代时期最勇猛最有韬略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绝世情种,家人被杀自己做了皇帝之后,一没有用常规的办法过继子嗣,二更没有同其他女人生孩子,而是把他的夫人柴皇后的家人,也就是郭威的侄子柴荣立为了太子,也就是说打天下的姓郭,做天下的姓柴,而且这个天下还是别人心甘情愿送出去的,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古今中外第一铁证。
(2)永葆柴氏子孙
水浒里的柴进就是柴荣的嫡系子孙,这个时候距离赵匡胤陈桥兵变已经一百多年了,柴荣的生活不知道有多幸福。
柴进有自己的庄园,仿效孟尝君一样喜欢养门客,虽说谈不上门客三千把,但基本上也是来者不拒,合则留,不合则大把银子先送,可以说原比及时雨宋江要阔绰的多,但江湖上的名号却没有宋江响亮,这个原因后面讲,先说这个什么人都收留这一样,那时宋江远远比不了的。
《水浒传》的一个基调就是逼上梁山,为什么上梁山,因为没有办法,因为犯了王法无处容身,所以只能上梁山,但事实上柴进上梁山之前,梁山好汉们还有一个去处,那就是犯了法可以去柴进那里躲一躲。
林冲宋江武松这些人都是在犯了法之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的柴进,犯了王法要想不坐牢就得跑,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又能跑到哪里去呢。但偏偏就有这么一个地方,这么一个人,虽在王土却不怕王法,这个人就是柴进,于是很多人犯了罪之后就躲到柴进那里,似乎那里是个法外之地,只要进去了,官府就不再追求了。
柴进之所以有这么大气魄,一切都源自于自己是后周皇族嫡系后裔,书上说的是有皇帝赐的丹书铁券可以免死,但真实的历史不是这个样子,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个东西能免死,而且比什么丹书铁券看着高级多了。
(3)太祖誓言碑
事实上丹书铁券这东西最早见与汉代,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现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东西到了明代就有点多了,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
但明代的丹书铁券是个什么下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赐的丹书铁券基本上自己都撕毁了,那些功臣的下场也是一个比一个惨,理论上讲免死金牌这总东西,能发你就能收回去,皇帝一个不高兴就直接收回,所以拿着这个东西并不能真的保证你能免死。
朱元璋是有名的心狠手辣,而赵匡胤却是出了名的宽厚仁慈,而且是在大智慧前提下的宽厚仁慈,他的宽厚仁慈奠定了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同时也彻底结束了自唐朝开始的武将做乱的情况,从此中国再也没有武将拥兵推翻朝廷的情况。
太祖的宽厚还体现在对待后周的皇族上面,这就是有名的太祖誓言碑,丹书铁券是以皇帝名义赐的,所以就算是当朝皇帝说话算数但是保不住下一任皇帝撤销,但是这个碑文就不一样了,他是祖训,一般情况下子孙是很难违背祖训的。
宋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曾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
明代王夫之也说过:
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宋史·曹勋传》也记载了这件事,
“艺祖(宋太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有“宋初降王子弟布满中外”记载此事颇详,这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是少见的。
其他说法还有很多佐证,就不一一列举了,赵匡胤也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给子孙的第一条就是保全柴氏子孙,赵匡胤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造就了柴家后代在宋朝最幸福的生活。
(4)为什么名声不及宋江
太祖皇帝为了彻底解决武将造反的问题,不仅仅是杯酒释兵权这么简单,太祖做的事情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风气,他赐给了那些将领大量的金钱土地,让他们去尽情的享受生活去了,人一旦进入了温柔富贵乡,就再也没有雄心壮志了,所以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人们充分享受到了金钱所带来的快乐。
柴荣就更是快乐无边了,不但有田地,而且官府也不敢管自己,这个史书上都有记载不但北宋的皇帝给柴氏后人封地赏钱,南宋的皇帝都逃难到那个程度了,也不敢忘记组训。宋徽宗时,诏柴氏后已封崇义公,再官恭帝后为宣教郎,监周陵庙,南宋时,高宗、理宗诸朝也时有封柴氏袭崇义公之爵。
基本上柴家人在大宋朝就可以横着走了,但成也出身败也出身,正是以为柴进出身高贵,高高在上,所以走得路线完全和宋江不是一个路子。
柴荣走得是贵族路线,学的是孟尝君,礼贤下士用大量的金钱养门客,宋江学的则是刘备,用感情去笼络别人。武松的例子最为明显,武松在柴进府上待了一年,但是心里不开心,因为他觉的受到了冷落,事实上柴进并没有冷落他,只不过是柴进事情多,不能天天陪着他,但这吃穿用度可完全是柴进出的真金白银。
这宋江一来立马不一样了,看见武松衣服旧了,马上给武松做衣服,武松要走,立马给了十两银子,自己送出去六七里地,动辄以兄弟相称,谁说只有女人爱听甜言蜜语,男人也同样爱听。
宋江拿着柴进的钱成就者自己的名声,还跟武松称兄道弟,这跟刘备完全是一个路数,后来武松出生入死都是这些甜言蜜语起的作用。
正是因为柴进资源多,所以想不到笼络人心除了钱财之外还需要要感情,兄弟感情那是可以出生入死的,而所谓的门客只会在你发达的时候投奔你,在你落魄的时候离开你。
这就注定了像柴进卢俊义这样出身好的人,就算是上了梁山,也是无法当上领导的,因为不够厚黑,只有宋江这样的厚黑之人才能笼络人心,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
(5)尾声
只要是走上了造反这条路,哪怕是后来被诏安了,基本上也没什么好下场,但梁山上柴进是个例外,诏安后做了官,后来辞官又回到了自己的沧州,安安稳稳的得以善终。
结语:不要轻易跟风,别人造反失败,官府动不得照样有官做,有肉吃,你造反失败就只有死路一条。别人创业失败可以回家继承亿万家产,你创业失败就只能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跟风前一定要先看清楚,你跟风的那个人出身是不是跟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