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绣虎读历史 访问量:3539 更新时间:2024/4/12 6:46:06

赵匡胤夺下柴荣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原因其实很简单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而且是被誉为最为善良的皇帝,而他的善良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第一他没有和汉高祖,明太祖两人一样,国家刚刚安定就开始屠杀大臣,而是选择了非常和善的方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第二就是对柴氏后人的厚待,对于皇帝来说,他们是看不惯那些前朝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尤其是曾经的皇室成员,会想尽办法的赶尽杀绝。但是赵匡胤并没有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纵观历朝历代,只有在西周时期,礼乐制度还深入人心的时候,曾经厚待过那些前朝皇室,但是自从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之后,本朝君主总是会或明或暗的对前朝遗臣进行报复。这一天在清朝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表面上他们打着为明朝报仇的理由入主中原,但是之后他们在遇到了明朝后人之后,全部都处死,并且说他们是冒充的,这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那么赵匡胤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首先是柴荣对赵匡胤是真的不错,在柴荣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是战场上的生死兄弟了,而且两个人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当初没有柴荣的帮助,赵匡胤不可能掌握了兵权,然后有了之后陈桥兵变的军事实力。而柴荣如果没有赵匡胤,可能后周早就已经被灭了。

在柴荣成为了皇帝之后,后周被北汉所侵犯,柴荣当时忍不下这口气,于是就准备御驾亲征,但是在关键时刻,后周当时的军队统帅竟然被吓跑了,军队在没有了统帅之后,开始人心惶惶。后周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机,赵匡胤却选择站了起来,然后将偷袭敌人,最后获得了胜利,而柴荣也是十分够意思,直接将其封为了殿前都候,领严州刺史!

这样的兄弟情义,绝对会是国家的肱股之臣,于是柴荣就直接将幼主托付给了赵匡胤,希望他可以帮助幼主。但是之后赵匡胤却直接选择了自己当皇帝,什么“黄袍加身”不过是为了告诉自己是被逼无奈的而已。然后就心安理得开始掌控朝政。就是为了安定人心,他并没有对柴荣的后代下手。

在古代,当皇帝是一定要讲究一个合理性的,他如果将当时柴荣的后代直接都杀了,那么他就成了篡位。到时候其他的诸侯绝对会盯上他的,以什么讨伐的借口来攻打赵匡胤。在将柴荣后代留下来之后,让当时的幼主柴宗训写了一道禅让书,表示这是他自愿将皇帝给让给自己的,确立了自己的继承合法性之后,自己在朝廷中办事就会顺利很多。那么柴荣的几个儿子最后都怎么样了呢?

柴荣一生中一共生了7个儿子,但是只有4个儿子活了下来,前三个儿子被后汉隐帝刘承祐给杀了,所以并没有什么可说的。最主要的是他之后的4个儿子,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下了这样的一道谕令: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这就给柴氏后人留下了一线生机。

首先是后周幼主柴宗训,他那时候只有12岁,在给赵匡胤让位之后,他就被赵匡胤封为了郑,他的母亲符太后为周太后,甚至为了保他们的命,赐给了他们丹书铁券,这可是只有开国大臣才有的福利。然后封地是在房州。但是这个柴宗训也是短命鬼,在21岁的时候就突然暴毙,只留下了5个儿子,但是历史记载,柴宗训这一支再也没有后人出现。

然后是五子柴熙让,这个还是比较幸福的,当时赵匡胤将其赐给了潘美,然后改名为潘惟吉,让他好生抚养。潘美抚养的也是尽心尽力,在长大之后甚至还进入了朝廷,被封为了供备库使。但是后来因病去世,儿子潘承裕还是给他们老柴家留下了血脉!

接着是六子柴熙瑾。这个就比较可惜了,据说在不到8岁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后续故事。

最后就是七子柴熙诲,柴熙诲在那时候只有2岁不到,那时候有个名叫卢琰的将其偷偷的领养了下来,而赵匡胤在得知之后也选择了默认,随后改名卢璇。卢璇在之后的发展是这几个兄弟最好的,之后的他入朝为官,被封为了武烈侯,殿前防御使。子孙后代也是十分昌盛。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从柴荣到柴宗训,父子都忌惮赵匡胤,为何还是给了他最高军权?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柴荣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随后建立了大宋。看上去,赵匡胤这个皇位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实际上,赵匡胤称帝的难度也不亚于李渊的太原起兵。在历史的洪流中把握崛起的机会赵匡胤生逢乱世,乱到什么程度,五代十国恐怕至今也有不少人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赵匡胤就成长在五代十

  • 柴荣先北后南,赵匡胤先南后北,谁对谁错?背后有啥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夏夜琉璃标签:柴荣

    有读者问我:五代北宋那个年代,柴荣选择是先北的策略,即先痛打契丹,再回头搞定南方,即所谓先难后易。而赵匡胤却先挑简单的搞定,这背后有啥玄机呢?是啊!说起来,这和两个方面有关系。一是时局。二是个人性格。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讲后面的两点。在这种情况下,柴荣北伐,希望夺回幽云十六州,但是却途中病危,不

  • 赵匡胤跟柴荣关系有多好?他建立北宋后,对柴荣后人为何这么狠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柴荣

    说赵匡胤厚道的,我真的不知道咋说了。把人家江山抢了,因为没杀掉他们家的人,所以就说他厚道?要知道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柴荣把赵匡胤当成亲兄弟一样提拔,可以说赵匡胤是柴荣最信任的人,就冲这份情谊,赵匡胤也不能做这种事情。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诸葛亮,大多数人都是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懿和曹家皇族的关

  • 乱世之下,英年早逝的柴荣为什么选择年幼的儿子做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华标签:柴荣

    柴荣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五代十国少有的英明之主。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可惜,柴荣英年早逝了,然而在他死的时候,却选择了只有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结果我们都清楚,最终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了柴宗训的皇位

  • 周世宗柴荣外出打仗,大臣:河边有一个三岁小孩,柴荣:天亡我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柴荣

    导读:王朴,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后周大臣。《五代史》记载,王朴从小聪明伶俐,熟读经史,擅长写文章,被十里八乡称为“小神童”。五代十国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王朴直到44岁才出世为官,在后汉担任秘书郎,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后来,王朴见后汉政权日渐混乱,为躲避战乱就回乡隐居,直到周世宗柴荣登基,才重新征召他做

  • 柴荣英年早逝,7岁儿子被迫禅位,赵匡胤如何对待柴荣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柴荣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不得不说确实是占了柴家的便宜,或者说是摘了柴荣的桃子。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代雄主,只可惜英年早逝,才活了38岁,他的人生在他的事业即将达到鼎盛的时候戛然而止。对于柴荣在位时期的成就,《新五代史》如是评价:“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

  • 赵匡胤的眼光,离开新登基的皇帝身边,甘愿烧冷灶跟随柴荣

    历史人物编辑:时夏的光影标签:柴荣

    (16)做皇帝的代价刘承佑昏了头,杀掉了郭威和柴荣的全家,最终郭威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了开封城,而在此之前,这个皇帝早就如同丧家犬一样,逃走了。都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被赶下台的皇帝,恐怕连个丧家犬都不如,丧家犬还有流浪和生存的权力,但刘承佑逃走之后,没两天就被人原来的部下逮住杀了,在此时后

  •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荣后代,不怕他们复辟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柴荣

    听到这个问题,赵匡胤冷笑了:“我要是连这点儿自信都没有,我还敢改朝换代吗?”从前还见过另一个问题。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柴荣的心腹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反抗?柴荣的心腹哪里去了?柴荣的心腹在发动陈桥兵变呀。谁是柴荣最大的心腹?就是赵匡胤。如果赵匡胤不是柴荣最大的心腹,柴荣怎么可能给他那么大的权利?在病

  • 赵匡胤篡夺了柴荣江山,为何没有杀柴氏子孙以绝后患?原因在此!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柴荣

    后周郭威通过黄袍加身,让他从臣到君,驾崩时把皇位传给了义子柴荣。没想到几年后,赵匡胤照搬了过来,夺走了柴氏江山。柴荣死时,把位置传给了柴宗训,还只是七岁的孩子,并对赵匡胤委以重任,也给赵匡胤兵变提供了条件。而新帝不能亲政,赵匡胤具备着称帝的条件,也为此暗中准备。但戏还是要演足的,在陈桥时,将士拥护他

  • 该如何评价后周世宗柴荣?

    历史人物编辑:澜阅史记V标签:柴荣

    努力过后最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不是失败,而是成功的果实被他人窃取……细数历朝历代的帝王,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特存在,有的人心狠手辣;有的人心系天下;还有的人沉享乐无法自拔……但是要说这些皇帝之中谁最令人惋惜,我想后周世宗柴荣最有发言权。柴荣戎马一生,就如同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费尽千辛万苦才打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