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真汉子变四朝十帝不倒翁,冯道一生,能给职场人多少思考

从真汉子变四朝十帝不倒翁,冯道一生,能给职场人多少思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司明岩 访问量:1501 更新时间:2024/1/25 10:54:35

公元954年四月,后周显德元年,73岁的冯道无疾而终。

民间有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这根源由来也很有意思!

孔子享年73,孟子享年84,圣人亚圣寿享如此,也让后世人约定俗成的将73-84当做槛。

只要能活到和圣人相似年纪,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有人空活百岁一事无成,有人则光耀古今,传奇无双。

这73岁去世的冯道就是如此人物,他绝就绝在用73岁的圣人年纪,历经四朝十帝,成就了政坛不倒翁的一生。

这人有何秘诀,能在风云诡谲的乱世政坛屹立不倒,干一辈子?答案需要书中求!

古人之事,当做今人参详之基,也许就是以史为鉴意义吧。

冯道名字平平无奇,出生也算不上天赋异禀。

祖上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三两闲散出现的读书人,给家族添加了一点文化基因,可却不足以改变家族的命运。

这样起点而论,说其社会地位底,有点过分,但说他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高不成低不就,就是冯道的起点。

青年时的冯道也没啥志存高远的野望,如要说与众不同之处也许就是读书了。

对,就是读书!

这也是少小冯道唯一的爱好。

一个劳苦大众家出了一个爱读书的人,在今日看,父母当感怀欣慰说:我家麒麟儿必成千里驹。

可唐末纷乱时代,五代乱世时节,科举啥的早已被弄得乌烟瘴气,也没到后世“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代。

读书能改变命运,那是小概率事件,属幸存者偏差后才有的特列。

如何做,怎么办?

冯道也想了个办法扬名:写文章!

读而优则仕,仕途无望,那就读而优则写呗。

文章写得好,一样可以出名啊,于是冯道开了用文章曲线救国的路径。

一篇又一篇文采卓绝的文章,让冯道,在文人这个小圈子中爆得大名,也让他这个教书匠,有了入得英主法眼的机会。

冯道的职场人生第一课。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名了即是好事也是坏事,而猪要是壮了,那必定是坏事。

青年冯道,并不是一个如后来一样胆小谨慎进而知足的人,相反还很有真汉子气质。

这真汉子气质,也让他仕途之初,磕磕碰碰,狼狈不堪。

那时还是小冯的冯道,第一任老板是幽州军阀刘守光

刘守光这人吗,在后世风评可谓差到极点,按宋人说法是:

庸奴下才,无足责者

意思吗就是,他不过一平庸的奴仆下人之才。

这样的人,为何身居高位,则不得不说他的特点,发家全靠坑人,而且坑的人还都是自家人。

因为和庶母罗氏通奸,被老爹刘仁恭暴打一顿,断绝了父子关系,愤恨不已的刘守光,就在外敌来犯的关键时刻,摆了自己爹一道,在领兵击退李思安后自称卢龙节度使,随后领军攻大安山,让自己爹成了阶下囚,顺带收拢了老爹的势力。

后续又干翻了自己老哥义昌节度使刘守文!

有了两镇节度使地盘的他,被后梁太祖朱全忠,就是灭亡唐朝的朱温,册封为燕王。

这高升经历,靠的就是坑爹、杀哥,绝对算得上无耻了。

军阀混战的年代,私德本算不得什么,但做得太过依旧会被收拾。

这不,志得意满后的刘守光,开始胡作非为!

凶残那是必须的,好色那是必定的,至于称帝吗,那也是可考虑的。

这样的人当了帝王,暴政就是难免的了,无怪乎他的所谓大燕国两年就完蛋了!

这样一个混账王八蛋领导,成了冯道的老板,按理说老油条还是有办法对付的。

可那时的冯道,之前我说过,还是小冯,历练不够,年轻气盛,满脑子治国平天下。

这读书人思维和军头做派,绝逼尿不到一个壶里。

面对刘守光这样的领导,冯道经常直言不讳,提的意见即多又尖锐,特别是在刘守光想要称帝的时候,极力阻止。

这无疑是让领导下不来台的举措,结局可想而知。

军头出生的刘守光一怒之下,让小冯去大牢待着,要不是同僚好友救护,小冯绝对命不久矣。

这次因年轻气盛,惹出的祸端,让小冯心有余悸之余,也开始反思人生。

仗义执言有问题,遵循道义有问题,年轻气盛也有问题,咋办?

低调,低调在低调,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充分总结经验之后的冯道,立马由小冯变成了老冯。

干事踏实摸鱼,有意见吞进肚子,摇身一变成了最能活的职场老油条。

态度大变的小冯,也深获刘守光器重。

从此,低调,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了冯道的职场信念。

那么老油条混日子为何越混地位越高。

这就要看混日子的绝招了。

虽然获得了刘守光的器重,可冯道并不开心也不感恩,根源吗也很简单,一份工作而已,老板喜欢听马屁,我就吹水。

没人提醒的刘守光越发地放飞自我。

风筝飞远了,必定短线,这不刘守光的末日来了,晋王李存勖率军浩浩荡荡而来,一路势如破竹,也让冯道深感,自己背后这颗树估计要倒。

感知敏锐的他,立马转投晋王李存勖怀抱,为新主摇旗呐喊起来,没见任何愧疚。

失去愧疚的冯道,明白一个真理!

老板有势的时候,卖力干活就好,工作四平八稳,能干能混。

老板失势的时候,改换门庭就好,做人圆滑迂回,能闪就闪。

基于这样的感悟,冯道从一个曾经还有书生意气的人物,变成了一个干事爽利,做人圆滑的老油条。

作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老油条,他当然什么都不怕!

面对玩主一样的后唐李存勖,他耍得游刃有余。

这李存勖酷爱戏曲文化事业,重用戏子,最喜听献媚之言,伺候他不是手到擒来。

后来面对荒唐人渣后晋石敬瑭,他依旧耍的很开心!

自己主子是臭名昭著的儿皇帝,啥都敢卖,毫不讲究任何原则,伺候他只要比他更渣就够了。

至于异族领导契丹耶律德光,装深沉,弄四平八稳,那有不拿下的道理?

至于后续的刘知远,那是个病秧子,久病缠身,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儿”,在位仅两年就呜呼哀哉。冯道在病夫床前做事,只需按部就班,加上身体熬得过上司就过关了。

不怕庸主。

冯道侍奉的第九任领导——后周始主郭威,虽是个开通爱民的仁德之君,但可叹他比较知足,没有施展更大抱负。不倒翁哲学的重要

一款,就是知足常乐,长乐老冯道在这样的庸主手下工作,当然主奴一起知足了。

不言而喻,凡属政坛不倒翁,在厚脸皮的基础上,还是颇有些投主所好的本事与手段的。但是,这也终究不是决定因素。因为作为一个主子面前的老奴,即便你使出浑身解数,毕竟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所以不倒奇迹的决定因素,最终要归结到不倒翁前期所遇到的主子身上,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冯道一生换了十个领导,其中前九任领导之所以沿用冯道,是因为他们悉数喜欢顺手的奴才,而冯道也“恰到好用”。

从冯道一生的政治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失大义存小义的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从不提早表明自己的立场,而是察言观色,永跟最有实力的当权者。骑墙是不倒翁哲学的别解,是长乐老冯道的常乐法宝。

在不伤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不倒翁也出些好主意,例如契丹辽主耶律德光有一次问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说:“现在就是佛出世也救不了,只有你皇帝救得。”这些所谓的好主意,属于明哲保身下的“好话”范畴,冯道的自我定位是“老勤务兵”,这种“老勤务兵”恰好与喜欢安逸的上司一拍即合。

冯道的出现,正迎合了五代时期暴政加庸政的需要。“依违两可,无所操决”的超级骑墙式臣下,倒是可让暴脾气与玩物丧志的上司放心顺气。

然而,不倒翁并非无敌。冯道晚年,轮到周世宗柴荣执政,这是冯道遭遇的第十任上司,不倒翁的克星终于出现。

这位周世宗,与前九位暴君庸君大不同。

他虽是后周始主郭威的义子,却比他义父更有抱负更有骨气。他虽然在位仅五年,却干出一番大事业。

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不畏强敌契丹,揭开了一统天下的序幕,奠基了大宋的前身,可谓“一代英主”。

表面看来,冯道栽倒于与柴荣的一次争执——周世宗北伐,长乐老冯道表示反对,但实际上,这是苟且偷安的不倒翁哲学与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的必然碰撞。

“苟且偷安”这四个字对冯道这样的不倒翁来说是永世法宝,但是强人哲学也绝对排斥“好死不如赖活”。

柴荣不听冯道苟安的说辞,坚持进兵北伐,扫荡辽军,最后振兴百业,俱有大成。众所周知,后周之后的大宋虽姓赵,半壁江山却是柴家打下的。

冯道与柴荣的哲学碰撞,随着周世宗在现实中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北伐胜利后,不倒翁受到上上下下的冷落,长命丞相在朝中再无立锥之地,不倒翁最后的岁月是在坟前度过的—被派修周太祖坟墓期间,郁闷而死,终年七十三岁。

中国历史上第一骑墙人士冯道最终死于被一代英主所抛弃。他的不倒翁哲学也终在英雄主义面前败下阵来,不倒翁的克星原来是英主!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倒翁大都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他们是不能左右国家局势而只能苟安的好好先生,后人对不倒翁的个人有怎样的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倒翁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上司。但凡想成大事、欲千古流芳的政治家,终究是不屑与骑墙人士为伍的。

成也领导,败也领导,成也中庸,败也中庸—―不倒翁冯道的经历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庸人在逆淘汰游戏中,始终不过是个随波逐流者。

这个职场老油条,在后续的岁月中,充分将能做事,会做人,善观察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于是,才有历仕四朝,历经十代帝王,而不倒的传奇出现。

这一切的由来,其实和帝王时代的弊端息息相关。

封建时代的国家是什么?不过家在前国在后而已。即便家国一体,一家一姓也在国之上!

这样的逻辑起点,就意味着和帝王有关的人,不过是臣子奴仆角色而已,他们需要为一家一姓的国负责吗?

在哪个程朱理学还未有兴起的年代,答案是,不需要!

如果这样,保全帝王的专权,和臣仆有何关系?和平民有何关系?

既然没有关系,那么谁做皇帝,与我何干?

这就是冯道的“彻悟”........

标签: 冯道

更多文章

  • 官场不倒翁冯道,他儿子却把音乐玩出了花样!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冯道

    官场不倒翁冯道,他儿子却把音乐玩出了花样!公元918年,37岁的冯道生了一个儿子,一看年份还比较吉祥,就起了一个名字叫冯吉(这个理由是我瞎编的,你们不要相信)。冯道当时的职务是大唐太原市市政府秘书长。这个职务有些奇怪,表面上这个职务是大唐中央政府任命的,但是这时候大唐已经灭亡,中原地区的实际控制人是

  • 五代最强“打工人”冯道:历经五朝11位皇帝,为何始终身居高位?

    历史人物编辑:安辉标签:冯道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短短五十年间,中原大地相继有“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代更迭异常频繁。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无论你是皇帝还是百姓,大家都很难拥有真正的安全感,互相猜忌、争斗不止,似乎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宿命。可也有一个人,经历了五个朝代,辅佐了八个姓氏的11位皇帝,

  • 历朝历代名人对冯道的评价,久居茅厕不知其臭?

    历史人物编辑:游戏分享人小云标签:冯道

    历朝历代名人对冯道的评价,久居茅厕不知其臭?冯道晚年,自命为“长乐老”,作《长乐老自序》,历数自己在唐、晋、汉、周四朝,以及在契丹时所担任的官职和所获得的爵位、荣誉和赏赐。他对自己有很高的评价,说自己一生所愿,就是“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无论何时,都以这“三不欺”为根本。他还说,因为

  • 冯道作为“十朝元老”,真如欧阳修评价的“不知廉耻”吗?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冯道

    #朝代说#序言:说起冯道这个人,可能大多数读者都不太熟悉。这是一位古代奇人,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在他死后的一个半世纪里都被人歌功颂德的,甚至被他人视为楷模。但是,自北宋欧阳修出版《新五代史》,将冯道列入《杂传》,此后冯道竟开始被人批判!尴尬的是,为冯道所作的少数申辩,皆因为资料零碎,散布各籍,不

  • 冯道: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一)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冯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历代文人所崇尚,作为毕生的追求。古人,尤其是古代的文人,是极其注重法统、道统和气节的,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就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堪称官场奇葩式的人物,从政为官五十年,曾经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二帝,“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被称作“中国史上最

  • 五代十帝元老重臣的冯道,凭什么可以纵横官场三十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冯道

    冯道可以在官场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因为处事圆滑、遇事沉稳之外,最主要的是狼虎丛中也能立身,身上忠恳而无私,待下谦和而心宽,对于君主采取“中庸”之道,能够以退为进,保持平和的心态,造成了传奇色彩的一生。冯道有自已的当官之道,懂得找靠山让自已处于不败之地聪明的人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要懂得灵活变通,一旦投靠

  • 《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中冯道形象差异很大,哪个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冯道

    冯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刘守光起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最后在后周时期去世,去世时追封瀛王,赐谥文懿。他主要生活在五代十国,这是一个大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大乱世,他在大乱世中毫无损伤,而且担任高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传奇。传奇的第二点在于他的出身普通,就是一个耕读之家,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中产

  • 冯道:历仕四个王朝,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却有个不爱读书爱弹琵琶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冯道

    历史上活得久,官也当的久的常被称为元老,恰巧碰上皇帝短命,就成了前朝元老。古装剧中也时有“三朝元老”的提法出现。而论元老之级别,侍奉帝王之多数,那是谁也无法与他相比较了。此人就是五代时最著名的宰相冯道。五代五个中原王朝,他一人就历仕了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四个朝廷,且朝朝是高官,从宰相到太师,次次位

  • 历经四朝十代君王的冯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冯道

    历经四朝十代君王的冯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一般说到当官久的人,我们都会说几朝元老。但这位竟然历经四朝十代君王,世称“十朝元老”。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他算是比较奇葩了。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天祐年间,冯道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这也是他官宦生

  • 无条件地服务人民,有原则地忠于皇帝,冯道并非“不知廉耻”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冯道

    冯导生活在五朝十国战火纷飞的时代。他们都在朝中,侍奉皇帝。用现代人的话说,冯道是江湖常青树,永不倒下。观察冯导的一生,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姑且称之为冯导的官场本领吧。一、冯导的官场技巧第一点:当今皇帝刚刚下台,篡位者还在城门外。冯道将不顾旧朝,携文武百官拥护新帝登基。第二点:不管新皇帝是谁,冯导都会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