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道的官场智慧:侍奉四个王朝,耗死九个皇帝,虎狼丛中全身而退

冯道的官场智慧:侍奉四个王朝,耗死九个皇帝,虎狼丛中全身而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润平 访问量:2559 更新时间:2024/1/23 5:25:49

现代人的社交礼仪当中,一般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就比较受欢迎。官场中也相当讲究这个,正所谓“良禽折木而栖”,在朝廷文官最重要的便是“站队”,跟对了人前途自然光明。

历史上皇权更替日新月异,像“玄武门之变”、“九子夺嫡”等这些非常著名的皇位之争,就足以说明站队的重要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就因为这个原因而丧失了生命。

不过也有那么几个是人间清醒的,他们从不选择站队,谁赢了就帮谁,这样的人时常被人看不起,但他们往往会活得很好。这项智慧便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宰相冯道的安身立命法则。

大彻大悟

五代十国是唐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动荡不安是在所难免的,很多人早上还是一国之君,晚上就可能变成了阶下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想对一个君主从一而终那简直不可能。

冯道出生的时候正处于唐僖宗时期,他的父亲在朝中为官,后来辞官归隐之后,他便随着父亲回到了老家过起了清贫的生活。还好父辈都是读书人,所以冯道从小就博学多识。

后来他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看中,他便到其手下当了掾属,类似于佐治的官吏,也被称为幕僚。在那个世道中,能找到一份工作实属难得,所以冯道也竭尽全力地表现自己。

当时刘守光想要征讨定州,便询问幕僚们的建议,冯道告诉他此行不妥,没想到刘守光勃然大怒将他关进了监狱。冯道没想到当个幕僚这么危险,于是他在狱中深刻地反思自己。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宁愿侍奉明君都不要跟昏君为伍,就算以后劝谏也不能再直言不讳,君王就像狼狗,要顺着他们的毛去捋才行。所以当好友将冯道从狱中救出来之后,他便转身投入了李存瑁的门下。

经过一通反思之后,冯道已经对官场的事情大彻大悟,所以在辅佐李存瑁的时候他的官场之道也得到了提升。

梁晋对峙时期,大将军郭崇韬因为军中闲杂人太多,于是上书李存瑁要求精简,结果李存瑁大发雷霆:“我是不是要养多少兵都没自由了?这样的话你们还是另选主帅吧”。

李存瑁立即让冯道起草文书,纸都铺好了笔也粘了墨,但冯道还是迟迟下不了笔,此时的他心理正衡量着要不要劝谏,毕竟李存瑁如今正在气头上,如果他不听劝,自己岂不是又有牢狱之灾?

最后冯道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怯懦,跟李存瑁说:“大王功绩卓绝,现在也是平定南寇的关键时刻,郭崇韬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您觉得不妥不听就是了,没必要生气,要是让敌人知道还以为你们君臣不和”。

冯道一番话让李存瑁怒气消了一半,后来自己复盘之后发现确实太不应该。后来郭崇韬也主动跟李存瑁道歉,冯道也从中调和,君臣之间又冰释前嫌了,此后冯道的官场哲学又多加了一个门道。

多次易主

冯道在李存瑁这里得到了重视,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礼法,冯道需要给父亲守孝三年。当他回来的生活,朝廷的皇帝已经换成了后唐明宗李嗣源

但这并不影响冯道,他继续为李嗣源效力,被拜为兵部侍郎,后又晋升为宰相。他大力地举荐那些出身寒门有才华的学子,在百姓中深受优待。他的文采出众、观点鲜明,朝中大臣对他钦佩不已。

李嗣源的两个儿子李从荣和李从厚为了皇位争斗不已,他们都想拉拢冯道。结果冯道都拒绝了,对于他而言站队是最错误的决定,反正他只服务于皇帝,谁登上皇位就辅佐谁。

正是如此清醒的思维使得冯道躲过了宫廷争斗,后来李从厚夺位成功继位为后唐愍帝,但他的皇位没坐多久,李从珂就起兵反叛攻进了洛阳。

此时的冯道知道李从厚大势已去,便带上百官打开城门去迎接李从珂,这就是后唐末帝。虽然冯道力挺李从珂,但他对冯道并不感兴趣,于是将他送到同州当了节度使。

虽然被削了官职,但冯道一点也不担心,在同州他也是“既来之则安之”。后来李从珂跟石敬瑭互相干架的时候,冯道也不帮忙,就在旁边看热闹。

因为他知道李从珂不是明君,做皇帝也只是暂时的,他远在同州正好远离朝廷是非,冯道自己也落得个清净。后来石敬瑭果然击败了李从珂,灭了后唐建立后晋,他则为后晋高祖。

石敬瑭登基之后,因为受到契丹的恩惠才灭的后唐,所以想要遣使到契丹表示感谢。但朝中每个人都怕契丹,竟然没人愿意去,此时的冯道站了出来,表示愿为此行。

在出使契丹时期,冯道受到对方的礼遇,契丹王还一度想要将他留下来,但冯道婉拒了。一段时间后带上契丹的礼品游山玩水似的回国了,此时年事已高的冯道心态更加的豁达和乐观。

官场大智慧

冯道回到朝廷后一度想要归隐,但是石敬瑭都不准,而且还撂下狠话:“你要是不想上朝,我就亲自去请”。冯道无奈只能继续做着宰相。

石敬瑭知道他的才华,想让他辅佐自己襁褓中的孩子,但是冯道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幼主之国容易乱,特别是这种特殊时期。

所以当石敬瑭去世后,他果断地辅佐了其侄子石重贵为帝,即后晋出帝。朝中有些人嫉妒冯道,于是便在石重贵面前离间关系,最后冯道又被调到了同州,然后又去了南阳。

不过当时契丹有了灭掉后晋的心思,冯道不在朝中反而躲过了一劫。当契丹攻入汴梁的时候,大肆地烧伤抢掠。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冯道亲自去朝见契丹王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问他“天下的百姓如何可救?”冯道说:“能救百姓的不是神灵佛祖,而是陛下你”。这番捧高让耶律德光很受用,于是便停止了杀戮,冯道一句话救了中原百万人的性命。

一年后刘承佑崛起驱除了契丹继位为后汉隐帝,此时节度使郭威在邺都起兵杀掉了刘承佑。郭威对冯道相当尊敬,冯道曾劝谏郭威要善待自己的将士,这样才能民心所向。

郭威听从他的话果然得到军心拥护,此时的郭威想要称帝,他去见了冯道,但冯道却没有表示出君臣之礼,郭威瞬间明白冯道在告诉他还没到时机。

于是他便想先立刘赟为帝,就在去接他的途中,郭威就在将士的拥护下称帝了,改国号为后周。郭威当了皇帝后,将冯道拜为太师和中书令。

郭威病逝后,他的养子柴荣继位,他好战想要统一华夏,冯道多次劝阻而遭到他的恼怒。于是他便罚冯道去料理郭威的后事,可当郭威刚下葬完毕,冯道就病逝了,享年七十三岁。

从少年到古稀老人,冯道一生辗转在官场之中,因为他懂得游刃有余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君臣之礼,所以才得以在激流勇进中全身而退。

很多人都骂他“朝三暮四、不知廉耻”,可是纵观冯道在官场的一生,他虽然侍奉了十位帝王,但他心中装着天下,为民忧而忧,实乃天下之大丈夫。

标签: 冯道

更多文章

  • 从真汉子变四朝十帝不倒翁,冯道一生,能给职场人多少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冯道

    公元954年四月,后周显德元年,73岁的冯道无疾而终。民间有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根源由来也很有意思!孔子享年73,孟子享年84,圣人亚圣寿享如此,也让后世人约定俗成的将73-84当做槛。只要能活到和圣人相似年纪,也就心满意足了。不过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有人空活百岁一事无成,有人则光耀古

  • 官场不倒翁冯道,他儿子却把音乐玩出了花样!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冯道

    官场不倒翁冯道,他儿子却把音乐玩出了花样!公元918年,37岁的冯道生了一个儿子,一看年份还比较吉祥,就起了一个名字叫冯吉(这个理由是我瞎编的,你们不要相信)。冯道当时的职务是大唐太原市市政府秘书长。这个职务有些奇怪,表面上这个职务是大唐中央政府任命的,但是这时候大唐已经灭亡,中原地区的实际控制人是

  • 五代最强“打工人”冯道:历经五朝11位皇帝,为何始终身居高位?

    历史人物编辑:安辉标签:冯道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短短五十年间,中原大地相继有“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代更迭异常频繁。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无论你是皇帝还是百姓,大家都很难拥有真正的安全感,互相猜忌、争斗不止,似乎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宿命。可也有一个人,经历了五个朝代,辅佐了八个姓氏的11位皇帝,

  • 历朝历代名人对冯道的评价,久居茅厕不知其臭?

    历史人物编辑:游戏分享人小云标签:冯道

    历朝历代名人对冯道的评价,久居茅厕不知其臭?冯道晚年,自命为“长乐老”,作《长乐老自序》,历数自己在唐、晋、汉、周四朝,以及在契丹时所担任的官职和所获得的爵位、荣誉和赏赐。他对自己有很高的评价,说自己一生所愿,就是“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无论何时,都以这“三不欺”为根本。他还说,因为

  • 冯道作为“十朝元老”,真如欧阳修评价的“不知廉耻”吗?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冯道

    #朝代说#序言:说起冯道这个人,可能大多数读者都不太熟悉。这是一位古代奇人,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在他死后的一个半世纪里都被人歌功颂德的,甚至被他人视为楷模。但是,自北宋欧阳修出版《新五代史》,将冯道列入《杂传》,此后冯道竟开始被人批判!尴尬的是,为冯道所作的少数申辩,皆因为资料零碎,散布各籍,不

  • 冯道: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一)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冯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历代文人所崇尚,作为毕生的追求。古人,尤其是古代的文人,是极其注重法统、道统和气节的,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就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堪称官场奇葩式的人物,从政为官五十年,曾经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二帝,“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被称作“中国史上最

  • 五代十帝元老重臣的冯道,凭什么可以纵横官场三十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冯道

    冯道可以在官场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因为处事圆滑、遇事沉稳之外,最主要的是狼虎丛中也能立身,身上忠恳而无私,待下谦和而心宽,对于君主采取“中庸”之道,能够以退为进,保持平和的心态,造成了传奇色彩的一生。冯道有自已的当官之道,懂得找靠山让自已处于不败之地聪明的人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要懂得灵活变通,一旦投靠

  • 《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中冯道形象差异很大,哪个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冯道

    冯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刘守光起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最后在后周时期去世,去世时追封瀛王,赐谥文懿。他主要生活在五代十国,这是一个大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大乱世,他在大乱世中毫无损伤,而且担任高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传奇。传奇的第二点在于他的出身普通,就是一个耕读之家,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中产

  • 冯道:历仕四个王朝,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却有个不爱读书爱弹琵琶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冯道

    历史上活得久,官也当的久的常被称为元老,恰巧碰上皇帝短命,就成了前朝元老。古装剧中也时有“三朝元老”的提法出现。而论元老之级别,侍奉帝王之多数,那是谁也无法与他相比较了。此人就是五代时最著名的宰相冯道。五代五个中原王朝,他一人就历仕了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四个朝廷,且朝朝是高官,从宰相到太师,次次位

  • 历经四朝十代君王的冯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冯道

    历经四朝十代君王的冯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一般说到当官久的人,我们都会说几朝元老。但这位竟然历经四朝十代君王,世称“十朝元老”。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他算是比较奇葩了。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天祐年间,冯道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这也是他官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