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楼》[唐]卢僎去国三巴远,登楼万里春。伤心江上客,不是故乡人。
卢僎,字守成,范阳涿县人,唐玄宗时期大臣,诗人。生卒年不详,唐中宗时尚在世。《新唐书·儒学传》载:“自闻喜尉为学士,终吏部员外郎。”《全唐诗》卷九九录入其诗作十四首。
诗题曰:南望楼,实际上有“登南楼而望远”之意。开元六年,卢僎自闻喜尉入为集贤殿学士,出为襄阳令。此诗写作时间,大约在此时段内。南楼,又名玩月楼,位于湖北鄂城县南。据《世说新语·容止》载:“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徒登南楼。”或用此典,表思念之意。
虽然同为登楼远望,卢僎与庾亮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庾亮与人登楼内心毫无压力,当是抱着一种清玩之态,而诗人在此却怀浓厚的思乡之情。两种区别明显的情怀,自然造成处理心境之时的态度相异。所以,卢僎落笔处自是直抒心肠,黯然而低回。
“登楼万里春”,在首句里面,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当下状况,是远离国都的,从而形成思念的起因。那么接下来的描写,就是继续着上句的叙述,讲清楚现在所站的位置,也是对题目的呼应。古人喜欢登楼远望,这个现代人是无法理解的,因为建筑工艺的发展,高楼林立,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城之内,唯有数座高楼巍然。
“伤心江上客,不是故乡人”,这两句是一个总结性的陈述。前面诗人写了去国怀远,登楼春色,这一切不过是铺垫,就像是个引子,专门只为延伸出来的情感。这种感情早已积攒多时,只要找到一个出口,就会马上发泄出来。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伤心情绪?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啊。眼前的景色固然美好,可是却并非家乡的那些熟悉的风景。
诗人在最后还耍了一下小聪明,或者说小手段,明明叙述的是自己的离乡之情,却偏偏要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你看,他非要荡开笔墨撇清自己,扯到登楼时所见江面船上的那些行旅,并且小有矫情地言说:风景虽好,终非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