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颜良文丑是袁绍麾下武将的武力巅峰,类似于曹操麾下的典韦许褚,那另外两位庭柱张郃高览就是带兵型的将才,区别于卫士,这两人在袁绍麾下不算籍籍无名,却也是难以有所成就(袁绍受制于世家大族,任命者多为当地豪强),后来乌巢兵败,二人被驱使强攻曹军大营,最终中伏击而投降,被曹操千金买骨招降,高览籍籍无名,而张郃在战争中屡立战功,后来更是在街亭之战大放异彩,最后被诸葛亮除去,也算不辱名将之名。
高览,好像更多是为了衬托张郃,作为并列的河北庭柱大将,在归顺曹操后就没怎么抛头露面,也没什么显赫的功绩,在三国演义中死的更是潦草,能和许褚打的平分秋色的一流战将,被赵云三合斩杀,相比之下,张郃就优秀很多了,同样,也是我们重点介绍的人物。张郃,字儁乂,冀州河间人,东汉末年,黄巾军起兵叛乱,张郃应招募而参军,当了军司马,当时的冀州之主是韩馥,后来韩馥和袁绍起了矛盾,韩馥又没什么主见,被袁绍派去的人三言两语说动,稀里糊涂就让出了冀州,最后还丢了性命,这时候的袁绍声明远扬,张郃想建功立业,也就甘愿拜袁绍为主,开启了建功立业,那时候最主要的对手是北地英雄公孙瓒,张郃在征伐公孙瓒途中屡立战功,加上带兵有方,很快脱颖而出,被袁绍升迁为宁国中郎将。后来鞠义被杀,麾下的精锐大戟卫被分配给了张郃,他也名声鹊起,成了所谓的“河北四庭柱”,可惜贵重的钱财让这只军队后来籍籍无名,平定公孙瓒后袁绍和曹操争雄,白马,延津两场大败让曹操占据了一定的优势,随后双方对峙于官渡,打的不可开交,袁绍后方粮草充足,而曹操缺兵少将,加上后方不稳,自然打不下去持久战,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许攸投曹,奇袭乌巢,双方局势扭转,当时张郃建议,带兵救援乌巢,稳定军心,而郭图认为可以奇袭曹军大营,围魏救赵,再另外派兵援救乌巢,张郃说曹操肯定有兵守护大营,而久攻不下,粮仓丢了会更被动。然而袁绍听了郭图的话,轻骑救援乌巢被击败,张郃等被立下军令状进攻曹军大营,结果面对荀攸,曹洪等人久攻不下,于是撤军,结果郭图不承认是自己决策失误,反而把责任推卸给二人,二人眼见这种情况,于是离开袁绍,前来投降曹操。曹操听到消息后很开心,认为这是瓦解袁军的开始,于是亲自接受了张郃的投降,并封他为偏将军,都亭候(当时曹军很多将领跟随曹操多年还未封侯,可见千金买骨之意),张郃也顺势夸赞曹操,至此,第一战官渡之战以曹操兵行险招而获胜,袁绍被迫撤兵到仓亭。之后的张郃颇受重用,攻打邺城之战立功,又到渤海攻打袁谭,包围雍奴,平定东莱匪患,让曹操也感慨河北多名将啊。之后北击乌恒,张郃和张辽等名将一同参与,立下战功晋升平狄将军。后来跟随张辽四处征战,平定战乱,于淮南,潜山,消除匪患,之后平定关中之战,大破马超,渭水河畔击退马超,之后在夏侯渊主力未到达之时,平定了割据凉州的宋建。因此,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和信任,和夏侯渊一同汉中。
215年,平定汉中后,张郃作为夏侯渊部属镇守汉中,张郃攻下巴东,巴西二郡后迁徙其百姓,削弱刘备战争潜力,随后刘备派出张飞和张郃对战,因为张郃的重心在迁徙百姓,和张飞对峙(当然,也不是张飞对手)时被张飞找到小路突袭,最终带着十几个人逃脱,尽管如此,迁徙了大量民众依旧有功,加上张辽合肥胜利后晋升征东将军,因此张郃担任了荡寇将军。218年,刘备进攻汉中,分兵十路强攻张郃而不能攻克,遂写信让诸葛亮发兵救援,随后围攻夏侯渊,当时夏侯渊身边将士不多,还派出士兵支援张郃,因此被斩杀,张郃带兵突围退守阳平关。刘备听到这个消息说要杀就杀张郃,夏侯渊有何用(更多是故作姿态,不过也说明张郃在汉中战场的重要性),之后张郃被部下推举为帅,带兵和刘备对峙,刘备见事不可为,遂没有渡河。后来曹操亲征没有击败刘备,于是迁徙走了汉中的人口后就把汉中放弃,留下张郃驻守陈仓。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张郃当了左将军,之后称帝后,又升了他的侯爵之位,张郃跟随曹真在安定一带征伐羌人,黄龙年间曾入侵东吴,破敌而归。曹叡登基后曾在荆州驻扎,和司马懿一同对抗孙权的进攻。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声势浩大,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响应号召,曹叡认为诸葛亮主动进攻必败,于是命曹真为都督,曹真命张郃为右将军,对抗街亭马谡。当时马谡在街亭山上安营扎寨,被张郃看出破绽,围而不攻,断了蜀军水源,随后待蜀军士气低落之后进攻,大破蜀军,之后又去平定了叛乱的三郡,可以说是一人之力挫败了诸葛亮气势汹汹的首次北伐,诸葛亮被迫唱了一曲空城计而后撤兵,可见张郃之能。之后诸葛亮复出祁山,被张郃料敌于先,认为他粮草不济,必然不可久待,果然不出所料,张郃刚去抵御,诸葛亮就因为粮草问题撤军,于是张郃被召回京城,当了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屡次料敌于先,又能利用地形对敌而被蜀国看作心腹之患,诸葛亮四次北伐之时,司马懿带兵抵抗,和诸葛亮对峙,后来诸葛亮撤军,司马懿派兵追击,张郃领命当先中伏击而死,在木门谷被杀。当然,更多的说法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默契,空城计骗了司马懿算一个人情,如今铲除政敌算还清,毕竟张郃劝说司马懿不追,司马懿不听。后来谥号壮候,传子孙。
张郃的一生应该是河北四庭柱里最辉煌,最好的,能够扬名于历史,征伐敌国,料敌于先而儒将之名传播,只能说名将也需要有一个好的主公,遇到识人的曹操,张郃自然就是河间张郃,扬名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