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战略的三国清官毛玠晚年差点被杀

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战略的三国清官毛玠晚年差点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暴暴说历史 访问量:4884 更新时间:2023/12/5 0:25:59

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曾因缺粮而退兵,而占据北方的曹魏却很少缺粮,为何呢?

曹操之所以能在北方剪灭群雄、一统中原,靠的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这两项战略方针,也有其他版本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两项战略方针与荀彧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和“迎奉天子”的战略规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方式不同,但曹操确实靠着这两项战略规划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那么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战略的三国清官毛玠是何人呢?晚年又为何差点被杀?别着急,先看故事

公元216年,有人跟曹操打小报告说毛玠出门的时候看到脸上刺字的犯人,他们的妻儿也被连罪成为官府的奴隶,他就说“天不下雨,就是因为这种做法啊!”这分明是指桑骂槐,背后说您处事不公啊。

曹操听了之后大怒,派人把毛玠抓进了监狱。

负责审讯的大理寺卿钟繇责问毛玠“你讥讽的话现在都已经在大街小巷流传开来了,对朝廷不满的声音都传到魏王那里去了,你说话的时候不可能自言自语,说吧你见到罪犯的时候共有几个人?那些被刺字的罪犯你认识吗?快点从实招来,不得欺骗隐瞒!”毛玠毫不畏惧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让我认罪,拿出证据来。”

一、毛玠生平简介

毛玠,字孝先,陈留人。年轻之时在当县里当小吏时就以廉洁公正而闻名。后来中原发生战乱,他想去荆州避乱,但在半路上听说荆州刺史刘表虽然礼贤下士,但是个夸夸其谈的人,不是一个可以成就大事的人,于是就改道去了鲁阳。当时听闻兖州牧曹操不拘一格录用人才,就去投靠曹操,于是曹操征辟他为治中从事。

二、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战略的毛玠

身在乱世的毛玠看清时局,对曹操预言刘表和袁绍两人地盘众多、力量强大,但他两人对时局未作出长远考虑,早晚必败。曹操听完点点头,这时毛玠又接着说“用兵之事,合乎正义的才能取胜,保守权位需要财力,因此,应当拥戴天子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致力于耕植业,积蓄军用物资,这样,称霸称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了”

毛玠的这一番话让曹操深表赞同,“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这两条方针与之前荀彧提出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的方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曹操听完后深感赞同,于是升任他为幕府功曹,留在身边处理公务。

毛玠的战略蓝图高瞻远瞩,立意深刻,“奉天子以令不臣”可以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虽然东汉末年汉室朝廷威严不复从前,但天子的名义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号召力和一定的威慑力。足食足兵更为曹操四处征战解决掉粮草和兵员问题,曹操不久后在许昌一带实行屯田制。

从最后的实施效果来看,曹操基本上实现了其中包括的目标,并以此剪灭了北方群雄,统一了北方,开创了曹魏基业,功业在三大集团中最胜。唯一遗憾的是,由于始料未及的赤壁之战,曹操最终未能统一南北,从而出现了三足鼎立之势。

三、清廉奉公的清官毛玠

毛玠为人清廉公正,曹操担任丞相后,令毛玠和崔琰一起从事选拔官员的工作。他特别重视一个人是否俭朴,把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毛玠选拔的都是清廉正直的人,有的人即使很有名望,但为人不正派,毛玠也不会任用他们。所以全国的士人都用廉洁来约束自己,即使是那些达官显贵,他们的衣服器具也不敢违犯法度。

曹操赞叹道:“像这样任用人才,让天下人自己监督自己,我还用得着费心么?”

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时,曾经拜访过毛玠,希望他能选拔自己的亲信。毛玠却说:“您的人不符合升迁次第的标准,恕难从命”,搞得曹丕好没面子。也正是这种清廉正直的性格,也让毛玠得罪了不少权贵。

曹操平定柳城后,把获得的战利品分给大家,特别留下了素屏风和素茶几给毛玠,说:“你有古人的风范,所以我特意赏给你古人的东西。”

毛玠虽然当了大官,但还是经常穿着布衣,吃很普通的饭菜,而且他抚养哥哥的遗子非常周到。得到的赏赐大多分给了贫苦人家,自己家倒没有什么剩余的财产。公元213年,曹操进封为“魏王”,提拔毛玠为尚书仆射,让他为自己的魏国选拔人才。当时曹操也正在选立世子,,曹操本来很宠爱曹植,虽然毛玠曾拒绝过曹丕安插官员的请求,但在世子之争中,毛玠出于国家的考虑,毛玠坚定地站在了曹丕这边,因为自从曹昂死后,曹丕就是嫡长子,并以袁绍废长立幼导致家破人亡劝说曹操。

公元213年,曹操进封为“魏王”,提拔毛玠为尚书仆射,让他为自己的魏国选拔人才。当时曹操也正在选立世子,,曹操本来很宠爱曹植,虽然毛玠曾拒绝过曹丕安插官员的请求,但在世子之争中,毛玠出于国家的考虑,毛玠坚定地站在了曹丕这边,因为自从曹昂死后,曹丕就是嫡长子,并以袁绍废长立幼导致家破人亡劝说曹操。

听完曹操对毛玠更为赞赏,并对他人说:“"毛玠正是古人所说的国中正直之士,是我的周昌

!"

公元216年,崔琰因被人指称言论傲世怨谤,触怒曹操而被赐死,作为好友的毛玠一直闷闷不乐。后来有人向曹操告状“:毛玠出门的时候看到脸上刺字的反贼,他们的妻儿被罚为官府的奴隶,他就说‘:天不下雨,就是因为这种做法啊!'”,这时有小人说毛玠这是指桑骂槐,说您处事不公呢?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曹操大怒把毛玠下狱问罪,钟繇负责审讯。

后来钟繇并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曹操也是因为崔琰的事正在气头上,才把怨气都撒到了毛玠身上,气消了之后加上桓阶、和洽的进谏求情,但毛玠毕竟是出言不逊,死罪虽免,但活罪难逃,最终毛玠被废黜免官在家。

免官不会后,毛玠郁郁寡欢地在家去世了,因为毛玠当官之时清廉,家中一贫如洗,连置办棺木的钱财都凑不出来了。

曹操听闻后,也觉得自己过于敏感,自己这些年已经杀了边让、孔融杨修、崔琰等这些士人名士,毛玠毕竟没有公开辱骂自己,想想感觉对毛玠有些过分了,于是亲自派人送去棺木、祭器、钱和绢帛,并提拔了他的儿子毛机担任了郎中的官职,也算是对这个跟随自己兢兢业业、清廉奉公的老臣一个补偿吧

标签: 毛玠

更多文章

  • 立下汗马功劳的荀彧、崔琰、毛玠、娄圭,为何最终被曹操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毛玠

    还未发迹的曹操,就懂得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道理,也因此一切阻碍他前进发展的障碍,都会被他一一清除,哪怕是曾经有大功于他的大功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荀彧。在曹操麾下二十多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最大的功臣就是荀彧,他为曹操规划制定了完整的方案,还多次修整曹操的战略方针,更是多次力挽狂澜,救曹操

  • 枣祗与曹操共举义兵,为其大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下三国正史标签:枣祗

    农业作为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不仅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还决定一个政权的经济实力。与曹操一同起兵的枣祗,力劝施行屯田制,为曹操势力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是使之能在汉末群雄争霸局面脱颖而出的坚实后盾。因此,后世有识之士对他赞誉有加,推崇不已。 千里无烟已十年,一朝许洛翠秧田。乾坤渠肯容曹操,聊为苍

  • 曹魏兴起第一功臣枣祗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枣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临江仙道尽古今英雄事,听不厌的三国故事,评不完的风流人物。说起三国,就避不开一代枭雄曹操,总有人会评判帮助曹操,让他能够崛起于汉末乱世,统一北方,并且造就曹魏的第一功臣,各有各的说法,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称郭嘉,有人说是二荀,有人说是曹氏的宗族武将,也有人说是

  • 若辽东公孙渊继续龟缩,他的事业能否做大做强?司马家可容不下他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公孙渊

    公元238年,司马懿一顿操作猛如虎,千里奔袭辽东,灭了公孙渊一族。公元291年,司马家族内乱,西晋著名的八王之乱由此拉开序幕。也就是说,从公孙渊被灭,一直到司马家族发生内乱,需要长达52年的时间。要是公孙渊继续龟缩下去,不谈这52年里,是否会被司马家给灭了,他自己估计也要找曹操刘备他们打麻将去了。所

  • 此托孤大臣西拒诸葛亮东擒公孙渊,只一招搬倒摄政王,后改朝换代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公孙渊

    提起三国的超级谋士,司马懿这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拥有超级智慧和谋略,他凭借一己之力让诸葛亮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最终他让无计可施的诸葛亮活活累死在五丈原。如果说,在智力上,曹操与司马懿尚可以互争雄长的话,那么曹操的子孙曹丕、曹叡在司马懿面前就只能是矮子了。固然,他们两人在帝王群体中都可以称得上是“天

  • 公孙渊:三国时期的第4国国王,如何反复横跳,将自己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齐聚汇标签:公孙渊

    公孙渊叛魏自立,魏帝曹叡大惊。司马懿却毫不慌张,扳着手指头细数:“去百日,回百日,攻百日,休二月,一年足矣!”司马懿这算的是什么呢?没错,就是他从洛阳出发到辽东平叛,往返所需的时间。辽东公孙家是超然于魏蜀吴的第4国,司马懿为何这般信誓旦旦地料定自己可以在1年时间内平叛呢?辽东公孙家自公孙度(公孙渊祖

  • 自立为王的公孙渊哪来的勇气,竟敢背叛曹魏,戏耍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公孙渊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最终只剩下了魏蜀吴三国。因此这一历史阶段,也被称为“三国时期”。很多人都以为三国时期只剩下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但事实上,在辽东地区还有一位霸主,他就是公孙渊。公孙渊投靠曹魏公孙渊是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孙子,左将军公孙康的儿子。因为公孙康死时,儿子公孙渊和公孙

  • 说说司马懿用何计策将公孙渊生擒?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公孙渊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再伐蜀?公孙渊和魏明帝“抛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公孙渊

    有人说,其实诸葛亮用兵不怎样,诸葛亮六出祁山,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粮食,最后还是徒劳无功。这话到底对吗?如果说这话对的话,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忽视了当时的力量对比,须知道,蜀国本来就是鼎立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特别是好不容易才积累起来的国力,却被刘备在夷陵一战消耗过多,诸葛亮是在刘备弄出来的烂摊子的状

  • 司马懿进攻辽东,天上出现流星坠地,在流星落处擒斩公孙渊

    历史人物编辑:品历读史标签:公孙渊

    司马懿虽然被诸葛亮压制,但是对待其他对手的时候,表现得还像是一代名将。比方说进攻辽东公孙渊的时候,全程掌握着战争的节奏,最后一举消灭公孙渊。在"司马懿攻辽东之战"中还发生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天上发现流星坠地,就在流星坠落的地方,司马懿擒获并且斩杀公孙渊。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曹魏与燕国的战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