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曾因缺粮而退兵,而占据北方的曹魏却很少缺粮,为何呢?
曹操之所以能在北方剪灭群雄、一统中原,靠的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这两项战略方针,也有其他版本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两项战略方针与荀彧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和“迎奉天子”的战略规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方式不同,但曹操确实靠着这两项战略规划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那么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战略的三国清官毛玠是何人呢?晚年又为何差点被杀?别着急,先看故事
公元216年,有人跟曹操打小报告说毛玠出门的时候看到脸上刺字的犯人,他们的妻儿也被连罪成为官府的奴隶,他就说“天不下雨,就是因为这种做法啊!”这分明是指桑骂槐,背后说您处事不公啊。
曹操听了之后大怒,派人把毛玠抓进了监狱。
负责审讯的大理寺卿钟繇责问毛玠“你讥讽的话现在都已经在大街小巷流传开来了,对朝廷不满的声音都传到魏王那里去了,你说话的时候不可能自言自语,说吧你见到罪犯的时候共有几个人?那些被刺字的罪犯你认识吗?快点从实招来,不得欺骗隐瞒!”毛玠毫不畏惧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让我认罪,拿出证据来。”
一、毛玠生平简介
毛玠,字孝先,陈留人。年轻之时在当县里当小吏时就以廉洁公正而闻名。后来中原发生战乱,他想去荆州避乱,但在半路上听说荆州刺史刘表虽然礼贤下士,但是个夸夸其谈的人,不是一个可以成就大事的人,于是就改道去了鲁阳。当时听闻兖州牧曹操不拘一格录用人才,就去投靠曹操,于是曹操征辟他为治中从事。
二、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战略的毛玠
身在乱世的毛玠看清时局,对曹操预言刘表和袁绍两人地盘众多、力量强大,但他两人对时局未作出长远考虑,早晚必败。曹操听完点点头,这时毛玠又接着说“用兵之事,合乎正义的才能取胜,保守权位需要财力,因此,应当拥戴天子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致力于耕植业,积蓄军用物资,这样,称霸称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了”
毛玠的这一番话让曹操深表赞同,“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足食足兵”这两条方针与之前荀彧提出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的方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曹操听完后深感赞同,于是升任他为幕府功曹,留在身边处理公务。
毛玠的战略蓝图高瞻远瞩,立意深刻,“奉天子以令不臣”可以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虽然东汉末年汉室朝廷威严不复从前,但天子的名义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号召力和一定的威慑力。足食足兵更为曹操四处征战解决掉粮草和兵员问题,曹操不久后在许昌一带实行屯田制。
从最后的实施效果来看,曹操基本上实现了其中包括的目标,并以此剪灭了北方群雄,统一了北方,开创了曹魏基业,功业在三大集团中最胜。唯一遗憾的是,由于始料未及的赤壁之战,曹操最终未能统一南北,从而出现了三足鼎立之势。
三、清廉奉公的清官毛玠
毛玠为人清廉公正,曹操担任丞相后,令毛玠和崔琰一起从事选拔官员的工作。他特别重视一个人是否俭朴,把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毛玠选拔的都是清廉正直的人,有的人即使很有名望,但为人不正派,毛玠也不会任用他们。所以全国的士人都用廉洁来约束自己,即使是那些达官显贵,他们的衣服器具也不敢违犯法度。
曹操赞叹道:“像这样任用人才,让天下人自己监督自己,我还用得着费心么?”
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时,曾经拜访过毛玠,希望他能选拔自己的亲信。毛玠却说:“您的人不符合升迁次第的标准,恕难从命”,搞得曹丕好没面子。也正是这种清廉正直的性格,也让毛玠得罪了不少权贵。
曹操平定柳城后,把获得的战利品分给大家,特别留下了素屏风和素茶几给毛玠,说:“你有古人的风范,所以我特意赏给你古人的东西。”
毛玠虽然当了大官,但还是经常穿着布衣,吃很普通的饭菜,而且他抚养哥哥的遗子非常周到。得到的赏赐大多分给了贫苦人家,自己家倒没有什么剩余的财产。公元213年,曹操进封为“魏王”,提拔毛玠为尚书仆射,让他为自己的魏国选拔人才。当时曹操也正在选立世子,,曹操本来很宠爱曹植,虽然毛玠曾拒绝过曹丕安插官员的请求,但在世子之争中,毛玠出于国家的考虑,毛玠坚定地站在了曹丕这边,因为自从曹昂死后,曹丕就是嫡长子,并以袁绍废长立幼导致家破人亡劝说曹操。
公元213年,曹操进封为“魏王”,提拔毛玠为尚书仆射,让他为自己的魏国选拔人才。当时曹操也正在选立世子,,曹操本来很宠爱曹植,虽然毛玠曾拒绝过曹丕安插官员的请求,但在世子之争中,毛玠出于国家的考虑,毛玠坚定地站在了曹丕这边,因为自从曹昂死后,曹丕就是嫡长子,并以袁绍废长立幼导致家破人亡劝说曹操。
听完曹操对毛玠更为赞赏,并对他人说:“"毛玠正是古人所说的国中正直之士,是我的周昌啊
!"
公元216年,崔琰因被人指称言论傲世怨谤,触怒曹操而被赐死,作为好友的毛玠一直闷闷不乐。后来有人向曹操告状“:毛玠出门的时候看到脸上刺字的反贼,他们的妻儿被罚为官府的奴隶,他就说‘:天不下雨,就是因为这种做法啊!'”,这时有小人说毛玠这是指桑骂槐,说您处事不公呢?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曹操大怒把毛玠下狱问罪,钟繇负责审讯。
后来钟繇并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曹操也是因为崔琰的事正在气头上,才把怨气都撒到了毛玠身上,气消了之后加上桓阶、和洽的进谏求情,但毛玠毕竟是出言不逊,死罪虽免,但活罪难逃,最终毛玠被废黜免官在家。
免官不会后,毛玠郁郁寡欢地在家去世了,因为毛玠当官之时清廉,家中一贫如洗,连置办棺木的钱财都凑不出来了。
曹操听闻后,也觉得自己过于敏感,自己这些年已经杀了边让、孔融、杨修、崔琰等这些士人名士,毛玠毕竟没有公开辱骂自己,想想感觉对毛玠有些过分了,于是亲自派人送去棺木、祭器、钱和绢帛,并提拔了他的儿子毛机担任了郎中的官职,也算是对这个跟随自己兢兢业业、清廉奉公的老臣一个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