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立下汗马功劳的荀彧、崔琰、毛玠、娄圭,为何最终被曹操赐死?

立下汗马功劳的荀彧、崔琰、毛玠、娄圭,为何最终被曹操赐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邀月历史阁 访问量:1213 更新时间:2023/12/17 6:02:21

还未发迹的曹操,就懂得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道理,也因此一切阻碍他前进发展的障碍,都会被他一一清除,哪怕是曾经有大功于他的大功臣。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荀彧。在曹操麾下二十多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最大的功臣就是荀彧,他为曹操规划制定了完整的方案,还多次修整曹操的战略方针,更是多次力挽狂澜,救曹操于水火之中。

可以说没有荀彧,曹操几乎是不可能一统北方的。但即便如此,因为荀彧忠于汉室,反对曹操加封魏公,在政见出现分歧,曹操便毅然决然的选择扫清障碍,赐死了荀彧。

除了荀彧,崔琰毛玠娄圭3人,也是居功甚伟,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的结局,却都是被曹操所赐死。在令人心寒的同时,也不禁引人深思,曹操是出于哪些原因,才做出这狡兔死走狗烹的决定呢?

一,公元212年赐死荀彧

荀彧原本以为曹操是忠于汉室,因此这才尽心尽力的帮助曹操。但他没有想到,当曹操统一北方后,一系列的行为都是有损于汉室利益。

更让荀彧不能接受的是,曹操竟然还想加九锡,并受封魏公。这在荀彧看来,曹操这正是在位篡汉自立做准备,这对君臣观念极重的荀彧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也正是如此,这让曹操开始提防荀彧。毕竟荀彧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荀彧真的要撕破脸皮和曹操对着干,那肯定是十分严重的影响到曹操,为此最好的办法,那就是赐死荀彧。

二,公元216年被赐死的崔琰

曹操打败袁绍后,崔琰这才在曹操麾下效力。也正是有崔琰的帮助,曹操才能很快的稳定冀州,后来更是让崔琰去辅佐曹丕,还让他把侄女嫁给了曹植,可以说是宠幸有加。

由于刚正不阿的性格,这让很多人记恨上崔琰,也因此有不少人向曹操进现谗言,而曹操也被这些人所麻痹,最终将崔琰关入大牢,没过多久就冤杀了崔琰。

三,公元216年被杀的毛玠

和崔琰一样,毛玠也是刚正不阿的人,为官清廉的他更是提拔了一大批正直廉洁的官员,为此也遭到许多人的怨恨。

崔琰被杀后,毛玠十分不忿,这让那些怨恨他的人找到机会,向曹操告了好几次状告。本来就在气头上的曹操听到有人因为崔琰不满,一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毛玠给关入大牢,没过多久也被赐死。

四,因为一句话被杀的娄圭

曹操在征讨马超时,这是听取了娄圭的建议,采用土沙建城,然后用水浇灌的方法,建立起一座沙城,曹军这才能度过渭水,打败马超。

但他的事是非常冤枉的。曹操成为魏王后,一次娄圭和朋友出行,看到曹操外出,因为朋友感慨曹操的权势,娄圭便说道,事情还是得自己做到,不能老是看别人。

殊不知,娄圭的朋友就将这些话告知给曹操,而生性多疑的曹操,竟然就因为这几句话就怀疑娄圭心怀不满,于是就赐死了他。

标签: 毛玠

更多文章

  • 枣祗与曹操共举义兵,为其大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下三国正史标签:枣祗

    农业作为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不仅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还决定一个政权的经济实力。与曹操一同起兵的枣祗,力劝施行屯田制,为曹操势力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是使之能在汉末群雄争霸局面脱颖而出的坚实后盾。因此,后世有识之士对他赞誉有加,推崇不已。 千里无烟已十年,一朝许洛翠秧田。乾坤渠肯容曹操,聊为苍

  • 曹魏兴起第一功臣枣祗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枣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临江仙道尽古今英雄事,听不厌的三国故事,评不完的风流人物。说起三国,就避不开一代枭雄曹操,总有人会评判帮助曹操,让他能够崛起于汉末乱世,统一北方,并且造就曹魏的第一功臣,各有各的说法,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称郭嘉,有人说是二荀,有人说是曹氏的宗族武将,也有人说是

  • 若辽东公孙渊继续龟缩,他的事业能否做大做强?司马家可容不下他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公孙渊

    公元238年,司马懿一顿操作猛如虎,千里奔袭辽东,灭了公孙渊一族。公元291年,司马家族内乱,西晋著名的八王之乱由此拉开序幕。也就是说,从公孙渊被灭,一直到司马家族发生内乱,需要长达52年的时间。要是公孙渊继续龟缩下去,不谈这52年里,是否会被司马家给灭了,他自己估计也要找曹操刘备他们打麻将去了。所

  • 此托孤大臣西拒诸葛亮东擒公孙渊,只一招搬倒摄政王,后改朝换代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公孙渊

    提起三国的超级谋士,司马懿这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拥有超级智慧和谋略,他凭借一己之力让诸葛亮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最终他让无计可施的诸葛亮活活累死在五丈原。如果说,在智力上,曹操与司马懿尚可以互争雄长的话,那么曹操的子孙曹丕、曹叡在司马懿面前就只能是矮子了。固然,他们两人在帝王群体中都可以称得上是“天

  • 公孙渊:三国时期的第4国国王,如何反复横跳,将自己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齐聚汇标签:公孙渊

    公孙渊叛魏自立,魏帝曹叡大惊。司马懿却毫不慌张,扳着手指头细数:“去百日,回百日,攻百日,休二月,一年足矣!”司马懿这算的是什么呢?没错,就是他从洛阳出发到辽东平叛,往返所需的时间。辽东公孙家是超然于魏蜀吴的第4国,司马懿为何这般信誓旦旦地料定自己可以在1年时间内平叛呢?辽东公孙家自公孙度(公孙渊祖

  • 自立为王的公孙渊哪来的勇气,竟敢背叛曹魏,戏耍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公孙渊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最终只剩下了魏蜀吴三国。因此这一历史阶段,也被称为“三国时期”。很多人都以为三国时期只剩下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但事实上,在辽东地区还有一位霸主,他就是公孙渊。公孙渊投靠曹魏公孙渊是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孙子,左将军公孙康的儿子。因为公孙康死时,儿子公孙渊和公孙

  • 说说司马懿用何计策将公孙渊生擒?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公孙渊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再伐蜀?公孙渊和魏明帝“抛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公孙渊

    有人说,其实诸葛亮用兵不怎样,诸葛亮六出祁山,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粮食,最后还是徒劳无功。这话到底对吗?如果说这话对的话,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忽视了当时的力量对比,须知道,蜀国本来就是鼎立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特别是好不容易才积累起来的国力,却被刘备在夷陵一战消耗过多,诸葛亮是在刘备弄出来的烂摊子的状

  • 司马懿进攻辽东,天上出现流星坠地,在流星落处擒斩公孙渊

    历史人物编辑:品历读史标签:公孙渊

    司马懿虽然被诸葛亮压制,但是对待其他对手的时候,表现得还像是一代名将。比方说进攻辽东公孙渊的时候,全程掌握着战争的节奏,最后一举消灭公孙渊。在"司马懿攻辽东之战"中还发生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天上发现流星坠地,就在流星坠落的地方,司马懿擒获并且斩杀公孙渊。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曹魏与燕国的战争在

  • 魏国北方矛盾激化,公孙渊造反,自封什么王?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公孙渊

    自诸葛亮死后,蜀国和魏国好几年内不再打仗,双方各自退兵保守自己的疆土,人民的生活安定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此时,魏国北方的矛盾又渐渐激化了。238年,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造反,自称燕王,他派遣使臣与孙权联络,并多次侵扰魏国北方。公孙渊的祖父名叫公孙度,父亲名叫公孙康,先后任辽东太守。当年曹操打败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