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邓艾兵临城下,谯周为什么要劝刘禅不战而降

邓艾兵临城下,谯周为什么要劝刘禅不战而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婷婷 访问量:2597 更新时间:2024/1/16 1:11:35

公元263年,执掌魏国军政大权的司马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抵消弑君带来的负面影响,决定大举伐蜀。

司马昭为这次战争准备非常充分,他先命邓艾率三万大军去牵制在沓中姜维统帅的蜀军主力,再命诸葛绪率三万大军进驻阴平、桥头一线,切断姜维退往汉中的退路,然后钟会率十万大军直扑防务空虚的汉中。

所以在战争前期,魏军进展顺利,轻易拿下了汉中。

但是随后姜维摆脱了邓艾的纠缠,又用计将诸葛绪引走,带着蜀军主力撤到了剑阁,和廖化、张翼董厥等人率领的援军汇合,共同坚守剑阁。剑阁地势险要,钟会虽然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但是一时毫无进展,双方陷入了僵持。

邓艾见魏军难以从正面突破,于是冒险带着万余精兵从阴平小道经江油攻击剑阁后方的涪城。由于刘禅昏庸,疏于防备,邓艾冒险成功,一举夺取了江油,随后又击败了刘禅派来的诸葛瞻,率军向成都进发。

刘禅得报以后大惊失色,而蜀汉大臣们此时也分成了三派:一派认为可以逃到东吴去,一派建议退往南中地区,这两派都是主张继续抵抗的;而谯周则认为魏国夺取蜀汉以后,东吴也难以持久,南下则没有相应准备,难以成行,力主投降。

刘禅听了犹豫不决,谯周再三劝说,不少大臣也附和,最后刘禅决定降魏。

谯周力主投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益州士族豪强出身的他,首先考虑的是家族利益。

刘秀建立东汉时,得到了地方豪强的支持。因此在东汉时期,地方士族豪强的势力非常大,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很多家族还在州郡里世代为官,在地方上极具影响力。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地方豪强因为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在地方上的话语权也进一步加强。群雄们要控制地方,没有他们的支持会事倍功半。

比如说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以后,就是靠着蒯、蔡等地方士族的支持,才平定了荆州。陶谦死后,刘备也是在陈登、糜竺等徐州人士的帮助下,才得以立足。而曹操因为和衮州部分士族闹翻,引得陈宫等人叛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息了叛乱。

但是士族们本身在地方上掌握了大量资源,如果掌握了权力会更加难以控制。因此群雄们一方面不得不倚重地方士族,一方面则想方设法制约地方士族的权力,避免对方势力越来越大。

像孙权控制江东以后,就重用自己父亲当初招募的淮泗精兵和躲避战乱难逃到江东的士人,制约江东士族。刘备入川以后,也是重用自己带来的北方人士、荆州士族和以前入川的东州士人,对益州本土士族采取了打压的措施。

所以益州士族豪强和蜀汉政权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是很融洽。

更何况当时士族很注重家族利益,并将其放在首位。

像陈登和刘备关系极好,两次帮助刘备占据徐州。但是在刘备被曹操击败以后,陈登并没有选择和刘备一起流亡,而是投降了曹操。就是因为陈家的根本利益在徐州,他为了保证家族利益,只能做此选择。而曹操下江东时,孙权手下的江东士族也大多数不愿意让江东陷入战火,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都力劝孙权投降。

所以在魏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益州士族豪强一方面要考虑自己家族的利益,一方面也没有为蜀汉殉葬的想法,自然就会想着投降了。

谯周只是益州士族们推出来的代表而已,而刘禅也是明白了这其中的意味,在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又失去益州士族的支持,他也明白难以继续抵抗,只能选择投降。

标签: 谯周

更多文章

  • 司马炎对力劝刘禅投降的谯周,进行了怎样的安置?其结局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谯周

    三国这样的乱世之中。出了很多英雄,有的人拥有无双的计谋,有的人拥有绝世的武功,这样一个时代,只要有才华就不会缺乏表现的机会。今天我们来说的是刘备旗下的谋士谯周,他对蜀国的君主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但是说到蜀国后期走向覆灭的原因,谯周一定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当时他在朝堂上大肆宣传投降的好处,让不少朝臣惊

  • 明明成都有兵,谯周为什么劝刘禅,投降邓艾?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谯周

    在《三国演义》第117回,邓艾偷渡阴平。阴平是一处险隘,只要有一千人把守,就能守住这里。诸葛亮曾派一千军士把守,刘禅不知道是为了省口粮,还是怕他们受苦,后来把一千军撤回了。撤回了一千守军,成就了邓艾。邓艾渡过阴平,很快又打败诸葛瞻和诸葛尚,占领了绵竹。绵竹离成都很近,邓艾每天还派几百骑兵去巡视,一方

  • 可悲!刘禅被谯周用一首童谣忽悠到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谯周

    邓艾偷袭阴平小道,直抵成都,刘禅在蜀国领土尚基本保持完整,姜维驻兵在剑阁抵抗魏军主力的情况下,献城投降,令人万分惋惜,世人皆认为刘禅确实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胆小惜命,没有殊死一搏的勇气!此评语“虽不中亦不远矣”!刘禅当邓艾军偷袭成功,长驱直入之时,刘禅就早已六神无主,进退失据,于是紧急召集群臣商议,最

  • 谯周装神弄鬼阻挠北伐,为何诸葛亮没有办他?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谯周

    文/寂寞的红酒谯周是三国时期蜀国(蜀汉)的名人,是蜀国益州士族的首领,是蜀国投降派的头子。谯周从刘备入蜀到蜀国灭亡,一直在和朝廷唱反调,和蜀国的北伐方针相对抗。诸葛亮上台后,他更是装神弄鬼,到处煽风点火,公开阻挠北伐大计,让蜀国高层非常窝火。一定程度上讲,蜀国的灭亡就和他有关,正是他瞎忽悠让刘禅开城

  • 三国最草包的诸侯韩馥,拱手让冀州给袁绍,在厕所里用刻刀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韩馥

    汉末三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中原上演了一幕幕大戏。有英雄,自然也有草包,今天就来说说汉末最草包的诸侯——韩馥。坐拥冀州却拱手让给韩馥,在厕所里用刻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韩馥的出身经历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人,从史书记载来看,韩馥出身颍川豪族,得到汝南袁氏(袁绍家族)的举荐,仕途很顺利。

  • 先兼并韩馥,再兄弟相残 袁绍带头火并,他又在策划什么大项目?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韩馥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袁绍(八)上期讲到,董卓刚给袁绍封了个渤海太守的官儿,就听说袁绍在山东起兵,还当了个关东联军盟主,而联盟里的多数义军的头目也都是他亲自封的官儿,董卓哪受得了这种侮辱,先把推荐他们当官的的周毖和伍琼杀掉,还嫌不解恨,又接着把袁绍的叔父也是他的老上司袁隗以及在京师的所有袁氏宗

  • 三国此人名气不亚张辽,曾是韩馥麾下最强战将?他和黄巾军势不两立!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韩馥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东汉末年,风起云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黄巾军起义,席卷华夏大地,地处中原的冀州河间国首当其冲。生于河间长于河间的张郃(位列曹魏五子良将,同张辽、徐晃等名将齐名),同样被战乱所裹挟,投身到镇压黄巾军的行列之中。张郃紧跟时代潮流,投身到镇压黄巾军行列中,在《三国志》

  • 韩馥:最窝囊的诸侯,无偿赞助袁绍起家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韩馥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一把大火,把王朝烧得千疮百孔,只剩下苟延残喘;早已窥得天下大势的宗室刘焉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改刺史为州牧,又让天下提前进入诸侯割据时代。这时的王朝已是摇摇欲坠、大厦将倾,董卓又从遥远的西凉赶过来踩上了最后一脚。俗话说不破不立,尤其是东汉这条大船,在风雨飘摇中渡过近两个世纪之后,早已残破

  • 曹操为何不喜欢战功赫赫的朱灵,还让于禁夺了他的兵权?原因有三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朱灵

    看到我这个标题,可能很多朋友们好奇了,朱灵不就是《三国演义》里打了个酱油,和刘备一起去拦截袁术,结果被刘备忽悠自己回去了。朱灵怎么还成了战功赫赫了,曹操怎么又不喜欢朱灵呢?战功赫赫的朱灵为什么说朱灵战功赫赫呢?史书记载为证,朱灵初为袁绍部将,曹操征讨陶谦时,袁绍派朱灵统率三个营援助曹操,作战有功。袁

  • 虎将朱灵实力究竟有多强?战斗力直逼徐晃,曾替曹操祖孙三代卖命!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朱灵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弃袁投曹后,在曹操阵营中,朱灵的事迹鲜见史书,特别是在《三国志》里,都是一笔带过。《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是这样交待朱灵: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十九个字带四个标点符号就将名气仅次于徐晃的朱灵遗忘在东汉三国的历史里。朱灵,虽然在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