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样的乱世之中。出了很多英雄,有的人拥有无双的计谋,有的人拥有绝世的武功,这样一个时代,只要有才华就不会缺乏表现的机会。今天我们来说的是刘备旗下的谋士谯周,他对蜀国的君主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但是说到蜀国后期走向覆灭的原因,谯周一定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当时他在朝堂上大肆宣传投降的好处,让不少朝臣惊恐,可是在大家的反对声中,刘禅同意了谯周的说法。这位力劝君主投降的谯周被后主安置在哪里?自己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子呢?
都知道刘备手下的诸葛亮,没错诸葛亮的事迹流传至今,现在也是不少人的偶像,虽然在坊间的流传中他的形象被神化了,可是他在历史上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谯周的才华仅次于诸葛亮,在蜀国后期他提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在诸葛先生去世之后,成为蜀国最具声望的士大夫。谯周从小受家庭的熏陶,读了不少书并且将书中的内容铭记于心,而且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上应用起来。如果按照父母的想法,他应该一路考取功名,在朝廷上寻一职位,一辈子勤勤恳恳。可是他不幸生于乱世之中,自己的未来和方向在何方没有人知道;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在这个时代寻得了一个好的君主,与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共同辅佐他登基。
诸葛先生与谯周配合为蜀国笼络有才之人,并且帮助蜀国稳定根基,在刘备眼中这两人的地位同样重要,要不然不会让他们二人共同辅佐后主。这二人一向配合地不错,最大的分歧在于是否要出兵北伐。谯周分析了当下的局势,认为这个时候出兵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应该让国中百姓休养生息。可是诸葛亮却认为自己时日不多,而现在后主年幼,怕辜负先帝的重托,所以坚定地要求出兵北伐,最终在北伐中去世。孔明去世蜀国上下一片悲痛,但其他国家却认为这是好机会,虎视眈眈寻找良机,幸好又有谯周坐镇才没有大事发生。
这个国家是他们拼力建立起来的,可是刘禅却整日对酒当歌,谯周不忍看着国家在他手里覆灭,常常劝告刘禅要学习为君者的知识。虽然他后来有所转变,但是蜀国国力已然不如当年,看不希望的谯周为了天下百姓,方才做出在朝廷上力劝投降的事情。这个决定对他来说也是痛苦的,但是为了大局考虑,这种做法才能避免更多的伤害,血流成河见多了并不想再将百姓置身于火海之中。
刘禅在仔细考虑之后,选择听取谯周的建议,于是司马昭非常顺利地拿下了蜀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没有忘记谯周在这其中的功劳,也明白谯周在当今天下的地位,所以授予其阳城亭侯,但是那个时候谯周年迈,在上任途中生了一场大病,而且还测算出司马昭的死期。后来司马炎认为此人能够帮扶其治理天下,于是将他召来京城,升迁为散骑常侍,可惜当时谯周病得很严重,没有帮上司马炎,在70岁的时候驾鹤西去,当时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悲痛之中。
谯周做事总是能够从大局考虑,力劝刘禅投降是叛国背君的行为,但是为了百姓他愿意背负这个罪名,而司马家族也没有为难这位忠臣,愿意让他继续发光发热,为民服务,有这样的一个将天下和百姓放在心里的能人,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