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炎对力劝刘禅投降的谯周,进行了怎样的安置?其结局怎样?

司马炎对力劝刘禅投降的谯周,进行了怎样的安置?其结局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明毅 访问量:4254 更新时间:2024/2/1 8:12:03

三国这样的乱世之中。出了很多英雄,有的人拥有无双的计谋,有的人拥有绝世的武功,这样一个时代,只要有才华就不会缺乏表现的机会。今天我们来说的是刘备旗下的谋士谯周,他对蜀国的君主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但是说到蜀国后期走向覆灭的原因,谯周一定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当时他在朝堂上大肆宣传投降的好处,让不少朝臣惊恐,可是在大家的反对声中,刘禅同意了谯周的说法。这位力劝君主投降的谯周被后主安置在哪里?自己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子呢?

都知道刘备手下的诸葛亮,没错诸葛亮的事迹流传至今,现在也是不少人的偶像,虽然在坊间的流传中他的形象被神化了,可是他在历史上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谯周的才华仅次于诸葛亮,在蜀国后期他提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在诸葛先生去世之后,成为蜀国最具声望的士大夫。谯周从小受家庭的熏陶,读了不少书并且将书中的内容铭记于心,而且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上应用起来。如果按照父母的想法,他应该一路考取功名,在朝廷上寻一职位,一辈子勤勤恳恳。可是他不幸生于乱世之中,自己的未来和方向在何方没有人知道;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在这个时代寻得了一个好的君主,与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共同辅佐他登基。

诸葛先生与谯周配合为蜀国笼络有才之人,并且帮助蜀国稳定根基,在刘备眼中这两人的地位同样重要,要不然不会让他们二人共同辅佐后主。这二人一向配合地不错,最大的分歧在于是否要出兵北伐。谯周分析了当下的局势,认为这个时候出兵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应该让国中百姓休养生息。可是诸葛亮却认为自己时日不多,而现在后主年幼,怕辜负先帝的重托,所以坚定地要求出兵北伐,最终在北伐中去世。孔明去世蜀国上下一片悲痛,但其他国家却认为这是好机会,虎视眈眈寻找良机,幸好又有谯周坐镇才没有大事发生。

这个国家是他们拼力建立起来的,可是刘禅却整日对酒当歌,谯周不忍看着国家在他手里覆灭,常常劝告刘禅要学习为君者的知识。虽然他后来有所转变,但是蜀国国力已然不如当年,看不希望的谯周为了天下百姓,方才做出在朝廷上力劝投降的事情。这个决定对他来说也是痛苦的,但是为了大局考虑,这种做法才能避免更多的伤害,血流成河见多了并不想再将百姓置身于火海之中。

刘禅在仔细考虑之后,选择听取谯周的建议,于是司马昭非常顺利地拿下了蜀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没有忘记谯周在这其中的功劳,也明白谯周在当今天下的地位,所以授予其阳城亭侯,但是那个时候谯周年迈,在上任途中生了一场大病,而且还测算出司马昭的死期。后来司马炎认为此人能够帮扶其治理天下,于是将他召来京城,升迁为散骑常侍,可惜当时谯周病得很严重,没有帮上司马炎,在70岁的时候驾鹤西去,当时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悲痛之中。

谯周做事总是能够从大局考虑,力劝刘禅投降是叛国背君的行为,但是为了百姓他愿意背负这个罪名,而司马家族也没有为难这位忠臣,愿意让他继续发光发热,为民服务,有这样的一个将天下和百姓放在心里的能人,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

标签: 谯周

更多文章

  • 明明成都有兵,谯周为什么劝刘禅,投降邓艾?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谯周

    在《三国演义》第117回,邓艾偷渡阴平。阴平是一处险隘,只要有一千人把守,就能守住这里。诸葛亮曾派一千军士把守,刘禅不知道是为了省口粮,还是怕他们受苦,后来把一千军撤回了。撤回了一千守军,成就了邓艾。邓艾渡过阴平,很快又打败诸葛瞻和诸葛尚,占领了绵竹。绵竹离成都很近,邓艾每天还派几百骑兵去巡视,一方

  • 可悲!刘禅被谯周用一首童谣忽悠到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谯周

    邓艾偷袭阴平小道,直抵成都,刘禅在蜀国领土尚基本保持完整,姜维驻兵在剑阁抵抗魏军主力的情况下,献城投降,令人万分惋惜,世人皆认为刘禅确实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胆小惜命,没有殊死一搏的勇气!此评语“虽不中亦不远矣”!刘禅当邓艾军偷袭成功,长驱直入之时,刘禅就早已六神无主,进退失据,于是紧急召集群臣商议,最

  • 谯周装神弄鬼阻挠北伐,为何诸葛亮没有办他?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谯周

    文/寂寞的红酒谯周是三国时期蜀国(蜀汉)的名人,是蜀国益州士族的首领,是蜀国投降派的头子。谯周从刘备入蜀到蜀国灭亡,一直在和朝廷唱反调,和蜀国的北伐方针相对抗。诸葛亮上台后,他更是装神弄鬼,到处煽风点火,公开阻挠北伐大计,让蜀国高层非常窝火。一定程度上讲,蜀国的灭亡就和他有关,正是他瞎忽悠让刘禅开城

  • 三国最草包的诸侯韩馥,拱手让冀州给袁绍,在厕所里用刻刀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韩馥

    汉末三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中原上演了一幕幕大戏。有英雄,自然也有草包,今天就来说说汉末最草包的诸侯——韩馥。坐拥冀州却拱手让给韩馥,在厕所里用刻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韩馥的出身经历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人,从史书记载来看,韩馥出身颍川豪族,得到汝南袁氏(袁绍家族)的举荐,仕途很顺利。

  • 先兼并韩馥,再兄弟相残 袁绍带头火并,他又在策划什么大项目?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韩馥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袁绍(八)上期讲到,董卓刚给袁绍封了个渤海太守的官儿,就听说袁绍在山东起兵,还当了个关东联军盟主,而联盟里的多数义军的头目也都是他亲自封的官儿,董卓哪受得了这种侮辱,先把推荐他们当官的的周毖和伍琼杀掉,还嫌不解恨,又接着把袁绍的叔父也是他的老上司袁隗以及在京师的所有袁氏宗

  • 三国此人名气不亚张辽,曾是韩馥麾下最强战将?他和黄巾军势不两立!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韩馥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东汉末年,风起云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黄巾军起义,席卷华夏大地,地处中原的冀州河间国首当其冲。生于河间长于河间的张郃(位列曹魏五子良将,同张辽、徐晃等名将齐名),同样被战乱所裹挟,投身到镇压黄巾军的行列之中。张郃紧跟时代潮流,投身到镇压黄巾军行列中,在《三国志》

  • 韩馥:最窝囊的诸侯,无偿赞助袁绍起家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韩馥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一把大火,把王朝烧得千疮百孔,只剩下苟延残喘;早已窥得天下大势的宗室刘焉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改刺史为州牧,又让天下提前进入诸侯割据时代。这时的王朝已是摇摇欲坠、大厦将倾,董卓又从遥远的西凉赶过来踩上了最后一脚。俗话说不破不立,尤其是东汉这条大船,在风雨飘摇中渡过近两个世纪之后,早已残破

  • 曹操为何不喜欢战功赫赫的朱灵,还让于禁夺了他的兵权?原因有三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朱灵

    看到我这个标题,可能很多朋友们好奇了,朱灵不就是《三国演义》里打了个酱油,和刘备一起去拦截袁术,结果被刘备忽悠自己回去了。朱灵怎么还成了战功赫赫了,曹操怎么又不喜欢朱灵呢?战功赫赫的朱灵为什么说朱灵战功赫赫呢?史书记载为证,朱灵初为袁绍部将,曹操征讨陶谦时,袁绍派朱灵统率三个营援助曹操,作战有功。袁

  • 虎将朱灵实力究竟有多强?战斗力直逼徐晃,曾替曹操祖孙三代卖命!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朱灵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弃袁投曹后,在曹操阵营中,朱灵的事迹鲜见史书,特别是在《三国志》里,都是一笔带过。《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是这样交待朱灵: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十九个字带四个标点符号就将名气仅次于徐晃的朱灵遗忘在东汉三国的历史里。朱灵,虽然在曹操

  • 母亲被敌人绑在城头,袁将朱灵忍痛攻城,曹操断言:此人不可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朱灵

    有一句成语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以此说明中国的一句古话:“忠孝两难全。”选择如何,如何选择,自在人心,因社会大背景和自身情况不同而改变选择。 自古忠孝两难全,看似矛盾的一句话,在我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舍弃任何一方面,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