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后半部出场的武将武艺水平明显比前期逊色不少,战斗场景也平淡了许多。这其中乐嘉城文鸯夜袭司马师大营,可以算是难得的亮点了。
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扬州都督、镇东将军毋丘俭不满司马师专权,又废立魏帝曹芳,于是联合扬州刺史文钦带着淮南兵马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亲自带兵征讨,和邓艾约定一起攻打淮南军占据的乐嘉城。
文钦向毋丘俭请命,愿意带着儿子文鸯和五千人马去守乐嘉城。到了城下,文钦发现司马师已经率万余大军在城西安营下寨。文鸯提议兵分两路连夜去劫营,文钦于是给了他一半人马,两人分头行动。
到了三更,文鸯率先领军从北面杀入司马师大营,魏军猝不及防,又无人能敌文鸯,一时被杀了一个人仰马翻,任由文鸯在营中左冲右突,无人能挡。只是文钦在山中迷路,未能赶来,文鸯兵少,加上司马师中军守卫严密,文鸯几次要冲进去都被弓箭射退,才未能获得全胜。
文鸯和魏军混战到天亮,邓艾率军赶来,截住文鸯,两人大战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魏军依仗人多四面围攻而来,文鸯手下都被杀散,他孤身一人势单力孤只能突围而去。数百魏将追赶上来,被文鸯几次返身杀回,打杀数十人,硬生生杀退。
应该说文鸯在这一战中的表现还是非常神勇的,这场战斗也是演义后期少见的恶战。但是文鸯未能在正面交锋中击败邓艾,无疑让这个战绩打了几分折扣。
邓艾后来在侯河之战中和姜维大战一场,两人斗了数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姜维的武艺曾经得到过赵云的肯定,在演义后期也算是难得的高手。邓艾能和他打平,武艺肯定也不弱。
但是姜维毕竟败给过王平、张翼,这样算起来,他的水平最多不过和魏延、张郃等人相当,甚至可能还要略逊一筹,和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顶尖高手之间相比差距更大,邓艾自然也是远远不如。
所以文鸯未能击败邓艾,那么他的武艺也只能以姜维、邓艾为限,也就是一流水平而已,无法跻身超一流之列。
有些人可能会说文鸯是三更时分杀入司马师大营,一直战斗到了天亮才遭遇邓艾,体力已经损耗不少,因此他的实际水平应该强于邓艾。更何况文鸯此时不过十八岁,还只是个少年,假以时日经过磨炼的话,武艺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邓艾并非和司马师一起行军。按照演义所述,邓艾是衮州刺史,在衮州得到命令以后自行带兵赶往乐嘉城,打算在城下和司马师会师。而当司马师到达乐嘉城时,邓艾还在路上,并未到达。所以邓艾既然是天亮才杀到,应该是得知司马师遭到袭击以后,连夜赶路匆忙赶来,体力也有所损耗,不是以逸待劳。
而且要注意的是,邓艾足足比文鸯大了四十一岁。嘉乐城两人交手时,邓艾已经五十九岁,年纪颇大。虽说文鸯也不过十八岁,尚未完全长成,不过论体力的话,可能还是占据了一些便宜,只是战斗经验有所欠缺。
因此如果两人都是巅峰时期的话,文鸯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最多就是稍胜一筹,两人真打起来胜负还很难说。当然,在《三国演义》后半部里,文鸯的武艺也算数一数二,可以说非常难得了。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他在乐嘉城一战以后,就再没有什么表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