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鸯在司马师军中七进七出,恍入无人之境

文鸯在司马师军中七进七出,恍入无人之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扬生侃史 访问量:1793 更新时间:2024/1/3 12:41:59

细数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猛将,三国时期肯定可以找出不少。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诞生那么多的人才充分印证这句话。可以这么说,三国的武将配置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

那说到三国第一强大的武将,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吕布。想当年,吕布一个人战刘关张三人尚处于不败之地,而且一生单挑没有敌手,被称为三国第一人。但是,吕布其实在《三国演义》中被过分的夸大了,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但今天小编要说的人,确确实实有一身好武艺,此人就是魏晋时期的文鸯。我们都知道,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斗了一辈子,但是最后便宜了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的时候,曹操一直提防着他。到了曹丕上位之后,因为有曹操的提醒,司马家也没有机会。但随着司马家族实力一点点壮大,曹魏已经压不住他们。

终于,司马师废除了当时的小皇帝曹芳。而这一举动,真正的激怒了文鸯父子。文鸯父子原本是在曹爽手下工作,但是司马师把曹爽给铲除了。如此一来,为曹魏工作的文鸯父子要和司马家族开战。双方在乐嘉开战。原本这一战不过是文鸯想要袭击邓艾,但是司马师也掺和进来。于是文鸯和父亲一商量,干脆趁夜色偷袭司马师。文鸯率先赶到叫阵,这一举动把刚做完眼部手术的司马师的眼珠子都吓了出来。但无奈,司马师忍着剧痛来稳定军心。

文鸯叫阵一会,攻不进去,就带兵撤退。司马师认为他们兵力不够,就要派人追杀他们。文鸯见状也被激怒了,让大部队先走,自己率领了一小部分骑兵冲入敌军中。文鸯势不可挡,杀了百十人又冲了出来。后来敌军又来了八千人,文鸯也丝毫不畏惧,来来回回,进出有六七次,而每次都能收割百十士兵性命。司马军看此人如此勇猛,都不敢继续追了。

《三国演义》中层记载赵云七进七出,但这不过是作者夸大了赵云的能力,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一幕。而文鸯确实是有这样一段过去,所以他应该才能算得上是三国第一猛将吧。

标签: 文鸯

更多文章

  • 赵云单骑救阿斗,文鸯劫营吓死司马师,谁才是三国第一孤胆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情歌王子标签:文鸯

    一、引言据《西园闻见录》载: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这妥妥是在说,赵云和文鸯是三国两大孤胆战神。那么若是用这两人比较,谁又会更胜一筹呢?也就是说,赵云和文鸯,谁才是三国第一孤胆战神?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先说说赵云了。因为赵云可分为“演义赵云”和“正史赵云”这两种形象。而文鸯

  • 司马昭为什么会接纳叛逃吴国的文鸯

    历史人物编辑:肖邦青史谈标签:文鸯

    文鸯知道的人不多,他是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的名将。文鸯的经历很奇特,他是文钦的儿子,因此他开始是魏国的将军,但是司马氏篡权后,文鸯投奔了吴国。在吴国不久,文钦被诸葛诞所害,因此文鸯又向司马昭投降,那么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司马昭为什么会接纳他呢?其原因有两点。1、相信文鸯司马昭相信文鸯投降的诚意,因

  • 文鸯是三国时期武力天花板,终其一生都是司马师畏惧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文鸯

    文鸯是后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安徽亳州人,曹操正宗的同乡,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的儿子,赵子龙的七进七出是虚构的,他文鸯七进七出那可是真的,文鸯因为是曹操老家的人,所以而得到曹爽的厚待,曹爽被司马懿诛灭后,在公元255年,文钦和文鸯父子联合毌丘俭起兵反对司马师,这就是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公元251年,司马懿

  • 三国杀:阻拦诸葛亮北伐的谯周登场,果然是个只会蛊惑人心的货色

    历史人物编辑:求知问史标签:谯周

    千百年来蜀川之地人杰地灵,出了非常多的能人异士,其中以三国时代为最。内政达人黄权、射杀庞统的张任、天辩秦宓等等都是有名的人物,但在这种大潮流之下难免也会出几个“南郭先生”,今天要谈的谯周就是其中一位。很多朋友或许会有疑问,作为蜀国的大儒,同时还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怎么可能是名不副实之辈呢?结

  • 三国人物中数谯周难以评价,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至今难有定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访谈录标签:谯周

    有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大意是说,历史人物的正邪是非,后世自会做出公正评价。然而这副对联也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的历史人物的性格和经历相对单纯简单,是正是邪一目了然。然而也有一些人物,性格复杂多变,经历好坏参半,使得千载之后人们仍然难以对他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

  • 刘禅为何听谯周建议投降曹魏,谯周的这个身份,让刘禅不得不重视

    历史人物编辑:韦超标签:谯周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两人进攻蜀汉。姜维虽然告诉刘禅派重兵把守险要关卡,但由于宦官黄皓的干预,刘禅并没有听从。后来邓艾大军直接进攻到绵竹,打败了蜀汉的军队,蜀汉首都成都成为了魏国囊中之物。面对魏国的大军,刘禅召开会议,商议如何应对。最后一个人的建议得到了刘禅的采纳,这个人就是谯周,他的建议

  • 谯周是怎么样考量的,为什么他要劝说刘禅不战而降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谯周

    孔子盛名之下,后世大儒者,时人也常以孔子称之,比如“关西孔子”杨震,“蜀中孔子”谯周等。(谯周剧照)杨震(?——124年),陕西弘农人,东汉前期大儒,官至三公之太尉,为官清正,为人刚直,不畏权贵,后被冤贬,饮鸩而死。后世子孙多有大才者,如汉末太尉杨彪,被曹操所杀的狂士杨修,乃至隋文帝杨坚等,“弘农杨

  • 《资治通鉴》279:邓艾接受蜀汉投降,针对谯周的分析,思考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庆红日常美食标签:谯周

    学习内容:邓艾大破蜀军,蜀国灭亡【原文华译】邓艾进军到阴平,简选精锐,想与诸葛绪经江油进攻成都。诸葛绪认为,他接到的任务是阻截姜维,没有诏命让他进军成都,于是引军向白水,与钟会会合。钟会想专揽军事大权,秘密告发说诸葛绪畏敌不前,朝廷下令将诸葛绪用槛车押送回京,钟会得以独揽军权。姜维列营守险,钟会不能

  • 邓艾兵临城下,谯周为什么要劝刘禅不战而降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谯周

    公元263年,执掌魏国军政大权的司马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抵消弑君带来的负面影响,决定大举伐蜀。司马昭为这次战争准备非常充分,他先命邓艾率三万大军去牵制在沓中姜维统帅的蜀军主力,再命诸葛绪率三万大军进驻阴平、桥头一线,切断姜维退往汉中的退路,然后钟会率十万大军直扑防务空虚的汉中。所以在战争

  • 司马炎对力劝刘禅投降的谯周,进行了怎样的安置?其结局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谯周

    三国这样的乱世之中。出了很多英雄,有的人拥有无双的计谋,有的人拥有绝世的武功,这样一个时代,只要有才华就不会缺乏表现的机会。今天我们来说的是刘备旗下的谋士谯周,他对蜀国的君主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但是说到蜀国后期走向覆灭的原因,谯周一定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当时他在朝堂上大肆宣传投降的好处,让不少朝臣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