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箭射不中的公子小白的齐国,因“曹刿战法”被鲁国击败于长勺

管仲箭射不中的公子小白的齐国,因“曹刿战法”被鲁国击败于长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桑成阳 访问量:1823 更新时间:2023/12/19 13:05:53

读解《曹刿论战》之后,我们好像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是鲁国凭借曹刿的超常的军事才能,战胜入侵的齐国的正义之战。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公子纠的师傅管仲箭射不中,公子小白执掌齐国,初战鲁国。

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年底,公孙无知暗杀了自己的叔父齐襄公,做了国君。一个多月后(公元前685年春季),公孙无知又被国人杀了。

于是,齐国准备从出逃在外的公子纠、公子小白(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两人中选择一人为国君,并议定:谁先回到国都临淄,谁就是国君。

因国内动乱而分别到鲁国、莒国避难的公子纠、公子小白得到讯息后,各自从栖身地往国内赶。

因为公子纠是鲁国的外甥,所以鲁国就大张旗鼓地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同时,安排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带兵赶往从莒国到临淄的通道,拦截公子小白。

管仲箭射公子小白(剧照)

当公子小白到来时,管仲就向他射箭,公子纠假装中箭落马,于是管仲误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回去从从容容地陪护着公子纠回国继承大位。

不料,当公子纠一行走到干时这个地方时,被一队齐军拦住了,并告诉他们,公子小白已经承继了齐国君主之位。

公子小白(剧照)

随之,两军打了一仗,结果鲁军败北。之后,公子小白逼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要他好看。

完全处于劣势的鲁国,只好答应了齐国的要求,杀了自己的外甥,把管仲绑缚到了齐国。

二、鲁庄公的军队运用“曹刿战法”,齐国军队师出有名,再战长勺。

公子纠死了,管仲为他所用了。但是,公子小白对鲁国的怒气、怨气、火气还没完全释放出来。

安顿好国政后,公子小白就准备讨伐鲁国,以正视听——为什么安排管仲刺杀他?为什么强行拥戴公子纠干涉齐国的内政?得跟鲁国要个说法!

鲁庄公(剧照)

鲁国军队得到讯息后,为避开齐国军队锋芒,撤退到了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莱芜苗山镇)。

于是,就有了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之战”。

由此可见,公元前684年齐国讨伐鲁国,是师出有名,是要讨个公道,并不是无辜仗势欺人。

也就是说,齐国征伐鲁国是有原因的!

然而,面对不占理(干涉齐国内政、谋杀齐国国君,而且没有认罪)、势力弱(自齐襄公时期,鲁国的国力就弱于齐国)、吃败仗(起码,去年在干时惨败于齐国)的鲁国军队时,齐国军队却失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服输、不认罪的鲁庄公,在曹刿的忽悠下,凭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冠冕堂皇的理念,来到了现场上。

当气势汹汹、急于应战的齐国军队,敲响战鼓,准备进军时,鲁国军队却没有反应,第二次,第三次,鲁国仍没有反应。

正当齐国军队摸不着头脑,议论猜测时,鲁国军队突然发动进攻。等齐国军队反应到位时,鲁国军队已经来到了近前。

于是,鲁国军队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于是,就有了“曹刿战法”: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像)

其中,不提鲁国军队靠诈谋取胜的事实,反倒强调齐国诡诈难测。妙哉!怪哉!

三、“谨守周礼”的鲁国不守规矩,国力厚重的齐国笑到最后。

“长勺之战”,使上当受骗的齐国军队明白了,真正的礼仪之邦竟然在战场上不守规矩、“耍流氓”!

春秋时期的战斗常规是,两军都排布好阵势后,同时击鼓进击,一分输赢。

长勺战场(图景)

鲁国是周公之后,是诸侯中恪守周礼的代表,这就包括交战时守规矩、讲原则。曹刿就充分利用了鲁国“谨守周礼”的国际声誉,打了齐国一个“冷不防”。

然而,依靠诈谋战术赢得战斗的胜利的“曹刿战法”,对于国力厚重、人才济济的齐国却不可能连续奏效。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在后来齐、鲁两国的三次对战中,鲁国均以失败告终,并且丢失了汶水以北的大片领土。

惨败如此的鲁国,不得不在公元前681年的冬天,被迫前往齐国,与齐国会盟,齐国笑到了最后。

齐鲁会盟(雕像)

为人处世,还是以正道为上。旁门左道得来的,终属侥幸!

标签: 曹刿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齐桓公在长勺被曹刿打败后,反而开启了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曹刿

    原来说齐桓公是在常绍被曹刿打败之后开始称霸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齐桓公即位之初,齐国在经历了之前的混乱之后,还算不上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甚至在与鲁国的战争中,也因为著名的“曹桂之辩”,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另一方面,鲁国士气大振,但也是在这场战役之后,齐国才逐渐开始了自己的称霸生涯。为什么是这样?因为

  • 《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真能代表当时所有贵族吗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曹刿

    ◆前言:《曹刿论战》被编入了高中课本,其中有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做到深谋远虑不能真正为国家做事。史籍文物是反映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曹刿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大概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也能对“食肉”的贵族阶层探讨一二。◆个人通俗分析:“肉食者鄙

  • 从战略眼光看,《古文观止》中曹刿是如何论战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王美食屋标签:曹刿

    曹刿论战记述了我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长勺之战。在这之后的第三年,曹刿又做了一件事,成为司马迁史记中的第一刺客。而这一切广阔的历史背景要从美女文江和哥哥的不伦之恋说起。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是古文观止的第八篇曹刿论战,喜欢古文观止的朋友可以进入合集观看更多古文观止的解读视频。每段历史呢,都

  • 曹刿论战:看鲁国的民主程度,平民可以说君主是“鄙人”

    历史人物编辑:微阁说史标签:曹刿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非常重要的一篇经典著作。以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的长勺之战为题材,雄踞中原东部的齐国,无论军事实力还是外交政治正处于极盛状态,准备兴兵侵犯邻居鲁国,双方因此对峙长勺(今山东莱芜)一带。为了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处于弱势的鲁国庄公与谋士曹刿围绕如何打赢这场战役,所展开一些列的论

  • 长勺之战,齐桓公称霸的第一战,却成就了“曹刿论战”的名气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曹刿

    齐桓公在乾时之战中击败鲁国,巩固了自己在齐国的统治,又进一步逼迫鲁庄公杀死公子纠,把天下第一等的人才管仲收入囊下。此时的齐桓公意气风发,雄心壮志,迫不及待地走上了称霸天下的路。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再次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企图征服鲁国,以报复鲁国一年前对公子纠的支持的宿怨并,向中原诸侯展示齐国的实

  • 再读《曹刿论战》:曹刿从哪里来?打了一场漂亮仗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曹刿

    曹刿是个没落的贵族,他在齐国出兵进攻鲁国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要向鲁庄公建言献策。曹刿的同乡问他干什么去,曹刿说,求见国君鲁庄公抵抗齐国的军队。同乡说,这些军国大事有吃肉的人考虑,你操那个闲心干啥?曹刿很理直气壮地说,吃肉的那帮家伙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计议深谋远虑。于是鲁庄公接见了曹刿。曹刿在会见鲁庄

  • 刺客鼻祖还有将军身份,他是曹沫又叫曹刿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曹刿

    在《左传》中,曹刿与鲁庄公论战,通过语言对话与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帅形象。曹刿观察细致、谋划周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而在《史记》中,曹沫作为刺客鼻祖历史留名。为了维护鲁国尊严,好勇尚力,表现出一个刺客忠义诚信的品质。在司马迁所记录的刺客中,这是唯一一个完成使命而又存活下来的幸运者。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刿,后来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曹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一篇文章《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也是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顾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此前为了护送公子纠去齐国即位,齐鲁已经发生了几次战争,鲁国都被打败,听闻齐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

  • 《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

    历史人物编辑:智睿生活日常标签:盗跖

    《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说起国漫,就不得不提《秦时明月》。《秦时明月》自2007年播出《百步飞剑》以来,就一直广受好评,目前已经更新到了《沧海横流》,积累了

  • 《秦时明月》盗跖为什么那么讨厌盖聂?不光因为蓉姑娘,还因为他

    历史人物编辑:少年梦不惜标签:盗跖

    《秦时明月》盗跖为什么那么讨厌盖聂?不光因为蓉姑娘,还因为他喜欢看国漫的小伙伴们大家好啊!身为一名国漫粉,我本人是非常喜欢看《秦时明月》的,最近又重温了一遍,不得不说,剧情非常精彩。盗跖是一个盗贼,而且有“盗王之王”之称,可见他偷的能力非凡,而且他轻功非常快。在第二季、第四季、第五季都有非常重要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