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颜值很重要?丑女钟离春嫁齐宣王,事实证明:才华重于颜值

颜值很重要?丑女钟离春嫁齐宣王,事实证明:才华重于颜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追溯历史传奇 访问量:1514 更新时间:2024/1/16 11:53:22

的《列女传》里,记载了一项特别奇特的婚姻。齐宣娶了一个丑女钟离春。钟离春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那她到底有多丑呢?《辩通传》载:“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一胸一,皮肤若漆。”

按说丑女怎么也不可能嫁给一国之君,毕竟国君一向都是通过选美来扩充后宫,所以长相奇丑的钟离春是如嫁给齐宣王的呢?

钟离春虽然是个奇丑无比的女人,但是她自信(脸皮厚),她并不以自己的丑而感到自卑。这有个大前提,因为钟离春是一个特别有才华、有胆识的丑女子。(可是这也掩盖不了她是一个丑女的形象,直到40岁仍没有人娶她)

40多岁的钟离春耐不住寂寞(我胡说的),于某天夜里公然跑到齐宣王的王宫门前,直接向门卫说:“我要见齐宣王,我要嫁给齐宣王。”原话:“妾齐之不雠一女一也。闻君王之圣德,愿备后宫之埽除,顿首司马门外,唯王幸许之。”齐宣王听到之后感到非常可笑,(心里一定在想这是哪里来的癞蛤蟆)但还是给了她一次机会,接见了钟离春。

钟离春又名钟无艳(不是王者荣耀里拿着锤子的那个莽夫)!她一针见血指出当时齐国面临的危机,比如说“为君之道”;比如说“佞臣误国”。一连讲了四条,条条直指齐宣王最头痛、最难处理的事。

齐宣王大受感动,想想自己后宫那些个只会“搔首弄姿”、一个个“螓首蛾眉”的妃子,意识到自己如果能有这么一个贤内助的话,那么他治国理政、处理外交关系则会有一个很好的助理,所以正式娶了丑女钟离春,并立她为后。

钟离春帮助齐宣王做了很多实际的事,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使得齐国大安。

后有流传“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其实这个说法是后来人们虚构出来的,夏迎春这个人是当时的人们虚构出来戏说的,要问什么虚构出这个说法,我想其一是因为钟离春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理想中生活的模样,二是因为钟离春的才华远在他们之上,心生嫉妒,三则是编出这种说法恶心一下钟离春。但他们忘了钟离春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要脸),所以根本不在乎。

部分程度上,钟离春这个人的故事能够广为流传是由于“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种说法。但很大程度上是一代君王竟然会娶一位奇丑无比的女子为妻,是君王瞎了眼?还是手下无能臣?这有待考证,但这件事足以说明一个道理。

颜值,自古以来是被人们所看重的。但总而言之,颜值是无法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总会败下阵来。而一个人内在的才华,却是永恒的。钟离春就是依靠自己的才华,让齐宣王娶了她做了王后,所以,颜值固然重要,但总归不抵才学。

我们现代人为了颜值什么疯狂的事都做得出来,而忽视自己内在的发展,这恰恰是因小失大、为了芝麻扔掉西瓜的表现。要知道,再怎么新鲜。名贵的水果在落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腐烂,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任何人都无能无力。

如有喜欢,请点个关注吧!参考资料:《烈女传》

标签: 齐宣王

更多文章

  • 韩非子的说客之道:做好这三点,没有说服不了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韩非子

    韩非,又称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宗室公子,与战国末年的秦国宰相李斯同为荀子高徒。韩非学成的虽是冷漠无情、趋利避害的法家学说,却没有奔赴当世最强的诸侯国秦国为官,而是回到生他养他的祖国韩国效力。当时的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中最弱小的国家,不仅被同为三晋的国家欺负,还遭到虎狼之国秦国的不断压迫,国作危在旦夕。韩

  • 为何领导都喜欢重用小人?韩非子这篇著作点明原因,教你应对之策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韩非子

    君子不常有,小人遍地走,这世间总是不缺乏小人的。小人心胸狭窄,容易被得罪,又睚眦必报,时刻想着算计人;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小人往往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再阴险、再为人所不齿的招数,他们都使得出来。即便是遭人排斥,“失道寡助”处在危险境地的小人,往往也让人不得不防;那些获得领导器重的小人,则更是让人畏

  • 韩非子和孔子中,谁曾担任过古代“司寇”一职?蚂蚁新村今日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强悍的替补门将标签:韩非子

    “司寇”是我国古代一个主管刑罚、纠察等事务的官职,学者普遍认为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设置。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司寇”是辅佐周天子行使司法权的职位,地位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人们将司寇和司马、司徒、司空、司士并称为“五官”,“司寇”有大司寇和小司寇之分,小司寇隶属于大司寇,大、小司寇都有专门的司法属吏

  • 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尧、舜“禅让”原来是不存在的!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韩非子

    比起墨家和《史记》中的“自愿禅让”观点,韩非子和出自魏国史官的《竹书纪年》更倾向于“逼迫禅让”一说,既然是逼迫,实与篡位无异。题目中的韩非子之说,出自“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这一句,在韩非子心目中,尧舜、舜禹、汤桀、周武王和商纣王,原本是同样的关系,都是以下犯上、

  • “杠精”孟子,“故事大王”韩非子,这样的中国经典故事真有味道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韩非子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的悠长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很多思想都在这一时期得以成熟发展,不少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后人,如法家、墨家、道家,更不要提占据中国封建社会将近两千年的儒家思想了。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如《孟子》《庄子》《左传》《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等等

  • 韩非子的名著《说难》里的几句名言,一直沿用到商场上

    历史人物编辑:无忘心史标签:韩非子

    韩非子是春秋战国后期,一个悲情的人物。他有大才,却没有施展的地方;他满腹经纶,自己说话却结结巴巴;他好不容易受人赏识,却被嫉妒他的人暗自害死。他给后人留下的法家著作《说难》、《五蠹》、《说林》、《内储说》、《外储说》,却成为了法家著名的经典。在这些经典里,至今还有一些名句,沿用至今。“说之以名高,则

  •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韩非子的报国之情,献策于秦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韩非子

    秦一统六国的过程中,六国源源不断地发起了反抗。赵国的廉颇、李牧,楚国的项燕,燕国的太子丹,魏国的信陵君都是一时之英杰,而在七国之中有些小透明的韩国却只有一个人发起了另类的反抗,他的名字是韩非。历史恩怨,弱韩与强秦韩国在战国时期作为一个弱国一直小心谨慎,除了申不害变法时期一直都瑟瑟发抖,除了跟着乐毅联

  • 逐客令和陷害韩非子事件,李斯为何表现得那么双标?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韩非子

    青史留名,或是遗臭万年的历史人物,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经过惊险的波折和苦难。例如项羽,叔父项梁战死定陶之后,楚怀王便将本应该由项羽继承的权力和军队夺走己用,还被勒令不允许与独自西进的刘邦军竞争破关中入咸阳王关中,被逼无奈走上北战章邯军的路,期间破釜沉舟夺回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最终名震天下、威服诸侯。还

  • 李斯害死韩非子,秦始皇为何没有惩罚李斯?反而更加的信任他

    历史人物编辑:胡先生说史标签:韩非子

    都说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不仅在现代是如此,在古代的时候更是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纵横天下的谋士都有着同一个师傅,战国初期的孙膑和庞涓就是如此,他们虽然都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但是两个人却最终在战场上相见,庞涓更是被孙膑设计杀害。后来的苏秦和张仪也同样如此,他们跟随鬼谷子学习的是纵横术,两个人一个倡导合

  • 韩非子与李斯,到底谁更厉害?韩非之死是因为李斯的嫉妒吗?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韩非子

    用现在的话说,韩非与李斯有同窗之谊,韩非最后又是死于李斯之手,两人之间的感情往往被后人揣测,到底是惺惺相惜呢还是互存嫉妒之心,又或者说,都想将对方置之于死地。李斯比韩非厉害?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有很多人都对韩非的著书和理论持不赞同的看法,并且将韩非与李斯做对比,他们认为:与韩非相比,李斯出身不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