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不只有秦始皇,开创阶段的君主,还有个很重要的秦武公

秦国不只有秦始皇,开创阶段的君主,还有个很重要的秦武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党荣刚 访问量:2223 更新时间:2023/12/18 9:41:51

春秋时期的秦国君主,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位列春秋五霸的秦穆公了。而秦穆公能够成就霸业,也离不开前面几代秦君的努力开拓。这其中,就包括秦武公这个厉害的角色。

【秦武公赵说】

秦武公,名赵说,是秦穆公的伯父。

在秦武公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齐桓公继位的那一年。所以也可以说秦武公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成王和秦穆公等著名君主的上一代国君。

秦武公赵说对于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秦国乃至整个华夏的历史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可是由于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所以秦武公赵说在众多的著名人物中,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主少国疑】

赵说一生也算颇为坎坷,在他继位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大的波折

赵说的父亲秦宪公,继位时只有9岁,在位12年,终年也才21岁。这时候,太子的赵说年仅6岁,对于继承问题根本没有话语权。

由于赵说的母亲出自鲁国,而赵说的弟弟赵曼出自周王室,所以有部分大臣更支持赵曼继位。

这时候,秦国就出现了两个权臣,他们撇开了赵说,拥立了赵曼。

秦出子

这两个权臣,分别是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大庶长和威垒都是官名,大庶长相当于后世的丞相,而威垒相当于后世的大将军。

弗忌和三父分别掌管了秦国的政务与军务,在秦宪公死后,可以说是大权独揽。他们废掉了年长的赵说,拥立了年仅5岁的赵曼,史称秦出子。

秦出子赵曼在位共6年,这期间不用说,朝政都被弗忌和三父二人把持。在赵曼11岁的时候,弗忌和三父勾结贼人杀死了赵曼,又复立赵说。

【诛杀国贼】

关于赵曼为何被杀,在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很有可能是赵曼长大了,或是其母亲主导,赵曼开始联络秦国进行夺权。

而赵说作为被抛弃的废太子,也就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所以赵曼被杀后,弗忌和三父只能拥立没有参与夺权的赵说复位了。

有了前车之鉴,继位后的赵说当然要防备弗忌和三父,想办法除掉这两个敢于弑君的权臣。

赵说准备了三年,完成对弗忌和三父的权力逆转。秦武公三年,赵说就以暗杀秦出子赵曼为由,将弗忌和三父诛杀,并夷灭三族。

【夺取军权】

在赵说刚继位的时候,他就开始布局诛杀弗忌和三父了。秦人靠武力起家,赵说想要夺权,当然也要从军队着手。

正好当时戎狄彭戏氏作乱,赵说借此机会,亲自带领大军出征。这也是早期秦人的传统,毕竟秦国建国一直都在与戎狄作战,国君都是身先士卒的。

赵说这时就展现出了他的天赋,在征讨彭戏氏的时候,他指挥若定,亲临战场。最终取得大胜,一直追击到华山脚下。

这次战役也给赵说取得了极大的威望,拥有了与弗忌三父对抗的本钱。

【初定县制】

清除了权臣弗忌和三父后,赵说把秦国军权牢牢的握在手中,继续征讨关中地区的戎狄,壮大秦国实力。

秦武公十年,赵说攻打邽、冀两地的戎族。取得胜利后,按照习惯,应该把夺取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这也是春秋以前一贯的做法。但是赵说开创了一个先河。

赵说开始把这两地设立为秦国的县,县本意为悬,所谓悬而不封是谓县。也就是把暂时没有分封出去,由国君直接管辖的土地称作县。

赵说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设立“县”这个行政单位的君主,严格意义上说,秦朝郡县制的出现,就是从赵说这里开始的。

【巩固君权】

县的设立,对于历史的发展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旧的分封制体系下,臣子有封地,封臣。掌握人口物资资源,这样其实就能够开创出一个完全脱离君主控制的政治实体,这对君主本身的威胁不言而喻。

春秋时期,诸侯脱离周王室的控制,诸侯内部出现弑君篡权问题,都与这种分封体系分不开关系。

赵说本身就受到过弗忌和三父这样的权臣胁迫,也深知把土地分封给大臣,会对自身造成威胁,所以设置县制,这很可能就是赵说加强君权,削弱大臣贵族实力的手段。

从这点看,赵说设立县制也不是为建立后世的郡县体制,而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采用的特殊手段,只是这后来成为了正式的制度安排。

【开疆拓土】

赵说之所以谥号为“武”,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赵说在位的时候,秦国已经逐渐摆脱了西周末年以来,对于戎狄作战举步维艰的局面。赵说更是开始了大规模的主动扩张领土进程。

其实县的设置,很可能也是秦国快速扩张的产物。在削弱大臣贵族实力的这个动机以外,也可能真的没有适合的分封人选,因为秦国领土扩张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随着周王室东迁以后,整个关中地区,曾经的周王采邑,诸侯林立。在周幽王死后变成了戎狄乐园,破败不堪。

整个关中就只剩下一个秦国是在周王处备案诸侯国了,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当地的戎狄也早已不是秦人的对手。这种领土扩张的速度,在当时可能也就只有晋楚能与之相提并论。

【开创陪葬制度】

赵说在位时,先后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在他们的土地上设立县制,推动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

常年征战的赵说,也没逃过短命的厄运。在他33岁,正当壮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共在位19年。

赵说之死,也开创了一个延续千年的制度,那就是陪葬制度。这个制度的设立,可能与秦人曾经接近戎狄的风俗有关。

赵说死后葬于平阳,陪葬者多达66人。可以说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很不好的传统。

【后秦武公时代】

赵说死后,留下了县制和陪葬制度两个遗产,影响了历史几千年。

由于赵说之子年纪尚幼,曾经又有主少国疑,权臣弄权的前车之鉴。于是秦国国君的位置传给了赵说的弟弟秦德公

秦德公死后,秦德公的三个儿子相继成为秦国国君,分别是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穆公是秦德公的小儿子。

从秦武公到秦穆公,虽然只有两代人,中间却共历五位君主。而从秦武公开始的秦国崛起之路,也在秦穆公称霸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高峰。

【总结】

秦武公赵说,虽然在历史中没有留下太多的名气。但是他却是秦国崛起的一个比较关键的人物。

他为后来的秦国打下了很多不可替代的基础,主要就有土地扩张和制度革新。在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秦武公赵说也能称得上是位厉害角色了。

标签: 秦武公

更多文章

  • 秦武公的母亲是谁?废掉他的到底是几个人?|史记秦次元012

    历史人物编辑:厨子宁哥哥标签:秦武公

    秦宁公年纪轻轻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他立了太子,就是后来的秦武公。不过,在秦宁公死后,秦武公并没有顺利上位。而是在权臣的把持下,废掉了他,立了他的弟弟出子。史记上说,“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这很符合当时的风气,郑国、鲁国、齐国、晋国都在发生同样的事。那么,在秦国,秦武公被

  • 「春秋故事」秦武公-除权臣,开疆土,设县治,占关中渭水流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秦武公

    秦出子六年,弗忌和三父派一名贼人杀死了只有十一岁的秦出子,重新迎回秦宪公的大儿子嬴说继位,是为秦武公。秦武公继位时只有不到十四岁,他知道,以目前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与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这两位权臣相抗衡。弗忌、三父两位权臣从秦宪公时期便开始把持朝政,大庶长弗忌掌握秦国朝政事务,威垒三父掌握秦国军队。

  • 「春秋故事」秦出子-秦国权臣时代的傀儡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秦出子

    秦宪公十二年,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宪公突然去世。秦宪公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都是和鲁国的夫人所生,而小儿子秦出子则是和周王室的公主所生。按照周礼,本应该是长子秦武公继位,然而当时把持朝政的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却拥立秦宪公的小儿子秦出子继位。其中大庶长一职,是秦国独有,类似于后来的丞相

  • 「春秋故事」秦国第三位诸侯秦宪公-少年英雄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秦宪公

    秦文公在位五十年,由于在位时间太长,秦文公的太子还未等到自己继承国君之位就去世了。于是秦文公便改立他的孙子嬴立,是为秦宪公。秦宪公继位时只有九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但爷爷秦文公早就为孙子铺好了未来的路。秦文公安排了两位辅政大臣来辅佐秦宪公,他们分别是大庶长弗忌和威垒三父。其中大庶长一职,是秦国独

  • 春秋战国秦文公遇到的三件怪事,反映的是先秦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老谭胡说标签:秦文公

    本文已加入区块链原创全网维权,无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段时间在媒体热播的《封神演义》就是反映商周和春秋战国初期的一段神话代表故事。与其它朝代不同,在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诡异的神灵事件呢?我们来看看秦文公时期,他遇到的三件怪事。秦文公是秦襄公的儿子,他继

  • 不要被“文”字给蒙蔽了,秦文公是个狠角色|史记秦次元009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秦文公

    秦文公二十年,一定发生过一件非常重大的危机。为了应对这个危机,他用了非常的手段。秦国这个诸侯国建立和其他诸侯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它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周王朝的诸侯国。周王室已经衰败了,不会对诸侯国有任何的控制力。秦国从一开始就少了更多的约束,它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方式行事,他们拥有更多

  • 「春秋故事」迁都关中、收复西岐-秦文公继承父志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秦文公

    在西周周孝王时期,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获封秦地,非子也成为了秦国的建立者。西周灭亡之后,西戎占据了曾经西周的岐山之地。随后周平王东迁,并封秦襄公为侯,还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西戎占领的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了秦襄公。至于秦襄公能不能够得到这些土地,就要看秦襄公自己了。秦襄公最后死在了征讨西戎的路上,在秦襄公

  • 刘邦强占了魏王豹的女人,一时冲动,却造就了历史上帝王的榜样

    历史人物编辑:简史说标签:魏王豹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做评判,刘邦这个人贪财好色,这在普通人看来是完全就是道德上的缺陷。但这事儿对于刘邦来说,还真不是坏事,甚至他还因为自己的好色,为大汉朝保存了骨血,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帝王的楷模。这个故事看起来有点离奇,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都知道,刘邦当年

  • 秦昭襄王使用反间计挑拨魏安釐王与信陵君的关系?他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魏安釐王

    轶事典故:反间计信陵君,名无忌,战国时期魏国贵族,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为人仁爱忠厚,礼贤下士,因此天下士人都争相投到他的门下。信陵君的门客最多时多达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为魏国的信陵君贤德,连续十几年不敢派兵侵犯魏国。秦国在长平战役歼灭四十多万赵军之后,进而围攻赵国国都

  • 魏武侯:三家分晋后魏国第二任国君,将魏国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魏武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继承人。魏氏本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辈们在残酷的卿族斗争中,深刻体会到继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孙有能力继承自己的伟业。作为魏文侯的嫡长子,魏击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点关注对象。大约在小魏击还没有成年时,就安排田子方的儒家名流做他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