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宁可杀孙膑,却放过商鞅,难道庞涓良心大发现?原因其实很简单!

宁可杀孙膑,却放过商鞅,难道庞涓良心大发现?原因其实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历史 访问量:169 更新时间:2024/2/14 22:22:12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庞涓孙膑本来是一对师兄弟,然而庞涓为了权力却选择陷害孙膑,差点让孙膑惨死!同样的大才,为庞涓宁可杀孙膑,却唯独放过了商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庞涓和孙膑都是著名贤人鬼谷子的徒弟,由于庞涓是师兄,早早下山投奔了魏国,后来又接自己的师弟孙膑一同来到魏国同享荣华富贵,这本是一段佳话,让庞涓没想到自己的师弟孙膑的军事才能更高,对于庞涓的权势和地位威胁很大!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荣华富贵,庞涓选择对孙膑下手,若不是孙膑装疯卖傻,孙膑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后来,庞涓遇见了商鞅的大才,让人惊奇地是庞涓却放弃对商鞅的扼杀,这让法家创始人之一慎到很是惊奇,为此专门问了庞涓。

在《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庞涓对于老友慎到的表述中还是十分看重商鞅的才能的,为此专门去考察商鞅的才能,甚至要举荐商鞅为相国,一点也没有加害商鞅的意思。

宁可杀孙膑,却放过商鞅,难道庞涓真的“良心大发现”?其实原因很简单!庞涓一直心心念念的大事就是灭亡秦国,为此宁愿推举政敌公子卬为相国,就是为了获得公子卬在军事上的支持,在庞涓心中,灭秦才是最高目标,只要商鞅能够有助于他取得灭秦大功,他就能推荐商鞅上位,可惜由于孙膑前例,商鞅在面对庞涓考察时,唯唯诺诺,故意遮掩,最终让魏国错失这一大才。

各位朋友,对于庞涓宁可杀孙膑,却放过商鞅的原因,您怎么看~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孙膑被挖膝盖事出有因,山东出土一组竹简,证实庞涓并没冤枉他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庞涓

    人类史与战争息息相关,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体现,更是对社会进步和蜕变的一种蜕变。虽然如此,但战争的场面总是十分惨烈的,有无数的士兵和战士在战场上流血流汗流泪,也有无数的将领为了带领军队走向胜利,使用各种各样阴险的手段。今天我们谈及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孙

  • 减灶之策有何深意?孙膑用围魏救赵两战庞涓,为何他一再上当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庞涓

    孙子兵法之所以被后世两千多年的人多尊崇,主要就在于,其中的计策有千变万化的功效。在孙膑对抗庞涓的故事里,其实孙膑就两次用到了围魏救赵的计策。第一次桂陵之战,孙膑佯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离赵国国都邯郸,转身解救大梁。结果被孙膑安排在桂陵的人马伏击,损失惨重,庞涓被俘。第二次马陵之战,孙膑其实依旧沿

  • 庞涓下山前,鬼谷子送他八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最后果真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庞涓

    都说时局造英雄,奴隶制时代亦是如此。西周灭亡后,宜臼在众多诸侯的支持下建立了东周,天子的名号虽在,手中却没有绝对集中的权力,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不过是名存实亡罢了。各方争霸的时代,才能出众的士族登上了历史舞台,文化思想也得到了相互交融。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派应运而生,比如诸位所熟知的儒家、法家、道家

  • 孙膑vs庞涓:马陵之战,两大兵家斗法,性格决定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庞涓

    战国历史上,孙膑和庞涓虽是同门师兄,却实非同道中人,最终分道扬镳,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是如此。两人曾在鬼谷子门下拜师学艺,三年后结下仇怨。庞涓追名逐利,将孙膑的同窗之情与鬼谷子的培养之恩,抛诸于脑后。孙膑在魏国封将,排挤掉孙膑后,一直耀武扬威,孙膑被齐国设计救回,从此与孙膑势不两立,马陵之战孙膑

  • 桂陵之战庞涓轻敌被俘,为何他不吸取教训而又惨死马陵?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庞涓

    文|飞鱼说史孙膑学艺,才高被忌。刖足致伤,黥刑使废。谁知载归,反为齐利。救赵趋梁,已夺其气。减灶诱之,自奔速毙。万弩马陵,岂容回避。竖子成名,是谁之意?——黄道周《广名将传》桂陵之战后,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直线上升,当然此战中还成就了孙膑。而魏国,经此一役颜面大损,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动摇,

  • 庞涓一步步错失灭秦国最好时机,全赖这一大错,至死都不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庞涓

    不晓得各位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秦国并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最强国,在战国之初,秦国就被魏国压着打,几乎打得快要亡国了!在《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中,魏国数次想要灭亡秦国,却一步步错失灭秦最好时机,身为上将军的庞涓至死都不明白,为何他始终灭不了秦国?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朋友都知道,在战国之初,魏

  • 孙膑和庞涓的情同手足到兵戎相见,如何引起几个大国的相互角逐?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庞涓

    这是发生在师出同门的两位军事家之间,齐国的军师孙膑和魏国的将军庞涓,他们两个人的斗智斗勇,引起了战国时期几个大国的相互角逐。也正是这场战争,使强盛的魏国由强盛转衰,究竟战争是因何而起,又是怎样结束的?一 孙膑出逃孙膑跑到猪圈里面装疯,让庞涓特别高兴,庞涓说“你看你小样,谁让你当时那么猛呀,一点也不知

  • 山东竹简出土,揭开孙膑擒庞涓的细节:为报私仇不惜牺牲同僚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庞涓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多次交手,几乎都成为军事谋略上的经典,但两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似乎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球。孙膑和庞涓师从鬼谷子,庞涓深知孙兵的军事能力远超自己,在魏国谋得差事之后,立刻派使臣邀请孙膑一起共事,但背地里却设计陷害孙膑,让他受到“膑”刑的残忍迫害。膑刑,也就是挖去他的膝盖骨,受刑后的孙

  • 庞涓为何那么恨孙膑,想尽办法虐待他?挖骨、刺脸无所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庞涓

    同窗之情固然可贵,但是在历史同门相残的事情也不再少数。而往往引起同门相残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嫉妒。嫉妒之心人生而有之,而有嫉妒心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嫉妒心而去害人性命。最典型因为嫉妒之心同门相残的案例,那就非庞涓和孙膑莫属了。此二人本是同门,皆是拜于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鬼谷子是谁?纵横家尊他为

  • 庞涓和孙宾,传了千百年的仇怨,围魏救赵会是最后的结局吗

    历史人物编辑:书儿游戏日记标签:庞涓

    公元前361年,在一个雪花飘飘的冬日,一个叫公孙鞅的人离开魏国的大梁,独自踏上前途未知的渺茫世界。有人说,公孙鞅的离开,使魏国痛失一流人才,如果这个公孙鞅不走,不知道那名震后世的商鞅变法还存不存在,中国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变。而在公孙鞅离开大梁的同时,遥远的太行山脉之中,一个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正志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