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膑被庞涓脸上刺字,挖膝盖骨,他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孙膑被庞涓脸上刺字,挖膝盖骨,他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党荣刚 访问量:3038 更新时间:2023/12/12 13:24:25

导语:

在我国古代,发生了不少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尤其是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至今仍为我们所用的经典案例,孙膑的"围魏救赵"就是其中之一。孙膑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兵法家、谋略家,他的一生虽然都带着一副残破的躯体,但他的能力却无人能及,甚至是他的师兄庞涓也死在他的计谋之下。那么,庞涓为何要残害自己的师弟?孙膑又是如何向他的师兄复仇的呢?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看一看这对著名的战国师兄弟是如何同室操戈的。

1.少时的同门师兄弟,嫉恨的种子却已深埋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位先生,他从来没有在那一位帝皇手下做过什么官职,也从来不是什么人的谋士。他一个人待在山中,从未出山,但教出的四个弟子,却能够搅乱天下风云,成就一代神话——他就是,鬼谷子

据传,鬼谷子一生收徒无数,历史上有名的、师承不可考的,似乎都能算在他的头上;然而,事实上是,鬼谷子一生只收过四个弟子:一是主张"合纵"的苏秦,二是主张"连横"的张仪,剩下的两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庞涓和孙膑。

少时,庞涓与孙膑同期拜入鬼谷子的门下,因为年龄的原因,庞涓成了大师兄,而孙膑则是他的小师弟。当时鬼谷子门下只有他们这两个弟子,按道理来说,他们两人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好的才对。的确,他们同窗时的关系确实是比较好的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然而事实上,两人在鬼谷子处拜师学艺,修习兵法谋略之时,因孙膑比庞涓想得更加周全、更加细致,因为,在拜师时期,庞涓虽然也是个军事上的天才,却处处比不上自己的师弟孙膑。庞涓因此嫉恨孙膑,却从未表现出来。

从庞涓的所为,我们不难看出,庞涓是一个嫉妒心十分之强的人。孙膑之于他,相当于韩非之于李斯。当年李斯就是因为嫉恨韩非的才能,再加上秦始皇又相当赏识韩非,因此李斯才会想方设法的将韩非杀害。不过,现阶段庞涓还没有想要残害同门的心——直到他们离开师门。

2.一朝同朝为官,师兄要把师弟害

庞涓学成之后,拜别师傅,回到了魏国。对于庞涓是如何发迹的,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但我们能肯定的是:能够作为主帅带兵攻打赵国的庞涓,必定是有本事的。

在魏国,庞涓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成为了魏国的将军。而他和孙膑的人生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刻:如果庞涓能够放下对孙膑的成见的话,兴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杀身之祸,他也能安心当他的魏国将军。然而这种想法也不过是留给我们这些拥有"上帝视角"的后世人,对当时的一个想象罢了。事实上是,孙膑还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派人将孙膑请到了魏国。

不过,对于"庞涓将孙膑请到魏国"这一史实,有不少历史评论家对"庞涓这么做的原因"持有不同的观点:一方面认为,庞涓是因为嫉妒孙膑,他怕孙膑的才能最终会被别人发现,影响到他的地位,于是想先下手为强——先把孙膑杀害;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在一开始的时候,庞俊将孙膑请到魏国只是出于同窗之谊。直到孙膑在魏国展现出了他的才能,庞涓感受到了威胁,才设计陷害了孙膑。

我们比较倾向于后一个说法——虽然前者才是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庞涓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对孙膑怀有强大的敌意,他不需要又是刺字又是膑刑,直接就可以杀了孙膑;因此,我们不难推测出,在一开始的时候,庞涓也许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单纯只是提携同床而已——然然在最后,什么都变了。

孙膑到达魏国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魏惠王十分赏识孙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庞涓生起一股危机感,他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事实上他已经觉得孙膑是一个威胁了。于是他对孙膑痛下杀手:他陷害了孙膑。

于是,被嫉妒蒙蔽双眼的庞涓和其他几个人,设计陷害孙膑,不仅在他脸上刺字——这在当时是极大的侮辱;而且还对孙膑处以"膑刑"——挖掉孙膑的膝盖——这也是"孙膑"这个名字的由来。要知道,当时可没有什么麻醉药,也就是说,孙膑是在清醒的时候,亲眼看着自己的膝盖被挖掉,那得是多么大的痛苦啊,也无怪乎后来孙膑将庞涓置之死地。

3.残疾青年最终逆袭成功

孙膑在自己被抓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一切,他恨庞涓,更想活下去报复庞涓。于是,孙膑抓住机会,向齐国的使者展现自己的能力;最终,齐国使者相信孙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于是便将他带回了齐国,免除孙膑被庞涓继续折磨、甚至是杀害的可能。

公元前354年的时候,赵国进攻卫国,战事一直进展得很顺利;然而,因为卫国是魏国的盟国,在赵国向卫国大军压境的时候,魏国却派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赵国的主力部队还在与卫国交战,根本没有办法赶回邯郸。无法,赵国只能向齐国求救。齐国当时的统治者齐威王听取段干朋的意见,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救援赵国,孙膑给田忌建议,魏国在外征战多年,国防必定空虚,若是此时出兵大梁,必定能打魏国一个措手不及——这便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有趣的是,在这次战役中,孙膑生擒庞涓。不过,孙膑并没有对庞涓做什么,而是将他放回了魏国。是孙膑不想报复庞涓了吗?恰恰相反,孙膑此举更像是"猫抓耗子"——在弄死之前,先从心理上打败敌人。

果然,在公元前342年的马陵之战中,庞涓在孙膑刻下的那句"庞涓一定会死在这里"所屈服,在心理上彻底输给了孙膑,以至于最后自杀收场。

结语:

孙膑和庞涓都是那个时代的能人将才,从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发生,庞涓可以说是始作俑者,如果他能真诚与孙膑相待的话,也许最后还不至于惨淡收场。

我国古代能人辈出,但如庞涓此类的也不少,李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这些能人可以友好合作的话,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地强大!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宁可杀孙膑,却放过商鞅,难道庞涓良心大发现?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庞涓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庞涓和孙膑本来是一对师兄弟,然而庞涓为了权力却选择陷害孙膑,差点让孙膑惨死!同样的大才,为何庞涓宁可杀孙膑,却唯独放过了商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庞涓和孙膑都是著名贤人鬼谷子的徒弟,由于庞涓是师兄,早早下山投奔了魏国,后来又接自己的师弟孙膑一同来到魏国同享荣华富贵

  • 孙膑被挖膝盖事出有因,山东出土一组竹简,证实庞涓并没冤枉他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庞涓

    人类史与战争息息相关,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体现,更是对社会进步和蜕变的一种蜕变。虽然如此,但战争的场面总是十分惨烈的,有无数的士兵和战士在战场上流血流汗流泪,也有无数的将领为了带领军队走向胜利,使用各种各样阴险的手段。今天我们谈及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孙

  • 减灶之策有何深意?孙膑用围魏救赵两战庞涓,为何他一再上当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庞涓

    孙子兵法之所以被后世两千多年的人多尊崇,主要就在于,其中的计策有千变万化的功效。在孙膑对抗庞涓的故事里,其实孙膑就两次用到了围魏救赵的计策。第一次桂陵之战,孙膑佯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离赵国国都邯郸,转身解救大梁。结果被孙膑安排在桂陵的人马伏击,损失惨重,庞涓被俘。第二次马陵之战,孙膑其实依旧沿

  • 庞涓下山前,鬼谷子送他八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最后果真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庞涓

    都说时局造英雄,奴隶制时代亦是如此。西周灭亡后,宜臼在众多诸侯的支持下建立了东周,天子的名号虽在,手中却没有绝对集中的权力,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不过是名存实亡罢了。各方争霸的时代,才能出众的士族登上了历史舞台,文化思想也得到了相互交融。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派应运而生,比如诸位所熟知的儒家、法家、道家

  • 孙膑vs庞涓:马陵之战,两大兵家斗法,性格决定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庞涓

    战国历史上,孙膑和庞涓虽是同门师兄,却实非同道中人,最终分道扬镳,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是如此。两人曾在鬼谷子门下拜师学艺,三年后结下仇怨。庞涓追名逐利,将孙膑的同窗之情与鬼谷子的培养之恩,抛诸于脑后。孙膑在魏国封将,排挤掉孙膑后,一直耀武扬威,孙膑被齐国设计救回,从此与孙膑势不两立,马陵之战孙膑

  • 桂陵之战庞涓轻敌被俘,为何他不吸取教训而又惨死马陵?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庞涓

    文|飞鱼说史孙膑学艺,才高被忌。刖足致伤,黥刑使废。谁知载归,反为齐利。救赵趋梁,已夺其气。减灶诱之,自奔速毙。万弩马陵,岂容回避。竖子成名,是谁之意?——黄道周《广名将传》桂陵之战后,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直线上升,当然此战中还成就了孙膑。而魏国,经此一役颜面大损,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动摇,

  • 庞涓一步步错失灭秦国最好时机,全赖这一大错,至死都不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庞涓

    不晓得各位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秦国并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最强国,在战国之初,秦国就被魏国压着打,几乎打得快要亡国了!在《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中,魏国数次想要灭亡秦国,却一步步错失灭秦最好时机,身为上将军的庞涓至死都不明白,为何他始终灭不了秦国?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朋友都知道,在战国之初,魏

  • 孙膑和庞涓的情同手足到兵戎相见,如何引起几个大国的相互角逐?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庞涓

    这是发生在师出同门的两位军事家之间,齐国的军师孙膑和魏国的将军庞涓,他们两个人的斗智斗勇,引起了战国时期几个大国的相互角逐。也正是这场战争,使强盛的魏国由强盛转衰,究竟战争是因何而起,又是怎样结束的?一 孙膑出逃孙膑跑到猪圈里面装疯,让庞涓特别高兴,庞涓说“你看你小样,谁让你当时那么猛呀,一点也不知

  • 山东竹简出土,揭开孙膑擒庞涓的细节:为报私仇不惜牺牲同僚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庞涓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多次交手,几乎都成为军事谋略上的经典,但两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似乎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球。孙膑和庞涓师从鬼谷子,庞涓深知孙兵的军事能力远超自己,在魏国谋得差事之后,立刻派使臣邀请孙膑一起共事,但背地里却设计陷害孙膑,让他受到“膑”刑的残忍迫害。膑刑,也就是挖去他的膝盖骨,受刑后的孙

  • 庞涓为何那么恨孙膑,想尽办法虐待他?挖骨、刺脸无所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庞涓

    同窗之情固然可贵,但是在历史同门相残的事情也不再少数。而往往引起同门相残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嫉妒。嫉妒之心人生而有之,而有嫉妒心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嫉妒心而去害人性命。最典型因为嫉妒之心同门相残的案例,那就非庞涓和孙膑莫属了。此二人本是同门,皆是拜于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鬼谷子是谁?纵横家尊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