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为何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的地步?被围困三月而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为何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的地步?被围困三月而活活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明毅 访问量:1935 更新时间:2023/12/6 5:20:27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君主,名雍,是一位比较有作为,能革新的君主。赵雍在位其间,推行“胡服骑射”,消灭了中山国、打败了林胡、楼烦二族,同时还修建了“赵长城”。就是这样一位勇武又有智谋的君主,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他本来立了嫡长子,却又废长立幼,最后禅位给幼子,却又示好长子,鼓励他造弟弟的反,以便自己再把大权揽入怀中。

但是,结果却悲催了,赵雍可以任意的胡来,但是大臣不许,新君赵何也不允许。最后,赵雍被活活饿死。相比齐桓公的饿死,赵雍更悲惨,是自我做茧的结果,同时,也是被自己千挑万选的继承人,自己最钟爱的儿子所围困致死的。

一、狡诈的五国“会葬”

公子语——赵肃侯刚去世,魏、楚、秦、燕和齐五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直接想把赵国给瓜分了。

五国来势汹汹,大有虎狼吃小羊的样子。幸亏有托孤大臣,忠心耿耿的肥义在。

15岁的赵雍(赵武灵王)与大臣最后达成一致,要以硬气对硬气,做好最坏的打算。最多事鱼死网破,绝不向敌人低头。同时,摆好打架的架势,把国内的精兵都集合起来,把守在各个要点。

赵武灵王首先对来者做好的第一步防范是,五国来会葬可以,但是各自的军队不得入赵国边境,使者可以入境。五国使者一看新君还很有主见与头脑,再见赵国重兵戒备森严,终于放弃了对赵国的觊觎之心,打消了瓜分赵国的想法,最后参加完赵肃侯的葬礼后,悻悻地离去了。

15岁的赵武灵王,打赢了自己上任后的第一仗,为自己树立了形象,也为国家赢得了威风!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二、赵雍治国与废长立幼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赵武灵王主张“胡服骑射”,让老百姓穿胡服——窄袖短装,皮靴皮带,头戴羽冠,练习骑马射箭,得到了大臣肥义的支持,但是却遭到以他的皇叔公子成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的反对,公子成称有病,不来上朝。

但是,赵武灵王据理力争,亲自去公子成家里,终于把他说服。

“如今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凭什么能守得住呢?先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领土,掠夺人民,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鄗城几乎就失守了。此事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灾难,一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我对您深感失望啊!"

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善于变革的智慧,今天看来,还很值得学习。

赵雍的第一位王后是韩王的女儿,育有嫡长子公子章,并立为太子。韩夫人去世,赵雍又娶了第二任王后,就是吴广的女儿,原名是吴梦姚,后来被赵雍改名为吴娃的貌美的女子。吴娃生赵何,即后来的赵惠文王

吴娃很受宠,但是年纪轻轻就得了重病,在将要离去之际,让赵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要不怎么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呢,本来已经非常受宠的吴娃还不知足,还提出这样不合时宜的,让赵雍非常为难的问题。但是赵雍也是一位痴情的男子,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头一横,脚一跺,竟然答应了。

但是,大臣们不许啊!这是有悖于祖宗宗法的事情,这样容易出乱子啊!但是赵雍大权在握,一意孤行,独断专行,自己拍板了。于是,赵何被立为太子。而原来的太子公子章被无缘无故地废了。

公子章开始倒也想得开,看得开,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切都是他的父亲说了算。所以,公子章虽然长公子赵何十岁,但是人臣之礼,他还是做得很好。

公元前299年,才刚过了四十岁的赵雍就把刚刚十岁的儿子赵何给推上了皇位。赵雍的如意算盘是,首先是先把儿子给培养着,并让相国肥义辅佐儿子赵何。他就怕自己哪一天带兵打仗时,万一挂了,国家出大乱子。其次是自己也不完全退位,儿子管国内的政务,自己管外交,管拓展疆域的事情。

大臣们也不同意啊!这样一国就会出现两个君主了,到底听谁的呢?但是还是赵雍占了上风,他自己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相当于有实权的太上皇吧!但是,后来赵雍发现,大臣们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回事了,而儿子赵何也在限制自己的兵权,他非常的不舒服。

再后来,对儿子赵章,赵雍先受不了了,感觉对不住自己死去的第一位王后。于是,在公元前295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

三、赵雍又想夺权并扶持长子公子章

公子章体魄健壮,大有赵武灵王之型,在攻伐中山时,不到十五岁的公子章就被委以统率中军的重任,并大胜。后来,公子章也屡立战功。

赵雍派田不礼相公子章,田不礼是齐国的失势贵族,一直希望能够东山再起。他于是挑唆公子章反叛夺权,在他的煽风点火下,公子章也开始有了想法。

赵雍还常与公子章居住在一起,公子章的仪仗用度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这本身就是错误,就如同后来的唐太宗立了李承乾为太子,又非常溺爱儿子李泰,最后导致李泰有了当太子的心,起来反叛,想效仿玄武门之变,把哥哥李承乾给作了。难道都是当事者迷吗?

赵何和肥义理解赵雍的良苦用心,知道是在弥补公子章,所以不计较,但是有计较的。有的大臣以为赵武灵王又有什么新的打算,便暗中与公子章来往。这样,公子章更想去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雍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即代王。而赵雍这个做法的真实的目的是想让两个儿子相互制约,平分秋色,然后自己趁机收回实权,重新执政。

在大臣们看来,赵雍的这个想法太荒诞了,特别是肥义,还有公子成。这样的做法一定会是大大削弱了国力,容易国家起内讧。最坏的结果是敌人乘虚而入,来攻打赵国。所以,大臣们不再同意赵雍胡来。赵雍一看不行,于是开始策划更离谱的方案,最后把自己送进了死亡的深渊。

四、沙丘宫之变

公元前295年,赵惠文王赵何亲政才4年,时年14岁,别看小小年纪,但是在相国肥义的扶持下,已经当国君当得有模有样了。他虽然对父亲赵雍格外的疼爱自己的哥哥赵章,无计可施,但是随着二人矛盾的加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一天,赵雍开始了作死的节奏,他以看墓地为名,让赵何与公子章一起陪同。赵雍的这个借口冠冕堂皇,赵何硬着头皮不得不去,好在有肥义陪同。

晚上宿居沙丘,赵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赵何与肥义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并且调集了精兵在附近,以备不测。

结果,到了晚上,公子章密谋发动叛乱,以父亲赵雍的名义邀请赵何来商议大事,肥义感觉其中有猫腻,就自己先去。并告诉公子何如果自己回不来,就是大事不好。如果一旦发生变乱,立即通知公子成与李兑勤王。

公子章一看公子何没来,一生气杀了肥义,再派人去请。公子何知道大事不好,于是先发制人,团团围住了公子章的住处,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而李兑与公子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

赵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主父纳其入。信期、李兑、公子成围主父宫。

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赵雍被围在内宫三月有余,公子成对其断粮断水,赵雍甚至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吃,最后被活活饿死。

公子成是谁呢?为何他在这场叛乱中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呢?

公子成是赵雍的叔父,历经四朝的重臣。公子成一生平复过国内的三次叛乱:

第一次平复的叛乱是在公子成的父亲赵成侯继位时,公子成和哥哥公子语等人平复了公子胜等人的叛乱。第二次平复的叛乱是在公子成的哥哥公子语,即赵肃侯继位后,平复了他的宗师公子赵緤(xie)等人的的叛乱。而第三次平复的叛乱是赵雍赵武灵王自己一手导演的,他的亲儿子公子章的叛乱。那么或许有人会问了,赵雍被围困三个多月,怎么没有人来救他呢?

一、赵惠文王不救

赵何赵惠文王,虽然年仅14岁,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他,现在是大权在握,国家的大小事情都是他说了算。

之前父亲把王位传给了自己,可是又有了二心,又想让哥哥来争夺自己的位置。因为这件事,赵何对父亲特别有意见。

胜王败寇,现在父亲如同困兽,如果放他出来,说不定会惹更大的乱子,所以,他选择不救。

二、大臣和同宗室的人都不想救,也不敢救

早些年,赵雍在位搞改革的时候,对四朝元老公子成并不重用。赵雍还以军功论赏,打压了一部分贵族,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而让一些在贵族看来的贱民因为立了军功而得到了重用。

而大臣们觉得赵雍行事太过荒唐,先是废长立幼,又是中年禅让,最后想一国立二王,大家都不赞成他的做法。

而且现在的新君是赵何,谁想去和新君对着干呢?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赵何就不想救他的父亲。

综上,

一代君王,就这样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给活活饿死了,当然这是他作的结果。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虽然带领赵国走向强大,却做错了这件事,导致自己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赵武灵王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年仅16岁的赵雍继位,也就是后来的赵武灵王。谁都没想到赵雍继位后,带领赵国走向强大。赵国也成为了战国后期唯一一个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这一切都是赵武灵王的功劳,梁启超都说赵武灵王是黄帝后华夏第一任。可见赵武灵王的评价非常高。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却因做错了一件事,导致自己被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乱世想赢?那就先放下无谓的面子|读战国(37)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37):胡服骑射(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睡前故事# #松鼠父子读历史#)胡服骑射“楼爱卿,寡人打算向胡人学习,改穿他们的胡装,向他们学骑射之术,以振我赵国军力,你觉得怎么样?”前307年,就在秦

  • 赵武灵王面子进化论上:人生从没面子强撑起,懂面子害人为中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赵武灵王

    纵观中国之历史,成就改革家的莫不是人臣为主!最早留名与世的无数改革家几乎都出于春秋战国,那个时候改革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变法!如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燕昭王纳贤乐毅来投。战国七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臣下主持国君配合的变法。 唯一的列外就是本文主角,赵武灵王赵雍。

  • 赵武灵王的军事冒险计划,成功可能性有多大?秦国或将倒退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赵武灵王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于次子赵何并自称主父,此时的赵武灵王才40多岁可谓是年富力强,那他为何要这么早传位给儿子呢?原因就在于他想把政务交给儿子和自己信任的亲信大臣肥义,而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因为经过二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赵国的国力早已今非昔比,以前的赵武灵王韬光养晦,现在该是调整战略积极

  • 赵武灵王面子进化论下:从拉旗换面子,到争面子补里子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赵武灵王

    在上篇中,赵武灵王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后人明白了一件事,如果身处绝境,坚持要面子没错,因为那面子事关存亡,可是强撑的面子并没有用处,渡过危机之后,如果还要面子而不务实,就是取死之道。也因此,赵武灵王断然谢绝了为面子为虚名而进行的”徐州相王“和作死一样的“五国相王”这也为后续赵国的外交政策转折埋下了伏

  •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是指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振兴赵国,大力推广“胡服”和“骑射”的一种改革。为什么改变人们穿衣风格和教授人们骑射技术就能够把国势衰弱的赵国,变成仅次于秦国的一大强国呢?“胡服骑射”为什么可以成为赵国的发家史呢?胡服骑射实行胡服骑射的原因和内容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赵肃侯在位的时候励

  • 赵武灵王: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秀姐0913标签:赵武灵王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列国图强,合纵连横战乱频仍,逐渐形成了秦楚燕韩齐赵魏七个最强盛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中,或任用贤才变法图强,或攻城略地开疆拓土,都历经过最为风光的辉煌鼎盛时期,出现过称雄图霸的明君雄主。战国七雄中,赵国出了一位最有作为的国君,是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一代雄主!这就是被梁启超誉为“

  • 此人堪比赵武灵王,以弱胜强创造战国奇迹,可惜儿子是个坑货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赵武灵王

    提起赵武灵王,秦昭襄王相信大家不知道的很少,但是提起他来,可能好多朋友就不知道了,其实他的雄才伟略丝毫不下于赵武灵王,他就是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按道理来讲他是继不了位的,因为他上面有个长兄,燕王哙的长子太子平,可当时的燕国国君燕王哙非要仿效尧以天下让与许由的故事,将王位让给丞相子之,于是乎就坏事

  • 赵武灵王作为古代难得的雄主,文武双全,却亡于逆子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难得的雄主,《史记·赵世家》载:他为赵国创建了六大政治优势:一、挫败了魏国等“五国会葬”阴谋,理顺了赵与魏楚秦韩的关系。二、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训练了十多万“赵边骑”精锐骑兵。三、培养了肥义、廉颇、赵豹、楼缓、信期等一批忠臣良将。四、护送燕公子职回国作了燕昭王,促成秦公子稷回国做了秦

  • 胡服骑射让赵国“开挂”?赵武灵王的一个改变,打开了新的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红星龙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春秋战国最先的战争模式,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有合理的原因才能开站,第二是打战必须要有形式,不可随意。第三是身份高的人才能打战,贫贱之人没有机会参与开战。第四双方军队需进行列阵。这是由周礼的约束形成的战争模式,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