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面子进化论下:从拉旗换面子,到争面子补里子称霸

赵武灵王面子进化论下:从拉旗换面子,到争面子补里子称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丙坤 访问量:3607 更新时间:2023/12/6 7:57:40

在上篇中,赵武灵王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后人明白了一件事,如果身处绝境,坚持要面子没错,因为那面子事关存亡,可是强撑的面子并没有用处,渡过危机之后,如果还要面子而不务实,就是取死之道。

也因此,赵武灵王断然谢绝了为面子为虚名而进行的”徐州相王“和作死一样的“五国相王”这也为后续赵国的外交政策转折埋下了伏笔。

要面子,就要拉声势,背靠大树好乘凉。

五国相王的闹剧结束之后,各个国家头上都有了新帽子,这个帽子的名字叫做王冠!

而唯有一个孤独的坚持者,赵武灵王没有戴上这王冠,反而用君来称呼自己,“赵君”就是赵武灵王给自己的名号。

除了觉得自己实力不济之外,其实赵武灵王还有别的心思。

那就是外交突破。

而要实现外交突破,称王就不是褒奖而是毒药。那么,赵国的外交突破,到底是什么?

答案是,修好秦国,做秦国在关东六国的代理人。

很难想像,战国中后期的一对强敌,在赵武灵王时候,居然是赵国主动示好,最后结成了同盟。

而这一切都是真的,至于为什么?

就要结合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战国生态来看。

战国时代,一开始崛起的是首倡变法之魏国,魏国霸业持续近百年,历经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代人,最后在战国最大败家子魏惠王手上,魏国终于败光了自己的根基。

随着魏国的衰弱,有两国国家强势崛起。

第一个:就是商君变法之后的秦国。

第二个:就是原本的春秋大国齐国。

他们的崛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踏着魏国的尸体前进,虽然比喻不恰当,魏国并没有亡国,可是他们都是通过对魏国的不断胜利,进而崛起则是不争的事情,河西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这数场大战役之后,魏国一落千丈。

秦国齐国,成了诸侯争霸时代绝代双骄,战国中期的历史主旋律就是秦齐争霸。

面对两个实力强横的诸侯国,各国的选择无非是战队而已,合纵还是连横?

就看谁的外交智慧更足。

在秦齐争霸背景下,赵国地位突然被凸显出来。

西方他可以和秦国接壤,东边他可以和齐国接壤。

先天的地理优势,还有不够强大的国家实力和务实的国家精神,成了赵武灵王手中的筹码!

对赵国而言:选择投向秦国,原因也很简单,他的扩张方向在怎么打,强盛之前都打不到秦国,而秦国也一样主攻的主要是魏国,还有跟齐国争雄,主要敌人也不是赵国。

既然都不是对方的主要敌人,战略利益就有了重合,那么联盟就成了可能。

对秦国而言:和赵国结盟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原因很简单,他的目的就是搅乱东方六国,不让他们联合攻击自己,而且齐国太过强大,如果扶持出一个代理人,削弱齐国,这也是秦国乐于见到的。

基于共同的目标,还有共同的利益,实力不算强大的赵国和强秦结盟了。

随后就是赵国和秦国的表演时间,演出过后,齐国霸业落幕!

这演出引出了不少故事。

公元前320年,燕王燕王哙死,子之被杀,齐国和中山国眼见燕国国内动乱,立马出兵攻打燕国!

燕国领土被齐国中山国吞并,就此灭亡。

秦国和赵国一看,燕国被灭,齐国受到大量舆论攻击,就以恢复燕国为名,将流亡韩国的公子姬职请到赵国,立为燕王,意思是,燕国还没灭,还有救!

燕王在赵国继位的消息传到燕国,燕国群情激奋,开始动乱。

拉上政治大旗之后,赵武灵王又联合秦国大军一起,派将军乐池护送新燕王回燕国,打败齐国大军,进而顺利的帮燕国恢复了国家。

而这个被扶持上位的国君,就是燕国著名国君燕昭王

借着秦国的背书,赵国做了一次战国义士,让燕国复国,收获了燕国的友谊,打败齐国,也让秦国更看中自己。

赵武灵王,用别人的面子,做自己的事,也让赵国挣了诺大的面子。

还让燕国和齐国成了不死不休的死敌,为后续的五国伐齐埋下了伏笔。

真可谓赚大发了!

有了面子后,当更进一步。

借助这秦国的背书,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战线可谓节节胜利。

燕国成了死忠盟友,秦国成了靠山,魏国韩国也因为秦赵联合而变的温顺起来,就连齐国都被赵国打败。

一时间,赵国的外交实力大涨,有了成就强国的基础。

踌躇满怀,的赵武灵王内心开始了急切的呼喊,我也要称霸!

这呼喊,还没喊出来,机会就送上门了!

公元前307年,秦国一个有名的王,秦武王悲催的死去,说他有名是因为他的名字和死法。

秦武王名为嬴荡,一看就是个浪荡子,做派和名字也很登对,死的那叫一个荒唐,去往周王都城洛阳,看到周王的“龙文赤鼎”,见猎心喜,于是喜好举重的他,命令自己的大力士团队出战“龙文赤鼎”,一个个上去练举重!

最后一个个败下阵来,眼见手下人不给力,秦武王不服气了,最后决定自己干!

鼎是举起来了,可是最后一脱手,被砸断胫骨,气绝而亡,死的时候不过23岁。

荒唐的秦武王死了,却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秦国。

诸公子争夺皇位,内战经年,一看秦国混乱的局面,赵武灵王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联合被自己扶持的燕昭王,共同出兵,扶持嬴稷即位,嬴稷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秦昭襄王。

至于嬴稷的母亲,那就更出名,羋月传的主角,宣太后芈八子。

扶持之恩加拥戴之情,让原本靠秦国面子求存的赵国,成了秦王的救世主,秦国和赵国从此成了平等关系。

秦赵燕三国也因这共同的缘分成了铁杆盟友。

赵国生存靠秦国助力、燕王是秦赵共同扶持的、秦王是赵燕共同扶持的,这关系不铁都不行。

就这样,赵国从没有面子,变的在诸侯国各个国家中特别有面子,成了外交的宠儿,也成了战国时代的主角之一。

那么面子足够了,是不是该修炼该修炼里子了。

因为连续扶持燕王秦王继位,赵武灵王的威名在列国中成了传奇,他也恢复了自己爹的荣光。

打下来诺大的威风。

可是盛世之下必有隐忧,自己爹在世威风赫赫,但是自己继承位置却危机四伏,原因何在?

不过是国家实力不够而已,如何才能逃离君王决定国家实力的怪圈,当然是要国家实力足够啊。

于是励精图治19年的赵武灵王,收获无数面子之后,开始致力于国家实力的建设,内外兼修,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一场规模宏大,孤注一掷的军政改革,胡服骑射开始!

这一次,赵武灵王没有听取任何人的意见,而是一意孤行的决断。

如果说有人给他意见,那也仅有贤臣肥义一人而已,在和肥义商量五日之后,赵武灵王开始了变法的序幕。

这序幕,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和别人家变法颁布法律不同,赵武灵王的选择是先武装巡逻。

他带着大军,巡游赵国,北面强入国境中山国直抵代地,西临黄河抵魏境、最后还登上黄华山。

王北略中山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资治通鉴》卷三

在一翻武装巡逻震慑国内国外反对势力后,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

(1)削弱不干实事的宗亲世族,任用贤臣,

(2)力排众议,下令举国所有人,必须向胡人学习,穿胡服,习骑射,改革军制!

(3)将军衔和战功连接在一起,彻底让爵位世袭制度成为过往,进而将赵国打造成和秦国一样的军国主义国家!

短短十年间,一个属于战国时代的最强骑兵部队,在赵国诞生。

这期间,赵武灵王面对了无数苛责和反对,但是赵武灵王不为所动,反而慷慨激昂的说道:

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史记-赵世家》

表达了即便举世皆敌,也要改革的决心,就连有人讽刺他胡服骑射,是不尊先祖,丑陋之事。他也毫不在乎,反而说道。

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史记-赵世家》

意思是,如果用胡服骑射,能将胡人如中山娄烦之国的土地据为己有,那么被嘲笑又算到了什么?

如此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后续成了现实。

是啊,胡服骑射被无数人嘲笑又如何?

只要胡人的土地成了我们的国土,国家强大了,谁还敢嘲笑我赵国。

说到做到的赵武灵王借助军政改革之后的精锐大军,开始了征伐之路。

第一次征讨:大军出中山,武力压境取宁葭,转道北上抵榆中,威慑林胡,林胡不堪压力献上马匹无数。

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归,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史记·赵世家》

第二次征讨:赵武灵王亲率大军攻中山国,另派大将赵希领赵国代郡大军联合胡人合计20万,两路夹击中山国,连取丹邱、华阳、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国无奈割地求和。

二十一年(前305年),攻中山,合军曲阳,攻取丹邱、华阳、鸱之塞。王军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史记·赵世家》

随后赵国不断攻击中山国,中山国不断割地求和直到无地可割,被灭!

灭亡中山国之后的赵武灵王,并没有为胜利和虚名所累,反而聪明的扶持傀儡为中山国王,让中山国“归息士民而复之”即让赵国获得了名声,又通过怀柔政策获得了中山国的民心。

周而勿舍,亦利。归息士民而复之使如中山,亦利-《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章》

三年之后,在一切顺理成章之后,终于与公元前296年,废除中山国傀儡政权,正式灭亡中山国。

从此之后,赵国的国中之国中山国不复存在,原本就因太行山阻隔,更兼中山国乱入而成三分割裂状态的赵国,终于在版图上成了一个整体。

惠文王三年(前296年),灭中山,迁其王於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史记·赵世家》

随后的岁月,赵武灵王在灭中山之后,依然不断出击,用强悍的骑兵部队攻伐各地,特别是对于西北疆的开拓,更是赵国的战略重点。

西北地区的林胡、楼须两只游牧部落被赵国打的满头包,打败他们之后,赵国设置了雁门郡和云中郡,吞并了他们的领土不说,还收编了无数胡族成赵国骑兵。

为了稳固在新征服的雁门郡和云中郡的统治,赵武灵王还下令,迁徒赵国民众,移民实边。

邯郸赵王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以实其地,又命将军、大夫、适嫡子、戍吏皆貉胡服《古本竹书纪年》

经历又十年的征战,赵国开疆扩土三倍有余,从一个政治上的大国,变成了一个军事上的大国。

“时赵之强,甲于三晋”

面子因为政治外交的努力有了,里子赵武灵王也为自己的国家打下了基础。

如果赵武灵王的一生就此结束,那么他必将成一代传奇君主,可惜,不要面子的他最后因太不要名声而死。

赵武灵王:内外兼修,面子里子都有了,我该干嘛?

赵武灵王的一生,如用时间段来划分,当有三段!

第一段:是从15岁继位开始到扶持秦昭襄王成秦国国君为止,这段时间的赵武灵王,隐忍坚持,丢下面子,捡起面子,最后通过无数联盟和战争成就了赵国政治大国的地位。

第二段:是从胡服骑射开始,组建强军扩土千里,扫灭中山,平定林胡、楼须为止,时间跨度为十年,十年间赵国从有面子变的有里子,国家实力大增领土大增,成就了赵国军事大国的地位。

至于这最后第三段,则和赵武灵王最后的雄心和梦想有关,那就是灭秦图天下。

因为这第三段的雄心和梦想,赵武灵王最后为专注于理想,昏招迭出,死于非命。

灭秦是战国无数雄主的梦想,能拿上台面说的,不过魏国霸业时候三心二意的魏惠王,还有就是赵国崛起时期的赵武灵王。

为了准备灭秦,赵武灵王干了很多胆大包天的事情。

孤身入秦,亲自侦查秦国的地里山川、民心法令,就是他的壮举。

随后他还雄心勃勃的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计划,计划步奏如下!

第一步:赵武灵王亲率赵国轻骑兵,从云中郡南下。

第二部:南下云中郡之后,突击秦国防卫空虚的陕北地区。

第三步:突袭陕北之后,直取秦国都城咸阳。

所有步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轻快,越快越好,典型的游牧民族作战风格,以战养战,用机动力换取战斗力,突击之下,秦国国都覆灭,灭秦并非没有可能。

如此虎胆雄心,在被秦国强势打压的东方六国,何曾有君王如此想过?

只有赵国,唯有赵武灵王。

可惜这一切,这所有的雄韬伟略最后都付诸东流。

原因则是不务虚名的他为了专注于攻秦,居然想到退位,自号“主父”将国君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儿子。

按赵武灵王的想法,自己主管军事,自己儿子继位主管政治,释放更多精力后,有助于实现它的理想!

亲情也好雄心也好,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

因为立储之事的游移,还有反复让赵武灵王功败垂成,不仅儿子们不满,就连曾经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群臣也不满!

最后爆发“沙丘之乱”,一代雄主,被囚与沙丘宫中三个多月,直到饿死。

赵武灵王的雄心和他未竟的事业,随着被饿死的悲惨结局,成了历史遗憾。

而秦国最后也踏着赵国的尸体,一统天下,成就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巧合的是,成就大一统王朝的秦始皇,却有着和赵武灵王一样的命运终点,那就是沙丘。

也许这就是历史给赵武灵王的安慰吧!

最后一首打油诗赵武灵王

年芳弱冲担大任,五国强横色不变

英主图强不为名,弃仇忘王联强秦

扶燕助秦成大业,胡服骑射孤意行

谁想沙丘一场变,宏图伟业付东流

赵武灵王面子进化论上:人生从没面子强撑起,懂面子害人为中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是指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振兴赵国,大力推广“胡服”和“骑射”的一种改革。为什么改变人们穿衣风格和教授人们骑射技术就能够把国势衰弱的赵国,变成仅次于秦国的一大强国呢?“胡服骑射”为什么可以成为赵国的发家史呢?胡服骑射实行胡服骑射的原因和内容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赵肃侯在位的时候励

  • 赵武灵王: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秀姐0913标签:赵武灵王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列国图强,合纵连横战乱频仍,逐渐形成了秦楚燕韩齐赵魏七个最强盛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中,或任用贤才变法图强,或攻城略地开疆拓土,都历经过最为风光的辉煌鼎盛时期,出现过称雄图霸的明君雄主。战国七雄中,赵国出了一位最有作为的国君,是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一代雄主!这就是被梁启超誉为“

  • 此人堪比赵武灵王,以弱胜强创造战国奇迹,可惜儿子是个坑货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赵武灵王

    提起赵武灵王,秦昭襄王相信大家不知道的很少,但是提起他来,可能好多朋友就不知道了,其实他的雄才伟略丝毫不下于赵武灵王,他就是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按道理来讲他是继不了位的,因为他上面有个长兄,燕王哙的长子太子平,可当时的燕国国君燕王哙非要仿效尧以天下让与许由的故事,将王位让给丞相子之,于是乎就坏事

  • 赵武灵王作为古代难得的雄主,文武双全,却亡于逆子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难得的雄主,《史记·赵世家》载:他为赵国创建了六大政治优势:一、挫败了魏国等“五国会葬”阴谋,理顺了赵与魏楚秦韩的关系。二、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训练了十多万“赵边骑”精锐骑兵。三、培养了肥义、廉颇、赵豹、楼缓、信期等一批忠臣良将。四、护送燕公子职回国作了燕昭王,促成秦公子稷回国做了秦

  • 胡服骑射让赵国“开挂”?赵武灵王的一个改变,打开了新的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红星龙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春秋战国最先的战争模式,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有合理的原因才能开站,第二是打战必须要有形式,不可随意。第三是身份高的人才能打战,贫贱之人没有机会参与开战。第四双方军队需进行列阵。这是由周礼的约束形成的战争模式,这种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汉服对话胡服,一场不同文化的碰撞之旅!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赵武灵王

    为不同文化提供最多碰撞机会的,便是战争。在今日的邯郸市,耸立着一座赵武灵王的雕像,意气风发的武灵王身穿窄袖战衣,上披甲胄,架马弯弓,仪态英武!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处,无不提醒着人们,他最大的功绩——胡服骑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赵国虽然国土辽阔,但实力不算上乘,面对虎视眈眈的北方劲敌,更显弱小。公元前30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会被年仅10的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赵武灵王

    文/清歌向暖赵武灵王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只两拨操作,直接炸翻朝野。1、废太子赵章(大儿子),立公子赵何为太子。2、赵何的“太子”屁股还坐热,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又当朝宣布,禅位给了太子何。为什么赵武灵王在自己年富力强,吃嘛嘛香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传位给赵何呢?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赵武灵王到

  • 赵武灵王的最后三个月:被围困在行宫,以雏雀为食,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赵武灵王

    说起赵武灵王赵雍,或许诸位会感到陌生,这位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亲手将赵国打造成战国七雄之一,而且他也是战国时期开创国家二元政治的先行者。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政治家,却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食不果腹被迫爬树掏鸟窝,将雏鸟用来充饥,最后被活活饿死。当时的赵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主父”之尊的赵雍会被活活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赵武灵王

    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件事在历史书上经常会提到。因为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可以说是衍生除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思想。事实上秦王扫六合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灭楚国、赵国这两个国家。楚国是因为太大了,赵国是因为之前胡服骑射的改革台强大了。其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远远不是军事上的强大

  • 赵武灵王搬起两块石头,一块砸垮齐国脊梁,一块砸断自己双脚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成为战国时代正式开启的重要标志,赵国横空出世。三家分晋,魏国开局就是王者,在魏文侯的带领下,轰轰烈烈的改革,轰轰烈烈的发展,成为战国初期霸主。然而,赵国自独立成国后,却一直默默无闻,不见大的发展,国力不比韩燕两国强多少。直到赵武灵王赵雍成为赵国国君,看着强邻环伺、危机四伏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