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是儒学大师,荀子却说他做了宰相第七天后就杀了少正卯

孔子是儒学大师,荀子却说他做了宰相第七天后就杀了少正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读史鉴己 访问量:1279 更新时间:2024/1/16 17:32:03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一直提倡仁义,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之一。

而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一直就是迷雾重重,引发过很多人的争执,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

荀子为代表的人就坚信孔子杀了他,他在《荀子*宥坐》有过明确的记载。但是以南宋朱熹为代表的人却认为,荀子的记载是不属实的,孔子并没有杀少正卯。

本文就事论事,毫无半点抹黑圣人的意思,以下言论,不喜勿喷。

一,荀子记载孔子诛杀少正卯。

虽然很多人不乐意,但是这件事情还的确被荀子记载过,他在《荀子*宥坐》中明确记载: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

意思就是说孔子做了鲁国的代理宰相,可是刚满七天就诛杀了鲁国的大夫少正卯。诛杀少正卯的理由了,孔子的弟子也好奇问过,孔子说了五点: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

孔子说少正卯有五种恶性,而人只要有一种恶性就可以诛杀了,但是这个少正卯居然有“五恶”,那就不得不杀了。从这里看,孔子杀人那就不是因为怨毒,而是高大上的替天行道。

二,两人的矛盾:政见不同,办学有冲突。

除了孔子高大上的杀人理由,其他人也分析过为什么要杀少正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第一,两者的政见不同,孔子创办儒学,是儒家的代表人,提倡仁义,思想传统守旧,而少正卯却是法家的先驱,提倡改革创新,两者是矛盾的。第二,两者都在办学讲授自己的思想,但是新鲜的事物总是引人喜欢的,少正卯更受人欢迎。

《论衡·讲瑞》中记载如下:孔子之门,三盈三虚,惟颜渊不去。意思就是说,少正卯的课实在是讲得好,孔子的弟子都跑去听课了,就颜回一个人没有去。

我想,当学生都纷纷跑去少正卯那里听课的时候,孔子的内心肯定是拔凉拔凉的吧,那么真的有了杀人之心也就能理解了吧。

三,朱熹为代表的人却认为孔子没有杀人。

虽然很多人觉得孔子杀了少正卯,还在各种分析理由,但是南宋朱熹却坚持认为,孔子并没有杀少正卯。

他的理由是,虽然荀子是记载了,但是《左传》、《国语》、《孟子》等等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了,而孔子这么一个大圣人,一直提倡仁义,刚刚做代理宰相七天,就诛杀少正卯是不可能的。

而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我想还是无从得知了,这注定又是一个悬案。即使少正卯有五恶,我个人还是很难相信孔子会杀人的,你们觉得了?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标签: 荀子

更多文章

  • 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的关系,以政治和伦理,为最终归宿和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荀子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孔门嫡传自居,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他还借鉴吸收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思想。黄老之学是战国中后期最为昌盛的思潮,战国中后期的许多学者都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长年在稷下学宫讲学。而稷下学宫中的主要思潮即为黄老之学。可以说荀子思想的许多方

  • 封建王朝沿用两千年的,不是孔子思想,而是荀子?礼法并施讲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荀子

    孔子说,我是儒家的建立者,被称为圣人。孟子说,我是儒家的继承者,被称为亚圣。荀子说,妈卖批!好听的称呼都被你们俩给挑了,索性把儒家思想给颠覆了算了。于是乎,一位旷世天才就此诞生,他所提出的礼法并施的思想,基本上就是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王朝所奉行的思想。别看孔圣人高悬于庙堂,其实后世王朝的统治者不信他那一

  • 荀子见秦王,为刚猛秦国添柔和;范雎荐蔡泽,功成名就全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荀子

    公元前257年,邯郸之战秦国失利,损失惨烈。主将王龁败逃,副将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降赵国。范雎想要建立不世之功的梦想成为泡影,曾经雄心壮志的他,遭受不可承受的打击。郑安平的投降更是带给范雎无比的自责,郑安平是救他的救命恩人,因为报恩,他把郑安平推荐到这么高的职位,没想到郑安平却投敌了。根据秦国法律,投

  • 孟子的名句,墨子的名句,荀子的名句,古人的智慧,需要仔细体会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荀子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孟子,墨子,荀子诗词里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孟子,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 从荀子“王霸思想”、贾谊《过秦论》看秦朝二世而亡的必然!

    历史人物编辑:宪宪爱美食标签:荀子

    一、王霸思想王霸思想是什么?王霸思想是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提出的重要思想。由于其处于战国末期,又是秦赵相争的赵国人,处在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其以《王制》、《王霸》两文来阐述了王霸思想,由于荀子是战国晚期的历史人物,是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大成者。儒家在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形成

  • 《大秦赋》之荀子:战国最后的宗师,儒家的另类,帝王术的导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中郎将V标签:荀子

    近期《大秦赋》持续热播,这部剧给我们展现了战国末年各国之间相互征伐的画面。除此之外,齐国的稷下学宫让人眼前一亮。稷下学宫中出现了荀子、韩非、李斯等多位学派代表,给我们重现了战国末年中国文化的开放和鼎盛。提起荀子,很多人都忘不了他那篇“青出于蓝”的《劝学》,作为战国末年的学派宗师,荀子的成就远不止如此

  • 先秦的最后一位大儒却教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荀子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高徒出名师”,很多名师都是在自己的学生成了大牛之后,反过来不断的宣传自己的老师,最后老师也慢慢成了顶级牛人。名师与高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老师水平高自然能教出来好徒弟,徒弟成了大牛自然反过来证明了老师的水平之高,但是中国历史上就是有这么一个非常悲剧的老师

  • 审视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取向及特征,孔子、孟子、荀子有何看法?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荀子

    自孔子对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创始性贡献开始,后经孟子、荀子的发展,他们的底线思想互为补充,最终形成为一个比较系统的先秦儒家底线思想体系。先秦儒家的底线思想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价值取向和鲜明特征。审视先秦儒家底线思想的取向及特征,孔子、孟子、荀子有何看法?为人需知耻,以耻端其身为人需知耻是

  • 荀子不是儒家圣贤?被误解两千多年的大儒,只因思想太“前卫”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荀子

    文/印象历史品读荀子不是儒家圣贤?被误解两千多年的大儒,只因思想太“前卫”孔子、孟子、荀子被称为儒家三大巨头,由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三位先人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大人物,但在当时,儒家圣贤的名单上却始终没有记录荀子的名字。 荀子名况字卿,有时大

  • 秦始皇能接受儒家子弟李斯,为什么接受不了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荀子

    李斯和荀子的情况那可是完全不同的。秦始皇能接受李斯这个曾经的儒家子弟,但他绝对不可能接受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要知道秦始皇和儒家之间的恩怨纠葛可是很难化解的。儒家想要操控君王,以自己的理论思想去影响君王,去操控治理一个国家。但秦始皇却压根儿看不上儒家的那一套东西。秦始皇重视“法”。他很看重规矩。儒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