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子不是儒家圣贤?被误解两千多年的大儒,只因思想太“前卫”

荀子不是儒家圣贤?被误解两千多年的大儒,只因思想太“前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申伟 访问量:115 更新时间:2024/1/16 19:08:34

文/印象历史品读

荀子不是儒家圣贤?被误解两千多年的大儒,只因思想太“前卫”

孔子孟子、荀子被称为儒家三大巨头,由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三位先人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大人物,但在当时,儒家圣贤的名单上却始终没有记录荀子的名字。

荀子名况字卿,有时大家尊称他为荀卿。虽然儒家思想本质是以它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为重心的而发展的,但具体到不同的人身上便会有不同的思考和看法。

荀子所提出的的“性恶论”,就与孟子所提的“性善论”看法相悖,同时儒家一直将孔子的孙子子思与孟子视为贤人,而荀子却觉得他们俩是祸乱天下的罪人。

正因为老是和儒家正统唱反调,所以荀子一直受到后世儒家的抨击。但荀子提倡的“性恶论真的有错吗?

在荀子所谓的性恶论中,认为:想吃、想玩、好逸恶劳这都是人的天性,所以才有七情六欲。这些天赋自然的本能并不是不好,可是如果依人天性顺其发展,必然会引起争夺暴虐,这个世界便成为自私恐怖的世界了。而圣人,自然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克制了恶的本性。

荀子的《劝学》也非常明显地表达了他对于人不可以停止学习的观点——“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意思是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通过读书思考,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自己在感官上不会产生邪念。

现在看来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人从一出生便要送去幼儿园学习,然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努力的考高中,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能跨过“求职”这道门槛,更大的程度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约束自己。人若是活着不知道约束自己,那和动物有什么分别呢?

作为性恶论理论的衍生,荀子也反对平等。因为在他看来,人性本恶,若没有等级制度的约束,社会便会产生混乱。但这种不平等并不是绝对的,不管是哪一等级的人要是不符合“礼”、“义”,都应该受到惩罚。

这种思想又很接近于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观点了。这也是荀子为什么身为儒家思想的发展者,却教出了李斯和韩非这两位法家弟子了。

除此之外,荀子还提出了“天行有常,不为存,不为亡”,认为万物必然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好恶而发生变化。

这点观念完全漠视了宗教迷信,宗教仪式只是为了尽“人道”而非“鬼事”。这种观念在他那个“不科学”的时代,完全就是另类怪谈,他打破了人们寄予神鬼的心理慰藉,所以也并不是很受人待见。

现在来看,荀子的许多思想虽然有些部分脱离了传统儒家思想,但是却融合了更多“前卫”的想法,也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对于文化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了。

荀子一直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同时他又批判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

他的思想学说也具有颇为深广的影响,如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同样是战国时期的大儒,相比于孟子,荀子所碰的壁是真的多。到了宋代,理学家更是抬高孟子贬低荀子,将他从儒家“道通”中排除出来,不禁要为荀子感叹一下:谁说我不是儒家圣贤,真的很委屈!

标签: 荀子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能接受儒家子弟李斯,为什么接受不了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荀子

    李斯和荀子的情况那可是完全不同的。秦始皇能接受李斯这个曾经的儒家子弟,但他绝对不可能接受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要知道秦始皇和儒家之间的恩怨纠葛可是很难化解的。儒家想要操控君王,以自己的理论思想去影响君王,去操控治理一个国家。但秦始皇却压根儿看不上儒家的那一套东西。秦始皇重视“法”。他很看重规矩。儒家的

  • 批判血缘制以求阶级自由流通的荀子思想浅析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荀子

    在《荀子》一书中提到最多的名词,很多人认为是“礼”,也有人认为是“道”或“法”或“德”,但笔者认为最多的词其实是“人”。因此《荀子》是一部“人道”之书,书中“人道”一词出现6次,“人之道”一词出现2次。其先讲个人君子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道,再讲君王或欲从政者的治国之法,最后讲圣人圣王天子所以能符合天

  • 《荀子》:一个人,若读懂四句话,必定否极泰来,步步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豁达漫漫长路标签:荀子

    “与高人共事”"与高人共事"。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有人在旁边指点一句两句,就会豁然开朗,顺利把问题解决掉;这人就是高人。“与高人共事”,不但能够得到他们的指点,提高我们的做事能力,并且能够学到他们高瞻远瞩看问题的方法,学到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对提高我们的格局

  • 尴尬搞笑经典冷笑话,搞笑荀子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体育运动王标签:荀子

    1。令人尴尬的经典笑话,我住在公司,昨晚下楼取水时,看到一个保安从我身边跑过。我心想,糟糕,出事了。然后我放下热水瓶,跟在他身后。当我追上来时,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门卫说:太冷了,不能站岗,跑两圈取暖。2.在天天一笑笑网,女生说“大叔”指的是帅气、温柔、稳重、清爽、身体还好、帅气、事业有成、睿智、帅

  • 从荀子哲学中看古代封建君王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荀子

    先秦时期的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在形成自己的学派思想之时,借鉴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并走向了颇具特色的兼并融合之路。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也发展了儒家思想,其孕育着哲理的核心精神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其中对于君王之道又着独特的诠释。君王之道“醉卧美人膝

  • 《荀子》|修身安民,以礼为本

    历史人物编辑:原典纪古籍善本标签:荀子

    本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原典纪书籍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上搜店铺:原典纪书局)此次推出的古籍善本《荀子》详细阐述了荀子的思想,荀子提出“礼”“义”“孝”“诚”的教育,深入分析荀子道德教育内容对当代树立“以礼为本,隆礼重法”“先义后利、义利兼顾”“从义从道、通权达变”“

  • 荀子每日经典劝学五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荀子

    【荀子每日经典】——木白研修荀子《劝学》第五1.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2.译文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3.木白分析《荀子》这句名言,继续加深学习的重要性。

  • 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八句至理名言!人生大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是先秦儒家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就是说,荀子主张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孟子主张人要发明本心,一外一内构成了儒家哲学的灵魂。好玩的国

  • 荀子每日经典劝学八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荀子

    【荀子每日经典】——木白研修荀子《劝学》第八1.原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u)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i)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译文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

  • 申不害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进行,其思想有道家痕迹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申不害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亦称申子,战国时期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者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