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那么他能比得过此2人吗?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那么他能比得过此2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文史 访问量:4223 更新时间:2023/12/8 17:57:12

每个人都有偶像,有人的偶像是古天乐,有人的偶像是c罗,那么诸葛亮的偶像是谁呢?

《隆中对》里早有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的,诸葛亮的偶像一个是管仲,另一个是乐毅,这两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丞相,一个大将,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都在齐国建功立业。诸葛亮自比此两人,是不是有点大言不惭呢?

从“时人莫之许也”这句话来说,当时的人都不肯相信这件事。当时尚且籍籍无名的诸葛村夫,由于出身贫贱,又生活懒散,在一大群农民中,他起床最晚,耕耘最少,这样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汉,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的,而且又喜欢吹牛装逼,家里穷得叮当响了,还在高谈阔论天下大势,且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第二,谁又能相信他呢?可是诸葛亮依然故我,不为所动,在内心深处,他相信自己绝非农民伯伯可比,他志存高远,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那么诸葛亮为何要以管仲、乐毅为偶像呢?

首先,在诸葛亮栖息的地方,两人的大名如雷贯耳,响彻齐鲁之地。诸葛亮常年耳闻目睹,自然生出敬意,就像中国人都崇拜毛主席,总不可能去崇拜法国的拿破仑吧?偶像是有地域划分的。

第二,诸葛亮与管仲都是出身贫寒,一朝得志,俯视天下的英雄人物。相同的出身和命运,让诸葛亮对偶像油然而生神往之情。

第三,诸葛亮所处的东汉末年时期与管仲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格局是一样的,都是诸侯纷争,军阀割据的年代,管仲临危受命,匡扶天下,对诸葛亮来说,也是感同身受。

后来的诸葛亮,依附刘备,平步青云,从普通军师到三军统帅,没有辜负自己的初心,他真的成了一个可以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的风云人物。那么诸葛亮与管仲、乐毅相比,是超过还是不如他们呢?

小编以为,要分析这个问题,先将诸葛亮一分为二,分作“文官”和“武将”两个部分,就文官部分,诸葛亮殚精竭虑,为蜀国贡献毕生的智慧,培养了诸如姜维向宠等有用之人,充实了蜀国的人才库。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蜀国的经济,改革蜀国的内政,使蜀国和他的部队变得赏罚分明,井然有序,为北伐战役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天然资源所限,蜀国的发展如履薄冰,举步维艰,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也无力挽回最后的败局,令人扼腕叹息。

管仲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一跃而成春秋五霸之首,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的思想也使齐国受益千秋万代,就文官部分而言,诸葛亮与管仲相比,其实还是有些差距,但差距不大,不要忘了诸葛亮身上的担子更重,所面临的敌手更强,所以就“文官部分”而言,稍逊管仲一筹,是可以理解的。

诸葛亮的“武将部分”与乐毅这些功高盖主的名将相比,其实也有差距,因为诸葛亮没有取得一次大规模战役的胜利。你要说赤壁之战,周郎是首功,诸葛亮得靠边站。

诸葛亮虽然取得很多小规模战役的胜仗,皆无关大局,且又有污点,比如轻信马谡,导致街亭之失,比如数次北伐,均无果而返,相比之言,乐毅攻城,披坚持锐,所向披靡,一举收复七十一城,仅凭一战,功高盖主。

所以就“武将部分”而言,小编以为,诸葛亮半路出家,未必是乐毅这些宿将的敌手,但就综合能力而言,诸葛亮文学管仲,武参乐毅,是不会输给他们的。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在隆中时自比于管仲、乐毅,他为何拿此二人做广告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乐毅

    咱们先说诸葛亮为什么要“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群雄要逐鹿,自然需要人才。但是,如何发现人才?或者说,你作为一个人才,如何被诸侯们发现,这就是一个新课题。 为什么说是新课题呢?因为在东汉的时候,人才举荐的方式是察举制,就是按照三纲五常的标准,推举对治理国家有用的人才。不过,当时举荐出

  • 明明能横扫齐国72城的乐毅,为什么3年都攻不下即墨?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乐毅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两座城池在燕国看来,就是两块带着肥肉的骨头,想一口吞下却又担心会被骨头给卡住,所以只好采取围而不攻的做法,但事实证明战机瞬息万变,战场上没有长久的胜利者。(一)乐毅伐齐不得不说燕昭王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千金买马骨的举动为其招揽了一大批人才,而其中又以乐毅最为出众。公元前284年,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么这三个人对比,谁的能力功劳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乐毅

    肯定是诸葛亮大于管仲大于乐毅,这个毫无疑问。诸葛亮和管仲都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乐毅的评价只是军事家,乐毅先天不足。 就算是三国志里面被陈寿认为是诸葛亮软肋的军事方面,诸葛亮都比管仲和乐毅更被后人认可。在唐朝建立的武庙里面,诸葛亮一开始就是武庙十哲之一,而管仲不过是后来增加的64将之一,唐朝时乐毅连6

  • 乐毅率五国联军连破齐国七十余城,会打不过白起?这个还真不好说

    历史人物编辑:猫咪铲史官标签:乐毅

    乐毅和白起,他们都生活在秦昭襄王年代。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而乐毅一手主持了五国伐齐之战,连破齐国七十余城,这两个人都可以称得上万中无一。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两位大将居然没有动过手,未免使人感到遗憾。那么如果乐毅和白起打起来,哪一个胜出的机会更大一点呢?白起白起,秦昭襄王手底下的大将。我们都知道,秦国

  • 对手太弱,缺乏战略眼光,忠心不足,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乐毅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都说乐毅是著名的军事家,但是我认为,乐毅有些名不副实。乐毅的对手太弱小乐毅唯一的军事成果不过是联合秦,赵,魏,韩一起讨伐齐国(楚国也趁机落井下石,以救齐为名,收回淮阴之地)

  • 战国四大名将之外的四大名将,田单乐毅皆入选,最后一位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乐毅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个时代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如战国四大公子,战国四大名将等等。而战国四大名将是后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针对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应该如何排名,到底谁才是四大名将之首,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夺标呼声最高的名将自然是秦国的武安君

  • 三国机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揭示了古代为官潜规则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乐毅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经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不过,人们都认为他是在吹牛。 但有人把他吹得更玄乎,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司马徽之口,把诸葛亮比为,“兴周

  • 乾隆皇帝几次来到邯郸吊唁这位历史名将——战国名将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乐毅

    乐毅是战国名将,其先祖乐羊,居魏国,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国,乐羊受封于灵寿,之后中山复国,乐氏后人居中山国,不久赵灭中山,乐毅成为赵国官员。公元前295年,赵发生沙丘之乱,乐毅又奔燕国,乐毅自幼聪明,胸怀大志,精通兵法,长大后智勇双全,在燕深得燕王厚爱。公元前284年,乐毅受命联系秦、魏、赵、燕

  • 历史上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军事奇才——大将军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乐毅

    在三国演义当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常常自比为“管乐”,“管”指的是春秋时代,辅佐齐桓公打服天下诸侯,称霸中原的相国管仲,“乐”则是战国时期,替燕昭王领兵讨伐齐国,一口气攻取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孤城,齐王在逃跑路上惨死他乡。管乐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功高震主,而两人的结局却又大不相同,管

  • 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乐毅

    如果仔细看的话,名列战国四大将的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四人都是硬战绩,而乐毅的伐齐之战属于软战绩。什么叫软战绩呢?就是乐毅仅有的这一巅峰之战,看不出乐毅的军事水平有多高,高到何种层次。白起就不用说了,整个战国战功第一,魏、楚、赵三大国的大批军队都摧折于白起之手。李牧守代地时击杀匈奴十万人,又以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