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将乐毅率五国大军攻齐,五年都没成功,他是在拥兵自重吗?

名将乐毅率五国大军攻齐,五年都没成功,他是在拥兵自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扬生侃史 访问量:808 更新时间:2023/12/8 17:55:38

春秋时期各个国家虽然征战不休,但是每一场战斗都力求师出有名,而且国家之间的战斗不记仇,今天打得舍生忘死,明天就会成为朋友,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开始了吞并战争,诸侯们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恶化。

齐国和燕国的恩怨

齐国和燕国在春秋时期本来是两个交好的国家,齐桓公时期山戎的孤竹国不断地派兵袭扰燕国,甚至侵犯到了齐国的边境,齐桓公和管仲一起率兵讨伐山戎并且灭掉了孤竹国,将五百里的土地全部交给燕国掌控,燕国自此强大了起来。后来燕国的国君一路送齐桓公归国,结果忘记了国界多送了五十里,齐桓公以国君相送不能出国界为由,将齐国的五十里土地一并赠给了燕国,双方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蜜月期。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齐国却不断地侵扰燕国的土地,在燕王哙将丞相之位禅让给了丞相子之后,齐国更是借着帮燕国平定内乱的借口,攻破了燕国杀害了子之和燕王哙,并且在燕国劫掠了一番才撤退。

燕昭王励精图治

后来继位的燕昭王认为被齐国攻伐是燕国的耻辱,在被赵武灵王送回国都之后,就一直想着要增强自身的实力,于是用了郭隗的计策,不断地招贤纳士,最终让燕国的实力得到了大大增强,原本在魏国不受重用的乐毅也成了燕昭王的座上宾,将国政和兵权都交到了乐毅的手中。

乐毅倾尽全力的协助燕国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将懒散的燕国百姓整治成了遵纪守法团结一心的守法民众,让社会变得更加稳定。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燕昭王筑起黄金台将乐毅封为大将军,让他率兵进攻齐国。

联军伐齐

因为当时齐国的国力要远超燕国,所以为了行动万无一失,燕昭王又想到了联合其他国家攻齐的计策,当时齐、秦、赵三个强国都在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燕昭王派苏秦游说齐王让他起兵灭宋,宋国当时的位置十分富庶而且紧邻着三晋,齐国灭宋的举动很快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警觉,于是一起跟燕国出兵进攻齐国。

乐毅很快就攻陷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带领着六国的军队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了两座城池,可是这时候他却不肯继续进攻剩下的两座孤城,而是选择围而不攻的方式逼迫齐国投降,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他并不是为了拥兵自重。

想要独吞胜果

围而不攻的战术只是为了消耗其他国家联军的实力,因为齐国只剩下了两座城池,如果一举灭掉齐国就要分给其他国家利益,但是如果其他几个国家经不起消耗,那么齐国被攻陷的城池就会全部归燕国所有,所以乐毅在跟其他国家的统帅比拼耐性,这一拖就是五年。

期间虽然有不少人向燕昭王进献谗言,可是燕昭王却都没有把这些话当回事,因为他知道乐毅的目的是什么,对他保持着充分的信任,可是就在战术就要成功的时候,燕昭王却意外地驾崩了。

小结

继位的太子燕惠王听信了谗言,罢免了乐毅的职务,这时候恰巧田单率军用火牛阵反击,联军很快被齐军击破,灭齐国的想法也就此夭折,乐毅也因为这件事逃到了赵国,最后碌碌一生再难有所成就。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那么他能比得过此2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乐毅

    每个人都有偶像,有人的偶像是古天乐,有人的偶像是c罗,那么诸葛亮的偶像是谁呢?《隆中对》里早有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的,诸葛亮的偶像一个是管仲,另一个是乐毅,这两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丞相,一个大将,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都在齐国建功立

  • 诸葛亮在隆中时自比于管仲、乐毅,他为何拿此二人做广告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乐毅

    咱们先说诸葛亮为什么要“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群雄要逐鹿,自然需要人才。但是,如何发现人才?或者说,你作为一个人才,如何被诸侯们发现,这就是一个新课题。 为什么说是新课题呢?因为在东汉的时候,人才举荐的方式是察举制,就是按照三纲五常的标准,推举对治理国家有用的人才。不过,当时举荐出

  • 明明能横扫齐国72城的乐毅,为什么3年都攻不下即墨?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乐毅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两座城池在燕国看来,就是两块带着肥肉的骨头,想一口吞下却又担心会被骨头给卡住,所以只好采取围而不攻的做法,但事实证明战机瞬息万变,战场上没有长久的胜利者。(一)乐毅伐齐不得不说燕昭王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千金买马骨的举动为其招揽了一大批人才,而其中又以乐毅最为出众。公元前284年,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么这三个人对比,谁的能力功劳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乐毅

    肯定是诸葛亮大于管仲大于乐毅,这个毫无疑问。诸葛亮和管仲都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乐毅的评价只是军事家,乐毅先天不足。 就算是三国志里面被陈寿认为是诸葛亮软肋的军事方面,诸葛亮都比管仲和乐毅更被后人认可。在唐朝建立的武庙里面,诸葛亮一开始就是武庙十哲之一,而管仲不过是后来增加的64将之一,唐朝时乐毅连6

  • 乐毅率五国联军连破齐国七十余城,会打不过白起?这个还真不好说

    历史人物编辑:猫咪铲史官标签:乐毅

    乐毅和白起,他们都生活在秦昭襄王年代。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而乐毅一手主持了五国伐齐之战,连破齐国七十余城,这两个人都可以称得上万中无一。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两位大将居然没有动过手,未免使人感到遗憾。那么如果乐毅和白起打起来,哪一个胜出的机会更大一点呢?白起白起,秦昭襄王手底下的大将。我们都知道,秦国

  • 对手太弱,缺乏战略眼光,忠心不足,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乐毅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都说乐毅是著名的军事家,但是我认为,乐毅有些名不副实。乐毅的对手太弱小乐毅唯一的军事成果不过是联合秦,赵,魏,韩一起讨伐齐国(楚国也趁机落井下石,以救齐为名,收回淮阴之地)

  • 战国四大名将之外的四大名将,田单乐毅皆入选,最后一位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乐毅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个时代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如战国四大公子,战国四大名将等等。而战国四大名将是后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针对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应该如何排名,到底谁才是四大名将之首,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夺标呼声最高的名将自然是秦国的武安君

  • 三国机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揭示了古代为官潜规则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乐毅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经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不过,人们都认为他是在吹牛。 但有人把他吹得更玄乎,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司马徽之口,把诸葛亮比为,“兴周

  • 乾隆皇帝几次来到邯郸吊唁这位历史名将——战国名将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乐毅

    乐毅是战国名将,其先祖乐羊,居魏国,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国,乐羊受封于灵寿,之后中山复国,乐氏后人居中山国,不久赵灭中山,乐毅成为赵国官员。公元前295年,赵发生沙丘之乱,乐毅又奔燕国,乐毅自幼聪明,胸怀大志,精通兵法,长大后智勇双全,在燕深得燕王厚爱。公元前284年,乐毅受命联系秦、魏、赵、燕

  • 历史上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军事奇才——大将军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乐毅

    在三国演义当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常常自比为“管乐”,“管”指的是春秋时代,辅佐齐桓公打服天下诸侯,称霸中原的相国管仲,“乐”则是战国时期,替燕昭王领兵讨伐齐国,一口气攻取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孤城,齐王在逃跑路上惨死他乡。管乐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功高震主,而两人的结局却又大不相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