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变法谁最劳累?秦孝公40岁时已满头白发,英年早逝!

商鞅变法谁最劳累?秦孝公40岁时已满头白发,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阡陌君 访问量:3855 更新时间:2024/1/30 23:54:40

秦孝公43岁去世,因病逝世;商鞅变法期间,商鞅主要负责法令的制定实施,秦孝公则要面对来自秦国上下的各方压力,表面上看商鞅更辛苦,实际上秦孝公更劳累。

秦孝公43岁因病去世,当时属于高龄

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的分析,战国时期人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秦孝公活到43岁,算是长寿了。通过《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大多数国君的寿命都不算长,主要原因还在于医疗条件有限。至于秦孝公,正当壮年早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战争创伤,留下后遗症。过于操劳,积劳成疾。身染重疾,不治而亡。商鞅负责实施变法,秦孝公须统筹全局

变法是一件大事,会触动到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老贵族的利益,秦孝公需要时刻面对三个问题:法律的制定是否符合国家实际,遇到大规模的反对该怎么处理,万一失败该怎么收拾烂摊子。稍一不慎,就可能面临身败名裂,乃至国破家亡,秦孝公的压力可想而知。

第一个问题: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这方面主要是商鞅负责,但秦孝公要最后把关。商鞅毕竟是外来者,对秦国实际情况不可能非了解,比方说秦国的历史、民俗风情、贵族的特殊作用等等。政策合理的话,百姓都会称赞;万一出了差错,最终还是要秦孝公来顶缸,谁让你是秦国国君呢?

第二个问题:大规模反对,来自贵族和来自民间的。来自贵族的压力,绝大多数是秦孝公在顶着,虽然不敢明面反对,但私底下暗潮涌动一直存在;战国和现在不同,嬴氏家族能取得国家的最高统治权,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这些贵族的支持,因此秦孝公需要不停地和这些贵族周旋。任时代,底层百姓都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基础动摇国家就不会稳定,《大秦帝国》里每一次发生大规模的民间纠纷,秦孝公都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第三个问题:历来变法,都存在失败的变数,而且常以失败居多,作为国君的秦孝公必先考虑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史书上记载不多,《大秦帝国》(电视剧)里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说让子岸驻扎国都附近、老叔留守旧都雍城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变法每深入一步,秦孝公肩上的压力也会相应加大一分,日复一日,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悲哉!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原著:秦孝公的深情与抱负,天地可鉴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秦孝公

    嬴渠梁是秦献公的正妻嫡出,气度非凡,文武双修,自然是国君的继承者,比起比他大三岁的哥哥、大将军嬴虔来说,他的深度与气量更适合将遭受排挤、在生死存亡边上的秦国带向强盛。在秦献公与魏国在少梁之战中身负伤重,临终前他将21岁的嬴渠梁叫到床前,叮嘱了他三件事:1、不要报仇,忍辱负重,富国强兵;2、善待大臣及

  •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秦孝公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秦孝公

    秦始皇能够完成消灭六国,统一中原的大业,除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六世秦王遗留下的雄厚功业,正是有了这坚定的基础,秦始皇才得以运用武力统一天下。不过要追根溯源,那就要得益于秦孝公,他又到底做出什么贡献呢?一、全力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21岁即位,之前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削弱,为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秦

  •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会有以后的强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仍然会崛起,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一、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已经开始崛起,开启了变法,开始插手中原事务秦献公时期,秦国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人殉制度,吸引外国人口入秦,限制贵族权利、加强君主集权等等。虽然效果没

  • 秦国是陕西人的骄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谁是秦国最大的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纵横说标签:秦孝公

    排名和比较永远是难事,就像秦孝公和秦始皇两人,都是秦国历史上杰出的国君。他的主要贡献不同,所以也很难分出高低。秦孝公之贡献秦孝公对于秦国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商鞅施行变法,在当时,秦国守旧派的势力十分强大。纵观整个秦国,支持变法的人几乎就只有秦孝公和商鞅不得不说,这两人都是十分刚毅且坚强的

  • 秦孝公与商鞅为什么能改革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秦孝公

    秦国发展到秦孝公时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数年战争已经让秦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随时都有灭国破产的危机。怎么办?这是摆在秦国面前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史上最牛招聘启事,500年一雄文《求贤令》开启秦国新征程。《求贤令》原文为: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

  • 秦孝公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秦孝公陵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君主。公元前338年,谥号孝。他的母亲是谁?我们都知道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始祖。记得秦孝公那一代,秦国开始真正强大起来,慢慢开始超越其他国家。至于他母亲的信息,历史上似乎没有任何记载。或许是因为他的母亲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所以没有记录下来。至于野史中是否有相关资料,就不得而知了。秦孝

  • 商鞅与秦孝公三次对话,前两次打酱油,第三次让秦孝公眼前一亮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秦孝公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本文由麻辣读史原创创作,欢迎转载分享一提起春秋战国,就必然会想到诸子百家。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极速发展的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除我们如今熟悉的四大,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纵横家等。这些个学派都试国将自己的学术观念

  •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能否促进秦国发展? 陈胜吴广因何而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秦孝公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战国七雄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形象。当时有个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秦孝公见公

  •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结局为何如此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古古历史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死了,商鞅的伯乐靠山去了;秦国变强了,商鞅的仇家来了,既有私仇也有国恨;变法成功了,百姓安居了,商秧却被自己的变法逼向了绝路,结果死于战场,全家被诛,尸体还被车裂……这些就是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真实结局。背景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5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省黄县梁庄镇)国君的后裔,姬

  • 卫鞅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推行新法令,为何秦国会路不拾遗?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秦孝公

    秦国一开始比较弱小,卫鞅怀才不遇,跑了很久不被重视,来到秦国后,卫鞅却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最后,秦孝公决定变法,推行卫鞅的新法令,这便是商鞅变法。商鞅主张,第一重视农业生产,第二要训练好军队,第三还要赏罚分明。秦孝公一开始,人们都不信新法令,商鞅便出了个主意,谁把都城南门的大木头搬到北门,谁就赏十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