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许攸会被好友曹操处死?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保持距离

为何许攸会被好友曹操处死?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保持距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花漫晨 访问量:1278 更新时间:2023/12/8 21:30:29

人与人之间,关系再好,也要学会保持距离,三国时期的许攸与好友曹操之间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关系都不错,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深感不满。

公元184年,冀州刺史王芬与许攸、周旌、陈逸、襄楷等人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结果,王芬自杀,许攸逃亡,以失败告终。

公元189年,袁绍从董卓处逃出,投奔冀州,许攸跟随并成为袁绍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

公元196年,汉献帝东归,许攸劝袁绍迎接献帝,袁绍不听,最终曹操迎接了汉献帝刘协,许攸对袁绍的决策能力深深不满。

公元200年,曹操及袁绍始交战,许攸劝袁绍缓攻曹操,并建议轻军夜袭许都,袁绍自认强盛,不听劝谏,许攸深感失望。许攸贪财,其家人犯法,被审配收治,许攸于是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曹操当时裸脚迎接许攸),据《三国志·武帝纪·注释·曹瞒传》记载许攸问曹操粮草可支撑多久,曹操说可支撑一年,许攸还坚定地认为不是,曹操说只能撑半年,许攸仍然不信,曹操说还有一个月,许攸不信,最后曹操终于说出其实粮草已经没了,许攸建议曹操出兵乌巢,结果大获全胜。

之后曹操念旧情下不想杀死战俘淳于琼,许攸觉得其会因为鼻子被割下而怀恨曹操,并以「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此建言令曹操回心转意,斩淳于琼。袁绍死后,献计决漳河河水淹冀州城,攻克该城,令袁绍之子袁尚兵败逃亡,斩审配首。冀州城陷,袁绍基业彻底崩溃。

三国时期的许攸就不懂这个道理,仗着自己是曹操的老相识,就不顾及言辞,当着众人的面子就直呼曹操的小名,曹阿瞒。

曹操此时位高权重,心中自然不悦,但也知道许攸献计破袁绍有功,碍于老朋友的面子不好说什么,表面上虽嘻笑,说:“你说得对啊。”

可是曹操手下的人可不这么认为,一次,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

面对许攸狂言乱语,

曹操手下的大将许褚看不下去,一怒之下将其杀死,曹操见后也只是假惺惺的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了

事。当然了,据史书记载,许攸其实是说了“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这句话之后,被人告发,曹操得知后,下令收押并处死。也就是说,许攸在历史上其实是被曹操处死的。

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但许攸居功自傲,屡次轻慢曹操,称呼曹操小名「阿瞒」,曹操面虽嘻笑,心实芥蒂。

所以说,关系再好,也不希望自己的隐私或短处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会让别人下不了台。时间久了,也会让人心生怨恨,寻找机会进行回击杀。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背后的真相,许攸叛逃,张郃反水,连刘备也开溜了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许攸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三大战役之一,这次战役最大的意义就是奠定了曹操霸主的地位,而接下来,卧龙出山,孙权占领江东,曹操建立曹魏政权,这样一来,精彩的三国争霸才真正的拉开序幕,所以说,官渡之战在历史上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曹操和袁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曹操偷袭了袁

  • 曹操早有意杀许攸?是能力重要还是人品重要?历史来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许攸

    曹操早就有了杀掉许攸的心思,这件事正合他意。但是,一贯奸雄的他自然要掩饰自己,于是假装责备地说:“人家子远是我朋友,关系铁,所以才跟我开玩笑的!你怎么 能这么办事!”于是,他下令厚葬许攸。颇具才华的许攸最终死于非命,这是很可惜的。但是,他的结局和那些悲壮而死的袁绍谋士还是很不同的。田丰死在袁绍的刀下

  • 孔融、许攸、娄圭,都是三国名士,曹操为何非要杀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许攸

    文/元哥说历史前言【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三国最著名的人物,也是三国最难以捉摸的人物。因为曹操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他有时残酷无情,有时真诚善良,有时宽容大度,有时心胸狭隘,有时虚怀若谷,有时狂妄自大,等等。但是经过《三国演义》以及相关影视剧、戏剧的塑造,曹操早已被带上了“奸臣”、“汉贼”、“奸雄”的帽子

  • 许攸等人计划谋逆汉灵帝,邀请曹操参加,为何后者却断然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慢步史书标签:许攸

    每逢乱世之际,总有一些谋士,想通过“从龙之功”,来达到自己的政治需求。正如东汉末年的董卓,他残杀少帝,推举刘协为汉献帝,自己则权倾朝野。又如袁绍与韩馥,曾打算将幽州牧刘虞拥戴为皇帝,也是抱有相同心思。但鲜为人知的是,曹操也曾受邀参加过这样的谋逆之举,但他却断然拒绝了。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顷之

  • 他是三国最坏的谋士,挑拨张郃,陷害许攸,让袁绍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许攸

    三国有很多很好的谋士,曹魏前期的二荀、郭嘉、程昱、贾诩都是顶级的水平,他们的能力也是个顶个的强。曹操能够重用他们,所以打赢了官渡之战,进而一统北方,袁绍帐下同样谋士云集,其中沮授、田丰、许攸等人都是顶级的水平,可惜袁绍不能用,若袁绍能用,焉有官渡之败呢?袁绍色厉内敛,没有主见,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庸主,

  • 许攸等人谋废汉灵帝,邀请曹操参与,为何他却拒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许攸

    东汉末年,灵帝昏聩无道,借宦官之手掀起党锢之祸,无数清流名士惨遭朝廷镇压,或流放千里,或身死族灭。在此情形之下,一些党人暗中联合起来,意图推翻汉灵帝统治,改立合肥侯为新帝。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以王

  • 三国中,既是发小又是功臣的许攸,为何会被曹操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缪帝说史标签:许攸

    曹操可能是三国时期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说他豁达,明知关羽将来可能会成为敌人,还是任其离开;说他奸诈,为了自身安全不惜表演“梦中杀人”;说他残忍,发小许攸(yōu)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还是被残忍杀害……很多人不理解,曹操为什么要杀掉许攸?有人说杀许攸的不是曹操,是许褚!但是如果没有曹操授意,许褚怎么敢

  • 一代枭雄曹操,酷爱网罗天下人才,为何要杀许攸、孔融等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科学黑科技标签:许攸

    昨天,笔者写了一篇称赞曹操爱惜人才,善于管理人才的文章;人都有两面性,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一生酷爱网罗天下人才,但他却将许攸、孔融及荀彧(令其自杀)这些文人、才子杀害了,这是为何呢?下面笔者试着分析一下曹操这种矛盾做法的实质原因。曹操画像一。维护尊严、过河拆桥,杀许攸许攸与曹操的发小,起初效力于袁绍

  • 官渡之战,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操会赢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许攸

    官渡之战,曹操必胜,因为一场战争很少因为一个人物来影响战局,一场战争的胜负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曹操只是兵少,剩下的谋士,将领等因素对于袁绍全是碾压的存在。现在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来阐述分析为什么曹操会胜利的原因。第一,郭嘉适时提出“十胜十败”,为曹操指明了作战方针。在官渡之战前,袁绍亲率数十万大军来攻

  • 许褚一剑杀了谋士许攸,为什么爱才如命的曹操毫不计较呢?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许攸

    历史上真实的许攸被杀是经过曹操允许的,具体是不是许褚亲手杀的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许攸的死是经过曹操默许的,即使是许褚动手行的刑,曹操也不可能怪罪自己的爱将许褚的。许攸的死可以说完全是自己找的许攸年轻的时候与袁绍、曹操都是好朋友。在汉灵帝时期,许攸竟然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豪杰密谋起事,废除汉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