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朗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我被罗贯中黑的很惨

王朗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我被罗贯中黑的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经典沸 访问量:4848 更新时间:2024/1/19 23:01:26

华欣和王朗是相知一生的好朋友。他们的人生道路相似,道德修养也相似,政治地位也相同。两人如此相似,会不会被罗贯中黑?这是正确的!

王朗在小说中的出现时间早于华信,在第十五回以会稽太守的身份出道。孙策在吴县打败严白虎后,稳步晋级。他基于唇齿相依的理由,极力收下逃亡的燕白虎,却遭到于凡的反对。其后派大将周信讨伐孙策未果,自知败于孙策,逃往海育。

王朗到达中原后,得到曹操的赏识,任职朝廷。之后,他成为左膀右臂,极力助曹操夺权,并与华信等人联手,使曹操升为魏公、魏王。曹操死后,威胁汉献帝退位和曹丕,成为魏国建立的大功臣。在小说的这几章里,王朗都是和华欣一起出现的,而他和华欣一样,都是一个帮助妖孽的反派形象。

第九十三话《武乡侯骂死王朗》,诸葛亮北伐,王朗不顾76岁高龄,与曹真等人在齐山大战诸葛亮。王朗自信只要自己说一句,就能惩戒诸葛亮,投降了。战前与诸葛亮交手,被诸葛亮的话反驳,一怒之下坠马而死。

其实在历史上,王朗真的招揽过诸葛亮。蜀汉政权刚建立时,他曾写信给徐靖、诸葛亮等人,告诫他们要适应时局。徐靖和他曾经是好朋友,彼此有过几次书信往来。这些书信代代相传,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他会写信给诸葛亮,因为两人是临沂人,但历史上并没有诸葛亮回信的记载。估计那时候孔明年少气盛,根本不认识这家伙,干嘛回信。

罗贯中估计也看过这些史料,所以他把时间往后挪,让剧情更加离奇。这个情节被老电视剧《三国演义》肆意发挥,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朗也成为了高估自己的小丑的典型。但罗贯中并没有太严厉。诸葛亮北伐是在太和元年,王朗死于太和二年末。

王朗,东海郯城(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早年师从太尉杨慈,因精通经书被拜为博士。后因杨慈去世,弃官服丧。后升为孝廉,王朗不肯。王朗的妻子姓杨。古代不要求学生为老师戴孝。有人推断,杨慈可能是王朗老婆家的长辈。

徐州刺史陶谦称其为有才之人,拜他为官。

初平四年(193年),汉献帝被李珏、郭汜控制。王朗和徐州别家赵玉建议陶谦派使者进贡献帝,以示拥护汉朝。陶谦听从命令,命赵玉将奏折带到长安。献帝收到奏章后十分赏识,将陶谦升为徐州牧、安东将军,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王朗到达会稽后,看到当地人仍然崇拜秦始皇,并与夏禹合寺。王朗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无德的君王,不配被百姓祭祀,所以禁止了这种行为。他任职四年,深得当地人民爱戴。

建安元年(196年),横扫江东的孙策率兵攻打会稽。王朗的有功曹宇凡建议避而远之。但王朗不服,坚持守城到底,带兵抵抗,最后被孙策打败。王朗遂打算逃往胶州(今两广、越南北部)。当他航行到东野(说是福州)时,他被孙策追击,王朗被迫投降。因孙策尊重王朗,没有加害于他,还派张昭劝说王朗为自己效力,王朗拒绝了。

诸葛亮对江南诸郡被孙策征伐一事颇有怨言。他曾评论说:“刘、王朗各占州县,不征,孙策登基,江东并入。”

后来,曹操召见王朗,王朗从曲阿出发。

但由于长期战乱,道路不通,过了几年才到任。王朗初任谏议大夫,参加空军。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任魏县太守。后先后任少府、丰昌、大理。王朗处事以赦罪,罪名可疑从轻,与钟繇一起以治狱闻名。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魏文帝)继位魏皇后,王朗迁为御医,封安陵亭侯。王朗曾说,他劝曹丕减刑减狱,以扶助幼弱,帮助百姓休养生息。

同年,曹丕接受献帝退位称帝,改太医为司空,封王朗为乐平乡侯。曹丕经常外出打猎,有时要到半夜才回宫。王朗随后入蜀劝说曹丕,曹丕便不再半夜回宫。

黄初二年(221年),吴、蜀、夷陵之战爆发。有人认为应该起兵支援东吴,称其为诸侯,一举歼灭蜀汉。他的将领们进攻蜀军要害,一举获胜;但当时东吴还没有起兵,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所以反对。曹丕听从了。

后来曹丕征用孙权的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孙登没有来,曹丕就到大兴、许昌种田,打算攻打东吴,王朗听说孙权的回答确实不来。

;于是他反对出兵,建议加强边防,防止东吴进攻。当时曹丕已经成军出征,孙登始终没有来。曹丕到达长江后撤退。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睿即位,王朗被封为兰陵侯,升为司徒。曹睿曾上书劝诫修建宫殿。

太和二年(228),王朗去世,谥号成侯。其子王肃攻打爵兰陵侯。

王朗博览群书,以注释儒家经典着称。着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着文集三十四卷。正始六年(246年)十二月,魏国朝廷将王朗的♬作为学习《易》的必考内容。

后人称其注释中的思想为“望学”,王朗的儿子王肃就是“望学”的代表。王肃所注的《尚书》、《诗》、《论语》、《左传》等,在晋代学术官员中均有列,也有博士,今已失传。因王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祖父,得朝廷扶持而得势,一度压倒“郑学”。“王学”在东晋以后逐渐没落,但王肃仍与孔子并列为唐代的二十二圣。

王朗的孙女,王肃的皇后元姬,年幼时就认识《诗经》和《论语》。

”王朗断言:“兴家兴业的一定是这丫头,可惜她不是男人!有女人味,谦虚谨慎。他颇有远见,早就料到仲会造反。太始元年(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尊王元吉为皇太后。王元姬身居太后之位,提倡节俭,并亲自践行,为所有妃子树立了榜样。在他的治理下,后宫井井有条,大家和睦相处。王元济去世后,司马炎悲痛欲绝。

曹植评价王朗:“王博通其论,见之则称。德真内充,外有知谋。王司徒亦解疑解惑者也。”停滞不前,解剖盘问。”曹丕在位时,王朗与华信、仲中尧同为三公,曹丕感慨道:“这些三公都是一代伟人,后世难有后继。!”

三国动荡,王朗却过得一帆风顺,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他是人生的大赢家。他从来不想被《三国演义》黑掉,成为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小丑。他和他的好朋友华欣一样,真的很委屈。

如果只看演义,不了解真实的三国,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三国人物是什么样的?欢迎关注

标签: 王朗

更多文章

  • 颠覆你的认知,原来王朗也曾这么牛!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王朗

    王朗作为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龙套,戏份并不多,他之所以能被大家记住,完全是沾了诸葛亮的光。王朗和诸葛亮在阵前辩论魏蜀两国的正统性,结果被诸葛亮活活骂死。王朗死在诸葛亮口下并不窝囊,想当年,诸葛亮舌战群儒,东吴七谋士和他展开这轮大战,只谈笑间,便被诸葛亮逐一击败。面对三国第一辩手,王朗孤身一人,和诸葛亮

  • 诸葛亮虽然骂死王朗,但王朗说的话却非常对,连诸葛亮都反驳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王朗

    公元228年,蜀汉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大增。这一年,诸葛亮决定北伐,这是诸葛亮第一次主持北伐。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不过这里面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出名的事情,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事件。一个对方的大臣,就这样被诸葛亮活活的骂死了,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口才非常好。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当时的状况就能发现

  • 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真有那么不堪?其实王朗是三国乱世的大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王朗

    三国时期人才荟萃,群星闪耀,其中最亮的当然是诸葛亮。而在《三国演义》里,为了衬托诸葛亮,罗贯中虚构出许多故事来,比如,诸葛亮骂死王朗!其实王朗是绝对的人才,根本没有被诸葛亮骂死,虽然诸葛亮的确有些恼恨王朗。在他的《后出师表》内,诸葛亮曾如此说起王朗: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王朗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想必对诸葛亮和王朗之间的对骂印象深刻,尤其是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之时,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更是让人“身临其境”。诸葛亮和王朗在各自的阵营前虽说是进行了一场对骂,实则是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不得不说,这一次的对骂称得上是“千古一骂”,骂的人过瘾,看的人也相当过瘾。不过最后这王朗还

  • 王朗与诸葛亮对骂,王朗说的很有道理,为什么被诸葛亮给骂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王朗

    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和王朗进行对骂,最终把王朗给气死,是三国演义里面非常精彩的一幕。虽然在吵架中,王朗说的很多都非常的有道理,但他所谓的有道理是从他的角度来说的,而诸葛亮根本不会听他的,所以王朗最后因为身体不好还是输了。王朗是魏国的司徒,他是从魏国的角度来说的,因为在他的理论中,曹操可谓是天下的大救星

  • 被诸葛亮气死的王朗,留下一件珍贵遗物,如今成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王朗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对诸葛亮的口才留下深刻印象。诸葛亮不仅满腹经纶,而且辩才无碍,口齿伶俐,堪称一位极具天赋的演说家与辩论高手。《三国演义》有两段内容,对诸葛亮的口才,进行过浓墨重彩的精彩描述。第一段内容是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与孙权缔结军事同盟。吴国群臣普遍畏敌如虎,认为曹操强大不

  • 诸葛亮王朗对骂,明明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却被骂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箫吹明月标签:王朗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的故事大多数都离不开诸葛亮,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诸葛亮有着经天纬地之才,饱读四书五经,自身的修养很高,自己的计谋、口才纵观整个三国都是无出其右的,其中最能体现出诸葛亮的口才的莫过于两个情节,一个就是舌战群儒,另一个则是骂死王朗。舌战群儒发

  • 诸葛亮骂死王朗真不算啥,此人一张口开骂能让对方生不如死!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王朗

    (说历史的女人——第185期)提及《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毒舌,基本都会把这个位置让给孔明诸葛亮先生。那么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为何又会被认为是第一毒舌呢?这个称号的来历主要是因为他的一场嘴仗。这场嘴仗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当时诸葛亮得到三座望风而降的都城之外,还获得了一员猛将姜维,可谓是春风得意。

  • 诸葛亮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还是诸葛亮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王朗

    相信大家对于《三国演义》都不陌生,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从罗贯中的笔下不难看出,他对于蜀汉政权有着非常深的同情,而对于诸葛连,更是不吝啬笔下的赞美之词,诸葛亮的口才书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身前往东吴,舌战群儒,而在北伐中原和魏国王司徒的争辩,更加成为了经典,一顿话说下来,更是将王

  • 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字字都很有理,为什么最后还会输?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王朗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经过数年的准备,国内已经安定,粮草准备充足,便正式向魏国出兵。这就是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投降,导致陇右三郡南安、天水、安定投降蜀军。消息传到洛阳,曹魏朝廷“朝野恐惧”。大司马王朗自告奋勇,建议由曹真出任大都督,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