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王朗对骂,明明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却被骂死了

诸葛亮王朗对骂,明明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却被骂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箫吹明月 访问量:3956 更新时间:2024/1/19 8:13:27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的故事大多数都离不开诸葛亮,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诸葛亮有着经天纬地之才,饱读四书五经,自身的修养很高,自己的计谋、口才纵观整个三国都是无出其右的,其中最能体现出诸葛亮的口才的莫过于两个情节,一个就是舌战群儒,另一个则是骂死王朗

舌战群儒发生在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刘备的时候,诸葛亮为了促成孙刘联盟前往东吴劝说当时战降不定的孙权,面对江东文武的盘问,诸葛亮一个人和他们谈论战与降的利害。

最后成功的劝说孙权和刘备结成孙刘联盟最后齐心协力火烧赤壁大破曹操于长江江面,使曹操不敢南下进攻,刘备的根基得以稳固。

可以说诸葛亮的舌战群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加坚定了孙权联蜀抗魏的决心,另一场有名的论战就是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率领大军征讨曹魏的时候,曹魏大司马曹真率兵迎敌,当时给曹真担任军师的是大司徒王朗,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历史情节——武乡侯骂死王朗。

现在我们细细品见这个情节,就会发现王朗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王朗当时说诸葛亮天下大势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已经传世四百年,气数已尽,为何阁下还要执迷不悟匡扶汉朝呢?

而且现在天下三方的实力中曹魏就是最强的,为何足下还要执迷不悟呢?为什么不归降曹魏,顺应天时。

其实诸葛亮听完这段话之后肯定是

若有所思

的,当时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水镜先生司马徽就说过:孔明虽得其主但是不得其时。这句话也就印证了汉朝气数将尽,确实应该改朝换代了。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智力天花板,自己又怎么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但是怎奈何刘备的礼贤下士让他大为感动,遇到如此仁义的主公自己有怎么能不专心辅佐呢?于是自己还是选择了出山,“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王朗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到诸葛亮的心窝子里了。

但是这是在两军阵前,如果主帅都因为敌人的三言两语怯阵,那么自己的士兵又会作何感想。而且自己的旧主刘备就是以匡扶汉室,曹魏作为汉室的第一巨贼,他又怎么能放弃这样好的进攻机会呢?

于是诸葛亮就说王朗是无君无父、不忠不义之人。因为在古代古人的忠君思想是十分严重的,如果背叛可能就会被千夫所指。王朗又是儒家出身,从小就接受忠君的思想教育,所以在他的心里肯定是愧对于汉朝的。

诸葛亮直接就说他不忠于先皇先朝,食汉禄为汉贼,这些话就像一把把的利剑直插王朗的心,再加上诸葛亮的话语言辞激烈,直接就说王朗:皓首老贼,本应该藏于阴暗之角行苟且偷生之事,怎敢在两军阵前狂吠。

王朗听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最后伴随着诸葛亮的一句: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坠马倒地,口吐鲜血不止,最后死亡。

王朗说的确实有道理,而且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就算是最后司马炎建立了晋朝那也是在曹魏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为什么有道理的王朗被不顺应天时的诸葛亮给骂死了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诸葛亮利用了王朗的传统思想,揭露他内心深处的痛处,最后成功的把王朗骂死了。

总结:其实想想王朗的死亡有些可笑,因为自己本来就是政治家,一个政治家如果这点承受能力都没有那么就不可能成长。当时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诸葛亮还是前去吊唁并且哭的比谁都伤心,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就要有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则就会像王朗一样因为内心的荣誉感最后被活活气死。

标签: 王朗

更多文章

  • 诸葛亮骂死王朗真不算啥,此人一张口开骂能让对方生不如死!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王朗

    (说历史的女人——第185期)提及《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毒舌,基本都会把这个位置让给孔明诸葛亮先生。那么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为何又会被认为是第一毒舌呢?这个称号的来历主要是因为他的一场嘴仗。这场嘴仗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当时诸葛亮得到三座望风而降的都城之外,还获得了一员猛将姜维,可谓是春风得意。

  • 诸葛亮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还是诸葛亮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王朗

    相信大家对于《三国演义》都不陌生,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从罗贯中的笔下不难看出,他对于蜀汉政权有着非常深的同情,而对于诸葛连,更是不吝啬笔下的赞美之词,诸葛亮的口才书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身前往东吴,舌战群儒,而在北伐中原和魏国王司徒的争辩,更加成为了经典,一顿话说下来,更是将王

  • 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字字都很有理,为什么最后还会输?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王朗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经过数年的准备,国内已经安定,粮草准备充足,便正式向魏国出兵。这就是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投降,导致陇右三郡南安、天水、安定投降蜀军。消息传到洛阳,曹魏朝廷“朝野恐惧”。大司马王朗自告奋勇,建议由曹真出任大都督,郭

  • 三国志11百家争斗:王朗的阵容难得如此豪华,江东霸主非他莫属了

    历史人物编辑:奕道君心标签:王朗

    此前演示了一番三国志11百家争斗剧本的诸葛家族,他们在游戏里凭借着诸葛亮的神算和诸葛恪的百出叠加,硬生生打垮了赵云家族,并一举压制整个荆南。有朋友就问了,跟诸葛亮吵架被骂死的王朗是不是在这个章节更牛,因为王家人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大姓呢。既然有人想看,那肯定得赶紧安排一期。三国志11百家争斗剧本的王朗

  • 王朗被诸葛亮骂死,正史中王朗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王朗

    《三国演义》中牛掰的诸葛亮靠他那张嘴出名过两次,一次是去东吴舌战群儒,以一敌百,那张嘴就像一挺机关枪,所到之处尽皆投降。还有一次就是第一次北伐,骂死了曹魏政权的重臣也是忠臣的王朗。王朗作为曹魏的司徒,以军师的名义和曹真共同抵御诸葛亮的北伐。自持才高的王朗王老头,列于两军阵前,本想神气一把,骂降诸葛亮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王朗

    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生金句频出,司徒王朗曾被诸葛亮痛斥为“厚颜无耻之人”,气得王朗口吐鲜血。当年诸葛亮和王朗那一场阵前骂战,曾让很多人都大呼痛快,佩服诸葛亮的同时,不自觉地就把王朗归位无耻老贼那一类。可是细细纠来,王朗在一开始所说的事情完全是有真凭实据的,而且还占据上风,那么他是如何被诸葛亮一步步引入

  • 孔明与王朗阵前争辩,其实王朗在理,为何还是败于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王朗

    引言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和别人吵架的场景。不知道和别人吵架时,有没有遇到过自己面红耳赤,被对方怼得说不出话来的情景呢。千万不要小看吵架这件事,对于吵架,不是谁声音大谁就有理的,吵架锻炼了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这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王

  • 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曹爽

    首先曹爽横征暴敛,滥用私权,百官受辱,朝政颓废。曹爽原本谦卑谨慎,成功排挤司马懿后,独霸朝政,后来滥用私权,任人唯亲,党羽遍布朝野,乱权专政,侵吞财产,可以说是百官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曹爽专权之后又做了许多不得人心的事。其一是正始改制。正始改制是以权利和人事为中心的变革,这也必然会触动些人的利益,比

  • 三国此人实力不亚魏延,曾挫败曹爽大军进攻?或藏诸葛亮一个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曹爽

    文:追风怒放(作者原创授权)公元244年,曹爽从骆谷道伐蜀。在不热的天气里渴死了大量的士兵、牛羊、骡子、驴子和少量马匹之后(因为要保证骑兵对蜀军的绝对优势),先头部队终于走出了骆谷道,来到了秦岭南部的丘陵。秦岭南部的丘陵和秦岭北部的丘陵不同的地方在于,秦岭北部的丘陵黄土,水源在山下很远的地方。秦岭南

  • 高平陵兵变,曹爽用两人一物三大法宝,险些让司马懿投鼠忌器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曹爽

    曹爽,后三国时代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他的名声可谓是“名满天下”,同时也是“谤满天下”。造成这两个极端名声的原因,仅仅是一场名为高平陵的政变。他的对手是耗死诸葛亮的司马懿,正如他的兄弟曹羲所说,“司马懿谲(jue)诈无比,孔明尚不能胜,况我兄弟乎?”。虽然曹爽的对手如此令人恐惧,但是一开始曹爽是处于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