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诸葛亮气死的王朗,留下一件珍贵遗物,如今成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被诸葛亮气死的王朗,留下一件珍贵遗物,如今成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丰碑 访问量:2727 更新时间:2024/1/17 19:39:52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对诸葛亮的口才留下深刻印象。诸葛亮不仅满腹经纶,而且辩才无碍,口齿伶俐,堪称一位极具天赋的演说家与辩论高手。《三国演义》有两段内容,对诸葛亮的口才,进行过浓墨重彩的精彩描述。

第一段内容是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与孙权缔结军事同盟。吴国群臣普遍畏敌如虎,认为曹操强大不可战胜,于是纷纷发言,试图阻扰孙刘联盟。诸葛亮口若悬河,与东吴各位大臣逐一过招,把精妙的口才发挥的淋漓尽致,当场让东吴众人张口结舌,圆满完成了缔结联盟的使命。

第二次则发生在六出祁山之战过程中。《三国演义》中,老迈年高、白发苍苍的司徒王朗,随同大都督曹真在祁山抵御诸葛亮。王朗偌大年纪争强好胜,非要到阵前与诸葛亮辩论一番,结果被诸葛亮引经据典一顿好批,当场气得他口吐鲜血跌落马下,就此殒命,成为书中的一个反面丑角。

其实,对王朗的描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处缺憾,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小说,书中人物形象却与真实历史出现了较大偏差,甚至已经到了颠倒黑白的地步。真实历史中的王朗,不仅不是什么丑角,反而是一位伟人。

王朗,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著名学者、儒学宗师、经学家。王朗最初是汉朝的徐州刺史陶谦手下的幕僚,以博学多才著称,对汉朝忠心耿耿。汉献帝在各路军阀争抢裹挟中朝不保夕,他却和刺史陶谦一起上书汉献帝,表示效忠,感动得汉献帝一塌糊涂,把他任命为会稽太守。

王朗在会稽太守期间,本想认认真真干一番事业,结果江东军阀孙策正在崛起过程中,屡次侵犯会稽,王朗不善用兵,被孙策活捉,但他坚强不屈,不肯归降。孙策慑于他的威望,未敢加害他。王朗最终北上,归顺曹魏,成为魏郡太守,后又上调朝廷担任大理寺卿,主持刑狱,以处事公允、清廉守法而著称。

王朗直言敢谏,多次向魏文帝曹丕进谏,劝他爱惜民力,不要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应该抚恤流亡,轻薄徭役,主张以王道教化百姓。曹丕对他非常尊敬,封他为司空,位列三公,尊崇无比,还进爵乐平乡侯。

王朗从会稽回到曹魏后,即长期在朝中担任要职,从未随军出征,一生与诸葛亮从未打过任何交道。王朗最大的功绩在于著书立说,阐扬儒家经典,先后写书三十多卷,包括《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名重一时,曹丕对他非常尊敬,称他为“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

王朗还留世间一件无比珍贵的文物《受禅表碑》,如今成了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受禅表碑》,是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所立。当时曹丕眼看天下大局已定,逼迫汉献帝退位,并举行了盛大的“禅让仪式”,真正意义上的魏国由此开创。

为了纪念曹魏此事,曹丕专门制作了这块《受禅表碑》。为了取得天下人的认可,曹丕特地请名满天下的儒学宗师王朗,创作了《受禅表碑》的全部碑文。《受禅表碑》制成之后,历经千百年岁月,辗转播迁,非常幸运地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三国时代遗留下来的极少数文物珍品,得到后人的珍视,在历史学、书法学、金石学等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三国志》《受禅表碑》

标签: 王朗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王朗对骂,明明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却被骂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箫吹明月标签:王朗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的故事大多数都离不开诸葛亮,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诸葛亮有着经天纬地之才,饱读四书五经,自身的修养很高,自己的计谋、口才纵观整个三国都是无出其右的,其中最能体现出诸葛亮的口才的莫过于两个情节,一个就是舌战群儒,另一个则是骂死王朗。舌战群儒发

  • 诸葛亮骂死王朗真不算啥,此人一张口开骂能让对方生不如死!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王朗

    (说历史的女人——第185期)提及《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毒舌,基本都会把这个位置让给孔明诸葛亮先生。那么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为何又会被认为是第一毒舌呢?这个称号的来历主要是因为他的一场嘴仗。这场嘴仗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当时诸葛亮得到三座望风而降的都城之外,还获得了一员猛将姜维,可谓是春风得意。

  • 诸葛亮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还是诸葛亮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王朗

    相信大家对于《三国演义》都不陌生,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从罗贯中的笔下不难看出,他对于蜀汉政权有着非常深的同情,而对于诸葛连,更是不吝啬笔下的赞美之词,诸葛亮的口才书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身前往东吴,舌战群儒,而在北伐中原和魏国王司徒的争辩,更加成为了经典,一顿话说下来,更是将王

  • 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字字都很有理,为什么最后还会输?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王朗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经过数年的准备,国内已经安定,粮草准备充足,便正式向魏国出兵。这就是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投降,导致陇右三郡南安、天水、安定投降蜀军。消息传到洛阳,曹魏朝廷“朝野恐惧”。大司马王朗自告奋勇,建议由曹真出任大都督,郭

  • 三国志11百家争斗:王朗的阵容难得如此豪华,江东霸主非他莫属了

    历史人物编辑:奕道君心标签:王朗

    此前演示了一番三国志11百家争斗剧本的诸葛家族,他们在游戏里凭借着诸葛亮的神算和诸葛恪的百出叠加,硬生生打垮了赵云家族,并一举压制整个荆南。有朋友就问了,跟诸葛亮吵架被骂死的王朗是不是在这个章节更牛,因为王家人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大姓呢。既然有人想看,那肯定得赶紧安排一期。三国志11百家争斗剧本的王朗

  • 王朗被诸葛亮骂死,正史中王朗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王朗

    《三国演义》中牛掰的诸葛亮靠他那张嘴出名过两次,一次是去东吴舌战群儒,以一敌百,那张嘴就像一挺机关枪,所到之处尽皆投降。还有一次就是第一次北伐,骂死了曹魏政权的重臣也是忠臣的王朗。王朗作为曹魏的司徒,以军师的名义和曹真共同抵御诸葛亮的北伐。自持才高的王朗王老头,列于两军阵前,本想神气一把,骂降诸葛亮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王朗

    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生金句频出,司徒王朗曾被诸葛亮痛斥为“厚颜无耻之人”,气得王朗口吐鲜血。当年诸葛亮和王朗那一场阵前骂战,曾让很多人都大呼痛快,佩服诸葛亮的同时,不自觉地就把王朗归位无耻老贼那一类。可是细细纠来,王朗在一开始所说的事情完全是有真凭实据的,而且还占据上风,那么他是如何被诸葛亮一步步引入

  • 孔明与王朗阵前争辩,其实王朗在理,为何还是败于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王朗

    引言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和别人吵架的场景。不知道和别人吵架时,有没有遇到过自己面红耳赤,被对方怼得说不出话来的情景呢。千万不要小看吵架这件事,对于吵架,不是谁声音大谁就有理的,吵架锻炼了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这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王

  • 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曹爽

    首先曹爽横征暴敛,滥用私权,百官受辱,朝政颓废。曹爽原本谦卑谨慎,成功排挤司马懿后,独霸朝政,后来滥用私权,任人唯亲,党羽遍布朝野,乱权专政,侵吞财产,可以说是百官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曹爽专权之后又做了许多不得人心的事。其一是正始改制。正始改制是以权利和人事为中心的变革,这也必然会触动些人的利益,比

  • 三国此人实力不亚魏延,曾挫败曹爽大军进攻?或藏诸葛亮一个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曹爽

    文:追风怒放(作者原创授权)公元244年,曹爽从骆谷道伐蜀。在不热的天气里渴死了大量的士兵、牛羊、骡子、驴子和少量马匹之后(因为要保证骑兵对蜀军的绝对优势),先头部队终于走出了骆谷道,来到了秦岭南部的丘陵。秦岭南部的丘陵和秦岭北部的丘陵不同的地方在于,秦岭北部的丘陵黄土,水源在山下很远的地方。秦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