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肱骨-毒士贾诩

曹魏肱骨-毒士贾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平华泛教育 访问量:3572 更新时间:2024/2/20 5:51:02

谋士有很多种,但是想贾诩这样能够谋好身后事,声名不显而少谋,却又能被主公所信任,辅助多位主公又能够不被怀疑,在乱世出身平凡却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安危,可谓是应了那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就算后来曹操去世,他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相比起其他人的宦海沉浮,精彩绝伦,贾诩一直都是低调而少言,却又能在一些关键时刻一槌定音,因此有着毒士的称号,而其人,想来是足智多谋吧。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士,年少时并不出名,唯有阎忠认为他有大智慧,有着陈平,诸葛亮一样的大智慧,早年贾诩被举孝廉,后来辞官回家,那时候正好遇到氐人叛乱,同姓的十几个人都被抓,而贾诩谎称自己是段颎的外孙,因为当时段颎作为太尉,负责镇压西凉的叛乱,素来有威望,加上贾诩表现的不慌不忙,那些人就害怕了,贾诩又说外公一定会拿重金来赎买自己,于是那些人恐惧,就和贾诩说好话,把他放回去了,而除了他,那同行的人都被杀害,从这件小事儿就可以看出来贾诩是一个善于随机应变的人。后来凉州的董卓带兵入京,当了相国把持朝政,只手遮天,凉州人大都被升官,贾诩这时候以平津都尉的身份在董卓的女婿牛辅的麾下效命,后来跟随李傕郭汜进攻关东联军,打的孙坚溃不成军,还折损了一员上将,金蝉脱壳才逃脱。后来王允用计诛杀了个董卓,李傕等人慌乱不已,不知道如何是好,打算各自逃亡,而贾诩为了自保就劝说他们,一旦逃亡,一个亭长都能抓住咱们,不如劝说凉州兵马反扑,散播谣言说凉州人都得死,自然响应者云集,李傕郭汜依计而行,果然响应者云集,带兵十几万破长安击败吕布,随后再次掌握了朝政,贾诩这时候又推脱功劳,面对李傕让他做尚书仆射的命令,他推脱自己没这个本事,实际上他明白这帮屠夫终归会为天下所不容,该脱身的时候到了,之后母亲去世,贾诩辞官,只有个光禄大夫的散官。后来贾诩去投奔段煨,结果发现段煨对他并不信任,害怕他夺权,于是又继续寻找下一处容身之所,和他有旧的张绣邀请,他就选择了张绣。有人问他为何,他说张绣需要自己出谋划策,所以自己会很安全,而段煨见自己离开,也一定会善待自己的家人,后来果然如此。197年,贾诩建议张绣和刘表结盟,刘表依计而行,198年,曹操南征穰城,和张绣对战,听到袁绍打算突袭许都,曹操遂撤兵,贾诩建议别追击,张绣和刘表不听,结果被曹操设下伏兵击败,之后贾诩又建议继续追击,张绣虽然疑惑还是依计而行,结果击败了曹军。回来贾诩说道,曹操必定是后方有事,才会撤兵,但为了防备突袭,肯定有伏兵,胜过一次后就会撤回了,留下的兵马必然不是将军的对手。就这样,贾诩在这边又度过了一年,直到199年,袁绍和曹操决战官渡之前,都来招降张绣,贾诩分析认为,投靠曹操更有利,因为曹操需要他们,而袁绍不是很需要,而且曹操占据大义名分,天子之名。而刘表,始终和他们有隔阂,于是在贾诩建议下,张绣归降了曹操,而贾诩,也被召集到了中军大帐。

200年,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从英明,决断,用人,计谋四个方面分析,认为曹操比袁绍强,之所以半年不能取胜,是因为顾忌周全,这一番马屁拍的恰到好处,之后乌巢之战后平定河北,贾诩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之后曹操南征荆州,中间贾诩劝阻认为曹操应该安抚百姓,修养士兵,而曹操不听,结果大败而归。211年,关中之战,马超韩遂来势汹汹,曹操一时不得胜,遂问计于贾诩,贾诩认为二人面和心不和,离间计最后,之后曹操依计而行,大破之,平定关中之乱,大胜而归。之后的几场战争中,贾诩基本名声不显,却是心中早就有了想法,217年,曹操还没确认第一继承人,当时曹丕问计于贾诩,贾诩建议他做好一个兄长,一个儿子的事儿就够了,不用刻意做什么,曹丕依计而行,而曹操也问计贾诩继承人的事儿,贾诩却沉默不语,曹操再次问,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意思就是这两人宠幸小儿子,结果死后引发内乱,最终丢掉了天下。曹操听后大笑,不久以后立曹丕为太子,贾诩因为自己不是曹操旧臣,加上有曹昂的事儿,所以事事谨慎,也不去结交权贵,明哲保身,当时很多人都推崇他,220年,曹丕继位,为报答当年的恩情,封贾诩为太尉,晋爵乡寿侯。早知道曹丕为人苛刻,对于很多宗室老臣都不满,何况贾诩这种后来投效的臣子,曹洪,于禁都被他冷面对待,可见贾诩看人还是很准的,明白曹丕这种人不能得罪,于是前期的投入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仅仅短短几年三次增加封邑,几个儿子也都有了前程,幼子是列候,长子当了驸马都尉。223年,曹丕想要首征东吴,结果无功而返,于是问计贾诩先讨伐孙吴还是蜀汉,贾诩说应该先治理好国家,再去考虑其他,而曹丕心里有着自己的压力,最终大动干戈,结果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同年六月去世,谥号肃候。多年后,和辛毗,曹真,王朗等人一同配享魏文帝庙,可见曹丕之信任。

从经历来看,贾诩先后侍奉董卓,牛辅,李傕,张绣,曹操,曹丕,这些人或脾气不好,或志大才疏,或残暴好杀,而贾诩总能后轻易的应对他们,让他们信任且重用,为自己永远都留有后路,置于不败之地,我想,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曹魏肱骨是当之无愧的,毒士,也是名副其实的,刁钻而狠,谓之其名。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年轻贾诩巧妙使诈免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贾诩

    147年,贾诩出生在武威郡姑臧县,贾诩字文和,是汉末到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贾诩足智多谋,精通兵法并能灵活运用兵法,立过很多大功,是曹魏开国功臣。贾诩年轻时举孝廉,成为郎官,后来成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李傕、郭汜、段煨、张绣,几次献计打败曹操。199年成功劝服张绣,一起归降曹操。官渡之战,贾诩

  • 贾诩建议攻打长安,是谁的过错?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贾诩

    192年董卓被杀,王允在安排和处理董卓旧部时,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吕布也多次相劝,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董卓的部下,除了一个贾诩还有很高的军事能力,其他董卓旧部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一般,很难成就大事,但是,董卓部下捣乱的本事却绰绰有余。如果全部赦免他们,他们的能力和政治野心也不高,天下就会有一

  • 魏延和姜维:诸葛亮的风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前者又岂止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微笑向暖标签:魏延

    三国后期,关羽、张飞等人相继离世,蜀汉后期的关键大将,主要就是魏延和姜维。比起姜维,魏延资格更老一些,刘备在世时,他已经被封为将军。但是,魏延的结局却不好,最终并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或许有人说,魏延最后不是叛乱了吗?这个是《三国演义》中小说杜撰,历史上的魏延并没有叛乱之说。但最后的死,也确实和

  • 孔明死也不放过魏延,并非他名字有“曹魏绵延”之意,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魏延

    乱世三国,建安六年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的主角是“曹操”和“刘备”。之所以称之为“大事”,其原因则是刘备得了“诸葛亮”,并获得了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胜“火烧博望坡”;虽然刘备最终不得不放弃新野,但这场胜利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同时引出了一位三国名将,也是蜀汉后期第一猛将,保障型“人物”——魏延。

  • 由华为高管魏延政患癌被辞退,谈职场求生要点,这4点必备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说职场标签:魏延

    人到中年的魏延政,没想到在自己生日来临之际,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从天之骄子直接成为躺在床上与病魔做斗争的无业游民。魏延政这位出生了工人家庭的男孩,从不相信命运,但意外总是会拓展他的边界,高考哥哥去世,他因兴趣爱好喜获北京大学垂青,直升北大。随后又凭借优异的成绩免费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毕业后,

  • 魏延举兵造反,此人只说了一句话,魏延兵马立刻吓跑一大半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魏延

    在三国中,魏延曾为刘备入川和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诸葛亮北伐中原时,魏延已然成为蜀汉数一数二的将领,他智勇双全,在第一次出北伐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奇谋”,虽然不为诸葛亮所采纳,但魏延依然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担负着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诸葛亮临死前,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舍不得魏延,竟然留

  • 诸葛亮为何必须要魏延死?如果魏延不死,也许能重振蜀汉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大嘴聊历史标签:魏延

    引言: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揽了汉朝的旧臣,刘备终于登上了皇位,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刘备在与孙策和曹操的战争中,可以说是躺着赢,毕竟他前期的阵容实在是太强大了,有大将刘封、关羽、张飞、张云等人,又有军师卧龙凤雏诸葛亮和庞士元,想不赢都很难。刘备的身世并没有什么闪光点,出身布衣,战斗力也是偏弱,他是

  •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他为什么不敢一试?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魏延

    子午谷奇谋,在客观角度来看,是有成功的概率的,魏延给出的思路可以说很全面了,不论是从长安的守将夏侯楙的性格、能力出发,还是从自身战斗力出发,魏延都有了一个很趁手的计划,但魏延提出的条件是,让诸葛亮给他五千兵马。这五千兵马,也不是什么杂牌兵,而是正儿八经的精锐。有的人看了看魏延这个条件,觉得也并不过分

  • 为什么说,如果魏延能处理好同事关系,那他就不会被诬陷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魏延

    魏延被杀,可谓是蜀汉的第一大冤假错案。在当时,魏延的官职是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不仅被封为南郑侯,更是拥有假节的权力。毫无疑问,在诸葛亮时期,魏延绝对是蜀汉军中的第一人。但就是这么一位顶梁柱般的存在,却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被诬陷谋反。不仅他自己被杀,就连他的三族,也被杨仪给下令诛杀。如此结局

  •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姜维抽刀杀魏延,为何诸葛亮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木子史观标签:魏延

    诸葛亮的死与魏延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是罗贯中却为诸葛亮寻找杀害魏延的合理理由,让魏延轻率地冲进大帐,扑灭七星灯主灯,不让诸葛亮延续生命。当时,姜维看到魏延灭掉主灯后,非常生气,想拔出刀来杀魏延,诸葛亮急忙制止说。“这是天意,天意不能违反!休息我的生活吧!”。说完,诸葛亮沮丧地倒下了,又吐了几口血,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