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深谙乱世生存之道,享年77岁,是人生赢家

贾诩:深谙乱世生存之道,享年77岁,是人生赢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喃成不亦 访问量:2775 更新时间:2024/1/21 19:23:34

223年,贾诩病逝,活了77岁。三国谋士,贾诩活最久,他知道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下来,保全自己和家人;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毫不含糊。

汉末三国,是谋士辈出的时代,贾诩最令人敬佩,他懂得生存的法则。贾诩由孝廉为官,回家路上被氐人劫持,同伴无一幸存,贾诩却安然无恙,还能好吃好喝。

189年,贾诩投奔董卓,担任讨虏校尉。192年,董卓因专权跋扈,任意凌辱后宫,被王允、吕布联手处死,贾诩没了依靠。

董卓被杀后,王允借此机会铲除异己,不知道笼络人心,关中大乱。李傕郭汜等将领逃出长安,半路被贾诩劝回来:“独自逃走,岂能活命;王允已经下令捉拿西凉将士,斩草除根。”

贾诩这么一说,李傕、郭汜更加害怕,急忙询问对策。贾诩建议:“应该率兵杀回去,一路招兵买马,战败后再跑也不迟,放手一搏吧。”

李傕、郭汜觉得有理,便返回长安,沿途将士纷纷投奔,得到十万人。李傕、郭汜攻入长安,吕布在巷战中败逃,王允被处死。旋即,李傕、郭汜、樊稠相互攻杀,纵兵劫掠,长安化为灰烬。

如果不是王允滥杀,如果不是贾诩的“毒计”,汉朝也许能挺过“董卓之乱”这一关,实现中兴。可惜,李傕、郭汜杀回来,一切都变了,东汉没戏了。

贾诩看到李傕、郭汜不是做大事的料,便找借口离开,带着一家老小前去投奔段煨。贾诩能力强,计谋狠辣,段煨害怕他夺取兵权,动了杀心。

贾诩很聪明,他知道段煨“脆弱”的心理,便独自离开。段煨实力小,希望得到外援,贾诩投奔张绣,却没有带家属,他一定会救自己,这样就安全了。

至于张绣,他急需得到谋士协助,一定对贾诩言听计从,以礼相待。贾诩就是看准了段煨、张绣的为人,才敢独自离开,不用担心家人安全。

果然,贾诩离开后,段煨喜笑颜开,对贾诩一家礼遇有加。张绣看到老乡贾诩来投奔,将其奉为座上宾,让他给自己出谋划策。

197年,曹操攻打张绣,贾诩建议张绣投降,不要硬刚。后来,曹操让张绣的婶子邹夫人侍寝,惹恼了张绣。贾诩抓住机会,建议张绣夜袭营帐,曹操战败,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战死。

198年,曹操再次南下,张绣采纳贾诩建议,战败后再次率兵追击,将曹操的断后部队杀得丢盔弃甲。

张绣毕竟弱小,想要生存下来,必须投靠强者,张绣选择袁绍。贾诩直言:“袁绍不靠谱,并非做大事的料”,建议归顺曹操。张绣犹豫不决,自己杀了曹操的儿子,他岂能放过自己。

贾诩告诉张绣:“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况且曹操兵力较弱,他需要拉拢盟友。”如此,张绣下定决心归顺曹操。

曹操很高兴,设宴款待他们,还跟张绣结为儿女亲家,张绣后来也是善终。至于贾诩,曹操更是如获至宝,有这么一个高手协助,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作战不利,粮草耗尽。贾诩让曹操抓住机会,采纳许攸的建议,敢于放手一搏,方才有火烧乌巢,大破袁绍的奇迹。

208年,赤壁之战,贾诩让曹操驻扎江陵,整训兵马后再战。曹操不听,执意南征,结果遭到惨败,狼狈逃回北方。

211年,曹操攻打马超、韩遂,没能取得进展,受阻在潼关一线。曹操想到了贾诩,便问他破敌之计,贾诩让曹操书信韩遂时,故意“涂改”字迹,挑起敌人内讧。

韩遂跟曹操是老朋友,马超一直担心他,此时又得知书信被“涂改”,便怀疑韩遂要投降,两人兵戎相见。曹操抓住机会,将其各个击破,平定了关中。

贾诩的计谋,一用就准,比郭嘉、许攸强太多,但他很精明,也很低调。贾诩毕竟不是曹操的原班人马,不能表现太过张扬,否则就是杨修的下场。

儿女的婚姻大事,贾诩非常低调,不与士族联姻。平日生活,贾诩独来独往,不跟朝臣多说话,还闭门谢客,以此打消曹操的疑虑。

曹操私底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起原因,贾诩:“我在思考袁绍与刘表的事。”曹操大笑,他知道贾诩的意思,不能废长立幼。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想取代东汉,贾诩建议他搞“禅让”,不要给后人留下口实,曹丕当即采纳。曹丕称帝后,感谢贾诩的帮忙,让他担任太尉,册封魏寿乡侯。

223年,贾诩病逝,享年77岁,是人生赢家。但是,贾诩在“德”上有缺,跟陈平一样,后世史家对其多有诟病。

参考书目:《三国志》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贾诩算无遗策,如果他得到重用,可能会改写三国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贾诩

    贾诩,东汉末期至三国曹魏的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三国时期曹魏集团的重要人物。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贾诩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立于不败之地,在混乱的世界中,贾诩最初由董卓任命,并帮助董卓进京;董卓去世后,他鼓动李傕和郭汜攻打

  • 贾诩,进可安天下或乱天下,退可明哲保身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贾诩

    在曹操的策士集团中,贾诩是非常奇妙的一人,堪称“算无遗策”。作为曹操的对手,他曾两度让曹操败得很难看;归附曹操后,又深得曹操的亲信,并在新生的曹魏接班人之争中表现了重要作用。贾诩原是董卓凉州集团的一员。董卓被暗杀后,李傕、郭汜、张济等下属打算遣散武力各自叶落归根。贾诩劝说:现行长安城里正打算杀尽凉州

  • 贾诩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活的最久?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贾诩

    贾诩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活的最久?贾诩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谋士和文人,他活了很长时间,成为了三国时期生死存亡之间的重要人物之一。贾诩能够在三国时期活得最久,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贾诩具备高超的谋略和智慧,是当时魏国的重要谋臣之一。他不仅深谙兵法,而且精通政治和经济,对于处理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形势具

  • 深度三国:历史操盘手贾诩操纵乱世独善其身

    历史人物编辑:人类科技的发展标签:贾诩

    三国之中,有这么一个不得不提到的颇为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贾诩。而这个人在三国历史之中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而他也是为数不多保障了自己家庭完全,没有成为士大夫的牺牲品的谋臣。而关于他的讨论迄今为止都从来没断绝,有人说他有大智慧,是为数不多的智者,也有人认为他是个冷血动物,是个看着几十万黎民百姓生死不屑

  • 三谋士:司马懿、贾诩、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贾诩

    一雄主:曹操。曹操在日本的影响非常大,日本人认为曹操个性强烈,文韬武略,又胸怀大志,绝对是三国第一枭雄。那么关于这一点,其实跟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有略有关系。比如刘备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代枭雄,后世的三国演义对刘备是很赞美的。但是为什么日本人不喜欢呢?这一点日本朋友的态度是刘备虽然是枭雄,但是刘备身上中庸

  • 三国时期真正最聪明的谋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陀螺V标签: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的著名谋士和军事家。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不是中国人所说的,而是来自日本的游戏。贾诩善于看透人心,能力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略,二是眼光。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贾诩一个计划使王允迷失,吕布逃跑,长安混乱,人们死亡无数。虽然这一切都不是贾诩想看

  • 三国谋士贾诩,为何多次跳槽却始终能够受到重用,且最终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贾诩

    在三国的众多谋士当中,贾诩绝对算是高人,他先后为多个势力效命,且总能发挥重要作用,眼光犀利、算无遗策,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势力覆灭之前,他总能顺利改换门庭,且最终得以善终。可以说,这一切应该与他的性格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淡泊名利:贾诩的追求不同世上之人,大多追求名、利二字,但贾诩显然不在此列,或者说他对

  • 三国男子图鉴|贾诩的救赎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贾诩

    编后语陈寿在《三国志》中,将贾诩与荀彧、荀攸叔侄合为类传,排在文臣之首。如此编选,当然不无道理。这三人均是曹魏的的顶级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均为当世一流。但是,三人的政治理想、人品高下,显然有别。为此,南朝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解中提出了批评:“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

  • 怎么看待三国的贾诩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贾诩

    洞悉人性应该是对贾诩最中肯的评价。在三国里贾诩号称‘’毒士‘’也可以说明此人既有良谋,也有毒计。更为难得的是,贾诩数次‘’投降‘’但却能够安详晚年,平安一生。在三国那个动乱的时代实在是异数。在三国的乱世之中。忠于其主自然值得赞赏。但趋利避害是人性的必然。贾诩就是后者。用现在的话说贾诩就是一个精致的利

  • 三国群雄传之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贾诩

    历史名人对贾诩的评价: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阎忠:“诩有良、平之奇。”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