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深度三国:历史操盘手贾诩操纵乱世独善其身

深度三国:历史操盘手贾诩操纵乱世独善其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类科技的发展 访问量:3218 更新时间:2024/1/17 10:59:56

三国之中,有这么一个不得不提到的颇为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贾诩

而这个人在三国历史之中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而他也是为数不多保障了自己家庭完全,没有成为士大夫的牺牲品的谋臣。

而关于他的讨论迄今为止都从来没断绝,有人说他有大智慧,是为数不多的智者,也有人认为他是个冷血动物,是个看着几十万黎民百姓生死不屑一顾的冷血无情之人。

而贾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究竟是怎么样的,今天结合历史上贾诩的事迹,对贾诩做一个个人分析和见解。

贾诩,一个从来都不失误的男人

关于贾诩的优点想必各位读者明白,那就是他提出的建议都是十分具有建设性,并且实施的计谋之中,有记载的都是零失误的男人。

试问这样一个可靠的军师谁不喜欢呢?

而他的最被后世称道的战绩就是贾诩联合张绣,在宛城大破曹军,而曹操的爱将典韦,曹操的长子曹昂在此时战死。

而在这时候,贾诩在这时思考局势,反而让张绣提出加入曹魏阵营。

而事实证明,贾诩的选择就是对的,张绣加入曹魏阵营之后,不但得到了重用,他还顺带的参加了白狼山之战。

而贾诩也在曹魏阵营之中成为了托孤大臣之一,可见在这期间贾诩的权利,但是,这一切真的有后世传的如此值得称道吗?

先不说贾诩在投靠曹魏之后,可能根本没想过张绣的死活,只说张绣在曹魏阵营的后续。

曹操招收张绣并不是因为原谅了他,而是张绣的叔叔张济的西凉兵团实在让曹操觉得这是块肥肉。

而张绣本人在白狼山之战后,曹操彻底将张绣的士兵收编,之后软禁张绣致使张绣郁郁而终。

而在另一边的贾诩借机成为了赋闲的军师,给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一个安稳的环境。

但如果诸位读者了解了他在这之前干过的“好事”,我想各位读者对于贾诩的印象,可能有很大的改观。

三国历史上的冷血无情的书生

《贾诩传》记载贾诩在年轻的时候和一伙人协同出行,而半路遭遇了马贼,这群马贼想要劫掠贾诩一行人。

在此时贾诩却撒了个谎,声称自己是当地某个大官的孙子,而马贼在这时候被贾诩捏造的身份唬住了,愿意护送贾诩到目的地,而马贼将剩下的其他无辜百姓屠戮殆尽。

这是何等的冷血无情!贾诩在这时候完全有机会拯救其他人,比如说他们是自己的部曲,自己的朋友,哪怕是自己的长工,都可以保全这些无辜百姓的的生命。

就算贾诩救不了这么多人,哪怕拉一个孩子说这是自己的书童,都可以拯救一两个无辜的百姓。

但他没有,看着这些无辜的百姓白白送死,之后自己却能够完全无所谓的心态,由此可见贾诩的内心冷酷。

但更令人发指的行为,还在董卓入主长安的时候。

想必各位读者都知道董卓入主长安,挟持汉献帝的事情,而在这时的贾诩和李傕郭汜等人,而贾诩在这时可是西凉儒家圣门之后,

但他这时候学习了儒学之后,却带着西凉人进攻中原,华夏文明思想哪里说过可以允许这种背叛汉族的行为?

就连三国历史的著名学者裴松之在《贾诩传》之中也亲手写下“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

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贾诩带董卓入主长安这已经是一大罪过了。而这时有读者可能认为,贾诩此次行动,可能是出于被西凉军胁迫的被逼无奈。

但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是贾诩最为严重,也是最不可饶恕的罪行,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对于贾诩的评价可以说是断崖式下跌。

贾诩影视形象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冷酷无情了,一定是严重的道德败坏!

贾诩是真的被西凉军所胁迫吗?

我们来看《贾诩传》原文“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要知道在这之前董卓可是祸论天下的罪人,

而在讨董联盟的暗中斗争之下,董卓好不容易被刺杀,这时候的贾诩竟然提出要为董卓报仇!

而此时的贾诩还跟李傕郭汜等人提出道“听说长安里面的人要来干掉我们西凉人,要干的一个不剩。

本来李傕郭汜已经打算退出这次的军事斗争,但贾诩的话让他们再次进攻长安,形成文和乱武。

但是事实真的像贾诩说的那样吗?

那么,到底是真实的坊间传闻说要重新攻打西凉人,或者长安方面真的有计划说重新攻打西凉人,还是说重新攻打西凉人这件事,就是贾诩的空口捏造呢?

首先第二个明显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当时的李傕郭汜等人仍然掌握着十万西凉兵,且不说西凉兵在战斗力上强于这些民兵,给王允再多的胆子,他也不敢拿手下不及西凉人一半的人数去跟西凉硬碰硬。

而第一个和第三个论据我认为皆有可能,但是这时候贾诩一手主导的文和乱武已经彻底开始了。

贾诩主导的文和乱武可以说是惨绝人寰,李傕郭汜放任十万西凉军劫掠长安。

而长安城内的百姓死伤数十万户,注意是十万户!

就算是一户五个人,那受害的百姓也足足有五十万人!

加上当时关中地区遭遇天灾,天灾人祸加起来,可以说关中百姓被屠戮殆尽,而长安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间地狱。

而这么些悲剧可以说是贾诩一手造成的,毕竟贾诩不仅是土生土长的西凉人,更是和李傕郭汜在牛辅的手下是同事,而同事的所作所为,贾诩必定是知道的。

而可能长安如人间炼狱一般,正是在贾诩的阴谋下,变成了西凉军第二次入主长安甚至毁灭了长安的牺牲品罢了。

为何贾诩会此般冷酷无情?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三国时期的各位之中的信仰了。

而三国时期的信仰则是每个士族的追求,有些士族例如荀彧的信仰就是汉朝,虽然他的死离不开士族之间的斗争,但是他至少是有信仰的,也有一部分士族信仰自己的主公。

无论如何,三国的名士们都各有信仰,除了吕布和贾诩,这两位的任何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抛弃道德等品格。

而与此同时,虽然士大夫们会进行土地兼并和阶级统治,但是士大夫都是有个人情操的,就像陆逊打山越打了20多年,建设家乡所在地区,鲁肃也跟孙权提出建设江东发展经济,而这些也正是南方开始繁荣发展的开端。

而其他的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士大夫的高尚个人情操的体现,表达的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贾诩呢?他不但没有任何信仰,更没有任何个人情操,虽然他保全了自己的家人,但他却将数十万百姓推入他亲手打造的人间地狱之中。

可以说这时候的贾诩,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无疑是一名罪人。

而在最后,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贾诩在历史书上的真正的意义。

论贾诩的优点,无疑是在战术规划和士大夫关系上研究的及其透彻。

而这也为他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军师的称号,这也毋庸置疑,能够在乱世之中保全自身还能参与各种大型行动的人,无论是智谋还是能力,都可以说在三国这个时期是十分出众的。

而这样的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认真,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在阅读历史,在历史人物上学习的时候可以参考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谨记,做人要有道德底线,而不是像贾诩一样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将道德,品格,情操等抛之脑后

无论哪个时代,我们都不能认为贾诩这种行事方式是正确的,正如我们为人处世不仅仅要做出贡献,更要保持道德和善良,万万不可学贾诩这种冷血无情乃至草芥人命的行为,我们要谨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不是像贾诩一样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对于笔者和各位读者来讲,都是一个来自历史的警告,我们常说历史就像一面镜子,

而贾诩这种行为,正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表现,也正是我们需要警惕的,需要我们自我批评和自我思考来完全杜绝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表现。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三谋士:司马懿、贾诩、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贾诩

    一雄主:曹操。曹操在日本的影响非常大,日本人认为曹操个性强烈,文韬武略,又胸怀大志,绝对是三国第一枭雄。那么关于这一点,其实跟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有略有关系。比如刘备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代枭雄,后世的三国演义对刘备是很赞美的。但是为什么日本人不喜欢呢?这一点日本朋友的态度是刘备虽然是枭雄,但是刘备身上中庸

  • 三国时期真正最聪明的谋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陀螺V标签: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的著名谋士和军事家。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不是中国人所说的,而是来自日本的游戏。贾诩善于看透人心,能力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略,二是眼光。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贾诩一个计划使王允迷失,吕布逃跑,长安混乱,人们死亡无数。虽然这一切都不是贾诩想看

  • 三国谋士贾诩,为何多次跳槽却始终能够受到重用,且最终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贾诩

    在三国的众多谋士当中,贾诩绝对算是高人,他先后为多个势力效命,且总能发挥重要作用,眼光犀利、算无遗策,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势力覆灭之前,他总能顺利改换门庭,且最终得以善终。可以说,这一切应该与他的性格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淡泊名利:贾诩的追求不同世上之人,大多追求名、利二字,但贾诩显然不在此列,或者说他对

  • 三国男子图鉴|贾诩的救赎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贾诩

    编后语陈寿在《三国志》中,将贾诩与荀彧、荀攸叔侄合为类传,排在文臣之首。如此编选,当然不无道理。这三人均是曹魏的的顶级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均为当世一流。但是,三人的政治理想、人品高下,显然有别。为此,南朝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解中提出了批评:“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

  • 怎么看待三国的贾诩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贾诩

    洞悉人性应该是对贾诩最中肯的评价。在三国里贾诩号称‘’毒士‘’也可以说明此人既有良谋,也有毒计。更为难得的是,贾诩数次‘’投降‘’但却能够安详晚年,平安一生。在三国那个动乱的时代实在是异数。在三国的乱世之中。忠于其主自然值得赞赏。但趋利避害是人性的必然。贾诩就是后者。用现在的话说贾诩就是一个精致的利

  • 三国群雄传之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贾诩

    历史名人对贾诩的评价: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阎忠:“诩有良、平之奇。”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

  • 曹操问计,贾诩想起来袁绍和刘表

    历史人物编辑:萧武有话说标签:贾诩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毒士。贾诩在几个比较关键的时刻都出了比较重要的主意。第一次是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人收到消息就慌了,准备散伙,返回凉州。贾诩这时候随军在前线,在关东掠地。他对李傕郭汜等人说,你们跑回老家,随便有一个官差就可以抓你们,现在你们手里有兵,率兵返回关中,去长安看看情况再说。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 贾诩遭遇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贾诩急中生智:我是段熲的外孙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的贾诩,一直都“够精明”。一日贾诩在途中遇到一伙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看着倒下去的人越来越多,贾诩急中生智,大摇大摆地对强盗道:“我可是段熲的外孙,你们要是不伤害我,我外公必然重金来赎我。”当时驻守本地的太尉段熲,因久为边将,威震西土。因此贾诩就假称是段熲的外孙来吓唬强盗。强盗一听眼前这人

  • 得知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为何会发笑?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贾诩

    曹丕当上皇帝时,孙权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巴结曹魏,不仅把于禁送了回去,同时还感恩戴德的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为了“大魏吴王”。不过,对于曹丕登基后重用贾诩这件事,孙权确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更准确的说,是发表了自己的态度。什么态度呢?在孙权听说这件事之后,他当众“笑之”。 “昔魏文帝(指曹丕)用贾诩

  • 曹魏肱骨-毒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贾诩

    谋士有很多种,但是想贾诩这样能够谋好身后事,声名不显而少谋,却又能被主公所信任,辅助多位主公又能够不被怀疑,在乱世出身平凡却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安危,可谓是应了那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就算后来曹操去世,他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相比起其他人的宦海沉浮,精彩绝伦,贾诩一直都是低调而少言,却又能在一些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