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谋士:司马懿、贾诩、郭嘉

三谋士:司马懿、贾诩、郭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晓惊娱 访问量:4993 更新时间:2024/2/20 7:02:45

一雄主:曹操。

曹操在日本的影响非常大,日本人认为曹操个性强烈,文韬武略,又胸怀大志,绝对是三国第一枭雄。那么关于这一点,其实跟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有略有关系。比如刘备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代枭雄,后世的三国演义对刘备是很赞美的。但是为什么日本人不喜欢呢?这一点日本朋友的态度是刘备虽然是枭雄,但是刘备身上中庸的气质太多,而曹操则不同,曹操的某种气质更接近日本人武士道的精神。

二猛将:吕布关羽

日本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所以在历史的进程中诞生了武士道精神。而吕布虽然在中国的三国演义中,一般都认为其有勇无谋,但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则不这样看待,他们认为吕布作为一个勇猛的战神,没有所谓的谋略根本不影响他的武神魅力。说吕布代表了一种纯粹的力量,这也是武士道精神的一种。

而关羽虽然没有吕布勇猛,但是关羽的忠义也为武士道所推崇。其实在世界上,不管任何民族,都喜欢忠义的人。所以关羽在很多地方,都影响很大。

三谋士:司马懿贾诩郭嘉

这次日本网友给出的答案确实有点令人意外,因为一般而言,说起三国谋士,诸葛亮永远都是少不了的。但是他们认为比起司马懿、贾诩和郭嘉,诸葛亮的谋略显然略输一筹。

他们是这样看待的:第一,在具体的军事谋划方面,诸葛亮不如郭嘉,郭嘉是个军事奇才,对敌人有着明晰而准确的判断能力,这对于战争的胜败来说至关重要。在官渡之战中,曹营听说孙策要发兵袭击许都,都大为惊慌,连曹操都很惊慌,但郭嘉说不用担心,而且预言孙策必死刺客之手,后来果然应验,这种判断直接消除了曹操的疑虑,让他能够专心对付袁绍势力,对于战争的取胜非常关键。

第2,在对时机的准确把握上,诸葛亮不如贾诩。贾诩一生投了几次主公,但是每次都能帮助主公逢凶化吉。尤其在张绣帐下时,不仅能把握准确时机击败曹操,也能把握准确时机让张绣投奔曹操,还被曹操重用。人称贾诩为毒士,但贾诩也懂得自保。

第3,在政谋方面,诸葛亮不如司马懿。诸葛亮一生数次北伐,最后因事无巨细把自己累死。而司马懿则不同,自己基本上只管大事,小事全培养心腹将士去做。结果是诸葛亮累死了,后继无人,而司马懿在借助对战诸葛亮的时候,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死忠的将士,为以后篡夺曹魏政权铺平了道路。

当然,从日本人对这三个人的分析来看,日本人更注重实际的东西,也就是实际的结果,而忽略了诸葛亮除开个人成绩,在个人品格方面的亮点。这也大概就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中国人是礼仪之邦,日本人是豺狼之国。

司马懿有两个可怕的优点,90%的帝王将相都牢记在心!但第二个极难做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真正最聪明的谋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陀螺V标签: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的著名谋士和军事家。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不是中国人所说的,而是来自日本的游戏。贾诩善于看透人心,能力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略,二是眼光。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贾诩一个计划使王允迷失,吕布逃跑,长安混乱,人们死亡无数。虽然这一切都不是贾诩想看

  • 三国谋士贾诩,为何多次跳槽却始终能够受到重用,且最终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贾诩

    在三国的众多谋士当中,贾诩绝对算是高人,他先后为多个势力效命,且总能发挥重要作用,眼光犀利、算无遗策,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势力覆灭之前,他总能顺利改换门庭,且最终得以善终。可以说,这一切应该与他的性格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淡泊名利:贾诩的追求不同世上之人,大多追求名、利二字,但贾诩显然不在此列,或者说他对

  • 三国男子图鉴|贾诩的救赎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贾诩

    编后语陈寿在《三国志》中,将贾诩与荀彧、荀攸叔侄合为类传,排在文臣之首。如此编选,当然不无道理。这三人均是曹魏的的顶级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均为当世一流。但是,三人的政治理想、人品高下,显然有别。为此,南朝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解中提出了批评:“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

  • 怎么看待三国的贾诩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贾诩

    洞悉人性应该是对贾诩最中肯的评价。在三国里贾诩号称‘’毒士‘’也可以说明此人既有良谋,也有毒计。更为难得的是,贾诩数次‘’投降‘’但却能够安详晚年,平安一生。在三国那个动乱的时代实在是异数。在三国的乱世之中。忠于其主自然值得赞赏。但趋利避害是人性的必然。贾诩就是后者。用现在的话说贾诩就是一个精致的利

  • 三国群雄传之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贾诩

    历史名人对贾诩的评价: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阎忠:“诩有良、平之奇。”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

  • 曹操问计,贾诩想起来袁绍和刘表

    历史人物编辑:萧武有话说标签:贾诩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毒士。贾诩在几个比较关键的时刻都出了比较重要的主意。第一次是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人收到消息就慌了,准备散伙,返回凉州。贾诩这时候随军在前线,在关东掠地。他对李傕郭汜等人说,你们跑回老家,随便有一个官差就可以抓你们,现在你们手里有兵,率兵返回关中,去长安看看情况再说。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 贾诩遭遇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贾诩急中生智:我是段熲的外孙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的贾诩,一直都“够精明”。一日贾诩在途中遇到一伙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看着倒下去的人越来越多,贾诩急中生智,大摇大摆地对强盗道:“我可是段熲的外孙,你们要是不伤害我,我外公必然重金来赎我。”当时驻守本地的太尉段熲,因久为边将,威震西土。因此贾诩就假称是段熲的外孙来吓唬强盗。强盗一听眼前这人

  • 得知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为何会发笑?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贾诩

    曹丕当上皇帝时,孙权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巴结曹魏,不仅把于禁送了回去,同时还感恩戴德的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为了“大魏吴王”。不过,对于曹丕登基后重用贾诩这件事,孙权确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更准确的说,是发表了自己的态度。什么态度呢?在孙权听说这件事之后,他当众“笑之”。 “昔魏文帝(指曹丕)用贾诩

  • 曹魏肱骨-毒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贾诩

    谋士有很多种,但是想贾诩这样能够谋好身后事,声名不显而少谋,却又能被主公所信任,辅助多位主公又能够不被怀疑,在乱世出身平凡却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安危,可谓是应了那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就算后来曹操去世,他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相比起其他人的宦海沉浮,精彩绝伦,贾诩一直都是低调而少言,却又能在一些关键

  • 年轻贾诩巧妙使诈免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贾诩

    147年,贾诩出生在武威郡姑臧县,贾诩字文和,是汉末到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贾诩足智多谋,精通兵法并能灵活运用兵法,立过很多大功,是曹魏开国功臣。贾诩年轻时举孝廉,成为郎官,后来成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李傕、郭汜、段煨、张绣,几次献计打败曹操。199年成功劝服张绣,一起归降曹操。官渡之战,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