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的策士集团中,贾诩是非常奇妙的一人,堪称“算无遗策”。作为曹操的对手,他曾两度让曹操败得很难看;归附曹操后,又深得曹操的亲信,并在新生的曹魏接班人之争中表现了重要作用。
贾诩原是董卓凉州集团的一员。董卓被暗杀后,李傕、郭汜、张济等下属打算遣散武力各自叶落归根。贾诩劝说:现行长安城里正打算杀尽凉州人,如弃军队独自返回,一个亭长就可以把你们抓捕归案;倒不如率众向西,搜集旧部,抢攻长安,为董卓报仇。要是成功了,就可命天底下;若果不成功,再跑也不迟。
李傕等人觉得在理,便统率数千残部西行,沿途网罗凉州军旧部;到达长安时,已达十余万人。两方战斗后,吕布落荒而走,东汉朝廷又到了李傕等人手中。为感恩贾诩,李傕等人打算封他为侯,却遭到谢绝。
凉州集团的队伍重新支配长安后,李傕、郭汜等人因争权自相残害。贾诩投靠张济的侄子张绣。张绣对他“执子孙礼”,贾诩也倾力辅佐。为对抗势力日益强大的曹操,在贾诩的好说歹说下,张绣与刘表结成联盟。曹操知道后,于建安二年讨伐张绣,张绣不战而降。
不料,曹操触怒了张绣。贾诩让张绣率军偷营曹营,曹操全军覆没,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被杀,骁将典韦力战而死,曹操本人也中箭。
次年,曹操第三次强攻张绣,重围了张绣。此时,袁绍指不定会乘虚攻克许昌,曹操被迫撤退。张绣率兵追随乘胜追击,刘表也派兵分进合击。张绣追击曹操事前,贾诩开门见山说“不兴乘胜追击,追失利”。但张绣不听,损兵折将而还。这会儿,贾诩却对张绣说:“立刻再追,再战万事如意。”张绣于是治理残兵败将再次追击,果然得胜。张绣胜得琢磨不透,便向贾诩讨教。贾诩说:“曹公军新退,必自断后,故知满盘皆输……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留诸将断子绝孙;诸将虽勇,非将军敌,故虽勇败兵而战必胜也。”这一番口实曹操的用兵之道和对我实力对立统一,算是明了。
后面,袁绍派人招诱张绣,并与贾诩结好。没想到,贾诩明确推却,并劝张绣趁机投靠曹操。贾诩举措,对曹操官渡决一死战情况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此,贾诩成了曹操的重要谋士。建安十六年,在同马超、韩遂的渭南之战中,贾诩向曹操献缓兵之计,成功四分五裂对方,一举扫平关中。
当然,贾诩对曹魏集团的最大贡献,还在他在继承人上的一言定鼎。曹操中老年在慎选曹丕,曹植而迟疑,但私下还是偏向于曹植。故而,他专门问贾诩的观点。贾诩对曹操要他拿主意想法心知肚明,却迟迟从来不表态。曹操问起根由,他对答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的事情啊!”曹操一听,立刻放弃了立曹植为王的意念。
不过,曹操对贾诩也有“言听不从”的时候。建安十三年,曹操夺取文山州后,打算趁势顺豫东下。贾诩提议使唤文山州之地养兵安民,最终首肯战而收复江南。但曹操的情态是“不从”。这一个“不从”,招致了赤壁损兵折将的结果,所以最后只能鼎足三分。
许多年后,西晋都督羊祜趁东吴的战乱备选时,获得了东吴的民情。羊祜死后不久,后代照说羊祜生前的想法,一举灭吴,成就了统一大业。而这,正好是那时贾诩向曹操提出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