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进可安天下或乱天下,退可明哲保身

贾诩,进可安天下或乱天下,退可明哲保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花漫晨 访问量:3475 更新时间:2024/1/20 5:24:44

在曹操的策士集团中,贾诩是非常奇妙的一人,堪称“算无遗策”。作为曹操的对手,他曾两度让曹操败得很难看;归附曹操后,又深得曹操的亲信,并在新生的曹魏接班人之争中表现了重要作用。

贾诩原是董卓凉州集团的一员。董卓被暗杀后,李傕郭汜、张济等下属打算遣散武力各自叶落归根。贾诩劝说:现行长安城里正打算杀尽凉州人,如弃军队独自返回,一个亭长就可以把你们抓捕归案;倒不如率众向西,搜集旧部,抢攻长安,为董卓报仇。要是成功了,就可命天底下;若果不成功,再跑也不迟。

李傕等人觉得在理,便统率数千残部西行,沿途网罗凉州军旧部;到达长安时,已达十余万人。两方战斗后,吕布落荒而走,东汉朝廷又到了李傕等人手中。为感恩贾诩,李傕等人打算封他为侯,却遭到谢绝。

凉州集团的队伍重新支配长安后,李傕、郭汜等人因争权自相残害。贾诩投靠张济的侄子张绣。张绣对他“执子孙礼”,贾诩也倾力辅佐。为对抗势力日益强大的曹操,在贾诩的好说歹说下,张绣与刘表结成联盟。曹操知道后,于建安二年讨伐张绣,张绣不战而降。

不料,曹操触怒了张绣。贾诩让张绣率军偷营曹营,曹操全军覆没,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被杀,骁将典韦力战而死,曹操本人也中箭。

次年,曹操第三次强攻张绣,重围了张绣。此时,袁绍指不定会乘虚攻克许昌,曹操被迫撤退。张绣率兵追随乘胜追击,刘表也派兵分进合击。张绣追击曹操事前,贾诩开门见山说“不兴乘胜追击,追失利”。但张绣不听,损兵折将而还。这会儿,贾诩却对张绣说:“立刻再追,再战万事如意。”张绣于是治理残兵败将再次追击,果然得胜。张绣胜得琢磨不透,便向贾诩讨教。贾诩说:“曹公军新退,必自断后,故知满盘皆输……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留诸将断子绝孙;诸将虽勇,非将军敌,故虽勇败兵而战必胜也。”这一番口实曹操的用兵之道和对我实力对立统一,算是明了。

后面,袁绍派人招诱张绣,并与贾诩结好。没想到,贾诩明确推却,并劝张绣趁机投靠曹操。贾诩举措,对曹操官渡决一死战情况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此,贾诩成了曹操的重要谋士。建安十六年,在同马超韩遂的渭南之战中,贾诩向曹操献缓兵之计,成功四分五裂对方,一举扫平关中。

当然,贾诩对曹魏集团的最大贡献,还在他在继承人上的一言定鼎。曹操中老年在慎选曹丕,曹植而迟疑,但私下还是偏向于曹植。故而,他专门问贾诩的观点。贾诩对曹操要他拿主意想法心知肚明,却迟迟从来不表态。曹操问起根由,他对答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的事情啊!”曹操一听,立刻放弃了立曹植为王的意念。

不过,曹操对贾诩也有“言听不从”的时候。建安十三年,曹操夺取文山州后,打算趁势顺豫东下。贾诩提议使唤文山州之地养兵安民,最终首肯战而收复江南。但曹操的情态是“不从”。这一个“不从”,招致了赤壁损兵折将的结果,所以最后只能鼎足三分。

许多年后,西晋都督羊祜趁东吴的战乱备选时,获得了东吴的民情。羊祜死后不久,后代照说羊祜生前的想法,一举灭吴,成就了统一大业。而这,正好是那时贾诩向曹操提出计策。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贾诩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活的最久?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贾诩

    贾诩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活的最久?贾诩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谋士和文人,他活了很长时间,成为了三国时期生死存亡之间的重要人物之一。贾诩能够在三国时期活得最久,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贾诩具备高超的谋略和智慧,是当时魏国的重要谋臣之一。他不仅深谙兵法,而且精通政治和经济,对于处理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形势具

  • 深度三国:历史操盘手贾诩操纵乱世独善其身

    历史人物编辑:人类科技的发展标签:贾诩

    三国之中,有这么一个不得不提到的颇为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贾诩。而这个人在三国历史之中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而他也是为数不多保障了自己家庭完全,没有成为士大夫的牺牲品的谋臣。而关于他的讨论迄今为止都从来没断绝,有人说他有大智慧,是为数不多的智者,也有人认为他是个冷血动物,是个看着几十万黎民百姓生死不屑

  • 三谋士:司马懿、贾诩、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贾诩

    一雄主:曹操。曹操在日本的影响非常大,日本人认为曹操个性强烈,文韬武略,又胸怀大志,绝对是三国第一枭雄。那么关于这一点,其实跟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有略有关系。比如刘备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代枭雄,后世的三国演义对刘备是很赞美的。但是为什么日本人不喜欢呢?这一点日本朋友的态度是刘备虽然是枭雄,但是刘备身上中庸

  • 三国时期真正最聪明的谋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陀螺V标签: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的著名谋士和军事家。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不是中国人所说的,而是来自日本的游戏。贾诩善于看透人心,能力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略,二是眼光。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贾诩一个计划使王允迷失,吕布逃跑,长安混乱,人们死亡无数。虽然这一切都不是贾诩想看

  • 三国谋士贾诩,为何多次跳槽却始终能够受到重用,且最终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贾诩

    在三国的众多谋士当中,贾诩绝对算是高人,他先后为多个势力效命,且总能发挥重要作用,眼光犀利、算无遗策,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势力覆灭之前,他总能顺利改换门庭,且最终得以善终。可以说,这一切应该与他的性格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淡泊名利:贾诩的追求不同世上之人,大多追求名、利二字,但贾诩显然不在此列,或者说他对

  • 三国男子图鉴|贾诩的救赎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贾诩

    编后语陈寿在《三国志》中,将贾诩与荀彧、荀攸叔侄合为类传,排在文臣之首。如此编选,当然不无道理。这三人均是曹魏的的顶级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均为当世一流。但是,三人的政治理想、人品高下,显然有别。为此,南朝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解中提出了批评:“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

  • 怎么看待三国的贾诩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贾诩

    洞悉人性应该是对贾诩最中肯的评价。在三国里贾诩号称‘’毒士‘’也可以说明此人既有良谋,也有毒计。更为难得的是,贾诩数次‘’投降‘’但却能够安详晚年,平安一生。在三国那个动乱的时代实在是异数。在三国的乱世之中。忠于其主自然值得赞赏。但趋利避害是人性的必然。贾诩就是后者。用现在的话说贾诩就是一个精致的利

  • 三国群雄传之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贾诩

    历史名人对贾诩的评价: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阎忠:“诩有良、平之奇。”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

  • 曹操问计,贾诩想起来袁绍和刘表

    历史人物编辑:萧武有话说标签:贾诩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毒士。贾诩在几个比较关键的时刻都出了比较重要的主意。第一次是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人收到消息就慌了,准备散伙,返回凉州。贾诩这时候随军在前线,在关东掠地。他对李傕郭汜等人说,你们跑回老家,随便有一个官差就可以抓你们,现在你们手里有兵,率兵返回关中,去长安看看情况再说。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 贾诩遭遇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贾诩急中生智:我是段熲的外孙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的贾诩,一直都“够精明”。一日贾诩在途中遇到一伙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看着倒下去的人越来越多,贾诩急中生智,大摇大摆地对强盗道:“我可是段熲的外孙,你们要是不伤害我,我外公必然重金来赎我。”当时驻守本地的太尉段熲,因久为边将,威震西土。因此贾诩就假称是段熲的外孙来吓唬强盗。强盗一听眼前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