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问计,贾诩想起来袁绍和刘表

曹操问计,贾诩想起来袁绍和刘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萧武有话说 访问量:4085 更新时间:2024/2/19 18:38:28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毒士。

贾诩在几个比较关键的时刻都出了比较重要的主意。

第一次是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人收到消息就慌了,准备散伙,返回凉州。

贾诩这时候随军在前线,在关东掠地。

他对李傕郭汜等人说,你们跑回老家,随便有一个官差就可以抓你们,现在你们手里有兵,率兵返回关中,去长安看看情况再说。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些人带兵返回关中,沿途不断收拾亡散,裹挟老百姓,等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有十多万人。

董卓死后,王允失策,也控制不住关中局面,没有安抚好散布在关中的董卓余部。等到李傕郭汜这些人返回关中,董卓余部也纷纷投靠,声势越来越大。

最后,王允自杀,吕布出逃,汉献帝和朝廷都被李傕郭汜控制,天下大乱。

按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的评论,贾诩是东汉灭亡的大罪人。

因为这时候本来王允除掉董卓之后,如果董卓余党都一哄而散,本来朝廷是有希望逐步恢复正常政治秩序的,不至于继续大乱。

结果贾诩一个主意给出的王允前功尽弃,而且朝廷也彻底失去了威信,东汉就再也立不起来了。

贾诩还有一次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主意,是在曹丕夺嫡的关键时刻。

曹丕当时地位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被曹植取代。

情急之下,曹丕去找贾诩问计。贾诩只告诉了他四个字,“克尽子道”,如此而已。

意思就是你不要跟曹操玩什么花样,就老老实实的,让曹操觉得你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就行了。

之后曹操有一次试探性的问贾诩对立储的看法,贾诩没有回答。

曹操问他在想什么呢,为什么不回答问题?

贾诩说,想刘景升、袁本初这些人呢。

袁绍本来实力强大,但是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内部分裂。

袁绍死后,长子袁谭不服继位的袁尚,袁尚进攻袁谭,袁谭向曹操求救,曹操才以救援袁谭的名义渡过黄河,进入了袁绍的地盘。

刘表也是一样。长子刘琦年长,但是刘表在荆州续娶了当地门阀士族出身的蔡夫人,生了小儿子刘琮。

刘表死前,蔡夫人就一直想加害刘琦,刘琦不得已,只能主动请缨,出屯夏口,抵挡东吴。

等到刘表死后,刘琮继位,年龄太小,都是蔡夫人一家实际控制,蔡家就举州投降了曹操。

所以,曹操听到贾诩的回答,就笑了。

因为贾诩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已经说了他的看法,也就是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不可取。

因为有这个功劳,所以曹丕篡位之后,就拜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贾诩遭遇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贾诩急中生智:我是段熲的外孙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的贾诩,一直都“够精明”。一日贾诩在途中遇到一伙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看着倒下去的人越来越多,贾诩急中生智,大摇大摆地对强盗道:“我可是段熲的外孙,你们要是不伤害我,我外公必然重金来赎我。”当时驻守本地的太尉段熲,因久为边将,威震西土。因此贾诩就假称是段熲的外孙来吓唬强盗。强盗一听眼前这人

  • 得知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为何会发笑?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贾诩

    曹丕当上皇帝时,孙权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巴结曹魏,不仅把于禁送了回去,同时还感恩戴德的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为了“大魏吴王”。不过,对于曹丕登基后重用贾诩这件事,孙权确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更准确的说,是发表了自己的态度。什么态度呢?在孙权听说这件事之后,他当众“笑之”。 “昔魏文帝(指曹丕)用贾诩

  • 曹魏肱骨-毒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贾诩

    谋士有很多种,但是想贾诩这样能够谋好身后事,声名不显而少谋,却又能被主公所信任,辅助多位主公又能够不被怀疑,在乱世出身平凡却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安危,可谓是应了那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就算后来曹操去世,他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相比起其他人的宦海沉浮,精彩绝伦,贾诩一直都是低调而少言,却又能在一些关键

  • 年轻贾诩巧妙使诈免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贾诩

    147年,贾诩出生在武威郡姑臧县,贾诩字文和,是汉末到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贾诩足智多谋,精通兵法并能灵活运用兵法,立过很多大功,是曹魏开国功臣。贾诩年轻时举孝廉,成为郎官,后来成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李傕、郭汜、段煨、张绣,几次献计打败曹操。199年成功劝服张绣,一起归降曹操。官渡之战,贾诩

  • 贾诩建议攻打长安,是谁的过错?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贾诩

    192年董卓被杀,王允在安排和处理董卓旧部时,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吕布也多次相劝,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董卓的部下,除了一个贾诩还有很高的军事能力,其他董卓旧部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一般,很难成就大事,但是,董卓部下捣乱的本事却绰绰有余。如果全部赦免他们,他们的能力和政治野心也不高,天下就会有一

  • 魏延和姜维:诸葛亮的风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前者又岂止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微笑向暖标签:魏延

    三国后期,关羽、张飞等人相继离世,蜀汉后期的关键大将,主要就是魏延和姜维。比起姜维,魏延资格更老一些,刘备在世时,他已经被封为将军。但是,魏延的结局却不好,最终并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或许有人说,魏延最后不是叛乱了吗?这个是《三国演义》中小说杜撰,历史上的魏延并没有叛乱之说。但最后的死,也确实和

  • 孔明死也不放过魏延,并非他名字有“曹魏绵延”之意,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魏延

    乱世三国,建安六年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的主角是“曹操”和“刘备”。之所以称之为“大事”,其原因则是刘备得了“诸葛亮”,并获得了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胜“火烧博望坡”;虽然刘备最终不得不放弃新野,但这场胜利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同时引出了一位三国名将,也是蜀汉后期第一猛将,保障型“人物”——魏延。

  • 由华为高管魏延政患癌被辞退,谈职场求生要点,这4点必备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说职场标签:魏延

    人到中年的魏延政,没想到在自己生日来临之际,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从天之骄子直接成为躺在床上与病魔做斗争的无业游民。魏延政这位出生了工人家庭的男孩,从不相信命运,但意外总是会拓展他的边界,高考哥哥去世,他因兴趣爱好喜获北京大学垂青,直升北大。随后又凭借优异的成绩免费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毕业后,

  • 魏延举兵造反,此人只说了一句话,魏延兵马立刻吓跑一大半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魏延

    在三国中,魏延曾为刘备入川和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诸葛亮北伐中原时,魏延已然成为蜀汉数一数二的将领,他智勇双全,在第一次出北伐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奇谋”,虽然不为诸葛亮所采纳,但魏延依然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担负着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诸葛亮临死前,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舍不得魏延,竟然留

  • 诸葛亮为何必须要魏延死?如果魏延不死,也许能重振蜀汉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大嘴聊历史标签:魏延

    引言: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揽了汉朝的旧臣,刘备终于登上了皇位,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刘备在与孙策和曹操的战争中,可以说是躺着赢,毕竟他前期的阵容实在是太强大了,有大将刘封、关羽、张飞、张云等人,又有军师卧龙凤雏诸葛亮和庞士元,想不赢都很难。刘备的身世并没有什么闪光点,出身布衣,战斗力也是偏弱,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