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遭遇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贾诩急中生智:我是段熲的外孙

贾诩遭遇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贾诩急中生智:我是段熲的外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帝哥说史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4/1/27 3:32:43

三国时期的贾诩,一直都“够精明”。一日贾诩在途中遇到一伙强盗,强盗见人就是一刀。看着倒下去的人越来越多,贾诩急中生智,大摇大摆地对强盗道:“我可是段熲的外孙,你们要是不伤害我,我外公必然重金来赎我。”

当时驻守本地的太尉段熲,因久为边将,威震西土。因此贾诩就假称是段熲的外孙来吓唬强盗。强盗一听眼前这人是段熲外孙,也没敢查验一番。毕竟干他们这一行的,最不喜欢和官府有交集。为了不惹怒贾诩,强盗们还非常有礼貌地给贾诩赔礼道歉,口中连连说道:“误会,误会,都是一场误会”。贾诩急中生智的法子就这样让他成功脱险,转危为安。

贾诩随机应变的本事还有很多,但最精彩的还是他频频换主,却身无骂名,顺理成章。贾诩年少时,就有名士阎忠认为他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

贾诩以举孝廉出身,起家拜郎官。后因病辞官,等养好身体好,他前去洛阳投靠了牛辅,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这样一来,贾诩也就效命在董卓账下。

贾诩本期待在董卓手下一展宏图大业,奈何没多久,董卓就被王允吕布给设计杀害了。董卓一死,群龙无首,他手下的那些大将都慌乱了,纷纷表示愿意归顺。

可这时候事情发生了波折,当时权力掌控者王允不乐意了,其他大将的投降他接受,可针对李榷,郭汜,张济等人却不愿接纳,还要置他们于死地。

李榷等人吓坏了,都纷纷收拾行李准备离去。这时贾诩出来劝道:“现如今弃军而逃,必然还会被抓回。与其束手就擒,还不如拿上武器,杀回京城。一旦能劫持皇帝,必然又是一番天日。即使打输了,再商议逃跑也来得及。”

众人听了贾诩的提议后,觉得可行性很大,于是就按照贾诩的建议,直奔长安。一行人齐心协力,把吕布给赶跑了,也把王允给杀了,汉献帝还被他们成功控制了。此战大获全胜。

本以为胜利的曙光已经到来了,不曾想这群人开始窝里斗,李榷和郭汜为了争权,分裂成两个阵营互相残杀,手段残忍。贾诩见状,此处不宜久留,赶紧撤!

贾诩因和将军段煨同郡,就前去投靠段煨。贾诩名声在外,段煨军中将士都对他心悦诚服。段煨心里害怕贾诩夺他的兵权,因此心里对贾诩颇为猜忌,表面上对贾诩是客客气气,礼遇有加。可实际上则是一点活都不给贾诩安排,没过多久,贾诩就琢磨出究竟,恰逢南阳的张绣派人前来接贾诩,贾诩就转投张绣去了。

相比在段煨身边备受猜忌,贾诩到了张绣身边后,张绣对他很是重视,不仅给他高标准的待遇,还把贾诩当成了自己的智囊团,有事都和贾诩商议一番。

贾诩效命于张绣后,多次为张绣出谋划策。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包围了张绣据守的穰城,可没多久,袁绍趁机攻打许都,曹操不得不退兵。张绣得知后,立即派兵前去尾随追击,本想和刘表前后夹击围攻曹军。奈何曹操出奇兵大败张绣和刘表的军队。曹操获胜后,张绣决定继续率军追击,贾诩就出来劝道:“不可追,追必败。”

张绣不听,率军前去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这个时候贾诩就对张绣道:“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这回不愿意追了,想着自己就是因没听贾诩的话,才吃了败仗。现如今吃了败仗,为何还要去追呢?贾诩就给张绣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再次追击必然有所收获。

张绣半信半疑,可还是率军前去追击,不曾想竟然把曹操的后卫军队给打败了,终于打了一场胜仗。

建安四年,袁绍有意招降张绣,张绣本要答应,奈何贾诩当面给了袁绍派来的使者一个很大的难堪,指出袁绍不能容人。使者拂袖而去,张绣这下傻眼了,问贾诩该咋办?

贾诩不疾不徐道:”好办!投靠曹操”。张绣担心自己曾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操定不会欢迎他,贾诩耐心给他分析,曹操是个志向远大的人,一定会不计前嫌。

张绣就率军投降曹操,得到曹操礼遇,不仅被封为杨武将军,还和他结为亲家,对过往的事情一概不提。有了张绣的投靠,曹操很快就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实现北方的统一。

贾诩之所以给张绣献计投靠曹操,其实都是私心。他觉得曹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早就有心想投靠曹操。说服张绣投靠曹操,他自然也就效命曹操。曹操对贾诩很是欣赏,后期更是对贾诩倍加信任。

曹操曾私下问贾诩有关立储一事,可贾诩却闭口不言。曹操特别纳闷,就一问究竟。贾诩对曹操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听后哈哈大笑,当年就立曹丕为太子。

贾诩自知自己不是曹操旧臣,目前虽说备受曹操宠信,但还是深谋远虑,生怕曹操对自己有所猜忌,想出自保方案,常常闭门自守,不与他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

身处三国乱世的贾诩,频频换主,还能面面俱到,左右逢源,可谓是谋略高手。精明如贾诩,几番沉浮,都能站稳脚跟,这就是因为他有大智慧为自己保驾护航。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得知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为何会发笑?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贾诩

    曹丕当上皇帝时,孙权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巴结曹魏,不仅把于禁送了回去,同时还感恩戴德的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为了“大魏吴王”。不过,对于曹丕登基后重用贾诩这件事,孙权确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更准确的说,是发表了自己的态度。什么态度呢?在孙权听说这件事之后,他当众“笑之”。 “昔魏文帝(指曹丕)用贾诩

  • 曹魏肱骨-毒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贾诩

    谋士有很多种,但是想贾诩这样能够谋好身后事,声名不显而少谋,却又能被主公所信任,辅助多位主公又能够不被怀疑,在乱世出身平凡却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安危,可谓是应了那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就算后来曹操去世,他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相比起其他人的宦海沉浮,精彩绝伦,贾诩一直都是低调而少言,却又能在一些关键

  • 年轻贾诩巧妙使诈免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贾诩

    147年,贾诩出生在武威郡姑臧县,贾诩字文和,是汉末到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贾诩足智多谋,精通兵法并能灵活运用兵法,立过很多大功,是曹魏开国功臣。贾诩年轻时举孝廉,成为郎官,后来成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李傕、郭汜、段煨、张绣,几次献计打败曹操。199年成功劝服张绣,一起归降曹操。官渡之战,贾诩

  • 贾诩建议攻打长安,是谁的过错?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贾诩

    192年董卓被杀,王允在安排和处理董卓旧部时,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吕布也多次相劝,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董卓的部下,除了一个贾诩还有很高的军事能力,其他董卓旧部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一般,很难成就大事,但是,董卓部下捣乱的本事却绰绰有余。如果全部赦免他们,他们的能力和政治野心也不高,天下就会有一

  • 魏延和姜维:诸葛亮的风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前者又岂止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微笑向暖标签:魏延

    三国后期,关羽、张飞等人相继离世,蜀汉后期的关键大将,主要就是魏延和姜维。比起姜维,魏延资格更老一些,刘备在世时,他已经被封为将军。但是,魏延的结局却不好,最终并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或许有人说,魏延最后不是叛乱了吗?这个是《三国演义》中小说杜撰,历史上的魏延并没有叛乱之说。但最后的死,也确实和

  • 孔明死也不放过魏延,并非他名字有“曹魏绵延”之意,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魏延

    乱世三国,建安六年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的主角是“曹操”和“刘备”。之所以称之为“大事”,其原因则是刘备得了“诸葛亮”,并获得了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胜“火烧博望坡”;虽然刘备最终不得不放弃新野,但这场胜利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同时引出了一位三国名将,也是蜀汉后期第一猛将,保障型“人物”——魏延。

  • 由华为高管魏延政患癌被辞退,谈职场求生要点,这4点必备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说职场标签:魏延

    人到中年的魏延政,没想到在自己生日来临之际,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从天之骄子直接成为躺在床上与病魔做斗争的无业游民。魏延政这位出生了工人家庭的男孩,从不相信命运,但意外总是会拓展他的边界,高考哥哥去世,他因兴趣爱好喜获北京大学垂青,直升北大。随后又凭借优异的成绩免费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毕业后,

  • 魏延举兵造反,此人只说了一句话,魏延兵马立刻吓跑一大半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魏延

    在三国中,魏延曾为刘备入川和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诸葛亮北伐中原时,魏延已然成为蜀汉数一数二的将领,他智勇双全,在第一次出北伐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奇谋”,虽然不为诸葛亮所采纳,但魏延依然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担负着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诸葛亮临死前,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舍不得魏延,竟然留

  • 诸葛亮为何必须要魏延死?如果魏延不死,也许能重振蜀汉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大嘴聊历史标签:魏延

    引言: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揽了汉朝的旧臣,刘备终于登上了皇位,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刘备在与孙策和曹操的战争中,可以说是躺着赢,毕竟他前期的阵容实在是太强大了,有大将刘封、关羽、张飞、张云等人,又有军师卧龙凤雏诸葛亮和庞士元,想不赢都很难。刘备的身世并没有什么闪光点,出身布衣,战斗力也是偏弱,他是

  •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他为什么不敢一试?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魏延

    子午谷奇谋,在客观角度来看,是有成功的概率的,魏延给出的思路可以说很全面了,不论是从长安的守将夏侯楙的性格、能力出发,还是从自身战斗力出发,魏延都有了一个很趁手的计划,但魏延提出的条件是,让诸葛亮给他五千兵马。这五千兵马,也不是什么杂牌兵,而是正儿八经的精锐。有的人看了看魏延这个条件,觉得也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