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神通广大?其实他很无奈也总是受伤害

贾诩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神通广大?其实他很无奈也总是受伤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谏史 访问量:1795 更新时间:2024/1/16 6:04:26

相信说起贾诩,每一个熟悉三国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竖起大拇指为他点个赞,同时也会深深的一声不屑,然后投来一个鄙视的眼光,这是因为我们被他的智慧征服的同时又深深的看不起他的为人品格,多年来毒士、自私、利己的标签已经深深的打印在了贾诩的身上,对于这一点,贾诩表示很无奈,今天我想说,我们可能都错怪他了。

他可能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神通广大,在多次的变故之中,他也是一个深深的受害者,他从始至终都拥有一颗救世之心,可却总是阴差阳错事与愿违,当救天下最后变成了乱天下,渺小的贾诩被放到放大镜下面考察,一边被人嘲讽着,一边又被人崇拜着,一边被人鼓吹着,一边又被人批评责骂着。

就像神一样,一手制造人类,一手制造灾难,毫无疑问,千百年来贾诩就被当成了这么一个神,与上帝神不同的是,神在制造灾难的时候还在施福,同时还受到了众生的虔诚膜拜,可是贾诩呢?他没有,他也是一手制造了灾难,一手在普救着世人,可是世人没有记住他的好,记住的只有他的坏、他的乱舞、他的毒辣。

事实上贾诩真的是在乱舞?真的坏?真的毒吗?我看未必,贾诩应该是从头到尾不管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都没有忘记一颗忠君报国的赤诚之心,

贾诩立志

贾诩的登场是在董卓进洛阳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已经四十岁了,换成大多数人他的人生轨迹可能已经定型了,但是贾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在说贾诩进洛阳以后的人生之前我们先回看一下他的过去,关于贾诩之前的故事,只有一个简单的记载: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贾诩年轻时候被推举为孝廉郎,后因病辞官,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羌人作乱,贾诩告诉他们我是段颎的外甥,你们别杀我,我家会拿钱来救我,就这样因为贾诩的机智救了自己一命,但是和他同行的那些人都被杀害了。

这一次事件估计对贾诩以后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他看到和自己同行之人全部遇难时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时,他的内心一定是很难受的、崩溃的,难受自己为什么救不了他们,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贾诩立下了以后一定要救黎民于水火的志向。

以后再有危难的事情发生时他一定不会独善其身的誓言,一个人往往有时候会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而改变他一生的轨迹,例如秦朝丞相李斯是因为一只老鼠,而贾诩就是因为这一次的事件立志要拯救天下苍生。

贾诩救天下

贾诩的这个救天下很具有戏剧性,本来是想救天下,到最后却成了乱天下,这也是贾诩为什么背负上毒士、乱舞的罪名。跟随董卓进入洛阳后,因为董卓的残暴圣灵,被王允诛杀,但是王允刚杀掉董卓后就开始翘尾巴了,要尽诛凉州人。

这个时候就刺激到了贾诩,我们凉州人之前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奉命行事,现在董卓死了,我们愿意归顺,但是你却不给活路,这和董卓有什么区别?然后就给李傕郭汜出了一个主意: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请注意人家贾诩这句话,是奉国家以征天下,可不是什么我要天下大乱,贾诩当时估计是想到了年轻时不能救下身边的人这件事,所以他出了一个这么主意,一是想尽自己的能力救凉州人,二是夺取政权后帮汉献帝平定天下,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这条计策根本没有一丝的阴谋,全是明明白白的策略,目的就是平定天下解救苍生,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李傕郭汜比董卓还要董卓,一开始救天下的愿望演变成了乱天下,有什么办法?乱子是他贾诩惹出来的,那就只好还由贾诩来收拾这件事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贾诩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人,人家正是那种敢于担当之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保护天子和百官,除掉李傕郭汜。

来到了段煨张绣的地盘

当贾诩把李傕郭汜除掉以后又先后跟随了段煨和张绣,离开段煨投靠张绣之前说的那番话想必有很多人都知道,大概意思就是别人问他段煨对你那么好,为什么还要离开呢?然后贾诩给众人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段煨多疑,老是对我不放心,这样下去早晚要杀我,我离开他正是他所希望的,他肯定愿意,有盼望我在外面给他找个靠山,这样他就会好好对待我的家人,张绣那边又希望我过去,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得到安全。”

大家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只是对贾诩的智慧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贾诩是一个心机深沉,满腹厚黑的人,他会对着这么多人把真心话说出来?他不怕这话传到段煨的耳朵里?那些真正腹黑的人从来不会在他人面前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这一点分析贾诩是没有什么防人之心的,也就说是个彻底的老好人,善良的人。

来到张绣这里以后,发生过很多的事情,总结起来就是投降曹操、背叛曹操、最后再投降曹操,在这三个阶段里面又有了很多的事情,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总之,兜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点——投靠了曹操。

在曹操处

来到曹操这里以后更是让我们见识了贾诩的料事如神,大概有六次事件,第一在曹操和袁绍之间的选择,第二官渡之战时贾诩对曹操的谏言,第三赤壁之战时贾诩对曹操的谏言,第四打西凉马超韩遂时所出的离间计,第五立曹丕还是立曹植的谏言,第六曹丕打江东时的谏言。

大家只看到了贾诩的算无遗策,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贾诩的孤独和无奈,这六次出谋划策没有一次是为他自己做过考虑的,试问一个自私的人怎么可能会不想想自己?有人可能会不服了,说第一次在曹操和袁绍之间的选择不就是为自己考虑吗?

我就只想说,他这是为自己考虑了?是考虑了冀州牧、执金吾、太中大夫、太尉等虚职?还是十多年的的恐惧和生不如死?假如换成别人来选,别人会怎么选?肯定不会像贾诩这样。

还有在立太子一事上,很多人都说贾诩是聪明的,但是我看来他恰恰是给自己挖坑的做法,明智的人会站在中间立场,不去掺和这些事,这样曹丕和曹植不管谁最后继承了王位,贾诩都不会失去什么,但是只要他掺和了,就会有百分之五十的风险,而剩余百分之五十的机会,也未必跟贾诩有缘。

难道贾诩不知道这种后果?当然知道,他只不过是为天下苍生考虑,他选择支持曹丕的时候,我相信他完全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谋进退,因为聪明人不会这样做。

纵观贾诩的一生,他从来就不是那种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的甩锅心态,而是在国家和百姓都需要他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的一个人,也许是因为他那一次救天下最后却导致了乱天下的好心办坏事,人们就把他说成了毒士和乱舞,这就像我们今天说的一个坏人做了一辈子坏事,到最后做了一件好事,他就是好人。

而一个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无意间做了一件坏事,最后就成了坏人一样如出一辙,即使他最后的鸵鸟心态,我相信那也是他一辈子谨慎的性情使然,绝不是什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贾诩的一生是很无奈的一生,也是很受伤害的一生,贾诩的故事更应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贾诩识破诸葛亮草船借箭,大喊快放火箭,可惜曹操没有听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涌现出许多有才的谋士。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在这个乱世中战斗,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大戏。纵横天下,郭嘉英英年早逝,荀彧空匣而死,庞统乱箭而死,诸葛亮费尽心机也未能完成大业。.董卓死后,长安大乱。李珏和郭汜逃走。他们遇到了贾诩,让贾诩给他们指路。贾诩让二人回长安,挟持汉献帝,大汉国再次陷入水深火热

  • 草船借箭时,贾诩大喊4字,本可改变局势,为何曹操没听?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贾诩

    草船借箭时,贾诩大喊4字,本可改变局势,为何曹操没听?导语: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不论是教科书还是在影视戏曲中都极为常见,我们也相当熟悉。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协同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励志要一统天下。但前期因为没有得力军师的加盟,屡战屡败。但刘备因为独特的人格魅力越挫越勇,手下的得力战将

  • 假如曹操听了贾诩建议不打赤壁,曹操能否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贾诩

    在三国之中,虽然看起来大家都很强,但是唯一可能称霸天下就是曹操。刘备一方虽然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之谋略,武有张飞、关羽、马超等,东吴先后有周瑜、陆逊等良将,但是曹操这边也是人才济济,谋臣如云,猛将如雨。论实力,如果不是赤壁这一仗打败了,曹操是真的有实力统一天下。在曹操夺取荆州准备继续南下打败东吴和刘

  • 贾诩的“怪才”能力,运用到商界中会造就一个商业帝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个坑标签:贾诩

    怪才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称谓。一般来说,与“才”有关的词语,是人才、天才、奇才、鬼才之类。平时怪才这个称呼都很少使用,是因为称得上怪才的人不多。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个怪才。他叫贾诩,字文和。说他是怪才,是因为从他出山,担任汉朝的大官开始,一直到三国的魏朝还在做大官,并且寿终正寝。他一生做了很多件让常人不

  • 三国毒士贾诩,他有一种本领,让荀彧陆逊自愧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贾诩

    《火凤燎原》将贾诩列为八神迹之一,必杀招是暗兵法,掌门之子,这一招会自尽然后一起杀敌,可以说是相当神奇。但笔者认为,贾诩真正擅长的并不是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他对人心的深刻理解,让人自然而然地踏入他的计谋,但同时,也没有哪个高手会怀疑他,所以贾诩的真正善良是自强不息的艺术。要说毒,贾诩确实够毒。可见贾诩

  • 谋士贾诩当上太尉,孙权为何笑称“曹魏必亡”呢?45年后一语成谶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能人志士数不胜数,除了诸葛亮、郭嘉这样忠心又才华横溢的惊世谋臣之外,还有张良、陈平、贾诩等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英杰人才。照理说,像他们这种人才理当重用,委以重任,然而就在曹丕登上帝位后,确立了三公的人选,并且封贾诩为太尉的时候,孙权听闻此消息竟然笑称:“曹丕虽然很有头脑,但是比起他老爹真的是差

  • 三国时期军师贾诩有“毒士”称号,到底有多高明呢?

    历史人物编辑:注码不抓狂标签:贾诩

    贾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三国时期谋士的称号都较为高雅,比如卧龙、凤雏、冢虎、幼麒,但贾诩的称号却是“毒士”。他足智多谋又老奸巨滑,不少人认为他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在他因病辞官,返回家乡路上,很不幸遇上了叛乱的氐人。贾诩与同行数十人都被抓住,氐人正要把他

  • 贾诩的灭国毒计,如今被美国完善,瓦解一个超级大国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贾诩

    《圣经》中曾有句名言“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事情,每一件事都有其特定的规律。有意思的是,尽管后人能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但过去发生过的许多事情,往往在后世还会发生。人们似乎很少会真正意识到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前人所犯下的诸多错误,后人依旧会重复上演。三国时期曹操一度非常接近统一天下,

  • 一言乱天下的贾诩能在曹操手下善终,到底有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贾诩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风林秀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神人无功,达人无迹。东汉末年,实际是看出身的年代。诸葛亮虽然谦称布衣,但当时的诸葛家和司马家一样,也算是名门大族。诸葛瑾事吴国,诸葛亮事蜀国,诸葛诞事魏国,都官居丞相、大将军之职,合称为诸葛家“龙虎狗三兄弟”。相比之下,贾诩才是一个真正的布

  • 为何世人说贾诩是“毒士”?只因为他帮扶的是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很有名的谋士,算是很另类的一种人,主子一直更换,但是他却一直受到重视,最后高龄善终。贾诩在那样的乱世里,能够一直留住性命,保护家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一个人,在三国时期是很聪明的人了。不论是帮助曹操,还是在曹丕手下,他有两个特点非常著名,毒辣和能够保命。每次他一献计,必定是毒计,而且他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