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假如曹操听了贾诩建议不打赤壁,曹操能否一统天下?

假如曹操听了贾诩建议不打赤壁,曹操能否一统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聚会旅游 访问量:3040 更新时间:2024/1/16 15:12:00

在三国之中,虽然看起来大家都很强,但是唯一可能称霸天下就是曹操。刘备一方虽然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之谋略,武有张飞、关羽、马超等,东吴先后有周瑜、陆逊等良将,但是曹操这边也是人才济济,谋臣如云,猛将如雨。论实力,如果不是赤壁这一仗打败了,曹操是真的有实力统一天下。

在曹操夺取荆州准备继续南下打败东吴和刘备的时候,其实当时确实有一个谋士出来劝诫曹操,他就是贾诩,但是曹操没有听进去,他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心只想着更大的胜利。

1、曹操赤壁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实力不行

我们必须认清楚一点,曹操的赤壁之败是有原因。在还没有发生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已经完全统治了北方,消灭了北方大部分的势力,在当时局势中,西北的马腾公孙康以及汉中的张鲁等,曹操并不放在心上。他带着自己的十几万军队,加上投降的荆州水军七八万,这么多人这不是虚假的数字,而孙刘联盟加起来也不过是5万兵力。

曹操之所以失败大部分原因是士兵的水土不服,曹操的士兵是北方人,来到南方之后,恰好遇到了瘟疫,很多人一旦患病就会全身无力、高烧不退、或者直接死亡,有大半的曹军是感染了这种病,所以战斗力直线下降;其次是南方作战基本上要依赖于水军,曹操的军士更加擅长陆战,拥有良好的骑兵,但是到了船上,再好的骑兵也没有了用处。所以总共就20万左右的士兵,一半以上都生了病,程度不一样罢了,然后还不懂水性要在船上跟精通水站的东吴对打,真的是想太多。最关键的还有周瑜的一把火。天时、地利、人和都让孙刘占尽了,曹操没有不失败的道理

2、孙吴联盟的实力在当时来说是真的不强

赤壁前夕,刘备到处投奔,最后到了荆州,结果曹操军队杀到,又被杀退,败走夏口。也就是有了著名的刘备携民渡江。那个时候,已经四十来岁快50岁的刘备还是整日东奔西走,到处投靠主公。手里的军队也不过一两万。

东吴那边也是有点惨淡,孙策死后,孙权继位,那会还很年幼,军事掌握在周瑜手中,内务主要集中在张绍手中。对于孙氏家族来说,在东吴的地位也是挺不稳的。手里军队也不是很多,除了要拿出来对抗曹操,还要有军队驻守各地。所以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孙刘联盟也就只能拿出5万的军力出来。

他们真正开始强大起来主要是赤壁之战之后,曹操没有能力南下,刘备占据荆州,并且向南扩张。东吴失去了荆州,但是稳住了江东局势,也逐渐向南扩张,最后扩张了如今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等地方。

3、贾诩的的谋略是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的

打下荆州之后,贾诩认为,此时不应该继续南下,而是应该及时地安抚当地百姓,稳住现有的局势,让当地的子民服从曹操的管制,稳定之后再向东而下灭了东吴。

其实贾诩的建议是具有一定战略性的眼光的,从赤壁之战之后,曹操便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养兵蓄锐,稳固集团内部政权,加紧窃取大汉的实权,进一步铲除汉朝剩余势力。虽然也多次南下,但是都小打小闹,打的最厉害的的就是在汉中跟刘备打了一仗,即使是那一仗,曹操也并没有拿出自己全部实力,见好就收。

当时贾诩的想法其实也是这样,希望曹操能安定下内部的稳定,然后慢慢图东吴和仓皇出逃的刘备,因为这几年一直在打仗,打下了太多地方都没能很好的消化。况且东吴和刘备之间的势力也可以慢慢瓦解,不等到他们联合之前。

可惜这一切都在曹操的雄心壮志之中毁掉了,等曹操赤壁之战几年后,刘备和东吴逐渐做大,控制了南方,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要想再统一天下就很难了。

总的来说,假如曹操能听了贾诩的话,认真的修养一段时间,广布恩信,百姓就会拥戴。再顺势解决下刘备和东吴,而蜀中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西北的马超和渤海那边的公孙康,根本就没有和曹操军团一战的实力,统一天下也是迟早的事情。

面对浩繁的历史,你需要一个放大镜,欢迎大家的评论和关注!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贾诩的“怪才”能力,运用到商界中会造就一个商业帝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个坑标签:贾诩

    怪才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称谓。一般来说,与“才”有关的词语,是人才、天才、奇才、鬼才之类。平时怪才这个称呼都很少使用,是因为称得上怪才的人不多。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个怪才。他叫贾诩,字文和。说他是怪才,是因为从他出山,担任汉朝的大官开始,一直到三国的魏朝还在做大官,并且寿终正寝。他一生做了很多件让常人不

  • 三国毒士贾诩,他有一种本领,让荀彧陆逊自愧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贾诩

    《火凤燎原》将贾诩列为八神迹之一,必杀招是暗兵法,掌门之子,这一招会自尽然后一起杀敌,可以说是相当神奇。但笔者认为,贾诩真正擅长的并不是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他对人心的深刻理解,让人自然而然地踏入他的计谋,但同时,也没有哪个高手会怀疑他,所以贾诩的真正善良是自强不息的艺术。要说毒,贾诩确实够毒。可见贾诩

  • 谋士贾诩当上太尉,孙权为何笑称“曹魏必亡”呢?45年后一语成谶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能人志士数不胜数,除了诸葛亮、郭嘉这样忠心又才华横溢的惊世谋臣之外,还有张良、陈平、贾诩等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英杰人才。照理说,像他们这种人才理当重用,委以重任,然而就在曹丕登上帝位后,确立了三公的人选,并且封贾诩为太尉的时候,孙权听闻此消息竟然笑称:“曹丕虽然很有头脑,但是比起他老爹真的是差

  • 三国时期军师贾诩有“毒士”称号,到底有多高明呢?

    历史人物编辑:注码不抓狂标签:贾诩

    贾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三国时期谋士的称号都较为高雅,比如卧龙、凤雏、冢虎、幼麒,但贾诩的称号却是“毒士”。他足智多谋又老奸巨滑,不少人认为他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在他因病辞官,返回家乡路上,很不幸遇上了叛乱的氐人。贾诩与同行数十人都被抓住,氐人正要把他

  • 贾诩的灭国毒计,如今被美国完善,瓦解一个超级大国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贾诩

    《圣经》中曾有句名言“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事情,每一件事都有其特定的规律。有意思的是,尽管后人能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但过去发生过的许多事情,往往在后世还会发生。人们似乎很少会真正意识到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前人所犯下的诸多错误,后人依旧会重复上演。三国时期曹操一度非常接近统一天下,

  • 一言乱天下的贾诩能在曹操手下善终,到底有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贾诩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风林秀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神人无功,达人无迹。东汉末年,实际是看出身的年代。诸葛亮虽然谦称布衣,但当时的诸葛家和司马家一样,也算是名门大族。诸葛瑾事吴国,诸葛亮事蜀国,诸葛诞事魏国,都官居丞相、大将军之职,合称为诸葛家“龙虎狗三兄弟”。相比之下,贾诩才是一个真正的布

  • 为何世人说贾诩是“毒士”?只因为他帮扶的是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很有名的谋士,算是很另类的一种人,主子一直更换,但是他却一直受到重视,最后高龄善终。贾诩在那样的乱世里,能够一直留住性命,保护家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一个人,在三国时期是很聪明的人了。不论是帮助曹操,还是在曹丕手下,他有两个特点非常著名,毒辣和能够保命。每次他一献计,必定是毒计,而且他的眼

  • 贾诩被称为毒士,是否太过分了?一生算无遗策,是明哲保身的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贾诩

    倒不是说贾诩这个人真的毒,而是他所出的主意,总是能造成比较恶毒的结果。所以让他戴上一顶毒士的帽子,一点也不委屈贾诩。那么他都出了哪些导致恶毒结果的计谋呢?计谋一,怂恿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郭汜和贾诩,昔日都是董卓的部下。这个时候的贾诩还是武将一枚,不过他的小脑袋瓜子似乎已经开窍了。本来跟董卓混得挺好

  • 贾诩:多次跳槽易主,乱世之中得以善终,究竟是谋臣还是毒士?

    历史人物编辑:南国一张标签:贾诩

    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是我国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诸侯军阀林立,四处混战。乱世也造英雄,英明的主公有曹操、刘备和孙权,武将有赵云、关羽和张飞。智囊就更多了,主要以卧龙、凤雏出名。剩下的都水平参差不齐。这么多人里有一个很特殊,他就是贾诩。因为他的很多精彩预言他位列首席谋士,也因为他频繁更换队

  • 贾诩:三国时代最聪明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不值得我们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贾诩

    贾诩谁是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曹操最欣赏的智囊郭嘉?还是蜀汉的重臣诸葛亮?我觉得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人一定值得我们认真考虑,他就是贾诩。在我看来,说贾诩是整个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也不为过,不过虽然这个人十分有智慧,但他的为人却并不值得我们学习。贾诩出生在凉州地区,年少的时候被举为孝廉,但并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