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才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称谓。一般来说,与“才”有关的词语,是人才、天才、奇才、鬼才之类。平时怪才这个称呼都很少使用,是因为称得上怪才的人不多。
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个怪才。
他叫贾诩,字文和。
说他是怪才,是因为从他出山,担任汉朝的大官开始,一直到三国的魏朝还在做大官,并且寿终正寝。他一生做了很多件让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却能让自己得到福报。
这样的人物,不是怪才是什么?
他不出主意就没事,一出主意便天下大乱。
是不是很好奇?
董卓被吕布奉诏讨贼杀死后,他的部将李傕和郭汜准备逃回老家。正要出发,被贾诩拦住了。贾诩问他们:“将军要到哪里去?”
李傕回答:“董卓死了,我们怕被人陷害。还是回到老家安全。”
这时候,贾诩说出了一段引起天下大乱的话:“将军回到老家,难道就安全了吗?一个小小的监狱长就可以抓你们。依我看,你们应该把董卓的兵马接收过来,杀回朝廷。挟持皇帝,让他下旨赦免你们的罪行。”
这是不是馊主意?
李傕和郭汜一听,对啊,说得对啊。马上按照贾诩教的,杀了个回马枪。
把董卓干掉的王允和吕布正在摆酒庆贺,不提防大军杀到,仓促之间吕布应战,被杀了个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这李傕劫持了皇帝在手,那郭汜控制了文武百官。两个人有一天突然闹出意见,每天你打我我打你,汉家朝廷就这么被打没了元气。
正好给了曹操机会。
贾诩一看,这不是事,我的罪孽不就大了吗?便经常劝说李傕和郭汜,倒也救下了不少文武大臣,算是给自己赎了一些罪过。
等曹操把李傕和郭汜消灭后,贾诩跑到张绣的军队里,当了高参。
有一次曹操来打张绣,张绣大败。这时贾诩对他说:“将军马上整顿军马,再去打曹操。”
张绣奇怪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为什么?我不刚打了败仗吗?”
贾诩说:“不要问。按我说的做。”
张绣嘴里嘟囔着,很不情愿按照贾诩说的去做,果然大胜曹操。
张绣高兴得来找贾诩:“先生,先生,真的打赢了。为什么会这样?”
贾诩告诉他:“刚交战,曹操有备而来,又有实力,将军当然打不过。但曹操刚刚大胜,却马上退军,我猜他一定是后方出问题,军队便没有准备。所以将军去追击,一定大获全胜。”
贾诩预测的结果全部正确。曹操退军,是因为吕布和陈宫正在偷袭他的老巢——兖州。
张绣从此对贾诩言听计从。
这种预测,完全是根据观察和推断得出,没有任何证据在手,却得到了最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人物,难道不是怪才?
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双方僵持。张绣打算投靠,但吃不准投靠曹操,还是投靠袁绍。
底下的谋臣都建议,投靠袁绍。理由是袁绍实力太大了,大过几个曹操。
贾诩却说:“将军应该投靠曹操。”
张绣大惊:“先生,我和曹操有深仇啊,您忘记了吗?”
贾诩说:“我没有忘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投靠曹操。”
张绣给贾诩深深施了一个礼,说:“请教先生,为什么?”
贾诩说:“第一:袁绍强大曹操弱小,如果去投袁绍,我们这一点儿兵力,会被他看不起。如果去投曹操,我们这点兵力,对他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一定会得到重用。将军您会选哪一方?”
又说:“第二:您和曹操有深仇,反而去投奔他。曹操一定会向世人宣扬,世人也一定会明白曹操的大度,使得投奔他的人才更多。您是一个榜样,一辈子都会安全。”
继续说道:“第三:您不但会被重用,曹操也会向大家宣布您的安全问题怎么解决。我猜,会和您结成儿女亲家。这样您的地位就稳如磐石。”
张绣做出了投靠曹操的决定,果然如贾诩所料,丝毫不差。曹操拉着张绣的手,一起巡视大营,当着所有人宣布,和张绣结为儿女亲家。
贾诩也跟着张绣,成为了曹操的大臣。
不知道上天是怎样生出来贾诩这个人物,真真的料事如神。
后记。
曹操和袁绍的官渡大战,贾诩也是参与者,运用自己的“怪才”,让曹操一生都拜他为老师。
后来选择接班人,曹操多次和贾诩商量,非常重视他的意见并采用,立曹丕为太子。
曹丕当皇帝后,御驾亲征东吴。贾诩建议他先把国家治理完善,曹丕不听,果然大败。
终于要面见上帝了,这一年,贾诩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七岁。魏朝封他为肃侯,赐谥号。
若是商界中有像贾诩这样的怪才人物,分析精细,推断如神,那么每一步的决策便会按照预计的方向,正确实施并取得胜利。累积下来,不出现一个商业帝国,才真是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