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昭的巅峰之战:击败诸葛诞,歼灭20万大军!

司马昭的巅峰之战:击败诸葛诞,歼灭20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情怀历史号 访问量:2929 更新时间:2024/1/15 18:21:40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通过这场兵变,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篡夺了曹魏的大权。在司马懿病逝后,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担任大将军等重要官职。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在曹魏内部遇到了不小的反抗,其中以淮南三叛最为激烈。淮南三叛分别为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以及诸葛诞之叛。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诸葛诞之叛,也被称之为寿春之战,这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也即在这场战役中,不仅有诸葛诞和司马昭分别率领的大军,还有东吴派出的援军。

具体来说,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与文钦在寿春起兵,列举司马师罪状数重,并派使者联络诸葛诞,要他招引豫州士民。诸葛诞本身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他们的使者。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时,诸葛诞亦率兵前往寿春。及后文钦兵败,毌丘俭弃守逃亡,诸葛诞率先率兵进占叛军的据点寿春。

诸葛诞因为长期在淮南驻守,于是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不久之后,因为击退了东吴大军,诸葛诞获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诚然,诸葛诞一开始获得了司马懿家族的重用。不过,在司马昭接替兄长司马师掌权后,诸葛诞的心理逐渐出现了变化。

诸葛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而之前镇守寿春的王凌、毌丘俭等人,也都没有获得好的下场,所以他可谓是兔死狐悲,担心自己也会遭到司马氏的毒手。因此,诸葛诞作为曹魏的征东大将军,开始在淮南一带笼络人心,并积蓄自己的力量。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昭接过司马师的位置后,也决心铲除诸葛诞等手握重兵的武将。在贾充的计策下,司马昭征召诸葛诞为司空。虽然司空位列三公,但是,司马昭此举是在调虎离山,也即夺取诸葛诞的兵权。

于是,公元257年,诸葛诞决定起兵造反。起兵之后,诸葛诞先是杀害扬州刺史乐綝,以寿春作为自己的基础。当然,考虑到自身力量有限,诸葛诞还派人联系东吴,请求东吴发兵支援。于是,东吴派文钦与全怿、全端、唐咨和王祚等领兵救援。

面对诸葛诞之叛,司马昭亲自率领26万大军前去征讨,并派遣镇东将军王基和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同时让石苞、胡质、州泰等人领兵抵抗东吴。在寿春之战中,诸葛诞拥有15万大军,而东吴则派出了10万大军支援诸葛诞。由此,寿春之战的兵力规模,居然超过了50万。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50万人马的战争,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了。比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的兵力之和,不过十多万人。

在寿春之战中,东吴将领朱异率军来到寿春西南的安丰,以此作为外援,不过,他很快就遭到了魏军的阻击。在这之后,朱异率领丁奉等人继续前往寿春,结果被司马昭麾下的石苞和州泰击败。因为东吴的援军遭到了阻隔,这导致诸葛诞的兵力不占优势,并遭到了司马昭大军的包围。

随着外围由朱异率领的东吴援兵两度被石苞和胡质等击退,孙綝已退回建业,寿春亦被重重包围,文钦等多次试图突围亦失败。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昭围困寿春的时候,诸葛诞哈哈大笑。因为寿春一带每年都会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涨水,一直淹到寿春城下。所以诸葛诞看见司马昭在城下扎营非常高兴,他说:“是固不攻而自败也。”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从司马昭扎营开始,就一滴雨都没下,是少有的大旱。

到了公元258年,诸葛诞和文钦、唐咨等人突围失败,并因此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加上城内粮草逐渐耗尽,诸葛诞陷入到众叛亲离的困境中。最后,在诸葛诞杀害文钦后,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选择投降了司马昭。在此基础上,诸葛诞的手下逐渐失去了斗志。到了公元258年二月,司马昭的大军成功攻破寿春,诸葛诞出城逃亡,结果被胡奋的部下击杀。至于诸葛诞的家族,也未能幸免于难。

综上,在寿春之战中,诸葛诞和东吴的兵力总共在25万人左右,其中大约20万人被司马昭歼灭,这应该是三国伤亡最高的一场战争了,并且让司马昭的声望来到了巅峰。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到底有多嚣张?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司马昭

    其实从某个角度去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说法是有误的,应该把司马昭中的昭去掉,改成“司马之心,路人皆知”,只有这样才符合当时司马一族专揽曹魏政权的境况,而司马昭只不过是曹髦树立给天下人看的专权的司马一家的代表。当年曹爽专权,司马懿借曹芳去高平陵扫墓的机会发动政变,从而使得司马一家替代曹爽成

  • 嵇康:迎娶曹操曾孙女,最终却被司马昭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司马昭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在早年迎娶了曹操曾孙女为妻。但是,他最终却被司马昭处死。一

  • 司马昭为何放过刘禅?不仅是因为“乐不思蜀”,还因为他老实?

    历史人物编辑:大吉大吃标签:司马昭

    文/涛声依旧司马昭为何放过刘禅?不仅是因为“乐不思蜀”,还因为他老实?在三国的整个历史当中,人们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魏蜀吴这三个字了,这三个字代表着三个势力,凡是熟读三国演义或者是正史的人们都知道在这些势力当中,有哪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任务,人们经常也为那个人物最强而争论不休。不过要说哪个势力最强,很多人都

  • 刘禅当年如果告诉司马昭思念故国,司马昭会杀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太白史观标签:司马昭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攻伐蜀汉,最终在姜维和钟会相持于剑阁的时候,邓艾偷渡阴平,袭取成都,诸葛瞻兵败自杀,刘禅投降,蜀汉正式灭亡。后刘禅被迁往洛阳,受封安乐公,刘禅带领蜀中官员前往府上拜谢司马昭,在宴会上司马昭先后安排了魏舞和蜀舞以供助兴,在一群佳丽女子跳蜀舞的时候,刘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免死,群臣疑惑不解,昭:倒过来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司马昭

    古今最受争议的皇帝是刘禅,大智若愚与天生愚钝有个词语都加诸于身,现如今,我们只能透过历史的种种细节去揣测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但一切只能成为揣测,无法下个准确的定义,因为有关他的史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三国演义》带有虚构成分,对于一个人的真实性格未必能反应全面。刘禅并非嫡出,他的母亲是刘备的妾,但刘

  •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司马昭心里很清楚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司马昭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还活了17年。然而,17年中,司马懿一直没有组织过伐蜀战争。被魏帝阻止的进军其实,司马懿早有伐蜀之意,只是被魏帝阻止了。诸葛亮去世后,杨仪与魏延相争,发生了激烈内讧。司马懿得知后,“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想去打,被魏帝下诏阻止了。(《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想要进军,是很合理的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大笑:免死,众人不解,昭:倒过来念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司马昭

    在东汉末年,战乱连年,天下大乱。蜀汉的刘备虽然英明神武,但在他去世后,其子刘禅继位,却被人们所诟病。人们都认为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他的统治导致了蜀汉的覆灭。但是,真相究竟是如何的呢?其实,刘禅并非像外界所说的那样无能,他心中清楚,身为蜀汉的君主,自身的安危就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安危。他并不是没有想

  • 曹操比司马昭能力强,为何司马昭可以统一了天下,曹操却没能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刹时的科技标签:司马昭

    曹操之所以最后没有一统天下,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内斗。曹操拿天子做幌子,挟天时以令诸侯,其实为了让自己称霸。但是他的手下后来有很多的人不再忠心于他,所以曹操最后也变得比较敏感,他不相信一些人说的话,所以导致有些人离开了他,最后曹操没有得到天下。曹操一生之中都没有成功的登上地位,他其实就是以挟天子

  • 此人和司马昭当面翻脸,司马昭也无可奈何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司马昭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曹魏权臣司马昭继承了父兄大权独揽的地位,试图篡位的野心天下人都知道。说出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皇帝曹髦。曹髦小时候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拥立为皇帝,好不容易熬到司马师死了,以为能收回朝政大权,结果又成了司马昭的傀儡。所以曹髦对司马

  • 司马昭当王纯属巧合?司马昭死因另有蹊跷?司马昭为何不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司马昭

    这个时候,司马昭灭了蜀国,开始明确地向皇帝提出自己称王的意愿。曹奂没别的办法,只得准奏,封司马昭为晋王,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师为景王。司马昭称王之后,听从幕僚的建议,立长子司马炎为王世子,官带中抚军。 与此同时,大臣们劝他说:“大王,最近襄武县已经出现了祥瑞之兆。您应该借这个机会,戴上十二旒的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