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嘉遗计杀二袁是真实存在么?从军事战略分析,符合郭嘉的军事才能。

郭嘉遗计杀二袁是真实存在么?从军事战略分析,符合郭嘉的军事才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涛谈兵 访问量:4008 更新时间:2024/2/12 2:14:39

207年,曹操入柳城,征服乌桓,很快主力回兵。根据《三国演义》所写,曹操到易州,得到郭嘉遗书,听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明公千万不能进攻辽东。公孙康一直害怕袁氏吞并,二袁去投奔必然引起怀疑,如果进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曹操用郭嘉遗计,率领主力就地休息,不久,公孙康杀死二袁。

根据《三国志》记载,郭嘉传并未提及遗计的事,而曹操传只是提到计策内容,没有说是郭嘉的遗计。

到底平定辽东是不是郭嘉遗计,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容易,毕竟单单根据资料,无法断定真伪。答案在遗计所揭示的军事规律,或者说详细的军事战略。郭嘉的军事战略是详细和非常透彻,反映了兵法的基本规律,其描述的军事战略在实际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军事战略在以前文章中都有描述。曹操虽然也可能判断出公孙康杀二袁 ,但是曹操的军事战略描述简单,看军事问题的深度和判断力,还是比郭嘉稍逊。

遗计中提到,若曹军进攻辽东,则急不可下。这个军事判断看似简单,却只有郭嘉才能做出的结论,也是证明遗计确实是郭嘉所做出的。郭嘉为什么判断曹军无法快速取胜,一是曹军进攻乌桓,公孙康害怕曹军接着进攻辽东,所以公孙康已经军事上准备了几个月,曹军进攻有充分准备的辽东,辽东地势险要,公孙康居险坚守,必然很难短期解决。二是曹军远征乌桓,长途跋涉,战斗惨烈,回到易城已是强弩之末,非常疲惫。进攻辽东,很难速战速决。一旦双方形成对峙局面,曹军粮食供应和天气寒冷都是麻烦事。三是曹军进攻辽东,公孙康和二袁联合,也对曹军形成较大危胁。

遗计提到,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郭嘉恰如其分写出自己的判断,公孙康和袁氏相,意思是公孙康和袁氏一定自相残杀,结果是公孙康胜利还是袁氏胜利,郭嘉严谨的没有说出一定是公孙康胜利,这也包含袁氏也可能跟公孙康对抗,双方进行战争。

从遗计的内容推断,这个军事战略是郭嘉做出的。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如果郭嘉没死,曹操赤壁定将大胜孙刘联军?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郭嘉

    东汉末年,在这个乱世纷争的时代,才杰辈出,郭嘉,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短短三十八年的生涯中,却受到了曹操莫大的赏识,历史上甚至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死后不久,曹操便兵败赤壁,恍若郭嘉不死,曹操能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吗?1、遇上伯乐公元170年,郭嘉生于颍川郡阳翟县,他从小便才识过人,年少时便洞悉天下

  •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对手?诸葛亮的一个弱项恰恰是郭嘉的强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郭嘉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的对手呢?诸葛亮的弱点之一,恰恰是郭嘉的强项。随着东汉统治的分崩离析,汉献帝沦为傀儡,八方英雄齐起,逐鹿中原。曹操、刘备、孙权先后在乱世崛起,成为当时最具竞争力的三大武装集团。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够一分为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识别人才、引进人才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你怎么看?郭嘉厉害在哪?根本没可比性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郭嘉

    一部《三国演义》似乎是让我们回到了荡气回肠的战争时代,可以说在那里似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是自己有真才实学,那么天下就是自己的战场,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约束的。而熟知小说的人们应该是能够听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样的一句话,这两人之间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郭嘉的表现,此人要

  • 郭嘉是三国最强预言家?从军事角度看,郭嘉是曹魏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郭嘉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为洧阳亭侯。有人说郭嘉是预言家,从郭嘉料事如神来看,郭嘉对于军事规律把握很透彻,能够灵活运用兵法。1在对待刘备问题上,郭嘉通过刘备以前的表现,判断刘备军事上具有一定威胁,郭嘉认为刘备做过徐州太守,有关羽和张飞等大将辅佐,得人心,刘备不会做人部下,所以

  • 濮阳之战把郭嘉打回原形:曹操两连败,郭嘉只说了八个字,这是捧哏还是拍马?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句话近来很少有人说了,那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三国志》等正史了,看了正史就知道,郭嘉在曹操身边敲了十一年边鼓,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个“军祭酒”——原名好像是“军师祭酒”,陈寿为避司马师名讳,去掉了“师”字,后来又以“谋”代之。陈寿作《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在卷十,仅在诸夏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真这么神?我看未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郭嘉

    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也有一种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先来说后一种,郭嘉死于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回师途中,刘备三顾茅庐也在公元207年,其实我更认为这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再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种说法主要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我认为郭嘉其实没那么神,即使

  • 曹魏肱骨-鬼才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郭嘉

    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老朋友,是跟随他多年,矢志不渝,不离不弃的张良,是鼓励与支持,更是一种安心的象征,那郭嘉,对于曹操来说更像是挚友,那种兴趣相投,思路相近而又能后畅所欲言的君臣,我想,曹操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个聪明机智的年轻人,郭嘉也从来不辜负曹操的信任,屡屡出谋划策改变战局,水淹下邳破吕布,十胜十负

  • 三国最强武将: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功劳?你看张辽徐晃荀攸干啥了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荀攸

    有人说,关羽是靠偷袭才砍了颜良!还有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的功劳?其实小编想说,不,不然你看看张辽徐晃荀攸都干了些啥。理由就是,你读过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有记载过几例?只此一例而已。你难道还真以为武侠小说有啥玄功秘籍可以力敌千人?项羽关羽这类人本就少有,千万人中冲杀有这样的情形是少见的。不开玩笑,什么张三

  • 智谋不输于荀攸的曹魏四朝元老,晚年被司马懿当猴耍,最终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荀攸

    在陈寿所著的正史《三国志》当中,曹操手下有五位大谋士,即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都被载入同一篇列传当中。陈寿称赞这五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然德行节操不如另一位大谋士荀攸,但就出谋划策的水平而言,则跟他不相伯仲。在这五人当中,尤其以蒋济为曹魏政权效力的时间最长,历事曹家四代主君,时间长达40

  • 三国第一猛将,箭射张辽、枪挑徐晃、力战赵云,被荀攸诱杀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荀攸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的厚待,先后斩杀了袁绍手下的颜良和文丑两位大将,之后才封金挂印,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说起文丑,南宋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过:“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等是人间号骁将,太山宁比一毫芒。”文丑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猛将,他曾经打败过张辽,与赵云战平,差点射死张辽,最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