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个皇帝一台戏:刘禅的聪明,孙皓的风骨,司马炎的胸怀

三个皇帝一台戏:刘禅的聪明,孙皓的风骨,司马炎的胸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旧日历史 访问量:3548 更新时间:2024/3/1 0:41:46

公元263年,司马昭三路伐蜀,历时三个月灭亡了蜀国;十几年后的公元279年,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历时近四个月到280年3月灭亡了吴国。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开始到公元280年为止,魏蜀吴三家归晋,中国历史重新由分裂归于统一。

三国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三国三个皇帝的逸事才刚刚开始(曹魏末帝曹奂的记载比较少,没算在内),读来却是很有意思,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个皇帝一台戏:刘禅的聪明,孙皓的风骨,司马炎的胸怀。

刘禅投降后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和刘禅及众人饮酒,席中演奏蜀中乐曲,除了刘禅泰然自若之外蜀中旧臣都触景生情而潸然泪下;司马昭于是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后世历来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认为刘禅忘本,一种是认为刘禅足够聪明,以此回答打消司马昭的戒心。

其实刘禅的性子应该是随遇而安,享乐至上;但他绝对是够聪明的一个人,他的乐不思蜀既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他来说回蜀汉担惊受怕还真不如待在洛阳),也是他聪明的地方。

东吴末帝孙皓的处世之道和刘禅的鸵鸟低调截然不同,甚至是有点锋芒毕露,孙皓有自己的风骨:他不光调戏戏弄和嘲笑司马炎的重臣,就是对司马炎本人他也能做到不卑不亢,甚至有时候还戏弄下司马炎,关于孙皓的逸事不少:有一次,贾充(就是公然指使手下成济弑杀曹魏皇帝曹髦的那位)对孙皓说“闻君在南方,每凿人眼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耶?”皓曰:“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孙皓是有名的暴君),孙皓回答的意思就是有这回事,但是只是针对那些弑君和奸邪不忠的小人,给了贾充一个大大的耳光,贾充纯粹是自己找不自在。

孙皓投降之初,和司马炎第一次见面,司马炎很得意“朕设此座待君久矣。”,孙皓的回答有点出人意料,:“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古往今来,还很少有敢这么答话的亡国之君。司马炎还曾在孙皓面前碰了钉子,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有一次司马炎对孙皓说“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司马炎本来是想戏弄下孙皓,谁料却被孙皓以一连四个“汝”字反敬了回去(哪有臣子敢对皇帝称汝的!)

司马氏虽然取代了曹魏,某些行径也让人诟病和不齿,但不得不承认,司马炎的胸怀还是相当不错的,大度不计较也不公报私仇,关于这点除了上面提到的孙皓几次出言不逊他都没计较外,他对曹奂,刘禅,孙皓三个末帝都给予了应有的尊敬和礼遇(这点值得肯定,中国历史上算这一时期的末帝待遇最好,包括之前的汉献帝刘协也是一样)

此外,他对臣子也足够宽容:一次司马炎问他手下重臣刘毅他能和汉朝哪个皇帝相比,本以为不说和汉武光武相比,至少也能和文景二帝比一比,结果刘毅毫不留情说可与汉恒帝和汉灵帝两个东汉有名的昏君相比,原因就是司马炎和他们一样卖官收钱。话说得这么难听,司马炎也只是一笑置之。

标签: 孙皓

更多文章

  • 东吴末帝孙皓:不准别人看他,杀害大臣,霸占其已嫁人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孙皓

    孙皓三国东吴最后一位皇帝,是孙权的孙子。孙皓不喜欢别人看着他,上朝大臣都不敢抬头。这毛病一听大多可以看出,这人十有八九有心理问题。杀张美人因为“贼人”就是他。孙皓的疯狂行径何止这一个。这个疯狂的皇帝是怎么上位的呢?上一任皇帝是孙权的儿子孙休,去世后,其儿子还小。于是当时张美人的父亲张布和丞相濮阳兴商

  • 刘禅与孙皓与其父亲差之甚远,但被俘的时候态度却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亦唐历史标签:孙皓

    刘备、曹操、孙权费尽心机,才得以三分天下。谁也没有料到最后统一天下的并不是三国里面的其中一个,而是晋。魏国先灭掉蜀国,随即又被晋所取代。之后晋攻灭东吴,终于结束了三国鼎立的纷争,完成统一的大业。蜀后主刘禅和吴后主孙皓都是献城投降,被安置到洛阳。这两个人性情不同。刘禅懦弱,孙皓残暴。所以他们的态度也截

  • 西晋一统天下后,刘禅孙皓面对晋帝戏谑的时候的高下之分

    历史人物编辑:安西读史标签:孙皓

    刘禅蜀后主,在降西晋以后,最出名的故事大概就是乐不思蜀了。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

  • 导演孙皓这样评价肖战:比起红毯和光环,他爱的还是表演!

    历史人物编辑:巷雨旅游标签:孙皓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肖战,你在,我就不曾离开,未来道阻且长,让我们朝着光亮一起走下去吧!——只言片语只为守候你比起红毯和光环,他爱的还是表演,这不是一个爱上‘副产品’的人!——孙皓设计师出生的肖战,进入演艺圈,就是一张白纸,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二十五岁,跨入一个新的领域,从头开始,恐怕很多人都没有这个勇

  • 《大秦赋》落幕,《大秦帝国》最终晚节不保,作者孙皓晖何时重拍

    历史人物编辑:贝多芬歌唱标签:孙皓

    有观众称《大秦赋》是《大秦赵姬传》,调侃这部剧的主角是赵姬,而不是秦王嬴政。这样的调侃代表了相当多的一部分观众的看法,赵姬一角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墨太多,描写之细腻周全,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加之演员朱珠的演技不稳定,观众观感自然下降不少。尤其是秦异人下线后,剧情可以概括为:嬴政说“我想亲政干一番大事

  • 三国:东吴帝国的末代帝王孙皓,和刘禅一样死在敌国的吴末帝

    历史人物编辑:淡写此刻标签:孙皓

    导语:孙皓是孙权的孙子,是之前东吴被废的太子孙和的儿子,他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后期却荒淫无道,竟然使得敌国的司马炎都大为震惊,是什么导致这位帝王前后差距如此之大,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东吴的末代帝王。悲惨童年孙皓生于公元243年,卒于公元284年,字元宗,孙权因为喜爱而给他起的小名彭祖,吴郡富

  • 三国后主都是无能之辈?刘禅大智若愚,孙皓才学卓绝,都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孙皓

    说起末代君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昏庸、无能、残暴等等,事实也的确如此,比如殷商灭亡是因为商纣王残暴、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秦二世胡亥的昏庸和残暴、汉朝的灭亡是因为汉献帝的无能,诸如此类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而在诸多亡国之君里面,最有名的却并不是那些大一统王朝的末代帝王,反而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后主刘禅,究其原因就

  • 《大秦帝国》作为教授孙皓晖的重要作品,是否尊重历史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孙皓

    《大秦帝国》是西北大学教授孙皓晖的重要作品,他自己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自己的作品尊重历史,有血有肉,是一部纪录秦文化的重要著作。实际上我们认真读完后,再参照历史,就会发现《大秦帝国》不过是一部小说。小说的情节自然离不开虚构,甚至在很多地方还没有电视剧描写的真实。尤其是从第二部电视剧开始,编剧本着

  • 都是投降,为何刘禅被封为公爵,而孙皓只是侯爵?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孙皓

    文/寂寞的红酒刘禅和孙皓是三国时期蜀国(蜀汉)和吴国的君主。作为两位末代君王,两国都当了亡国之君,先后向曹魏(后为晋国所代替)投降。两人投降以后,都受到了司马氏的优待,不过两人的待遇差异却很大。刘禅被封为安乐公,食邑万户,子孙世袭。而孙皓只是被封了个归命侯,只给了三十顷田地和一些谷物钱粮,子孙也只能

  • “以茶代酒”这个典故,居然来自东吴末代皇帝暴君孙皓?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孙皓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可谓延续了几千年,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但有时候,酒桌上总会有人站起来举杯,说:“我不能喝酒,让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表示既不想喝酒而又盛情难却,就用喝茶来代替喝酒,这是不胜酒力之人的一种礼节表示。可你知道吗,这个文雅的成语典故居然来自东吴末代皇帝,有名的暴君孙皓!中国历史上暴君比比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