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国家灭亡后,刘禅和孙皓在晋朝的待遇为何相差这么大?榜样的力量

国家灭亡后,刘禅和孙皓在晋朝的待遇为何相差这么大?榜样的力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醉风文史 访问量:3003 更新时间:2024/3/14 2:21:39

看到一篇文章,《蜀汉和东吴灭亡后,刘禅孙皓在晋朝的待遇为何相差这么大?》。

文章说,刘禅作为最早的亡国之君被押送至魏国都城洛阳时,当时还是名义上的皇帝曹奂对刘禅相当的好,权臣司马昭对刘禅也不错,不仅封刘禅为安乐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还有许多其他的赏赐。

而且,刘备的后人的待遇也不错,在晋王朝里,有很多人刘备的后人被封侯,一个战胜国能对战败国的宗室还这么优待,实在是难得。

刘禅死后,晋朝官方也以高规格地称“公泰始七年薨(hōng)于洛阳”。要知道,在古代社会里,人死后的叫法是有严格规定的,天子、皇帝死亡叫做“崩”,其他诸侯或有爵位的王公死称为“薨”,一般官员死亡只能叫“卒”,至于普通老百姓就是简单一个“死”字了。

当孙皓被俘至洛阳后,他受到的待遇和刘禅相比之下就差多了,司马炎下的诏书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

司马炎的意思很简单:孙皓只是穷途无路才前来归降,只是因为前次诏书答允他予以不死,现在他垂手前来,我对他仍然十分怜悯,赐他归命侯的称号。

司马炎封孙皓为“归命侯”,这摆明了是侮辱孙皓的,因为,同样穷途末路的刘禅还获封一个“安乐公”,这是一个正式的爵位,而“归命侯”是干什么的?专门用来给亡国之君用的。

并且,在经济上,孙皓也是只得到了“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与上面刘禅的待遇对比,孙皓相差的不是一般的大啊。

同时,东吴孙氏的宗室待遇也远远不如蜀汉的刘氏宗室,他们只有孙皓的太子孙瑾拜中郎,其他诸子为王者,只给了个小小的郎中虚衔。

晋朝官方对待蜀汉和东吴的两个亡国之君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作者认为,因为刘禅是好皇帝,孙皓是暴君。

刘禅当了四十年的蜀汉皇帝,但他极少杀人,完全是一位仁君,在这一点上,比孙皓仁慈多了。

而孙皓,不仅是三国时代的暴君,也堪称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和后来的南朝宋、北齐那些残暴异常的暴君有得一拼。他在位的十六年,简直就是一部蔚然壮观的杀人史,不论是政敌、宗室、忠心耿耿的大臣,只要他看谁不顺眼,就毫不犹豫地杀掉。

因此,比较厚道的晋武帝司马炎在感情上就偏向了那位“乐不思蜀”的刘禅,对孙皓自然就是冷淡对待,若不是为了安抚东吴的降臣,也许司马炎是直接把孙皓杀掉了事。

真是这个样子吗?可能真不是。

晋武帝再厚道,也不大可能因为刘禅是仁君,是个好皇帝,就对他好。

如果刘禅是个好皇帝,那么原蜀汉人民会非常怀念他,刘禅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万一刘禅想造反,逃了回去,那么在蜀汉老百姓的支持下,很有可能成为强大的敌人。

再有就是,刘禅虽然不是暴君,也不是好皇帝。在刘禅当皇帝的时候,蜀地因为诸葛亮姜维不断北伐,不是民不聊生吧,也差不太多。

只有九十多万人口的蜀国,官吏竟达四万多,军队更在十五万以上,平均二十七人养一个官,并负担近五个士兵。青壮年主要在前线军队,后方生产第一线的,已大多为妇孺老幼。

这样一个贫困潦倒的蜀汉领导人,刘禅肯定算不上是仁君。

而且刘禅如果是仁君,得到老百姓的爱戴,那么邓艾带着几千魏军出现在成都平原的时候,应该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不是一个接一个投降的城市。

既然刘禅不是仁君,那么晋武帝为啥对他还不错呢?

榜样的力量。

刘禅投降之后,孙皓的东吴存在着。为了削弱孙皓的抵抗意志,晋武帝需要对刘禅尽可能地好,好告诉孙皓,赶紧投降吧,投降了还能过上好日子。

晋武帝善待刘禅,对孙皓起到了很好的诱导作用。

东晋攻打东吴的时候,大军还没有到达东吴首都建业,孙皓就决定投降。

孙皓仿效刘禅的做法,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两手反绑),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率领太子孙瑾等21人,出城投降。

所以,蜀汉和东吴灭亡后,刘禅和孙皓在晋朝的待遇之所以相差那么大,是因为晋朝需要榜样的力量。

关注《历史有坑》。这里有《杨玉环、董鄂妃等人的乱伦爱情,为啥被赞扬几千年》、《圣人只产生在远古时代和圣人的生活作风问题》、《要么当风口上的猪,要么别当猪,上屠宰场的滋味,你肯定不想享受》、《中秋爱情故事:让老公头上都长绿草了,甚至快变草坪的女人……》、《中国第一个纯天然冻龄美女》、《最成功,最失败的间谍,都是这个绝美的女人……》、《,从沉鱼到西施鱼,她用西施舌,控诉绝美女人的凄惨人生》、《古代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最后被谁扯得稀烂?真不是匈奴》、《诸葛亮的丑老婆谁介绍的》,还有为什么说褒姒是老太太,圣人为啥没爹,诸葛亮咋成了是奸臣,关羽真的不忠诚等内容。以及《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论语中为啥全是谎言》、《史记中的马屁》等连载,还有作者的人生感悟。

请大家关注、转发、点赞,您动动手指头,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您的支持,对我真的很重要!万分感谢!

标签: 孙皓

更多文章

  • 三个皇帝一台戏:刘禅的聪明,孙皓的风骨,司马炎的胸怀

    历史人物编辑:旧日历史标签:孙皓

    公元263年,司马昭三路伐蜀,历时三个月灭亡了蜀国;十几年后的公元279年,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历时近四个月到280年3月灭亡了吴国。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开始到公元280年为止,魏蜀吴三家归晋,中国历史重新由分裂归于统一。三国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三国三个皇帝的逸事才刚刚开

  • 东吴末帝孙皓:不准别人看他,杀害大臣,霸占其已嫁人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孙皓

    孙皓三国东吴最后一位皇帝,是孙权的孙子。孙皓不喜欢别人看着他,上朝大臣都不敢抬头。这毛病一听大多可以看出,这人十有八九有心理问题。杀张美人因为“贼人”就是他。孙皓的疯狂行径何止这一个。这个疯狂的皇帝是怎么上位的呢?上一任皇帝是孙权的儿子孙休,去世后,其儿子还小。于是当时张美人的父亲张布和丞相濮阳兴商

  • 刘禅与孙皓与其父亲差之甚远,但被俘的时候态度却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亦唐历史标签:孙皓

    刘备、曹操、孙权费尽心机,才得以三分天下。谁也没有料到最后统一天下的并不是三国里面的其中一个,而是晋。魏国先灭掉蜀国,随即又被晋所取代。之后晋攻灭东吴,终于结束了三国鼎立的纷争,完成统一的大业。蜀后主刘禅和吴后主孙皓都是献城投降,被安置到洛阳。这两个人性情不同。刘禅懦弱,孙皓残暴。所以他们的态度也截

  • 西晋一统天下后,刘禅孙皓面对晋帝戏谑的时候的高下之分

    历史人物编辑:安西读史标签:孙皓

    刘禅蜀后主,在降西晋以后,最出名的故事大概就是乐不思蜀了。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

  • 导演孙皓这样评价肖战:比起红毯和光环,他爱的还是表演!

    历史人物编辑:巷雨旅游标签:孙皓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肖战,你在,我就不曾离开,未来道阻且长,让我们朝着光亮一起走下去吧!——只言片语只为守候你比起红毯和光环,他爱的还是表演,这不是一个爱上‘副产品’的人!——孙皓设计师出生的肖战,进入演艺圈,就是一张白纸,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二十五岁,跨入一个新的领域,从头开始,恐怕很多人都没有这个勇

  • 《大秦赋》落幕,《大秦帝国》最终晚节不保,作者孙皓晖何时重拍

    历史人物编辑:贝多芬歌唱标签:孙皓

    有观众称《大秦赋》是《大秦赵姬传》,调侃这部剧的主角是赵姬,而不是秦王嬴政。这样的调侃代表了相当多的一部分观众的看法,赵姬一角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墨太多,描写之细腻周全,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加之演员朱珠的演技不稳定,观众观感自然下降不少。尤其是秦异人下线后,剧情可以概括为:嬴政说“我想亲政干一番大事

  • 三国:东吴帝国的末代帝王孙皓,和刘禅一样死在敌国的吴末帝

    历史人物编辑:淡写此刻标签:孙皓

    导语:孙皓是孙权的孙子,是之前东吴被废的太子孙和的儿子,他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后期却荒淫无道,竟然使得敌国的司马炎都大为震惊,是什么导致这位帝王前后差距如此之大,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东吴的末代帝王。悲惨童年孙皓生于公元243年,卒于公元284年,字元宗,孙权因为喜爱而给他起的小名彭祖,吴郡富

  • 三国后主都是无能之辈?刘禅大智若愚,孙皓才学卓绝,都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孙皓

    说起末代君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昏庸、无能、残暴等等,事实也的确如此,比如殷商灭亡是因为商纣王残暴、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秦二世胡亥的昏庸和残暴、汉朝的灭亡是因为汉献帝的无能,诸如此类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而在诸多亡国之君里面,最有名的却并不是那些大一统王朝的末代帝王,反而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后主刘禅,究其原因就

  • 《大秦帝国》作为教授孙皓晖的重要作品,是否尊重历史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孙皓

    《大秦帝国》是西北大学教授孙皓晖的重要作品,他自己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自己的作品尊重历史,有血有肉,是一部纪录秦文化的重要著作。实际上我们认真读完后,再参照历史,就会发现《大秦帝国》不过是一部小说。小说的情节自然离不开虚构,甚至在很多地方还没有电视剧描写的真实。尤其是从第二部电视剧开始,编剧本着

  • 都是投降,为何刘禅被封为公爵,而孙皓只是侯爵?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孙皓

    文/寂寞的红酒刘禅和孙皓是三国时期蜀国(蜀汉)和吴国的君主。作为两位末代君王,两国都当了亡国之君,先后向曹魏(后为晋国所代替)投降。两人投降以后,都受到了司马氏的优待,不过两人的待遇差异却很大。刘禅被封为安乐公,食邑万户,子孙世袭。而孙皓只是被封了个归命侯,只给了三十顷田地和一些谷物钱粮,子孙也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