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迷局,荀彧到底算不算汉室的忠臣

三国迷局,荀彧到底算不算汉室的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芸汐说历史 访问量:422 更新时间:2024/1/19 21:29:46

荀彧必须是汉室的忠臣。

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为曹操屡出奇策,为曹操平定了中原地区,在贡献方面上来说,荀彧是居功至伟的。但因为荀彧的政治目标是匡扶汉室,维护大汉江山,而他的主公曹操却在与群雄逐鹿中原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不臣之心。二者之间因为各自的政治企图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至此二人几乎分道扬镳。曹操渐渐疏远了荀彧,最后曹操迫使荀彧服毒自杀。

第一,荀彧本是袁绍幕僚,因为看袁绍有不臣之心,才弃袁投曹

荀彧本是皇帝手下的“守宫令”,但后续因为董卓携西凉军强势入主京师,专政,乱政,废少帝,立新君,荀彧在这种乱世下为求自保,只好弃官回乡。

后续因为袁绍的邀请,去了冀州,看到了同郡的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从事。知道郭图等人都是嫉贤妒能之辈,自己处境堪忧,在加上发现通过与袁绍交流,共事,发现袁绍是一个有不臣之心的人。这不符合荀彧的政治操守,因此荀彧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去了。

《三国志·卷十》: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

荀彧发现袁绍有不臣之心主要基于两点:

1.袁绍公开场合鼓吹,拥立刘虞为新帝,不承认董卓拥立的汉献帝,表面扶持汉室,实际和董卓干的都是一样的勾当,都是想挟天子,以令群臣。

2.袁绍的弟弟袁术,无意间得到汉室传国玉玺,袁绍看到后,也想据为己有,两兄弟因为这玉玺而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所以说荀彧看到袁绍是一个有狼子野心之人,并不是一个可以匡扶汉室江山社稷的忠臣,因此愤然离去。投入曹操的怀抱。

第二,劝曹操迎奉天子,匡扶汉室,维护东汉政权。

荀彧看到董卓死后,朝廷发生了动乱,荀彧就希望曹操以江山社稷为重,建议曹操效仿晋文公迎封周襄王,率军勤王。

但是此刻的曹操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现在想的是占地盘,拿下徐州,再去干迎奉汉献帝的事。但是荀彧据理力争。陈述里面的利害关系。建议曹操必须现在就去迎接汉献帝,也再一次告诉曹操,迎接了天子就成为了朝廷的功臣,人心所向,曹操一听,终于听取了荀彧的建议。率兵勤王。

最终的结果是双赢的,曹操奉迎天子迁都许都,成为最大功臣,也成为了最大赢家,他被汉献帝封为丞相,而懦弱的汉室在曹操的扶持下,可以“苟延残喘”下去了。这些都得益于荀彧这个汉室忠臣。

第三,荀彧反对曹操领冀州牧,害怕曹操成为第二个“袁绍”。

曹操率领大军击败袁绍后,最后攻入了邺城,基本平定了北方之乱,一统中原之地,这个时候,属下的说到:“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希望曹操领冀州牧,成为像袁绍一样的强者,军阀,但是荀彧是不同意的,第一,他不希望曹操走袁绍的老路,袁绍就是因为有不臣之心,才会失败的,第二,荀彧是个受儒家思想灌输的文人异士,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太过浓厚,他不会违背自己的内心,所以他才会不顾一切的反对曹操这样去做,但是最终,曹操最终没有听,依然的令了冀州牧,至此,二人的关系已有裂痕。

荀彧因为此事,与曹操产生了矛盾,曹操为了缓解矛盾,曹操多次封赏荀彧,给予钱财,给予爵位,但都被荀彧拒绝了,曹操一看荀彧如此,渐渐开始疏远了荀彧。

第四,反对曹操称王,曹操勒令荀彧自杀,荀彧最后以死明志。

随着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曹操的不臣之心,已然昭然若揭,曹操暗示手下,向汉献帝建议,封自己为魏王,加封九锡,这些都让荀彧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当有人再次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荀彧毫不犹豫的就驳斥了回去,说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意思是希望曹操能够以忠君爱国为出发点,当一位君子,而不是一个小人,曹操听后,心中顿时,怒从心起,不在搭理荀彧。

曹操东征孙权,并没有带自己的这位首席谋士前去,而是将他故意撇到了一边,并且曹操在东征的路上派人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荀彧死后不久,曹操加封魏王。

《魏氏春秋》: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荀彧作为曾经曹操最有利的支持者,因为为了维护汉室江山而与曹操交恶,又因为荀彧知道生死事小,名节为大,自己也没有能力在去反对曹操的篡逆行径,所以最终只能以死明志了。

综上所述,荀彧是一位汉室的忠臣,毕竟他最后以死明志。和曹操彻底划清了界限,他的死证明他是汉臣,而不是魏臣。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荀彧是抑郁而死还是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荀彧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荀彧(二)(接上期)先除吕布后战袁绍荀彧一直在朝中处理政务,曹操经常在外征讨,但军国大事还要和荀彧商讨,往往因距离较远,事情紧迫,问询十分不便。于是曹操就想让荀彧再推荐几个人才,就直接问荀彧:“有谁能代替你为我谋划事情呢?”荀彧说:“荀攸、钟繇可以。”荀彧之前曾推荐过戏志才

  • 为何荀彧在老年时,要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荀彧

    荀彧本来是曹操最为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辉煌。为何在荀彧晚年的时候,他会背叛曹操呢?按道理说曹操的苦日子已经过完了,曹操晚年正是曹魏强大的时候,跟着曹操肯定是吃香的喝辣的。这个时候荀彧没有必要给背叛曹操呀!可是,事实上荀彧确实是离开了曹操,和曹操背道相驰了。至于为何荀彧会背叛曹操,

  • 说说刘备的人才窘况,诸葛亮为何没有像荀彧一样,推荐更多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狂奔的小白羊标签:荀彧

    我们今天来说说三国时期,曹、刘、孙三老板的人才情况。这儿有个主题:诸葛亮为何没有为刘备推荐更多的人才?或者圈子再扩大一点,如司马徽、徐庶。其实谁都明白,无论是争夺天下,还是治理天下,人才始终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在治理天下上,对于古代封建的帝王,即使国家的英才再多,遇上一个昏君也没有什么用。但对于正

  • 荀谌是不是曹操的奸细,官渡之战时,荀谌有没有给荀彧泄露消息?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荀彧

    荀谌chen,字友若,荀彧的哥哥。荀谌最令人称道的功绩就是公元191年劝说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自此得到袁绍重用,成为和田丰、许攸并驾齐驱的袁绍集团核心人物。我们知道荀彧也曾在袁绍麾下,但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离开袁绍转投曹操。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及

  • 荀彧都向曹操推荐了哪些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荀彧

    话说曹操在创业初期,他的班底儿的组成成员当中一开始大都是武将,比如著名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乐进、李典等人,这些人都是曹操麾下的统军将才,然而要说起来谋士,那也是相当稀缺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有荀彧一人,主动找上门儿来投靠了曹操。在曹操手下是即当军师,又统管政治和经济发展,属于是一专多能

  • 为何荀彧为曹操出生入死,最后却被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北宋秘辛标签:荀彧

    荀彧可以说是曹操众多谋士里的中流砥柱,智谋过人有着远见卓识,经常为曹操出奇计良谋,不仅如此,曹操许多有能力的谋士也是由他举荐。荀彧是曹操最坚实的依靠,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皇图霸业,曹操也坦言,能够平定天下是荀彧的功劳。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并且又对曹操忠心耿耿,为何会被恨之入骨呢?这要先从荀彧的身

  • “王佐之才”荀彧的为官处世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荀彧

    荀彧,此人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属于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人物之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留下非常精彩的一笔!公元190年,在东汉朝廷中央担任要职的名士何颙在这一年因为参与刺杀董卓的刺杀,导致死于非命,而这位东汉末年的名士在生前专门评价过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荀彧,他说:“颍川荀彧,王佐之器。”由此可见,荀彧

  • 荀彧和刘备都是以兴复汉室为政治目标,为何荀彧不投靠刘备呢?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荀彧

    近代香港女作家张小娴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把这话用在三国时期的刘备身上,是非常合适的。刘备在早期创业的大好时机,苦于没有实力,有心而力不足,算是在错的时

  • 谋杀还是病逝?关于荀彧之死的四种文本及其可信度的探讨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荀彧

    在东汉末年的文臣中,荀彧的人品、谋略和胆识均堪称翘楚,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更是被曹操视为心腹。然而,荀彧的内心却十分矛盾,他身为曹操谋士,尽忠尽责,也默认了曹操将自比作子房。从这一点来讲,荀彧是倾尽全力辅佐曹操的。可是,在荀彧心中,在曹操之上还有一个汉献帝,即便那是个傀儡皇帝,可在荀彧这样的书生眼中

  • 荀彧之死:作为曹操最信任的人,历史上的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荀彧

    东汉末年,曹操在政治上步步为营、得寸进尺,攫取了当时帝国的最高权力,继而获得了仅次于汉献帝的最高地位。并且,由于曹操的大权独揽,更是令很多人都认为,他已经是个有实无名的皇帝了!然而,在此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曹操却遭到了荀彧的极力反对……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在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