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中,姜维取得北伐最大的胜利后,为何没有趁机扩大成果呢?

三国中,姜维取得北伐最大的胜利后,为何没有趁机扩大成果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客多文史 访问量:1852 更新时间:2024/3/30 10:13:41

古代社会认为“良臣择主而事,忠臣不事二主”,这是古代人君权思想的的体现,延续两千多年,正是这种思想束缚了臣子,大部分的臣子都想着成为“忠臣”,他们也身体力行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历史上也有一些“墙头草”臣子,能够背叛本来的君主,选择新的君主,他们会被历史谴责,无论他们立下如何大的丰功伟绩。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军姜维,为蜀汉立下累累战功,但他在历史上有着不小的争议,因为他是背叛魏国,投降蜀汉来的。

姜维原是曹魏的臣子,他的父亲姜囧便是为曹魏而死,父亲死后,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此时姜维的军事才能还未得到充分显现。公元228年,也就是建兴六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攻打祁山,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马遵身为曹魏臣子,以为下属全都被背叛,他连夜逃跑,抛下了姜维等人,当姜维等人前往冀县的时候,他们不被放进城,于是姜维逼不得已,只能投降诸葛亮。

这样看来,姜维的反叛实在是无奈之举,他没有背叛之意,完全是被逼着,好在诸葛亮有识人之能,给蜀汉蒋琬(诸葛亮死后,蒋琬继任宰相一职)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此后姜维统领凉州上士,有胆略,后来又被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杨仪等人率军返回,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断后,回去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姜维逐渐成为了蜀汉的重要将领,被委任管理内外军事,公元254年,姜维率军出陇西,两年时间里,姜维立下赫赫战功,先是击退魏军,斩首魏将徐质,乘胜追击,占领多个地区,而后又率领着数万士兵讨伐曹魏,在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斩杀魏军数万余人。曹魏的大败使得姜维在蜀汉的威望达到顶峰,因此被升为大将军,他在这次大战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整个雍州都差点被颠覆,这是从前诸葛亮、陆逊北伐都没取得过的战绩!

但此后姜维并没有能够维持住自己的声望,他意图继续攻魏,本来计划着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一同作战,但胡济却没有来,魏将邓艾在段谷击败姜维,姜维的军队损失惨重,姜维自治犯了错,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后来姜维仍然在一心计划伐魏,但魏国自洮西之战后,就已经调来数万军队防范蜀汉,可姜维仍然还在和魏军死磕,他多次挑战,魏国守将一直没有迎战。

其实这与诸葛亮的遗愿有关,当初是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让姜维可以在军中大展身手,这是他从前在魏国所没有的,而诸葛亮也一直在培养重用他,所以姜维才会一心死磕北伐,誓要完成诸葛亮的遗愿。

可惜蜀汉已经是没有回天之力,当年蜀汉时期刘备借给关羽报仇为由大举讨伐东吴,可惜吴国取得最终的胜利,蜀汉则是元气大伤,仅仅是损失数万人就已经让蜀汉一蹶不振,可魏国在洮西之战中损失数万士兵,却根本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是蜀汉认为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而姜维的错误决策则导致蜀汉没有后继发展,当时魏国并没有将蜀汉放在眼中,反而是重点防范东吴,魏国的中线兵力和东线兵力都用在对付东吴上,只有西线兵力是用在对付蜀汉上,若是姜维能够趁着获胜余威,攻击魏国西线,那会很容易。

但姜维一直在死磕狄道,他本来是想着吸引陈泰救援狄道,然后歼灭曹魏援军,但曹魏守军避战不出,姜维的军队彻底耗在这里,根本没有发挥用处。

直到公元258年,诸葛诞兵败身死,姜维这才回到了蜀汉,他再次担任大将军的职位,等到姜维再带领军队攻魏的时候,他被邓艾再次击败,只能退驻沓中。可怜姜维一心为国,朝中却还有宦官黄皓针对他,打算废掉姜维,姜维也看出来此人的意图,请求刘禅将黄皓斩杀,但刘禅没有同意,姜维害怕回去被姜维针对,所以留在沓中种麦。

公元263年,魏军伐蜀,姜维看出了苗头,便请求朝廷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却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没有敌军来犯,于是蜀汉没有做好防守准备,直到魏军真的来了,刘禅这才派出军队支援沓中,蜀汉的举国之力也比不上曹魏的分支军队,姜维根本无法抵抗,曹魏将领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根本不作回应。曹魏大军逼得刘禅开城投降,刘禅还下令让姜维也投降,又是一次违心的背叛,姜维只能接受。

姜维投降后,他还在想着要复国,直到钟会有谋反之心,便劝钟会一同谋反,杀了魏将,但最终事情败露,姜维和钟会都被杀害。这样看来姜维是一心为蜀汉,只可惜蜀汉到了他手中之时,成为了一堆烂摊子,但在许多人眼中他是不忠叛国的人,在史学家眼中,他被批评为一名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军人,若是他在蜀汉的全盛时期,或许好战就不是缺点了。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姜维:为什么姜维死后扔被人剖腹、挖胆?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姜维

    因为“被人”的人是敌人!姜维再怎么英勇再怎么忠心,也只是为了蜀汉政权,对于他的敌人魏国而言,他是必须要除掉的敌人!如果这个计谋成功,钟会十几万大军中,除了钟会的亲信之外,其他的中高层将领估计都会遇难,而且这支大军一旦造反,他们在魏国老家的家属家眷必然也会遭到魏国政府的清算,自己的亲属很可能就此遇害,

  • 姜维:还是打仗最安全

    历史人物编辑:励志小龙说标签:姜维

    “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次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这是《三国演义》卷末诗,里面透着对诸葛亮和姜维这对师徒无尽的感叹,无形中也透出了大丈夫壮志未酬的凄凉感。诸葛亮六出祁山,徒劳而返;姜维九伐中原,也是未得寸土,留给后人无

  • 赵云征战一生,老年大战姜维,夸姜维好枪法,说明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姜维

    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提到他自然少不了提到他的武艺,统兵打仗倒显得不太重要了,这也是演义中武将排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赵云征战一生,未遇对手,然而,老年时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却遇到了对手,年轻气盛的姜维,赵云与姜维大战,事后却一直夸姜维好枪法,这说明了什么?赵云为何极少地这么夸人?这里

  • 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儿子却反对姜维北伐,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姜维

    姜维北伐,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后主刘禅册封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之后,姜维又在蜀汉担任镇西大将军、卫将军、大将军等官职。在此基础上,姜维进行了十次左右的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无疑是在贯彻诸葛亮的

  • 姜维死后惨遭剖腹,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士兵如此痛恨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姜维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后期,蜀中刘备留下的人才已经凋零,诸葛亮死了,蜀中没有将军,廖化年过七旬都要当先锋,唯一能拿出手的人是姜维。然而,这个蜀国将军的结果却相当悲惨。最后,他被曹魏的士兵杀死了,他的家庭被割裂了。那曹魏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地杀了他?事实上,你也许可以通过看姜维做的一些事情来知道

  • 姜维的妻子是谁?文武兼备,曾助姜维举义复蜀!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姜维

    姜维是谁?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姜维(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汉族人。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军工官衔达到大将军。死后追封为“开明王。”关于姜维的背景会让很多人感到纠结,既是谋士、文官。也是武将,善战。姜维在军事极有天赋,在政治上也颇有才能。归降于国后,为诸葛亮所重

  • 三国杀:姜维两次投降敌人,盘点传奇武将的离谱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三國殺标签:姜维

    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那些史诗英雄的故事经久不衰,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唱。这些传奇人物都有着怎样曲折离奇的经历呢?别着急,小编这就为大家娓娓道来。周处周处年轻时任性冲动,是乡间一霸,和河中蛟龙,山上猛虎并称为三害。后来他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就把除三害定为自己的目标。于是他先上山搏杀猛虎,又下水擒

  • 他是姜维的盟友,他的死导致姜维再也无力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姜维

    在蜀汉,诸葛亮死后的三代最高执政大臣,可以说是权力一直在不停的缩水。蒋琬是开府大司马录尚书事领益州牧。而蒋琬之后的费祎,虽然也是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不过直到死前的一年才获得了开府资格。而继任蒋琬的姜维,则权力更小了,大将军录尚书事领凉州刺史,不光没开府,连益州刺史都不是了。蜀汉的凉州地,撑死武

  • 蜀国灭亡后姜维的迷信,隐藏这怎样的惊天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姜维

    姜维是蜀汉后期蜀国的大将,也是当时人才凋敝的蜀国唯一能够与魏国相抗衡的大将。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其继续北伐的遗志,在他一生中“九伐中原”,但结果也基本如诸葛亮一样,都是无功而返。从客观来说,蜀国是当时国力最弱的一国,在灭亡之时人口也就94万多人,同时期的魏国有500多万人,吴国也有200多万人,

  • 恨有多深?姜维死后,为何被魏国官兵剖腹取胆?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姜维

    后主刘禅宣布向曹魏投降之后,蜀汉实际上还有一支武装力量——姜维部。姜维虽然早年以魏国降将的身份归汉,但观其一生,可知他的确是一位汉室忠臣。面对国破主降的局面,姜维必然不甘心,设计,意欲夺回汉室江山。于是,他先是假意投降钟会,一步步劝钟会陷害邓艾,诛杀魏军将领,最后怂恿钟会在书中自立为王,姜维欲利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