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长期控制朝政,刘禅心中有所不满吗?其实不见得

诸葛亮长期控制朝政,刘禅心中有所不满吗?其实不见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沐段子 访问量:551 更新时间:2024/2/1 2:59:33

诸葛亮是蜀汉前期的真正的执政者,《魏略》中有这样一句话:''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刘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古代权臣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都是非常恶劣的,不过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却非常和谐。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也没有表面上那么和谐,刘禅对诸葛亮还是有所不满,并且还有证据。那么这个证据有没有力度呢?刘禅对诸葛亮的真正态度是怎样的呢?

刘禅禁止官员为诸葛亮奔丧、禁止为诸葛亮立庙

要说刘禅对诸葛亮长期控制朝政有所不满的证据也有,主要是集中在两件事上。第一、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下令禁止官员为诸葛亮奔丧。只有谯周动作敏捷,在诏令未下达的时候就去了。有意思的是谯周外在表现比较木讷,刚见到诸葛亮的时候还被诸葛亮等人笑话;谯周是坚定的反战派,与诸葛亮坚持北伐的态度也背道而驰。不过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谯周似乎还是比较敬重诸葛亮,毕竟也算是有知遇之恩。

第2、刘禅长期禁止为诸葛亮立庙。诸葛亮刚去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请求为诸葛亮立庙,刘禅不听从。于是在民间有各式各样的私祭。有人劝说刘禅干脆就在成都为诸葛亮立庙得了,但是刘禅不同意。习隆、向充于是劝说刘禅在汉中的沔阳立庙,断绝私祭。刘禅这才同意。而这一年已经到了蜀汉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蜀汉的最后一个年头。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是三十年左右。

这两件事被人视为刘禅对诸葛亮不满的证据,不过力度恐怕也并不大,都很好解释。禁止在任官员为长官、故长官甚至父母奔丧,在三国时期是正常的法律,在曹魏、东吴都有明文规定,私自奔丧需要判处死刑。到蜀汉这里还得特意下达一道诏令,谯周也未判死刑,反而说明蜀汉在这方面的法律更宽松一些。

第二点,为臣子立庙,尤其是在蜀汉的都城——成都立庙,不符合礼制。臣子的庙会逼近刘氏的宗庙。事实上按照当时的礼制,诸葛亮作为臣子,应该进入刘备庙陪祭,就像曹魏太庙中的二十六功臣一样。在三国时期确实有臣子于国都立庙的情况,按《晋书》记载,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成功之后,有在洛阳立庙的举动,被视为野心膨胀的证据。所以说刘禅禁止在成都为诸葛亮立庙合情合理。

刘禅对诸葛亮的真正态度

那么刘禅对诸葛亮的真正态度是什么呢?小编认为可以评价为君臣无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诸葛亮去世时的态度

刘禅虽然禁止官员为诸葛亮奔丧,这个上文也说过了,曹魏、东吴、蜀汉三个政权都这样,主要是为了保证政权正常运作。而刘禅本人对诸葛亮去世时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肃的。在《华阳国志》当中记载,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素服发哀三日''。

有一个和诸葛亮不太对付的人叫做李邈,诸葛亮去世后,李邈表现得比较庆幸。他上书对刘禅说,诸葛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说诸葛亮去世对蜀汉反而是一件好事。刘禅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现非常激烈,直接将李邈下狱处死。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至少刘禅对诸葛亮的态度是比较敬重的,禁止奔丧并没有报复诸葛亮的因素。

诸葛亮的政治遗嘱

诸葛亮去世,但是诸葛亮在蜀汉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在刘禅的整个执政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诸葛亮时期与后诸葛亮时期。可见诸葛亮在蜀汉的影响力。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基本上延续了诸葛亮的政治遗嘱,继续延续诸葛亮的影响力。

在诸葛亮病重时期,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看望诸葛亮,并且询问诸葛亮的身后安排。诸葛亮回答先用蒋琬,后用费祎。之后就没有意见。刘禅可以说是完全延续了诸葛亮的政治遗嘱,诸葛亮去世后以蒋琬为大司马录尚书事、益州刺史,代替诸葛亮的位置;蒋琬去世后,费祎成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益州刺史,代替蒋琬的位置。

费祎去世之后,没有诸葛亮的建议怎么办呢?刘禅继续任用诸葛亮生前曾经举荐的人才——姜维,以姜维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不过姜维在蜀汉毕竟是根基太浅,所以他这个录尚书事的权重还不如尚书令陈祗。到这个时期,蜀汉的政治产生波澜,趋近于分裂对抗的局面。不过这与刘禅与诸葛亮的好恶没有太大关系。

刘禅努力培养诸葛瞻

刘禅禁止在成都为诸葛亮立庙,最后只能在沔阳立庙,被一些人视为削弱诸葛亮在蜀汉的影响力。其实只要了解刘禅对诸葛瞻的培养,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了。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因为陈寿和诸葛瞻有仇,给他记载得几乎一无是处。不过刘禅在培养诸葛瞻一事上,确实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在诸葛瞻十七岁的时候,刘禅把女儿嫁给他,外戚往往是比较受皇帝信任的力量;而后诸葛瞻的升迁就像坐火箭一样,在他的官衔中有一个军师将军的加官,正是诸葛亮当初的官职;在景耀四年(即公元261年),诸葛瞻已经官至卫将军平尚书事。这个时候诸葛瞻才三十多岁,却进入蜀汉的核心决策层,甚至成为姜维的巨大威胁。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也才八岁而已。他不可能像曹丕跟着曹操一样混资历、组党羽。诸葛瞻能够崛起,固然有诸葛亮的影响力,但是更多的是刘禅的刻意培养。如果刘禅对诸葛亮不满,想要削弱诸葛亮的影响力,怎么会培养他的儿子呢?只会雪藏起来了。

小结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诸葛亮推荐的蒋琬、费祎、姜维都受到刘禅的重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被刘禅拔擢为卫将军平尚书事,足以说明刘禅对诸葛亮的专权是没有任何猜忌和不满的。诸葛亮生前在蜀汉畅通无阻;去世后仍然发挥影响力,完全没有其他权臣感受到的''骑虎难下''的压力。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

历来对刘禅的评价是:不是明君,但是仁主。刘禅面对诸葛亮这样的权臣,尚且能够做到不争权、款诚相待,这在封建君王中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得的事情。能够放权给有能力、有道德的人,也是刘禅最大的优点。这是刘禅被比作齐桓公的原因。现如今很多人不认可刘禅这个优点,反而冠以''厚黑''的特性。小编认为这对刘禅来说,也不甚公平吧。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

标签: 刘禅

更多文章

  • 一代英主——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谢哈说娱乐标签:刘禅

    刘禅,卖草鞋的刘备的长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多次经历死亡。在夷陵之战之后他爹死了,于是223年他成了蜀汉的老大。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叫汉国,并不是蜀国,因为主要统治区域在蜀地,所以别人称它为蜀国。别人叫它蜀国就和日本鬼子叫中国支那一样是蔑称。刘禅在蜀国当了41年老大,在哪个特殊的年代仅次于吴大帝孙权的在位

  • 刘备坚韧不拔,刘禅乐观豁达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刘禅

    三国,是英雄建功立业的时代,是人才大展拳脚的时代,也是寒族鱼跃龙门的时代。刘备的成功得意于时代的造就,刘备的失败是天时的局限。刘备号称出生贵族,他家里却比较穷,年轻时以织席贩履为业。好在那是一个不问出生的年代,有特点、有个性、有才华的人都能出类拔萃。跟多数英雄一样,刘备人穷志不穷。他从小就喜欢贵族的

  • 刘备让自家兄弟的后代结拜,却不让刘禅参加,此举有何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刘禅

    在《三国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结义为兄弟,这是小说的安排。但在真实历史上,两人并没有结拜,这里简单说一下。那么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安排关兴和张苞结拜为异性兄弟,为什么却不让自己的儿子刘禅一起跟着结拜呢?如此一来,岂不又是一番美谈?结拜是为了团结需要刘备让关兴和张苞结拜是有原因的,当时刘备带着这两位小将

  • 若诸葛亮北伐成功,会继续辅佐刘禅还是会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刘禅

    诸葛亮本一山野村夫,其被刘备三顾茅庐,委以重任,假如诸葛亮北伐成功,其是不会造反的,反而会一心一意辅佐刘禅。有以下三个原因:一、诸葛亮的人品不管读正史还是演义,想必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个极为重情义之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刘备的儿子刘禅可能不是你想象中“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刘禅

    对于刘禅,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买不起的阿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禅昏庸无能,不思进取,成天只顾寻欢作乐。纵有诸葛亮等名臣辅佐教诲,也于事无补,最终江山落入他人之手。不过纵观三国历史,刘禅在位41年,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孙权229年称帝,一共在位24年)。刘禅得以与魏、吴维持三国4

  • 诸葛亮去世后,此人立即出言诋毁,结果被刘禅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禅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冬先后出兵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对于诸葛亮北伐来说,虽然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不过,通过对曹魏的不断袭扰,也打乱了对方的兵力部署,客观上延续了蜀汉的存在时间。换而言之,诸葛亮北伐是有积极意义的。到了公元234年

  • 诸葛亮唯一的金兰兄弟:是东吴大臣,却把刘禅捧上天,结果被孙权修理得挺惨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刘禅

    前几天写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招来了很多明白人的批评。比较委婉的质疑是这样的:“那个义结金兰说的好像是男女结拜,都是男人结拜,好像不叫义结金兰。”这种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很多男女或女士拜把子,也叫义结金兰。还有一种就比较尖锐了:“三个大男人义结金兰?真是啥水平都敢写文章!”本来想回复一句

  •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能当30年的皇帝,刘禅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刘禅

    刘禅于223年即位当了皇帝,在位四十多年,早年就拜诸葛亮为相父,但是之后因为邓艾偷渡阴平而投降了魏国。而刘禅从223年继位一直到了263年投降一共在位了40年,而诸葛亮是公元234年病逝的五丈原,也就是说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当了29年的皇帝,为什么世人还都把刘禅说成扶不起的阿斗,如果真是扶不起那又怎么

  • 三国:后主刘禅亲政治国的审时度势和知人善任,延续蜀汉有功

    历史人物编辑:艾伦说史标签:刘禅

    三国历史,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如研究刘禅个人形象及评价的有管维良的《刘禅昏庸说质疑》,文章充分肯定了刘禅的施政措施,并强调他并非昏庸无能,而为“仁敏”“爱德”的“明主”。罗开玉、谢辉在《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中认为刘禅在位长久,能够任用贤能之才,偏安川蜀,保全蜀汉基业,也是卓有作为。

  • 历史上真正的刘禅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禅

    刘禅作了41年皇帝,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平庸之辈”或“绝非庸才”之类笼统的评价。显然,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刘禅应当得到更为全面、细致的评价。权力游戏:历史级 在权力这个事情上,刘禅可能是同时代君王中最优秀的一个。刘禅登基时,“以父事”诸葛亮,“政由